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政治试题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 综合题
高中政治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材料一:上世纪70年代,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缓解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我国开始全面推行计划生育。现在,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重大转折性变化。尽管人口基数大的基本国情未根本改变,但出现生育率低、人口老龄化、年轻劳动力出现急剧萎缩、养老负担加大等问题,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全面二孩政策的提出,是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
材料二:有位哲人曾经说过,爱子女是自然现象,爱老人是文明现象。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银发浪潮”扑面而来,中国式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有关人士指出,传统观念仍然期待家庭养老,需要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模式,子女要积极承担养老责任。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2)结合材料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就搞好家庭养老拟定一条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语言简洁凝练,并解释其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阅读是使一个国家的文明进程推进加速的重要的手段。为提高国民阅读水平,国务院正着手制定《全民阅读条例》,将全民阅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确定政府为促进全民阅读的责任主体。网友们纷纷发帖表达观点:
网友甲:阅读是个人的权利,政府没必要参与,全民阅读主要靠民众的自觉自愿。
网友乙:阅读关系国家发展,个人力量过于微弱,全民阅读主要责任在于政府。
材料二 S市积极推进全民阅读,让阅读融入人们生活。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公共图书馆、社区书屋、农家书屋的支持力度;借助互联网、移动通讯技术,搭建全民在线阅读平台,做到现实和虚拟阅读空间的有机结合。通过全民阅读,广大市民在收获阅读乐趣的同时,提升了道德境界,促进了社会和谐。
(1)结合材料一, 在甲、乙两个观点中任选一个,运用公民和政府的有关知识进行评析。
(2)结合材料二,分析S市推进全民阅读措施的文化生活依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9月9日视察北京师范大学时表示,他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认为“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材料二:2015年两会上,有委员指出,“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是有根的,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文化的根,今天的发展也是过去的延续,必须和时代精神结合、与时代的发展结合才能使文化继续发展。”“传统文化只有与时代精神结合才是有生命力的,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结合时代精神,创造性地吸收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一切文明成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对青少年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说明传统文化如何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3)谈谈我们应结合哪些时代条件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赋予其新的涵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我国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行一系列促进文化发展的政策: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公共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加强对国家重大文化遗产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中我国促进文化发展的政策所体现的道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为我们时代划定了价值航标。我国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领域。
材料二: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细”就是细化,要直入头脑,沉淀心中,只有发自内心接受,才能真正自觉行动;“小”就是要从小事做起,坚持不懈抓养成,积小德为大德;“实”就是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结合材料一,说明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工夫体现的哲学道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2月12日,《人民日报》公布了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习近平强调,要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1)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在全社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重要性。   
材料二 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专家指出,增强文化自信既要善于从传统文化中“采金矿”,坚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信念,又不能固步自封、盲目乐观。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结合专家观点,谈谈如何才能增强文化自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十面“霾”伏,用来形容2013年整体糟糕的天气再合适不过。雾霾,这个词语用自己的方式飘入寻常百姓家,成了街知巷闻的新词汇。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雾霾的严重与一些地方片面追求GDP和政绩不无关系,经济发展了却破坏了生态环境。2013年12月9日,中组部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把中央关于不简单以GDP论英雄的要求落实到了实处,树立了政绩考核的新导向。
材料二:2014年马年春节前后,我国大部地区再次陷入雾霾天气。大年初一(1月31日 0:20)南昌PM2.5指数为999,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空气中的PM2.5主要来自于污染、燃煤和汽车排放,再加上春节鞭炮燃放,空气质量严重下降。
材料三:大气污染防治正式成为各方共识,治理雾霾,也需要全民参与 、公众意识的提高。那种出门动不动就开豪车、坐私人飞机、追求“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土豪”行为也该改一改了。
(1)请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材料一中改进政绩考核的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有关知识谈谈治理雾霾天气的现实意义。
(3)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公民如何在治理雾霾中传递正能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风的培育和传承。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曾国潘的《曾国潘家书》、傅雷的家书家信,都堪称一定时代家风家教的典范。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面貌、品格修养,优良的家风对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家风代代相沿,陶然后辈,深刻影响家族成员的个性。家风连着民风,影响社会风尚。良好家风还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抓手,打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衔接血脉。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弘扬和践行良好家风的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节约问题是事关人的品德的问题,如果奢靡之风蔓延,必然破坏社会文化面貌,破坏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为此中央出台了一系列规定,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民间也掀起了一场“光盘行动”,倡议大家珍惜粮食,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运用《文化生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就如何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提出合理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来,中国乘客在飞机上“打架”的新闻频繁见诸报端。2012年9月,两名中国乘客因调整座椅引发冲突致瑞士航班返航。2013年12月11日晚,在一架曼谷飞南京的航班上,两名中国乘客闹事导致飞机返航。今年4月,在泰国飞北京航班上,3名中国乘客因嫌对方吃饭声大,持用餐的刀叉互殴。
连习近平主席出访时也忍不住向中国游客喊话了:“我插一句啊,也要教育我们的公民到海外旅游讲文明。矿泉水瓶子不要乱扔,不要去破坏人家的珊瑚礁。少吃方便面,多吃当地海鲜。”汪洋副总理提到,我国旅游消费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越来越多居民出国旅游,部分游客素质和修养不高,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旅游景区乱刻字、过马路时闯红灯、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常常遭到非议,“有损国人形象,影响比较恶劣”。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知识,说明我国公民应如何做到文明出游。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社会发展,网络影响越来越大。某校高中生以 《 我们与网络 》 为主题开展综合探究活动。
请你参与:
为倡导青少年“绿色”上网,同学们决定以“文明畅游网络,快乐助我成长”为中心,自己动手制作班级网页。
从中学生学科学习、文体活动、人际交往、道德修养等方面思考、选择网页内容,并说明其《文化生活》依据。

