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2014年l0月15日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文艺工作者必须把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文艺工作者要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讲品位,重艺德,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欢迎。
座谈会结束后,全国各地区、各行业纷纷贯彻学习讲话精神,要求文艺工作者在创作中把握文艺的时代性、人民性,文化工作要不辜负人民期待、不辜负时代召唤,要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文艺工作者如何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2)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文艺创作要把握文艺的时代性、人民性的理由。
(3)文艺繁荣不仅仅是文艺工作者的事情,也是政府部门的事情。请结合当前的文艺现状,为政府部门的文艺工作提出两条建议,每条限20字以内。
2014年9月4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有关情况。内容包括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高考中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作用的的知识,说明教育创新对培养人才的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中国文化消费指数总体变动情况
材料二:2014年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7.4%的增速,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名义增长10.1%,扣除物价实际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2%。据测算2014年我国文化业增加值达2.3万亿元,增长超过10%。在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对文化教育等发展性投入不断增大。
材料三: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消费”的相关知识,说明居民文化消费指数总体提高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就文艺工作者如何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提出合理建议。
【原创】
材料一:春和景明,草长莺飞春来柳绿,又是清明。2015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将于2015年1月1日---10日举行。本次清明文化节将为大家展示一场文化盛宴:2015版的《大宋·东京梦华》,场景美轮美奂;多媒体歌舞秀《千回大宋》,再现汴京繁华;大型民族史诗震撼马战《岳飞枪挑小梁王》、“铁塔传奇”光影秀等演出等系列文艺展演更是为今年的清明文化节增添了精彩的看点。而这些节目的制作,都离不开现代科技的支持。
材料二:近年来,还出现了“网上祭扫”的新形式。一些因各种原因不能归家的年轻人选择在网上点燃蜡烛遥寄哀思,被评为是引导社会大众文明低碳祭扫的有力行动.可是,2014年的清明节期间,各类清明节奇葩祭品可谓是抢尽了风头。这些清明节奇葩祭品有着例如纸扎苹果5S手机、乃至无线路由器等高科技产品。对此,有的网友说这是时代的进步,为清明节的祭祀活动增添了新的内容;也有人说这实际是种不良风俗,是以现代生活的元素为参照把传统文化中并不优秀的部分放大了,“它们作为工艺品来说尚具有一定趣味性,但作为祭祀文化的一部分则不宜提倡。
(1)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科学技术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分析应如何看待材料二中的不同观点。
(3)结合材料,请您从辩证法的角度为如何丰富清明节的文化内涵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材料一: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广大文艺工作者应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
材料二: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材料三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
(1)结合材料一,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2)结合材料二,用矛盾的观点说明,文艺创作为什么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3)结合材料三,试列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价值理念,并写出一句体现这一价值理念的名言(例:诚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转折、转机、转化…… 岁末年终,在由两岸媒体共同主办的“2014年海峡两岸年度汉字”评选中,“转”字高票当选,这代表了过去一年两岸关系虽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的“转折”考验,但也蕴藏着转机,寄托了两岸民众对两岸关系进一步转出好运,释放和平红利的期待。
2014年6月23日,海峡两岸郑成功文化节拉开序幕。截至目前,两岸交流共有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两岸两会商谈、海峡论坛、两岸和平论坛、两岸企业家峰会等“五架马车”。2014年,两岸协商持续推进再结硕果,两岸经济持续深化融合,两岸人民往来与基层交流更趋热络。据统计,今年全年两岸贸易额近2000亿美元,人员往来逾900万人次,其中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超过30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1)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在当前形势下,我们为什么要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高度的文化认同对于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有什么积极意义?
