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个世纪50 年代,当我们党开始建设新中国的时候,“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当时中国人普遍的梦想。在后来的30多年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实现国家工业化”又升华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在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又进一步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进一步深化,2008年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发展“又好又快”的新要求。
材料二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
结合材料一、二,请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梦”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镇化是当前中国的主题词之一。如火如荼的城镇化进程让人们不禁担忧:当几亿农民脱离土地,作为乡土文化的载体,那些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民居将如何保存?一些文物古迹是否会在铲车声中一去不复返?那些符合农村生活节奏的剪纸、刺绣、蜡染等民间技艺又何以存活?怎样才能既保持原有的历史因素,又能融入新的现代化因素,避免“千镇一面”?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人们产生上述“担忧”的原因。
材料二 城镇化不是简单的拆旧建新。欧洲各国都有重视历史传统、保护文化遗产的正面例证,巴黎、伦敦、罗马等世界名城虽然发展模式不一,但总体上保持了历史风貌,城市文化品位较高,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投资者。近些年来,欧洲城市更加注重智能、绿色、低碳,努力探索现代城市发展的新方向。
(2)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谈谈我国应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建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相声这项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又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以郭德纲为代表的“德云社”异军突起,在获得喝彩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相声艺术生存、发展和创新等问题的思考。郭德纲的喝彩来自民间,他的相声带有大量的生活原生态的成分,民俗性、乡土气很强,是传统庙会文化在现代都市里陌生化的产品。相声面临的最大的尴尬在于,一方面文化生活的丰富让相声演员缺少了演出机会,另一方面广大农村百姓想看相声却没有人演。姜昆认为,相声走出困境的关键在于找准定位,曲艺是哪来的?老百姓那儿来的。你不是宫廷艺术。你要回到老百姓跟前去。老百姓永远支持你。
运用所学《文化创新》知识,结合材料回答:为什么说相声走出困境的关键在于找准定位,即来自老百姓,回到老百姓中去?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透过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领略中华文化的独特韵味。
材料一“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中秋”,深厚地蕴涵了“团圆”、“和谐”的东方人伦精神。为此文化部已将中秋节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准备向联合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二 扫墓、踏青、折柳、沐浴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中秋”申遗的原因。(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清明文化创新的途径。(6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河南省文化底蕴深厚,“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靠改革创新这个生命线,选择文化资源各具特色、文化元素多样、发展基础较好的开封、登封等八个市县作为“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鼓励先行先试,促进产业集聚,以实现文化强省建设的新突破。为充分利用河南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加快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新步伐。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支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开展中原文化宝岛行、澳洲行、欧洲行等一系列重大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了文化大交流、经贸大合作。紧贴人民群众这个需求线,创造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迅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河南省是如何加快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面子”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心理现象,是中国传统文化、传统价值观、人格特征、社会文化的耻感取向共同作用的综合体。适度地处理好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面子问题对于处理人际交往以及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是很有帮助的。可如今,由于中国人的“面子”情结,请客吃饭讲排场、比阔气比比皆是,导致粮食浪费触目惊心。与此同时,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低保人口,每年进口大量谷物大豆。
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在今天的知识,如何正确看待面子文化?(1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是世界公认的漫画大国,动漫产业是日本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原来只是闲暇时消遣的漫画,正飞速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但是,日本漫画除了有催人奋进的精华外,也存在着暴力、色情等糟粕,会对缺乏辨别能力的青少年产生许多不良影响。
材料二 当前国内动漫人才缺乏富有创意的思维和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制约我国动漫发展的因素。针对这种情况,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积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动漫游戏人才,在设计时强调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在游戏中运用水墨动画,鼓励学生尽量把中国传统的东西赋予到比较流行的东西上去,做到既时尚又符合社会大众的需求。由于结合了东西方的成功经验,动画学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应该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选秀节目普遍走入低谷的今天,《中国好声音》开播不到两个月,其收视率就达到“秒杀”同行的地步。究其原因主要有:首先,它以新闻的视角和公益的诉求,以温暖励志的人文情怀鼓励人们通过艰苦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其次,它引进荷兰“The Voice of Holland”的电视节目制作版权,并加以本土化改造。再次,它的选手大多来自普通百姓,他们的人生经历让节目具有草根色彩,更能引起百姓共鸣。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中国好声音》是如何实现成功的。
(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充分肯定我国文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提出了推动社会 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新要求,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材料二 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以及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必须加快深化为话题之,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1)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我们应该如何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2)运用唯物史观的相关知识阐述为什么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中国作家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作家协会对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发表贺辞。贺辞全文如下:
贺 辞
欣闻莫言先生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我们表示热烈祝贺!
