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两位学者就此展开讨论。
学者甲:中华文化绵延数千年,足以证明它具有不容置疑的存在合理性和顽强的生命力。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一样,都有其鲜明特色、独特创造、价值理念,两者之间也存在共同的、普世性的理念,如诚信的价值理念。把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中任何独特价值理念说成是普世性价值理念,都是错误的。
学者乙: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发展,不同民族的文化既要面对彼此之间的冲突,也要共同面对如何适应社会生活急剧变化的挑战。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不同民族文化既要保持自己的特色,又要加强交流,借鉴和吸收其他文化的合理价值。
结合两位学者的观点,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从“增强文化自信必须保持民族文化的特色”与“增强文化自信必须借鉴和吸收其他文化合理价值”中任选一个观点,进行论证。
材料一:文化的发展、创新是任何一个民族文化得以延续的秘密所在。历史上很多古老的文化都因为丧失了创新能力而丧失了生命力,最终不得不面临消失的结局。如:玛雅文明、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等文明都曾经创造出了辉煌的文化,但都消失了。
古老的中国文化,今天仍面临巨大的挑战。北京大学张祥龙先生在其著作《思想避难—全球化中的中国古代哲理》中表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正面临断子绝孙、无以为继的重大危机。这时还意识不到‘泉涸,鱼相处于陆’的危险,而去奢谈‘中国文化的世纪’的话,是危险的不智。清末人们意识到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生存危机不但没有过去,而且就其文化含义而言,今日变局之险恶有过之而无不及。”张先生的文章博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身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必须严肃的思考如何延续中华传通文化的命脉,让古老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生命、新活力的严肃问题。
(1)在当代中国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什么途径来创新中国文化?
材料二:十八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阐释内涵更丰富、更深刻、更具体了。科学方法观的提出,不仅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作用升华,也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更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新时期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2)阅读材料二,说明科学发展观为什么是时代精神之精华?
(3)除科学发展观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有那些?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于2013年10月11日至26日在山东省举办,充分展示了近年来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最新成果。让我们走进“十艺节”,领略文化的魅力。
材料一:“十艺节”期间,各类艺术精品异彩纷呈,广大群众在尽情享受文化盛宴的同时,自身文明素质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山东省旅游局开展“看精彩十艺,游好客山东”活动,以“喜迎十艺节”为主题的文化休闲旅游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十艺节”的成功举办,让山东人更有底气和责任寻求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裂变,凝聚起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力量。
材料二: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标志(祥和)(下图),以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如意为载体,既融合了山东古文化、儒家文化的精髓,又凸显了和谐祥瑞的时代风尚。CHINA首字母“C”字形状,寓意中国艺术节面向世界、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熔铸百家的气魄。
材料三:“十艺节”中,吕剧《一个钱包》感人肺腑,好评如潮。该剧根据山东省道德模范、文登市环卫工人李玉坤爱心助学的事迹改编而成。十几年来,李玉坤几乎将自己微薄收入连同捡破烂的所得全部捐助贫困学生,默默奉献。她用朴实的行动阐释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诉说着新时期的价值观。她的爱心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捐资助学的队伍中来。
(1)结合《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体现了文化的哪些作用?
(2)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结合“十艺节”标志的创作思路说明如何实现我国文化的创新。
(3)运用文化建设中心环节的有关知识,说明李玉坤的感人事迹对青年学生有什么启示。
作为一个年轻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国产电影在与好莱坞大片对抗战中败北;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额下降一半;版权保护仍然缺乏足够保护等;消费“莫言”成为莫言获诺奖之后的一种急功近利的“时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风生水起”但真正发展起来的寥寥无几……
从文化创新的角度分析,应如何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材料一:“新常态”已成为中国最新、最高频的“热词”。以前不符合经济规律的超高速增长是非常态的,带来了诸多弊病,包括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破坏、产能过剩、低效率,以及导致发展错过了最佳的结构调整时期和技术创新时期。总的看,新常态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正面的、积极的。面对新常态,关键在于从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清除制约新型城镇化、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和科技创新等的体制机制“藩篱”,调整好结构,发展好高新技术和培育好人才,保持一个常态的经济增长。
