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自先秦开始已有“法治”的思想,其内涵随时间发展而不断变化。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成康之治、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之治等盛世局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法制相对健全和完善。但古代“法治”与现代法治有着本质的区别。比如封建法律的服务对象是地主阶级,其着力维护的是专制主义统治,皇帝可一言立法,也可一言废法,权大于法。尽管如此,封建盛世的出现,内在的需要“法治”的支持,“法治”思想成为法盛政兴的必要条件。分析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古代许多“法治”思想对今天我国和世界各国的法治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1)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2)有人从历史发展中得出结论:“建设法治中国,我们要传承古代法治思想。”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理由。
(3)2014年12月4日,我国迎来首个国家宪法日,为了更好地宣传宪法精神,请你写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文艺工作者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度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爱到欢迎。
材料二:文艺作品虽是“一朝分娩”但必须“十月怀胎”。它不仅需要创作前漫长的积累与构思,更需要创作时的反复推敲,精雕细琢。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当前,在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涵,重技术、轻艺术等不良倾向严重。对此,我们必须站在文化自觉的高度,坚决抵制。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文艺工作者如何才能创作出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的优秀作品?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矛盾观点分析必须站在文化自觉高度坚决抵制不良倾向的理由。
吴清源,著名围棋大师,出生于中国福建福州,14岁东渡日本,开始其职业棋手生涯。从1939年至1956年,围棋界进入了绝对的“吴清源时代”。吴清源在下棋前总要通读一遍《道德经》,其中“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的思想使吴清源排除了贪胜之心带来的干扰,心境澄明,发挥出最好的水准。吴清源晚年又将精力放在了提携后进、促进围棋国际化和中国围棋的发展上。
吴清源去世后,聂卫平曾回忆说:“有一年我在日本,与沈君山神侃桥牌,一边的吴清源先生听到后,主动走过来很认真地对我说:‘搏二兔,不得一兔’。我听后如醍醐灌顶,大受震动,这句话对我影响很大。”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和中华文化的知识,说明吴清源的辉煌成就是如何取得的。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搏二兔,不得一兔”的价值选择的正确性。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道在中国哲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表示“终极真理”。此一概念,不单为哲学流派诸子百家所重视,也被宗教流派道教等所使用。大道至简是指大道理(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
材料二:2015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问题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严肃又不失活泼地强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各级政府都要建立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有力推进机制,爱民利民是大道,任性用权要追究。
(1)依据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指出批判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对我国文化建设的意义。
(2)依据材料二,运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相关知识,阐明我国政府为什么“有权不可任性”。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集中体现,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也是一个社会价值的缩影和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家风既融合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思想,也从近代西方工业文明所倡导的自由、平等、理性、法治等精神汲取过丰富的营养。当今,许多家庭更注重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赋予家风新的时代内涵。
材料二: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有网友留言:幼儿园老师通知每个家长,要求孩子们背24字核心价值观。我不反对幼儿园向孩子们讲解什么是核心价值,但是,据说让孩子背这个,是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政治职责。
材料三:2014年5月4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谈到: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应如何正确对待家风。
(2)运用政府职能的知识,评析材料二中的网友留言。
(3)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年杜甫写下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时候,他是不会想到21世纪的和平年代,家书再次出现“抵万金”的状况。
十多年前,书信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流方式,而今,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信息沟通越来越方便,传统的书信往来已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打电话”或是“微信”“QQ”联系。
而今,书信已然成为一种记忆。互联网时代,书信文化正从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淡出,并且渐行渐远。鸿雁传书,是否成为正在消失的历史?书信该不该传承下去?
反对传承者认为,虽然书信是一种很有内涵的文化,写信给自己亲密的人,更利于事情的叙述和感情的含蓄表达,但是书信传递信息的速度太慢,写起来也很麻烦,远不如一段微信语音及视频来得方便快捷。
赞成者认为,书信有它的优势所在,它具有浓厚的人情味,这是社交网络平台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在网络时代里,书信的使用率虽然已远不如往昔,但是它们会携带着人性情感和纪念意义继续存在。小到家风传承、情感交流,大到爱国教育,书信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不能在我们这里断档。
(1)你认为书信文化该不该传承下去?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2)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书信文化走向衰落的原因。
(3)某市准备组织中学生写一封廉政家书的活动,请你为该倡议活动写两条主题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
材料一: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 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广大文艺工作者应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要结 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
(1)结合材料一,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材料二: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 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 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2)结合材料二,用矛盾的观点说明,文艺创作为什么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是韩国SBS电视台201 3年12月末播出的经过精心策划和广泛宣传的企划剧,受到中国观众的强烈追捧。韩剧具有与国际接轨的时代感,在继承自身传统价值观念的同时,不断借鉴国际影视成功的经验,创造出亚洲式的不同风格的新文化;韩剧制作过程精细,采用了大量的先进技术;韩剧始终把观众的需求放在首位,根据观众的反馈,及时调整剧情和演员。大众传媒和文化市场的发展,使得《来自星星的你》的热播刺激了文化消费,从而带动韩国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中国梦”也是文化强国之梦。习近平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必须树立文化创新意识,敢于突破成规,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
