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政治试题 /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 综合题
高中政治

材料:2014年7月13日,原创文化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二届登陆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黄金档。第二季节目升级了考题难度,增加了大量古人常用而现代人较少使用的冷僻字。很多人认为,这样的节目应该限于常用易错字的矫正。
但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导演关正文看来,片面强调常用易错字,对相对冷僻的字词简单地加以排斥,反映了当下母语价值观存在的缺失。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将向这种母语价值观发起挑战。关正文说,今年决赛考题的难度再次升级,节目的口号也变成了“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关正文说:“现在大家都讲核心价值观,这个价值观不是今天才有的,它的重要来源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承,它的内容记载在历代经典古籍之中。不认识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我们就无法亲近经典,就谈不上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建树。”
(1)结合材料说明树立“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这一母语价值观体现的唯物史观。
(2)结合材料分析“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的文化价值。
(3)结合材料,就如何树立“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这一母语价值观提两点建议。不超过15个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节是一个“家”的节日。新春佳节是家人团聚、共叙亲情的时刻,拜年、红包是传递祝福与关爱的民俗传统。羊年春节,手机红包成为一种新的拜年方式,一些远隔千里的亲朋好友也能穿越时空为彼此送达一份心意,给春节带来更多惊喜。然而,一些人为抢红包甚至没和亲人说上几句称心话,没有来得及和爸妈唠唠知心嗑;一些人过于追求红包的“厚度”,忽视了红包的感情“温度”,红包越来越多,祝福却慢慢变了味儿,年味淡了,亲情疏了。其实,问候、陪伴等感情交流,才应当是春节的主角,有人呼吁:请放下手机,给父母一个微笑和拥抱,重新唱响亲情的春节“主题歌”。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的有关知识,阐述手机红包这一现象对文化建设的启示。
(2)结合材料,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分析说明感情交流才是春节的主角。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中华文明和友好,赢得了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千百年来,不同的文化在古丝绸之路上交相辉映、相互激荡,积淀形成了世人共知和推崇的和平、开放、包容、互信、互利的丝绸之路精神,而且不断注入时代内涵。
材料二:为了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党中央深入研究当前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分别于2013年9月和10月提出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这对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促进世界和平发展,都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2015年2月1日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了2015年及今后一段时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事项和重点工作。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分析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积极意义。
(2)结合材料二,从认识论角度说明党中央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前提是什么?并从唯物史观角度谈谈我国应如何推进“一带一路”战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莫高窟文化遗产,敦煌研究院联合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建立了综合防沙体系,研发了无线传感环境监测分析系统,开发了十亿级像素数字相机系统,形成了包括前期摄影采集、后期图像处理、虚拟漫游等环节在内的数字处理系统等。随着这些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莫高窟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壁画、彩塑等图像采集取得进展。不久的将来,世界各国人民除了可以实地参观莫高窟外,还能在互联网上便捷地欣赏3D效果的“数字莫高窟”,随时随地感受莫高窟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
(1)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科技创新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
(2)除通过互联网展示吸引海外游客实地参观以外,请就如何增强敦煌莫高窟艺术的国际影响力另提两条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11月9—11日,亚太经合组织成员齐聚北京,共铸“亚太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9日开幕式上,习近平强调,当前,中过经济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呈现出新常态。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就要为创新拓宽道路,就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就要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1)结合材料一,分析全面深化改革做到“四要"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经济意义。
材料二:2014 年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1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面对新形势,亚太经济体应深入推进区城经济一体化,打造发展程序、增长联动, 利益融合的开放型亚太经济格局,共建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为亚太和世界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推进亚太经济体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
材料三:每年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期间,各成员领导人的着装都是关注焦点之一。2014年 APEC领导人服装是一系列展示中国人新形象的中式服装,其根为“中”,魂为“礼”,形为“新”,合三者谓之“新中装”。在制作中,既挖掘、抢救了大量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优秀元素,传承、创新了大量世界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遺产,又采取立领、对襟、连肩袖等现代流行元素,新中装将中国传统文化中与时代文化相适应的元素提取出来,与当今的服饰文化、审美需求相结合,整体上气势恢宏,仪式感强,表达了中国人“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好客之道。
(3)结合衬料三,谈谈“新中装”的制作过程是如何体现文化继承与发展关系的。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参加2015年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就如何加强“一带一路”建设献计献策。
材料一: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建议:
掌握遗产资源,夯实丝路认知——主动组织“一带一路”上的丝绸文化遗产调查,掌握丝绸文化遗产资源;用文物、图像、文献实证的丝绸史实勾划一幅权威的丝绸之路,夯实丝绸之路中丝绸的话语权。
抓住重点项目,保护丝路遗产——充分利用我国在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方面的技术力量,推出“一带一路”出土丝绸文物及相关遗址的技术研究和保护项目。
做好展示平台,传播丝绸文化——充分利用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的陈列展示功能,主动对接国外著名博物馆进行展览交换,把以丝路之绸为主题的展览推向海外,传播中国丝绸文化。
传承丝绸技艺,开发丝绸产品——发挥“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作用,让丝绸文化遗产在今天的丝绸原产地得到生产性保护,建设蚕桑生态基地和丝绸特色小镇,集聚非遗传承人、民间工艺师、纤维艺术家、时尚设计师及相关企业,打造具有中国元素的丝绸特色产品,重振丝绸辉煌。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上述“建议”的依据。
材料二: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建议:
敦煌莫高窟多年来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可持续旅游发展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开展国际合作抢救珍贵文化遗产,并实施游客承载量控制,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得到了国际高度认可,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实践最佳案例。敦煌莫高窟的保护与旅游发展模式应在“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方面进一步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2)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说明“一带一路”建设如何借鉴“敦煌莫高窟经验”?