材料二:2012年,教育部启动了修订《中小学生守则》的程序,历经基层调研、国际比较、多方参与、反复论证、集思广益的过程,形成最大公约数、凝聚了广泛共识,于2015年8月27日印发了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守则》共9条,282字,涵盖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保留了2004年守则中仍具时代价值、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应长期坚持的内容,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等;补充了一些更具操作性、学生可以做到的具体行为规范内容,如主动分担家务、自觉礼让排队等;增加了新时期学生成长发展中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内容,如养成阅读习惯、低碳环保生活等。新版《中小学生守则》新增内容与时俱进,时代特色鲜明。
(1)结合材料一,从“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角度说明应如何认识并适应新常态?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新版《中小学生守则》既保留仍具时代价值的内容和补充、增加新的内容的合理性。
(3)日常生活中时常面临着道德的两难抉择,请结合你的中学生活实践和体验,就如何践行《中小学生守则》提两条建议。(每条不能超过15字)
创新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熄引擎。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要依靠创新。近几年,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持续发展,向健康方向前进,主要动力还是来自于改革创新。据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创客”源于英语“maker”,原意是“制造者”,后定义为“不以营利为目标,利用3D打印技术以及各种开源硬件,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这种可以不再依赖装备昂贵的实验室,只通过简易操作的微控制器和编程系统等就可以实现创新的模式,使得基于设计、分享、交流、制作、开源的“创客运动”正在席卷全球。“创客运动”的快速发展不仅带来了免费或廉价的新技术产品,也将深刻地影响社会各方面。“创客运动”降低了创新门槛,让更多人参与到创新中,实现人人创新,全民创造。
材料二:2015年1月28日李克强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顺应互联网时代的新形势,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对于激发亿万群众创造活力,培育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各类青年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带动扩大就业,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发动机’。
(1)结合上述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培育“众创空间”,发扬“创客”精神的作用。
(2)新的时代呼唤“创客精神”。请你拟两条宣传语,为“创客”们呐喊助威。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三个倡导”精辟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即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倡导的理论,丰富深厚,既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又汲取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又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这24个字,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易于我国普通群众和世界理解认同的表述,并汲取人类共同的文明,结合中国人民长期实践经验和实现中国梦的发展需要,以宽容和与时俱进的思想加以概括和总结,它贴近民情,顺乎民意,能够产生广泛的感召力、强大的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导力。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视角,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对文化创新的启示。
中国梦,文化强国梦。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设文化强国要建设文化强省,文化强省的建设助推城镇化转型。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省份,广东今后将继续推进城镇化步伐,预计到2015年城镇化率将达到70%。为此,广东省将继续坚持建设“文化强省”“幸福广东”,以提高社会文明和人民素质;在进一步提升城镇化的同时,也加强公共文化建设,打造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等文化惠民工程,以文化驱动城镇转型。
(1)请结合材料一,从“文化与生活”的角度,谈谈广东省“以文化驱动城镇转型”的依据。
材料二: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授予莫言世界文学最高奖的颁奖词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有评论家评论说,《红高粱》时期,莫言受拉美文学的影响,明显地得益于福克纳和马尔克斯的“魔幻”启迪,不久之后他就意识到要“逃离这两座高炉”,要创造具有充分的本土性的文学作品。莫言的小说是接地气的,他所在的胶东半岛,是古代齐文化的蕴藉之所在,神奇、浪漫,富有无穷无尽的想象力。越到后来,他对艺术民族化的自觉和探索的力度越加强烈,几乎每一部重要作品都有鲜明的创新性。
(2)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莫言的成功对我们进行文化创新有何启示?
材料: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与竹结下不解之缘,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中国竹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H县素有中国竹子第一乡之称,竹加工由来已久,竹文化源远流长。近年来,该县竹业企业和农户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根据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的要求,努力将敢为人先、虚心有节、挺拔抽上等竹文化精神融入竹产业。该县政府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产品研发的销售平台,倡导竹文化精神,大力加强宣传推介力度,把竹产业做成了特色文化产业。目前,H县占全国1%的立竹量产出了全国20%的竹产值。竹服饰、竹饮食、竹建筑、竹交通工具、竹娱乐品等在中国竹制品博览会、竹文化产品博览会中频频亮相。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简要分析H县利用竹文化来引领竹产业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江西省召开文艺工作者座谈会,认真学习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共商文艺发展繁荣大计。
作家:要使创作之树常绿,必须不断地用活水去浇灌,去滋润,而这活水的源头就是火热的生活。
编剧:我要求自己在作品里接地气又反映普通百姓生活。一句话,心里要有人民,心里要有观众!