(3)结合材料,就两岸和平统一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字以内。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10月15日文艺座谈会上的妙语部分摘录:
1. |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
2.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
3. |
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
4. |
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 |
5. |
要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 |
材料二:“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历史经验一再告诉我们,任由奢靡之风蔓延,必然严重危害社会风气,甚至有亡党亡国的危险。对于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习近平强调,我们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始终是好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一些领域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为此,要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谋划,突出反腐倡廉工作重点,增强反腐倡廉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结合材料一,请你阐释习近平主席妙语摘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2)结合材料二,谈谈“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一观点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并运用辩证法的知识进一步说明习近平对腐败问题的分析所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材料:2014年11月10日晚,在“水立方”举行的2014北京APEC领导人会议欢迎晚宴上,各经济体领导人统一穿特色中式服装亮相。这套被称为“新中装”的中式服装一经登场,立即让世人眼前一亮。在APEC领导人会议这样一个特定的场合,“新中装” 具有中式的鲜明特点,很好地贴合了会议的主旨,将时代元素、发达的西方服饰文化和工艺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得到了各方高度的评价。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回答发展我国文化应从“新中装”的成功中获取哪些有益启示?
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拥有十几个跨境民族的云南省,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上迎来了新的机遇。
材料一:云南省著名商标“园角刺绣”经历了十多年的市场化历程。“园角刺绣”的老板李洪冰发现游客对当地民族刺绣手工艺品爱不释手,决定创办手工艺品生产加工厂。他聘请三个设计师进行图案设计,产品融合了民间传统刺绣、剪纸艺术、傣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工艺,以及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刺绣技术和图案造型等多种艺术,精致美观,独具特色,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目前,该公司已拥有34项国家专利、90多个系列产品,产品畅销西部省区和缅甸、越南等周边国家。“园角刺绣”发展到如今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带动了当地上万人致富。
材料二:云南充分发挥地缘、人缘、文缘、商缘优势,扩大与东南亚南亚国家文化交流,同时辐射欧美地区,统筹推进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文化走出去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精心策划、成功举办“感知中国·美丽云南”日内瓦系列宣传展示活动、第十三届亚洲艺术节、“感知中国·缅句。行”系列活动,与老挝合作举办“中国·老挝”大型春节联欢晚会,精心打造具有云南特色、中国气派、国际水准的系列对外文化交流品牌,增进了与有关国家的文化交流和友谊。在对外文化传播方面,在国外主流媒体打造一系列《美丽云南》新闻专刊,用对象国语言办好泰文《湄公河》、缅文《吉祥》、老
挝文《占芭》、柬文《高棉》杂志等系列外宣刊物,推动广播节目和电视频道在周边国家落地,依托节庆活动、报纸和书社等载体开展文化传播,取得了良好效果。
材料三:2015年,中国外交以“一带一路”为重点,做好“和平”与“发展”两篇大文章,中国外交越来越具备大国自信。首先,“一带一路”的理念是共同发展,目标是合作共赢。在推进“一带一路”过程中,中国坚持奉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平等协商,充分尊重各国的自主选择,注重照顾各方舒适度,注重保持透明和开放,注重与各国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注重与现有地区合作机制相辅相成。其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不断丰富。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些理念支撑中国和平发展,也将与世界各国一道走出合作共赢的新路。
第三,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综合国力在亚洲重返第一大国的地位,要求中国更加切实地维护在海外不断累积的巨大利益,也要承担起更大的国际责任,在解决国际和国内冲突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愿意分享发展机遇”、“欢迎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吸引世界各国的关注。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园角刺绣”的成功对发展民族特色文化产业有何启示?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云南文化走出去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外交的“大国自信”源于何处,并为我国外交进一步展示“大国自信”提出一条建议。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10月15日文艺座谈会上的妙语部分摘录:
1. |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
2.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
3. |
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
4. |
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 |
5. |
要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 |
材料二:“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历史经验一再告诉我们,任由奢靡之风蔓延,必然严重危害社会风气,甚至有亡党亡国的危险。对于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习近平强调,我们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始终是好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一些领域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为此,要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谋划,突出反腐倡廉工作重点,增强反腐倡廉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结合材料一,请你阐释习近平主席妙语摘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2)结合材料二,谈谈“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一观点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并运用辩证法的知识进一步说明习近平对腐败问题的分析所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创下极高的收视率,成为2013年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好评声中,也有网友表示遗憾:可惜不是咱们自己的原创。原来,这个节目的版权购买自韩国MBC电视台的《爸爸!我们去哪儿?》。事实上,各大卫视引入海外版权已不是什么新鲜事。2013年我国引进的电视节目模式约30多种。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走红的电视综艺节目90%是从海外引进的版权。