 
网页内容
《 文化生活 》依据
学科学习
如:唐诗宋词赏析
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文体活动
如:推荐一本好书(音乐、电影等)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际交往
如:寻访我身边的文化名人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道德修养
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介绍
培育“四有”公民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

建言献策:
学校团组织举办“网络文化与青少年健康发展”征文活动,要求就网络文化与青少年健康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并从政府、学校和青少年自身等几个方面,就青少年应如何适应网络文化发展建言献策。
(1)请你根据征文活动要求,就如何克服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影响提出合理化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意义。
(2)请你策划一项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并简要说明你设计的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繁荣农村公共文化,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周窝村是一个具有典型北方民居特色的小村庄,拥有良好的乐器产业基础和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资源。在党的文化政策指引下,周窝村从一个贫困村实现文化蝶变,荣获全国魅力新农村“十佳乡村奖”, 建成了国内最大、世界第二的管弦乐器生产企业——河北金音乐器集团。今天的周窝村正朝着建成具有社会主义新农村代表意义的“国际音乐名镇”继续努力。其发展前后对比如下:

项目
发展前
发展后
文化
活动
缺乏、
单调
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十大孝子”、“好儿媳”等村民喜闻乐见的评选活动,形成了比理想、比文化、比道德、比文明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教育
事业
教育落后、
人才缺乏
实施人才战略,打造培训基地,要以金音乐器集团、璐德学校为载体,培养各方面的人才,依靠人才引领小镇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
业余
爱好
喝酒划拳、
搓麻打牌
三人一伙、五人一群地练习吹奏乐器,自发组织各种文化活动
民居
民风
民居错乱、
民风低俗
民居院落排列整齐,民风淳朴
对外
交流
落后、
封闭
横向结交丽江等文化名镇,纵向联合维也纳、悉尼等中外音乐名城,打造中外文化交流平台,“外土内洋、中西合璧”

(1)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分析周窝村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2)结合材料并根据文化创新途径的知识,就周窝村建成“国际音乐名镇”提两条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2015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中的作文材料: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学生甲乙对此进行议论。
学生甲:文化塑造人生。要造就和谐的自我,必须加强科学文化修养。
学生乙: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学习哲学能够使人正确认识自我,从而造就和谐的自我。
(1)请运用“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对甲的观点进行评析。
(2)乙的观点你同意吗?请运用“哲学的作用”的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信息真实性底线”。互联网“七条底线”向网民们表达了一种回归常识、回归责任的期待。
有评论认为,今天的互联网不缺“愤青”,因为社会转型期种种复杂问题,有的是“吐槽”的题材,缺的是建议性批评和参与性人格,缺的是推已及人的公共理性。只有守住言论底线,才有言论空间的真正自由,才有理性平和的公共讨论和交流,才有在百家争鸣中缔结意见共同体的可能,才不会用舆情撕裂民情,以舆论冲突加剧现实冲突。这一点,对于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构建,对于中国社会的转型升级,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围绕“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谈谈个人应如何守住言论底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