作曲家:坚持主旋律、弘扬真善美,我的旋律始终和祖国的脉搏一起跳动。
影视制作公司总裁:中国影视应该有传播主流价值的担当,也要学习国外影视的策划理念、制作水准、营销手段。
赣剧院副院长:传承创新赣剧、采茶戏等传统民族艺术,对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具有重要意义。
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结合材料为文艺工作者多出好作品提出建议。
建设文化强国,需要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存在着种类繁多的地方方言。方言是地域特殊生活方式的口头表达,是地域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中华大文化的基础养料和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人口,流动和国家推广普通话,方言的使用场域日渐萎缩,不少方言开始消失。而当一种语言消失后,与之对应的文明也会消失。为此,保护方言,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材料二:粤北某村借自然山水、融自身历史于一体,展现着浓郁的耕读文化。在城市化进程中,该村顺应时代要求,大力发展休闲旅游,焕发青春走进了新时代。该村没有照搬其他地方旅游经验,而是从地方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当地文化,依据山水秀丽和古建筑保存完好的特点,着力挖掘休闲旅游的文化特色,用美丽乡村建设带动农民持续增收,也让游客体味农村的古朴风情,既发展经济更保护了绿水青山。
(1)结合材料一,并根据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重视方言保护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分析该村的发展是如何把握住矛盾特殊性的?
创意改变生活,设计成就未来。2015年5月11日,淮安市召开动员会,正式启动首届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部署安排大赛各项赛事活动,为大赛的顺利举办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现请你参与其中。
【参赛意义】
深入贯彻习总书记“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要求,认真落实省文化创意设计和服务产业推进会精神,加快推动我市“4+3”重点服务业特色体系发展,以大赛为纽带,汇聚创意设计资源,提升创意设计水平,促进创意成果转化,推动文化、创意、互联网等融合发展,积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浓厚氛围,让创意找到市场,让企业发现商机,让百姓亲近艺术,努力提高淮安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
(1)“让创意找到市场,让企业发现商机,让百姓亲近艺术”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参赛原则】
突出文化导向,注重中华文化与地方特色文化的创意设计;突出时代特征,注重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研发;突出成果转化,注重产业对接与“创客”培育。
(2)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说明提出这些设计原则的依据。
【参赛内容】
本次竞赛,广告创意设计要求围绕传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相关公益类广告设计。
(3)请你根据本次广告创意设计竞赛的要求拟两条宣传标语,并结合相关要求对你设计的标语做简要说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表彰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材料一:屠呦呦及其团队经过191次实验才发现青蒿素。青蒿素之所以被称为中国神药是因为它的发现源于中医。但青蒿素能够被提取出来,却是中西医携手合作的产物,单是中医或西医都难以取得这一世界级的成果。青蒿是中草药,代表着中医研究的思路;青蒿素是西药,代表着中医研究的方法。
材料二:拉斯克评奖委员会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屠呦呦个人,这点燃了一个争议:奖项应该授予集体还是个人?
|
观点 |
支持者 |
科学研究应该要尊重“第一个发现”和“首创精神”,屠呦呦的研究组第一个用乙醚提取青蒿,在青蒿发现过程中起了关键的作用。 |
反对者 |
屠呦呦不能将功劳独揽。把奖颁给她一个人,对项目的其他参与者不公平,也不合理。与历史事实不符合。 |
无论蜚语再多,科学,始终有着客观的标准,通过争论可以将我们带近真理。
(1)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结合材料一说明如何让古老的中医药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科学,始终有着客观的标准,通过争论可以将我们带近真理。”
材料一: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近几年来,在文化创作上出现了一股改编“红色宝典”的热潮,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同时,也在“红色宝典”改编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强烈不满。
(1)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有哪些,并请各举一实例?
(2)从文化创新作用的角度分析对红色宝典的正确改编的依据。
材料二:过年放鞭炮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它承载着亲人团聚的幸福。是“中国年”年年必不可缺少的元素。但2014年1月由于多地雾霾天气的出现,许多地方出台政策禁止或减少燃放烟花炮竹,这就使年味淡了一些,于是很多人在“要民俗要年味”还是“要蓝天要健康”上产生了纠结心理。
(3)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谈谈你对中国人过年纠结心里的认识?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是一个浸染着书香的民族,不仅诸如“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的故事流传至今,还有“书中自有颜如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腹有诗书气自华”、“人不读书,其犹夜行”等让世人耳熟能详的关于读书的名言。但是,越来越快的工作、生活节奏,让国人“根本停不下来”,一些不多的闲暇时间,也给了互联网社交和娱乐。据2014年公布的阅读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人均读的纸质书是4.4本,远低于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低于国际水平。泱泱大国,拥有傲人的五千年文明,960万平方公里国土上空飘荡着的书香气息竟如此稀薄。
“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文化发展成果,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创造源泉。提供更多优秀文化作品 ,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书香社会,今年首次“亮相”政府工作报告,从国家战略层面上对读书予以倡导,这对全民族来说,着实是一件幸事,对实现中国梦有着重要的意义。
结合材料,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建设“书香社会”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