(3)“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请你从唯物辩证法角度为我国如何利用机遇、迎接挑战提两条方法论建议。(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城镇化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是我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但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粮食安全与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的推进使我国粮食安全面临威胁。土地、水、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流出粮食生产领域;化肥和农药过度使用造成粮食污染;在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方面长期处于逆差状态。为此,2013年12月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材料二:文化传承与新型城镇化 在漫长的岁月中,W市形成了极富地方特色、反映古城变迁的地名。这些老地名,展现的是历史记忆,凝聚的是民族情感。然而,随着城镇化推进,城市空间急剧扩张,老地名不断消失,洋地名泛滥。这一现象引发社会广泛争议。为此该市民政部门强调要进一步规范地名管理,保护老地名,清理洋地名,确保地名命名更具科学性。
材料三:社会融合与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背景下,大量农民进城,如何促进社会融合成为社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W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要求各社区充分发挥社会融合功能,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社区自治,同历决策过程,促进农村居民进一步市民化。
(1)结合材料一,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谈谈怎样才能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说该市民政部门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保护老地名、清理洋地名”的文化生活依据。
(3)结合材料三,说明促进农民融入城镇社区自治和决策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中国人经历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珠算的计算功能逐渐被削弱,但是古老的珠算依然有顽强的生命力。1992年,安徽省黄山市将“珠算鼻祖”程大故居邻近的一所小学作为珠算文化的传习所。该校的学生一直都接受着珠算文化历史、应用教育,后来该校又发明了“珠心算”,将算盘从手中打到了心里,让珠算这一古代文明焕发出青春。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对我国的珠算文化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2013年10月21日,北京市公布考试改革方案,“降低中高考英语分值、提高语文分值”等成为方案的亮点。其中,语文学科将突出语文作为母语学科的基础性重要地位,注重语文试题同其他课程、同生活实践的联系,注重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考查,2016年起语文卷总分值由120分增至150分。2016年英语高考分值降至100分,中考英语分值也将降低……。
材料二 对待考试改革众说纷纭,有人坚决赞成;有人坚决反对;也有人认为:“只要是政府的决定,我们都坚决支持”。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你是否赞成“降低中高考英语分值、提高语文分值”的做法,并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2)结合材料二,从辩证法角度分析“只要是政府的决定,我们都坚决支持”观点的思维缺陷。
(3)请你就“对待考试改革”提出几条方法论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工作者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习近平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请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文艺工作者怎样创作优秀的作品
材料二: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上映后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该剧秉承了小说现实主义的创作思想和情怀,在主题、细节、气质和风格上忠于原著,并进行了部分改编,细致地展现它所描绘的生活,真诚地讲述平凡人群的命运和精神世界,用镜头生动艺术地营造出20世纪80年代的泥土味、民族风、精气神,传递出一种温暖、励志、真诚、向善的精神力量,为艺术家今后创作更多优秀现实题材作品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迪。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创作的过程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这种人生理想不仅影响从古至今个人人生道路的选择,也深刻影响国家的治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自古就重视文化立国。比如,古代仁人志士崇尚“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道义担当;胸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忧后乐”“舍生取义”的爱国情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凛然正气,“仁义礼智信”的为人操守,“君子以自强不息”“不坠青云之志”的奋进态度;践行“见贤思齐”“知行合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省吾身”“君子慎独”的修身之方,“孝悌忠信”“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的齐家之略;信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理政之道,“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致中和”的经世方略,等等。这些对中国古代治国理政以及全体中国人的人格言行影响深远。中国社会治理的背后,总体来说都有着传统文化思想作为底蕴,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的尊崇。
材料二:小马、小孙是援藏队伍中的一对博士夫妻,均毕业于北大。小孙是法学博士,做涉外律师时每小时有300美金收入。她说自己全是读的公费,国家培养她这么多年,当然应该为国家出些力。小马出生在云南偏僻的彝族山寨里,村民接济让他得以求学。他有坚忍不拔的毅力。由于英语底子较差,为考硕士、博士,曾屡遭挫折。在选择服务去向时,他们认为西藏比北京更需要人才和知识,在那里,他们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于是,他们怀着改变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面貌的理想和为国效力、奉献社会的激情来到雪域高原,以实际行动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把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与国家民族的需要融为一体。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现代国家治理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人生价值观的知识,分析博士夫妻的先进事迹在价值选择和实现方面给我们的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中央文明办2014年12月5日正式发布的中国志愿服务标识——“爱心放飞梦想”。中国志愿服务标识以汉字“志”为基本原型,以中国红为基本色调,以鸽子、红心、彩带为基本构成,蕴含丰厚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元素,寓意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事业红红火火。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一创意表明

