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从甲骨文、金文演变为大篆、小篆、隶书。到东汉、魏晋时期,草书、楷书、行书基本定型。回顾书法发展的过程,可以发现“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志。”这说明( )
①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②事物在联系与创新中发展
③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具有前进上升性
④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什么时候家乡变得如此的拥挤,高楼大厦到处耸立, 七彩霓虹把夜空染得如此的俗气…… ” 一首《一样的月光》唱出了都市人对巨变中的城市的困惑与疑问,也道出我国城市建设“千城一面”的现象。回答87—88题
87、“不见四合院就不能叫北京,没有石库门就无法称上海”这种看法强调
A 事物的个性比共性更重要 B 事物的个性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C 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D 个性是事物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原因
88、一个城市的魅力,不在于轰轰烈烈的“克隆”,而在于立足城市的历史积淀,保护文化遗产,挖掘人文资源,注入开放、包容、鲜活的时代元素。这一观点蕴涵的哲学道理
①任何事物都是处在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中 ②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
③事物是发展的,不要重复别人做的事情 ④事物在批判与继承,学习与创新中发展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②
下列说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有( )
(1)守株待兔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水滴石穿,绳锯木断(4)物极必反(5)墨守成规(6)吃一堑长一智(7)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8)失败为成功之母 (9)断章取义(10)统筹兼顾
A(2)(3)(7) B(4)(5)(6)(8) C(1)(9)(10) D(3)(6)(9)
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下列说法最能直接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树欲静而风不止 |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C.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 D.将欲夺之,必先予之 |
中国的“黄金周”休假制度始于1999年,在过去7年21个“黄金周”里,全国共有lO.7亿人次出游,累计旅游消费4292亿元。伴随着“黄金周”的发展,拥挤、事故、服务质量下降、景区设施欠缺、旅游资源过度开发等诸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并促使人们开始反思集中休假、集中出行所造成的种种弊端。这说明
A.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B.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实践是认识来源和发展的基础
D.当人们用一定的世界观观察处理问题时,世界观也就有了方法论的意义
“合抱之木,生子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下列与这句话包含同样哲学道理的成语是
A.祸福相倚 | B.风起云涌 | C.集腋成裘 | D.千虑一失 |
“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多次重复“数落”会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甚至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从哲学角度看,克服超限效应需要
①尊重规律,因为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
②坚持适度,因为量变是质变的前提,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③注意方法,因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④避免刺激,因为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成语能体现辩证法发展观的是( )
A.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 B.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C.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 D.成事在天,谋事在人 |
对我们中学生来讲,培养完美的人格,升华高尚的人品,需要“生活从叠被抓起,品德从孝心抓起,文明从说话抓起,学习从习惯抓起”。下列与此倡议反映哲理一致的有
①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 ②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
③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④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平面与圆锥面相截,截口的几何特性随平面与圆锥轴线的交角而变化。交角是直角时,截口是圆;稍变一点,圆变成了椭圆;再变,过了一个关键点,椭圆就变成了抛物线. 截口的这种变化过程包含的哲理是
①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 ②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
③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 ④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就“双11”促销抛出了“狮羊论”。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商业生态系统对于传统商业生态系统将会开展一次革命性的颠覆,“就像狮子吃掉森林里的羊,这是生态的规律……新经济模式已经有点狮子的味道”。下列诗句与“狮羊论”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①冬霜茅枯无情去,春风草青百花开
②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③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④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③④ |
有人认为,货币政策之所以要稳健,是因为货币池子里的“水”已够多,再放会加大通胀风险,而在经济下行压力仍存的情况下也不能收,必须坚持稳健。这启示我们( )
A.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 |
B.量和事物的存在具有直接同一性 |
C.把握事物飞跃的时机,促成事物质变 |
D.人们的实践活动要坚持“适度”原则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