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政治试题 / 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高中政治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安阳同称为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
明代南京城墙经历600多年的历史沧桑,仍旧昂然屹立,忠诚的守护着这所城市。它不仅是中国古都中保护最为完好的古代城墙,也是世界上保存至今最大的一座古代城垣。
南京明城墙,据初步估算共耗费了数亿块城砖。大多数城砖留有铭文,少则一字(或一个符号、记号),多则70余字,这不仅是南京明城墙的一大特点,也是南京明城墙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明城墙的城砖铭文,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南京城砖产地的分布;中国汉字在明初的简化字与异体字;中国民间的书法、篆刻艺术;中国姓氏文化在明初的演变以及明初实行的责任制等,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为我们认识南京城垣的发展和变迁,提供了实物佐证。
南京城墙是一件历史的艺术品,它已经成为南京的城市名片。作为一件能够融合现代功用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同时也作为一种资源的南京城墙具备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旅游、美学等价值。
材料二:山东某地采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将秸秆“吃干榨尽”,对秸秆利用进行了有益探索。该地是小麦种植基地,秸秆消化问题是当地的一大难题,一些农户为图方便偷偷焚烧秸秆,当地禁烧压力很大。后来,该地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家蘑菇种植企业,蘑菇厂对秸秆的大量需要,让原本难以处理而成为“包袱”的秸秆摇身一变成了香饽饽。然而,蘑菇厂每年产生的6万吨菌渣,四处堆积,臭气难闻,也引来周边群众的投诉,由此,该蘑菇厂开始寻找下游菌渣处理企业。山东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得知消息后主动前来,并把厂子建在该蘑菇厂旁边,他们将买来的菌渣加上猪粪,经过发酵,制成了很好的有机复合肥。该公司将生产出来的有机复合肥直接卖给周边的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种植户以及大片经济果林的种植农户,不仅大大地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实现了秸秆利用的大循环,而且也大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
(1)结合材料一分析明代南京城墙能体现哪些文化生活的道理?
(2)结合材料二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巧用大循环,处理不再难”中“巧”在何处?
(3)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难题和矛盾时,上述事例对你有何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市自实施车牌拍卖政策以来,就一直未向社会公开收支信息。2014年7月,市民联名向政府提出信息公开请求。2014年11月相关部门公布了2012-2013年车牌拍卖的大类收支情况,但没有列出明细,市民不满意。
材料二:由于文化传统、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公民行使权利的意愿和积极性受得了一定影响。另一方面,公民不当行使权利的案例却时有发生,例如,刘某就政府工作人员陈某的疑似腐败行为进行了实名举报,纪检部门经查证举报不属实并反馈了处理结果,但刘某继续利用网络散布陈某腐败的谣言,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有关公民权利和政务公开的知识,分别分析“市民不满意”、“刘某被拘”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从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出发,指出公民正确行使权利必须坚持的方法论原则;并进一步阐述贯彻这一原则的具体要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表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习近平指出,这些古诗词都好。应该把这些经典从小就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
材料二:有媒体载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在践行》强调,我们必须熟悉当代青少年的特点,离他们生活近些、再近些,用他们的语言和形式,循序渐进,教化于无形。必须警惕把道德教育的目标设定过高、离生活太远。必须防止道德教育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让古诗词成为学生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说明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应如何正确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3)结合上述材料,就反对“去中国化’’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再次畅言改革。秉持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示的改革理念,新一届中央政府以壮士断腕的魄力和决心,深入推进了一系列触动利益的改革。200项行政审批事项半年内取消和下放,减少政府部门“寻租”机会;放宽行业对各类所有制企业的准入,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的发展……
如果说中国过去30多年的改革使每个人都能或多或少从改革中受益;那么现在和将来,改革的利益格局会有更大调整,更多是着眼于整个社会收益的增加。这一改革阶段的重要特点,就是“两难”甚至“多难”情况增多: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也要加快转方式、调结构;要提高劳动者收入,也要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要发展经济,也要保护环境……
面对这些如黑格尔所说的“合理性的冲撞”,谋求两难变两全的愿望固然好,但现实往往有价值的取舍、排序的先后,不能优中选优、难以“两全其美”的时候,尤其需要强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建立防范体系,善于取舍,注重转化,步步为营,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试感悟习总书记底线思维方法所蕴含的哲学智慧。
(2)分析说明未来改革的利益格局的经济意义。