①离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创新就会失去精神根基
②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其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③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④具有民族性的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年杜甫写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时候,他是不会想到21世纪的和平年代,家书再次出现“抵万金”的状况。
十多年前,书信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流方式,而今,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信息沟通越来越方便,传统的书信往来已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打电话”或是“微信”“QQ”联系。
而今,书信已然成为一种记忆。互联网时代,书信文化正从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淡出,并且渐行渐远。鸿雁传书,是否成为正在消失的历史?书信该不该传承下去?
反对传承者认为,虽然书信是一种很有内涵的文化,写信给自己亲密的人,更利于事情的叙述和感情的含蓄表达,但是书信传递信息的速度太慢,写起来也很麻烦,远不如一段微信语音及视频来得方便快捷。
赞成者认为,书信有它的优势所在,它具有浓厚的人情味,这是社交网络平台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在网络时代里,书信的使用率虽然已远不如往昔,但是它们会携带着人性情感和纪念意义继续存在。小到家风传承、情感交流,大到爱国教育,书信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不能在我们这里断档。
(1)你认为书信文化该不该传承下去?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2)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书信文化走向衰落的原因。
(3)某市准备组织中学生写一封廉政家书的活动,请你为该倡议活动写两条主题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纳入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以来,全民阅读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全民阅读的内涵也进一步丰富。
2013年,李岩在北京创办了一个名叫“第二书房”的会员制社区图书馆,主旨是为了给孩子们提供安静健康的阅读空间。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第二书房”从一家扩展到如今的七家。回忆起第二书房的发展历程,李岩认为,“推广全民阅读,期待更多的扶持政策和资金帮助,期待着政府通过建立示范项目,大胆探索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文化事业的创新路径与合作方式。”同时,书香社会的建设不仅让图书出版和发行界的从业者充满期待,也让许多阅读爱好者信心满满。
(1)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如何建设书香社会。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纳入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2014年3月,“倡导全民阅读”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4月,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指导的“书香中国万里行”活动启动;5月,“百社千校书香童年”阅读活动在全国各地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的1000所小学展开……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2)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我国应如何促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公共服务处处长王亦君认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做好顶层设计和主题策划,设计全民阅读方案,制定相应的活动标准、实施规范、保障制度和考核办法,建立和完善全民阅读公共服务体系和组织协调机制,统筹服务网络建设,指导开展本地区的全民阅读工作;第二,以典型为抓手推动各项重点工作,以抓好典型活动、典型人物、典型场所、典型机构的推广示范工作为切口,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3)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谈谈以上观点的合理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 24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产生于农业社会,人们出于对自然的敬畏,强调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寻重自然,保护耕地,“顺天之时,约地之宜,忠人之和”,才能做到“五谷实,草木关多,六畜落息,国富兵强” (《管子》)。2500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发明了人工施肥法和轮作制,来解决因土地持续耕作、利用强度过大而造成的土地肥力降低问题。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对农产品需求压力,我国在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由此导致了耕地重金属、滴滴涕、多环芳烃等污染问题,影响了人们身体健康和农业经济效益。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生态友好型农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根据生物与环境相协调适应、物种优化组合、能量物质高效率运转、输入输出平衡等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的输入组织生产。通过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度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l)结合材料一,从“文化传承”和“思想道德建设”角度分析,在发展生态友好型社会中如何发挥“天人合一”传统思想的作用。(12 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分析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的依据。( 12 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