在几十年文学创作道路上,莫言对祖国怀有真挚情感,与人民大众保持紧密联系,潜心于艺术创新,取得了卓越成就。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莫言一直身处中国文学探索和创造的前沿,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从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命运和奋斗中汲取思想力量,以奔放独特的民族风格,有力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莫言的作品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喜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莫言的获奖,表明国际文坛对中国当代文学及作家的深切关注,表明中国文学所具有的世界意义。希望中国作家继续勤奋笔耕,奉献更多精品力作,为人类的文化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作家协会
2012年10月11日
材料二 诺贝尔委员会给莫言的颁奖词称他“很好地将魔幻现实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结合在一起”。(注:魔幻现实文学是一种以鲜明独异的拉美地域色彩为特征,用魔幻的内容表现现实生活的写作手法。虽然情节怪诞,却突显真实。)
(1)材料一中蕴含了哪些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文学创作者如何才能使自己的作品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喜爱?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材料二 党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表述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创新等有关知识,谈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相关观点,分析材料二。(13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材料一 在生态文化建设方面,天津市将继承传统文化脉络,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重视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风貌保护,推进“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计划”;鼓励各界人士参与天津市民间文学、曲艺、传统戏剧、传统手工技艺、民俗等的保护与传承;将生态文化知识和生态意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提高市民的的生态文化素养。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依据材料一,说明天津市是如何推进生态文化建设的?
材料二 2013年春节期间,延续上千年的燃放烟花爆竹习俗因为一场旷日持久且影响范围甚广的雾霾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 。新浪微博发起的“持续雾霾是否该禁放鞭炮”话题引发 500多万条讨论:一种观点认为“应该禁放,燃放烟花爆竹会加重污染、增加安全事故”,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不应禁放,不放鞭炮,就没了年味儿”。
(2)你支持哪种观点,请说出两点理论依据。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精辟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即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倡导的理论,24个关键词,丰富深厚,既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又汲取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又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这24个字,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易于我国普通群众和世界理解认同的表述,并汲取人类共同的文明,结合中国人民长期实践经验和实现中国梦的发展需要,以宽容和与时俱进的思想加以概括和总结,它贴近民情,顺乎民意,能够产生广泛的感召力、强大的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导力。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但在具体领导方法和手段上,却犯过不少错误,走过许多弯路。党不仅不推卸责任,反而清醒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努力修正自己的错误。 单是党章,从“二大”至“十七大”就制定过八部、修改过七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风格,同时也反映了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视角,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对文化创新的启示。(11分)
(2)结合材料二,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谈党章的修订是如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升级期,社会矛盾突出,必须重视社会管理。举例来说,城市医院医疗水平的提高,使乡镇医院相形见绌,于是产生了看病难的社会问题;为了进一步深障公民受教育权利,学校允许异地户籍学生就读,就占用了本地户籍学生的学位,等等。中央提出,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但现行社会管理仍存在着单一的管控思维而缺乏服务意识。
材料二 以中国老百姓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为我体,展现中华文化特别是传统价值观中“和”的魅力,国产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火遍了全国之后,又在海外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近日在东非热播,当地观众深受感动。有舆论为此提出,文化走出去与走进来同等重要,要大胆地让美国大片等国外先进文化成果“走进来”,实现“中国梦”需要在借鉴的基础上去创造。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知识,分析怎样做好社会管理工作,并阐述其最根本的方法。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谈谈对文化要“走出去”也要“走进来”的认识。
(31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走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广州市某校高三(1)班在学 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时,就我国实现“文化强国梦”的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甲同学认为,我国有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积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立足于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乙同学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人人有责,我们要积极响应,提升素质。
丙同学认为,我国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 生产之间的矛盾,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 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1) 从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角度,结合材料谈谈我国应如何实现文化强国梦。
(2) 指出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哲学基础并分析其方法论意义。
(3) 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简要评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就是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观点。(ll分)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