如图所示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流经图中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填字母),桑树呼吸作用所散失的热能可用图中的 (填字母)来表示,图中的C和B1+C1+D1可分别表示桑树和蚕用于 的能量。
(2)蚕同化的能量D= (填字母),正常情况下D/C的值 (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10%。将蚕沙(粪便)投入鱼塘供给鱼食用,蚕沙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第 营养级所含的能量。
(3)人工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 ,从而提高能量的 。
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河水、池泥、黑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3个生态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分解者数量过少 |
B.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短 |
C.丙瓶加盖与否,并不影响实验结果 |
D.若想维持生态平衡,丙瓶则不应放在黑暗中 |
下面两幅示意图(未完全按比例绘制),甲图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乙图是将甲图中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乙图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假设它不被下一营养级利用),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乙图P中的c表示被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
B.乙图P中的b和d分别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和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
C.每年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a、b、c、d、e |
D.若这是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则C2≤20%C1 |
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
①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
②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③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
④根瘤菌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退耕还林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程。一块退耕的农田因未及时补种树木,若干年后逐渐演变成了一片杂草丛生的灌木林,成为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这片退耕农田变化趋势的曲线表示,正确的是
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这个实验说明
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 |
B.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
C.化学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 |
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 |
某种甲虫通过分解土壤中的落叶获得养分,可推测这种甲虫
A.与落叶树之间为捕食关系 |
B.属于次级消费者 |
C.对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 |
D.在能量金字塔中位于底部 |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于一个营养级 |
B.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越大 |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
D.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含有生态系统的所有生物成分 |
某些生物概念之间有一定的包含关系。下列概念之间的关系中,符合下图所示的选项是( )
A.核酸 b:氨基酸 c:蛋白质 |
B.原核生物 b:乳酸菌c:细菌 |
C.a:生态系统 b:群落 c:种群 |
D.a:褐藻 b:草履虫 c:真核生物 |
下面所说的四种情况,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各自对应的层次是
①池塘中的一个衣藻
②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③池塘中的所有衣藻
④池塘
A.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
B.个体、群落、种群、生态系统 |
C.细胞、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
D.细胞、种群、个体、生态系统 |
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图乙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率变化曲线;图丙为λ(λ是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只有一条食物链,生物B处于最高营养级 |
B.图乙中t1~t2与图丙a~b时期种群都是衰退型 |
C.图丙中b~c时期,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
D.图丙中c时期,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
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独立的过程 |
B.进行A过程的生物是一定是自养型生物 |
C.进行B过程的生物是一定是异养型生物 |
D.能完成该循环的生物一定含有叶绿体 |
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冬季北方人呼吸产生的CO2,能供给南方植物光合作用 |
B.大力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能减少CO2的释放量 |
C.碳元素和能量都能从植物传递给各种动物 |
D.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的主要方法是增加人均绿地面积 |
下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等式中不可能成立的是
A.B2=A×(10%~20%) | B.A=F+B1+C1+D1+E1 |
C.A-(B1+B3)=C1+C2+C3 | D.C3=B2×(80%~90%)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