(1)根据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有关知识,分析韩剧的成功对我国电视剧产业发展的启示。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说明树立文化创新意识的辩证法依据。
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
材料一: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今天,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正在悄然 到来。 在城镇化的浪潮中,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许多村庄将逐渐消失,不少独特的、传统的乡村文化随之消亡。
材料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内容丰富,明确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和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等六大任务。在城镇化的六大任务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被排在了第一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
(1)面对城镇化的浪潮,有同学认为:“我们不能让这些乡村文化消亡。” 结合材料一,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知识分析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的认识。
近期,新型城镇化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之一。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城镇化已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在新型城镇化热潮中,保护乡土建筑、传承地域文化、延续历史脉络,是新型城镇化顶层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与当地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即使不能保留更多原汁原味的群落,也要尽量把那些符号性的建筑多保留一些,在改造的过程中既要保证不失传统风格,又要与城镇现代化建设的整体结构协调一致。
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新型城镇化改造中注重保留传统建筑的做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4年江西文化事业大踏步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挤进全国前十名、文化影响力指数列全国第八,文艺创作成绩喜人,文化自信进一步提升。在第十三届“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该省新创的民族歌剧、广播剧等六项文艺作品分别获奖。歌剧《回家》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展示了江西文艺走出去的宏大气派。国家话剧院导演张奇虹说:“江西有尚歌尚舞的民族特点,作为民族歌剧来讲体现这个题材非常有利。希望更多地看到江西的舞蹈、歌剧、话剧、美术各个方面的展现,使更多的观众能够看到和欣赏到江西的文化。”
材料二: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讲话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看,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工作者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了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文艺工作者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要把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民的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源泉,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是文艺创作最广阔也最深厚的时代舞台。文艺工作者必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如何进一步提升江西的文化自信。
(2)结合材料二,用实践的观点说明文艺工作者为什么要避免作品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3)根据我省的文化底蕴,请你设计两句宣传语,展示文化名片,推介江西。
2014年11月11日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1月10日,APEC国宴在奥运会场馆“水立方”举行,在欢迎晚宴上,帝王黄的珐琅彩瓷在国宴主桌上异常抢眼。这套餐具是以《诗经》中词句“和鸾雍雍,万福攸同”寓意为主题设计,瓷器的装饰采用中国传统的珐琅彩工艺,材质打造则借鉴英国的骨质瓷制作工艺。部分瓷器的造型参考了中国古代宫廷御膳餐具。餐具颜色选用“帝王黄”,“能够营造出一种中华的、典雅的,又有仪式感的气氛”。餐具身上所使用的纹样,则提取自古代官窑瓷器,重新解构、重组,能让它变得有时代感。
材料二: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辞中指出,面对新形势,我们应该深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打造有利于长远发展的开放格局。亚太经合组织应该发挥引领和协调作用,打破种种桎梏,迎来亚太地区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新一轮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要打破亚太内部的封闭之门,敞开面向世界的开放之门,中国愿同亚太各方携手建设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共同为实现亚太的美好未来而努力。
(1)结合材料一,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
(2)结合材料二,运用联系多样性的知识说明APEC各成员国如何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
2014年6月22日,由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
材料一:世界遗产委员会表示,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近2000年以来为人类的共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丝绸之路见证了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期间,亚欧大陆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方面的交流,尤其是游牧与农耕文明之间的交流。
(1)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有何意义?
材料二:三个国家,共同努力8年才申请成功。丝路之路项目跨国申遗,本身就是国家之间合作多赢的典范,不但是对历史贸易往来、互利互惠的回放,也是对建设和平共处美好世界的向往。
(2)请从《政治生活》角度回答,我国追求和平共处美好世界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丝绸之路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经济角度看,它是对习近平主席去年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的认可和深化,从历史、文化等源头上进一步确认了沿线各国共同利益的契合点,大大提振了这些国家携手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信心,有利于成功打造惠及30亿人的区域合作模式。
(3)从《经济生活》角度回答,我国应如何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来发展自己?
2014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行。
材料一:“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亚太地区是一个大家庭,更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继“中国梦”、“亚洲梦”之后,习近平主席又进一步提出并描绘了共同建设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的“亚太梦”鲜明图景。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会议通过的推动实现亚太自贸区的路线图,既为实现“中国梦”和“亚太梦”的同频共振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也必将成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的重要引擎。
(1)结合材料阐述亚太自贸区建设对亚太各经济体与世界经济所带来的积极影响。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说明“中国梦”与“亚太梦”能够实现“同频共振”的理由。
材料二:北京APEC会议也是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文化盛会。舌尖美食、民间工艺、场景设置等都传递着东方文化的悠长古韵和精深之美,既提升了文化软实力,也为经济合作添光溢彩。其中,各经济体领导人身穿“新中装”更是一大亮点和重头戏。“新中装”以“中”为根,款式、面料、纹样、工艺、色彩上都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深厚底蕴;以“礼”为魂,既寓意吉祥,又华而不炫,整体上气势恢宏,仪式感强,表达了中国人好客之道;以“新”为形,电脑提花机织、中西结合剪裁、寓意亚太经济体山水相依的纹样设计等都别具一格。
(2)北京APEC会议的文化展示体现了哪些《文化生活》的道理?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