(3)综合运用所学经济、政治、哲学知识,为政府破解“两难”“多难”困境支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河南省将蔬菜生产摆在一个突出位置,要求稳定和提高城市蔬菜自给能力,通知要求各地要结合本地区特点、居民消费习惯、消费需求、仓储条件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社区菜店,做好各类网点的布局调整。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市、区)和蔬菜主产区积极开展蔬菜保险试点,要探索建立农产品价格安全保障制度,实施农副产品价格低时保农民、高时保城市居民生活的双向保障机制。
结合材料,分析我省力保“菜篮子”安全的各项措施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2013年10月北京等地区再次发生大规模雾霾,强度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据报道,雾霾频发的原因,有30%是因为汽车带来的路面扬尘、尾气,工业生产带来的污染占到了40%以上,此外餐饮行业产生的油烟也占了相当的比重,在农业生产中秸秆的无序焚烧也是重要的季节性因素。有关专家指出,雾霾的肆虐是多种因素共同的结果,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使整体环境趋于恶化,问题将会更加突出。
(1)根据材料一的事实,从唯物论的角度说明雾霾频发的原因有哪些。6分
材料二:一场雾霾危机,给人们的饮食出行、卫生习惯和消费方式带来了许多新变化,人们的日常生活更趋文明、科学、合理。正如恩格斯所说:“人类遭遇的每一次灾难,总是以社会的进步作为补偿。”
(2)简要说明“人类遭遇的每一次灾难,总是以社会的进步作为补偿。”体现的矛盾观。6分
材料三: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是有效的减少地面扬尘,净化空气,降低雾霾发生危害的重要措施。35年的持续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祖国北方筑起了一道绿色长城,但在部分地区防护林的质量却在下降,主要问题表现为:林龄单一,缺乏合理的年龄结构;林层单一,水源涵养能力和水土保养功能缺乏;林种单一,森林生态系统不稳,极大地影响了森林生态功能的发挥。
(3)结合材料三,请选用一个最恰当的辩证法原理,说明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科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履新不到一月之际辗转深圳、珠海、佛山、广州等地。考察改革新区、参观特色企业、走访百姓人家、邀基层人士座谈,屡屡向外界发出“中国的改革开放将不会停顿和止步”的强烈信号。习近平强调,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必须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要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尊重实践、尊重创造,鼓励大胆探索、勇干开拓,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
请结合材料回答:
(1)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知识谈谈如何更好地推进改革?
(2)谈谈我国当前的改革应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材料二:2012年4月,温家宝总理深入广西、福建等地进行实地调研。调研中,温家宝总理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情况总体是好的,一些主要经济指标虽然有所回落,但仍然处在合理水平。要充分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同时,也要实行灵活审慎的宏观政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在与企业家的座谈会上,温家宝总理说,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就是要打破垄断,温州试点的有些成功经验要在全国推广。
(3)材料二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于11月9日至12日在京召开。这次“关键性会议” ,提出综合改革方案,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其中备受亿万群众关注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将成为重要的议题之一。近年来党和政府已经对收入分配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初次分配领域,调整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收入在GDP中的比重;在再分配领域,着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如何重塑公平标杆,针对当前我国央企高管薪金过高的现象,日前,《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通过审批,以矛盾最为突出的央企、国有金融企业为突破口,削减央企、国有金融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薪酬至现有薪酬的30%左右,削减后年薪不能超过60万元。
(1)结合材料,运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有关知识,谈谈我国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系列措施的依据。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领悟材料中我国解决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哲学智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从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西方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企业而对我国的出口企业实行了壁垒及限制,加上自身的原因。许多企业订单减少、产品价格下降。面对“严冬”,大量企业首先选择缩减生产,降低成本,“熬”过冬天,等待“春天”的来临。更有一部分企业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选择“冬泳”,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换代,增加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的研发,努力开拓市场,实现逆势成长。
材料二: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率先复苏。一些企业精心规划,合理地选择并购行业,在海外并购中占得先机,增强了其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但由于中外企业文化,经营管理模式的不同及对并购对象发展前景缺乏思考等因素,海外并购也存在着一定风险。