材料二:优秀海外节目模式的输出,就像麦当劳一样,具备高度标准化才能在不同国度获得成功。对于这股引进潮,有乐观者认为,引进可以达速缩短我们与世界的距离,客观上提升着中国电视制作行业水准的基准线。但反对者则认为,引进海外版权是一种“拿来主义”,缺乏创新,盲目跟风,依赖海外模式会让中国电视人养成一种“情性”。
(l)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引进优秀海外节目模式我国电视行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二所体现的哲理。
(3)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就突破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困境提出两条建议。(4 分)
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强国的推进,是我国进入新常态下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我们党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是一个渐进过程。
十六大 |
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
十六届三中全会 |
提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的思想 |
十六届五中全会 |
提出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 |
十七大 |
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
十八大 |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进一步强化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
注:在党的领导下,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从多个角度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
材料二:四川省南充市文化底蕴深厚,可利用的文化资源丰富,有“嘉陵江文化”、“三国文化”、“丝绸文化”、“红色文化”、“古城文化”等。还拥有众多的文物景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特色鲜明的地方文化和浓郁生活气息的民俗文化,川北皮影、川北剪纸、篆刻、竹编等都是南充文化的精品。“十二五”期间,南充市围绕“嘉陵江文化”这条主线,深度挖掘“三国文化”“丝绸文化”等优势文化资源,通过大力实施重大文化活动、舞台电影电视艺术,为实现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战略目标的“文化南充”、“魅力南充”、“实力南充”发挥了先导作用。
(1)结合材料一,用《求索真理的历程》中“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分析党对生态文明的认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南充市是怎样着力打造“文化南充”、“魅力南充”的。
慕课,指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具有大规模、开放、在线、互动的特点,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在推动文化的传播和创新方面可以发挥较大的作用。慕课课程覆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一门课程可同时容纳数万人学习,学习者不分国籍,可24小时自主选择学习时间,还可通过讨论等方式交流学习体验。对于学习者而言,慕课让世界上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选修世界最顶尖大学的优秀课程。因此,从2008年全球第一个慕课的2300个注册用户,到目前主要几大慕课平台的数百万用户,短短几年间,慕课就经历了从悄然无声到井喷的变化。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慕课为什么能推动文化传播与创新。
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正式颁布,有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制度、体系、产业和投资等领域的工作将随之全面启动。2014年是中国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开局年。
材料一:《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新型城镇化建设将会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同时也会成为撬动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也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制定实施《规划》,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材料二: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表示,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强调文化传承,彰显城市的特色和个性。要根据不同城市的自然历史文化的禀赋,体现差异性,倡导多样性,防止千城一面。要注重在旧城改造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注重在新城新区建设中注入传统文化元素,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特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建设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城市。
材料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的城镇化取得了显著成就,也积累了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现在城镇化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关口,必须走出一条新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之一表现为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把提高人的幸福指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城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1)结合材料一,说明国家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经济学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如何加强文化建设。
(3)材料三体现了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哪些观点。
材料一:2014年10月13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然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但不是照搬其他国家的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而是要从我国的现实条件出发来创造性前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材料二:2014年10月2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对纪检监察系统落实全会精神进行部署,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为全面推进贪污治国提供坚强有力保证。王岐山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
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是“治国必须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必由之途,也是治理腐败的根本之策。依法反腐、制度反腐,才能从治标逐步过渡到治本,最终形成官员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目前,治标已经卓有成效,治本仍在路上。
(2)结合材料二,从唯物辩证法角度,思考分析我国如何反腐。
材料三:随着自身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上升,中国在战略选择上越来越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在解决国际争端、国际军控与安全、保护人权、国际金融与经济合作、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反恐等方面中国都是积极参与者,中国在国际上愈来愈成为值得信赖和负责任的大国。
(3)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值得信赖和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是如何树立的?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