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中惠子认为,“子(指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从哲学基本问题角度看,惠子的观点( )
A.认为思维与存在不具有同一性 | B.体现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分歧 |
C.表明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 D.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
“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与“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所蕴含的哲理( )
A.两者共同揭示了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
B.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后者是客观唯心主义 |
C.前者揭示辩证发展观,后者揭示辩证联系观 |
D.前者是朴素唯物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
"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都没有任何存在”。该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 |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C.主观唯心主义 | D.客观唯心主义 |
下列关于哲学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②哲学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哲学家们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和总结才形成哲学
⑤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科学
⑥哲学是对社会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A.①②③⑤ | B.①③④⑥ | C.①② | D.①④ |
任何哲学都是( )
①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
②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③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④社会变革的先导
A.①③④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
①人的灵明决定天地万物
②存在就是被感知
③物是观念的集合。
④理生万物,理主动静,理在事先,事随理变
⑤上帝创造世界
⑥绝对精神决定万物的发展
⑦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⑧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A.①②③⑦ | B.④⑤⑥⑧ | C.①②④ | D.②③⑥ |
恩格斯说:“一切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的或错误的反映。”这说明( )
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 B.哲学观点都是正确的 |
C.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产生的 | D.学习哲学使人聪明 |
明清之际哲学家王夫之说:“天下惟器”、“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器是指具体的事物,道是指抽象的一般道理、一般原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则表明
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 B.意识依赖于物质 |
C.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 D.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
根据哲学的基本问题去判断,王夫之应该是
A.唯心主义哲学家 | B.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 |
C.机械唯物主义哲学家 | D.经验主义者 |
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每个人都在思考。有学者这样写道:“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前,这些观念就会紧随并支持你们;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后,它们便会拉着你们向前;如果你们逆着时代观念而行,它们就将推翻你们。“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①正确反映时代精神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②反映时代客观要求的观念可以支配社会的发展
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时代观念的变化发展
④时代观念的反作用体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A.②③ | B.①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一位哲学家说,“没有幸福就没有德行。如果没有条件取得幸福,那就缺乏条件维持德行。德行和身体一样,需要饮食、衣服、阳光、空气和住居。如果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这一观点中
①把幸福建立在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是不可取的和不现实的
②强调了生活上的必需品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有唯物主义倾向
③把物质生活条件和维持德行的条件划上等号,是形而上学观点
④夸大了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唯心主义观点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在生活上,这一思想对很多人有借鉴意义:心态好就能超脱世俗杂事的困扰。在哲学上,这一思想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 | B.主观唯心主义 |
C.朴素唯物主义 |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若在理上看,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朱熹的这一观点属于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 B.主观唯心主义 |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D.客观唯心主义 |
老子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
对于天体的演变,张衡认为:“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与先。”下列观点中与张衡观点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②神存则形存,神谢则形灭
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④理生气也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