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催生了新的文化形态,娱乐化成为网络文化的主流,以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的网民已占到35.7%,呈递增趋势;互联网为满足内容需求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新的选择,但宽带互联网的发展使网上内容贫乏的问题凸显。网上的内容资源从数量到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丰富了文化的多样性,但文化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不同文化、文明之闻的矛盾,尤其是某些强势文化的渗透将危及我国的文化安全。
请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关知识,谈谈怎样应对互联时代的文化冲击。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提出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2014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围绕文化体制改革、中华文化的传承等议题展开讨论,广大网民也通过微博等网络平台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言献策。
结合上述材料,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备哪些有利条件?
城市街名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是城市社会活动和经济发展的“活化石”。 城市街名不但记录着城市山川地理等自然元素的历史变迁,也反映城市功能的变化轨迹,更蕴含有传统文化的因子。如南昌的各条街道的名字都是根据历史名人所取:中山路,船山路,渊明路,阳明路,叠山路, 孺子路,永叔路、象山路,子固路等。正是如此带有纪念性的命名,使这一条条路鲜活起来,充满了历史文化感。
有些城市街名在进行地名的时候,热衷于使用洋名。为规范地名命名,北京、广东、河北等地政府出台地方性规章,禁止使用外国人名、地名作为本地地名。
(1)运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有关知识,说明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表现。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有关知识,城市街名命名为什么禁止使用洋名。
阅读图片和材料并完成下表。
有关专家指出,近年来,雾霾天气未能根本得到遏制,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政府生态保护责任与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的缺失。
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在全社会加大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力度(不少于3条)?并指出其相应的《文化生活》的依据。(每空1分,共6分)
在全社会加大生态文明理念宣传力度的途径或手段 |
《文化生活》的依据 |
|
|
|
|
|
|
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开展“书香中国万里行”、“书法进课堂”等文化活动,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材料:为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局关于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减少“书香中国”的部署要求,全国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引导人们多读书、读好书系列活动,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引导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素质和境界,推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我国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意义。
某班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把中国同一些文化强国进行比较,希望从中找出中国建设文化强国所需要的类似做法或相反做法。如果你是他们中的一员,请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在下图中填写。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 3年年会于7月1 9日至21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本次年会的主题为“建设生态文明——绿色变革与转型——绿色产业、绿色城镇和绿色消费引领可持续发展”。年会设置了对话活动,把远隔万里的瑞士和贵州联系到一起。贵州将向瑞士“取经”,借鉴发展山地经济的“绿色经验”,以它山之石推进自身发展。
同时,学者和专家们针对当前生态环境建设、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等话题展开“论剑”,探讨生态文明建设对PM2.5、水、绿色就业等热点问题带来的影响。论坛的搭建还有利于争夺话语权和构建话语体系,中国将与其他国家一起参与全球重要议事日程的设置,进而逐步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的制定。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举办,意味着我们有机会占领绿色发展的制高点,参与引领世界潮流,深化人们对可持续的绿色变革与转型的理解,也必将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贵州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充分利用自身生态优势,把科学的绿色经济发展理念贯穿于发展战略和发展实践之中,坚持推进具有“东方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国际论坛的搭建有利于争夺和构建话语权体系。
(2)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谈谈你对本次国际论坛年会的认识。
(3)假如你是贵州学生,请你就如何建设家乡的生态文明,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提两条建议。
材料: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走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某校高三(1)班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时,就我国实现“文化强国梦”的问题,展开热烈讨论:甲同学认为,我国有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积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立足于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乙同学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人人有责,我们要积极响应,提升素质。丙同学认为,我国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请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谈谈我国应如何实现文化强国梦。
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放射着夺目的光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今天,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愿者精神。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分析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八大首次提出“美丽中国”,引发了某校高三(4)班学生的关注,同学们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话题:美丽中国,如何享受?
学生认为,美丽中国属于大家,我们不仅要建设美,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学会欣赏美、享受美。而人的审美素养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工作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继承传统审美文化的基础上,加强自我修养,培育审美观念,抵制庸俗情趣,提审美趣味:参加艺术活动,增强审美判断。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提升人们的审美素养?
“德乃人之本,孝为德之先”。近期海峡两地上演万人洗脚大会。9月13日举行的江西万人“我给父母洗脚”活动,创吉尼斯世界纪录;10月12日台湾“马英九办公室”前偌大广场,数万老少同时为长辈脱去鞋袜、沐足洗脚,以表中华传统美德精髓之“孝亲”。“大场面”盛况空前;“小场景”有笑有泪,犹如数千个家庭温情聚会。
“百善孝为先,百行孝为本。”“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文化营养。弘扬孝文化,有利于个人道德素质的培养、家庭成员的和睦相处及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
9月21日,首届中国大学生“孝行·向上·向善”主题孝文化节在湘潭大学顺利启动,清华大学、中南大学等国内众多高校积极参与,社会反响热烈。
请你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以“道德、孝文化和价值观”三个关键词分析大学生孝文化节活动重要意义。
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积贫积弱的时代,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心也正在回归。中国人经历了 170年的东西方文化冲撞,文化冲突带来文化反省,从文化迷茫到文化自觉,在曲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成就中,不断增强文化自信的表现。有了这份自信,我们不会妄自尊大、盲目排外,也不会妄自菲薄、崇洋媚外。有了这份自信,就有了海纳百川的胸怀,将祖宗留下的、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文化,都化为我们继续前进的动力,加上中国人的勤劳勇敢,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然不会是太遥远的理想。
(1)什么叫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怎样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012年中共湖南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努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
(1)请从文化作用的角度谈谈湖南为什么要加快建设文化强省。
(2)为了实现湖南文化强省的目标,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这里是北京。"北京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行走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亲近文化遗产,探访名人故居,走入创新基地……我们会获得丰富的文化体验。某校开展"漫游北京"文化实践活动,围绕"灿烂文明""红色记忆""魅力创新"三大主题向同学们征集活动意向。请完成下表。
材料一: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了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启了中华文化复兴的新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创立毛泽东思想,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巨大成就。改革开放时期,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1)我们要树立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在哪些方面?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依据。
材料二:五千年文明看运城, 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了“文化运城”。最近,为了建设文化强市,我市依靠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开展形式多样和卓有成效的群众文化活动。一改传统的“送文化”一元主体线性结构(从县→乡镇→村或县→街道→社区)为“文化走亲”(以互访形式在乡镇、企业、村、部队、街道、医院、社区、学校等不同区域间开展群众性的文化交流活动)的多元主体互动结构。开创了文化活力竞相迸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崭新局面。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文化走亲”活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启示。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