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政治试题 / 文化创新的途径 / 探究题
高中政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三年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完成了“三年见成效”的主要目标任务,成为推动安徽崛起的重要增长极。转移不是简单的复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依靠创新驱动。示范区某企业技术研发团队瞄准市场需求,刻苦钻研新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效益。
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该研发团队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化创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应有之义。然而面对我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不少文化企业所创作的文化产品却难以取得理想的经济、文化与社会效益,更不用说走出国门了。究其原因大多在于对历史的过度娱乐化、同质化以及一味抄袭国外产品而缺乏创新,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相去甚远。反观众多的结合本土文化元素与外国文化元素的好莱坞大片却能引领潮流,风靡全球,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为文化企业打造文化精品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成熟的实践经验不断进行理论总结和升华:十五大,正式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治国理政的建设目标;十六大,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十七大,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依宪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等一系列提升党治国理政理念的新观点、新举措,凸显法治在国家建设中的主导地位。
(2)结合材料二,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我国法治思想演变所蕴含的哲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羊年春节,记录片《穹顶之下》在网络迅速传播。该片运用了信息可视化等很多新媒体的呈现手段,展现形式也更加新颖.它以大量的数据向我们讲述了雾霾的来源及危害,揭秘了我国煤炭、石油、钢铁、汽车等行业在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传达了普通民众的诉求,有利于唤醒公民的环保意识。我们没有权利只知消费不知克制,也没有权利只知抱怨不知建设,环境质量的改善需要国家、社会、公民的共同努力,我们的世界需要我们共同守护。
材料二:崇尚绿色消费,构建环保格局对于公众来说,每一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既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也是制造者。因此,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每个公民心中树立绿色出行、节能节水等理念,珍惜环境资源,规范自身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一个“政府负责、企业守法、公众积极参与的环境保护格局”的目标。
(1)结合材料一,请运用文化传播和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穹顶之下》能够迅速传播的原因。
(2)请结合材料二,运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知识,阐述应怎样共同守护我们的世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4年江西文化事业大踏步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挤进全国前十名、文化影响力指数列全国第八,文艺创作成绩喜人,文化自信进一步提升。在第十三届“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该省新创的民族歌剧、广播剧等六项文艺作品分别获奖。歌剧《回家》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展示了江西文艺走出去的宏大气派。国家话剧院导演张奇虹说:“江西有尚歌尚舞的民族特点,作为民族歌剧来讲体现这个题材非常有利。希望更多地看到江西的舞蹈、歌剧、话剧、美术各个方面的展现,使更多的观众能够看到和欣赏到江西的文化。”
材料二: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讲话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看,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工作者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了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文艺工作者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要把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民的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源泉,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是文艺创作最广阔也最深厚的时代舞台。文艺工作者必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如何进一步提升江西的文化自信。
(2)结合材料二,用实践的观点说明文艺工作者为什么要避免作品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3)根据我省的文化底蕴,请你设计两句宣传语,展示文化名片,推介江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9月4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有关情况。内容包括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高考中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作用的的知识,说明教育创新对培养人才的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十届亚欧首脑会议的主题是“构建负责任伙伴关系,促进可持续增长与安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2010—2012年中欧双边贸易情况

图2中欧2010—2012年货物与服务贸易情况

注: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11年中欧贸易“双反”战、2012年中欧光伏贸易战,贸易摩擦不断。
表:2013年中欧投资比较                    单位:亿美元

 
总额
同比增长
总投资占比
主要涉及领域
欧盟对华直接投资
65.2
21.9%
20%
汽车制造、轨道交通、农业食品、环保产品、IT电子和金融服务等
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
36.2
6.2%
1.4%
通信设备和服务、工业机械、设备等

注: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境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7%的目标。
材料二:古丝绸之路是链接亚洲和欧洲、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纽带。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曾得益于东方古代智慧的滋养,亚洲的现代化进程更离不开向欧洲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成果的学习。“东风西渐”、“西风东渐”各领风骚,促进了亚欧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着眼点是各相关国及背后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复兴,以文化的交流交融为经济建设搭桥铺路,使古老文明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活力。
(1)指出材料一中图和表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我国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3)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的有关知识,阐明我们国家对待中欧文化交流交融应持有的态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扫墓、踏青、折柳、沐浴、吟咏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
材料二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不断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2)联系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推进文化创新的作用有哪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文化创新的途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