(1)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材料一提供的的信息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启示。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分析我国企业应怎样更好地实现海外并购的健康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又逢甲午。120年前的8月1日,中日甲午战争全面爆发。甲午战争,民之痛、国之殇。在甲午国耻120周年之际,某校时政学习小组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1)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说明甲同学观点的合理性。(6分)
(2)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角度看,乙同学观点给找们什么启示?(6分)
(3)请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谈谈你对“不惹事、不怕事”的看法。(5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城镇化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是其重要动力,其中我国传统住房观念“居者有其屋”的思想是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另外,城市化加速,也有赖于居住的稳定。但一部分中国老百姓把“居者有其屋”理解为“居者有私房”,个人拥有的房产越多越好,这是造成中国商品住宅市场购买力旺盛、严重供不应求局面的重要原因。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商品住宅市场购买力旺盛、严重供不应求局面”成因的认识。
材料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此次全会中的一个崭新提法和重大理论突破。这个提法表明决策层围绕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在继续加深,同时也为经济体制领域推动更深入的市场化改革指明方向。
材料三:2013年9月26日,国务院下发《关于严格控制新设行政许可的通知》。通知指出,严格行政许可设定,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今后起草法律草案、行政法规草案一般不新设行政许可,确需新设的,必须严格遵守行政许可法的规定,严格设定标准。
(2)结合材料二,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角度,分析“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重大理论观点提出的依据。
(3)结合材料二、三,请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为我国深化改革提出两点方法论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小型和微型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针对当前一些小型、微型企业经营困难,融资难和税费负担偏重等问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如加大信贷支持,减半征收所得税、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等,引导和帮助小型、微型企业根据市场变化要求调整产业结构、稳健经营、增强盈利能力和发展后劲。
材料中国家的救企政策是如何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2013年10月北京等地区再次发生大规模雾霾,强度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据报道,雾霾频发的原因,有30%是因为汽车带来的路面扬尘、尾气,工业生产带来的污染占到了40%以上,此外餐饮行业产生的油烟也占了相当的比重,在农业生产中秸秆的无序焚烧也是重要的季节性因素。有关专家指出,雾霾的肆虐是多种因素共同的结果,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使整体环境趋于恶化,问题将会更加突出。
材料二:一场雾霾危机,给人们的饮食出行、卫生习惯和消费方式带来了许多新变化,人们的日常生活更趋文明、科学、合理。正如恩格斯所说:“人类遭遇的每一次灾难,总是以社会的进步作为补偿。”
材料三: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是有效的减少地面扬尘,净化空气,降低雾霾发生危害的重要措施。35年的持续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祖国北方筑起了一道绿色长城,但在部分地区防护林的质量却在下降,主要问题表现为:林龄单一,缺乏合理的年龄结构;林层单一,水源涵养能力和水土保养功能缺乏;林种单一,森林生态系统不稳,极大地影响了森林生态功能的发挥。
(1)根据材料一的事实,从唯物论的角度说明雾霾频发的原因有哪些。
(2)简要说明“人类遭遇的每一次灾难,总是以社会的进步作为补偿。”体现的矛盾观。
(3)结合材料三,请选用一个最恰当的辩证法原理,说明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十八大报告的亮点之一是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根据中国实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所发生的变化而提出的。它将成为中国政府的基本路线,为中国前进指明了发展方向。
材料二 人类的生产生活同自然界是紧密相连的。自然界生产环境的好坏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实践证明:“黄”化:荒漠化——生产资源枯竭——贫困化,是一种循环;“绿”化:环境美化——生态资源富足——小康化,也是一种循环。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的?
(2)上述两则材料对我们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何哲学启示?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6月 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环境保护部6月4日公布最新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指出,中国目前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74个实施新标准监测的城市,其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比例仅为4.1%。生态环境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人关注,甚至成为人们的集体焦虑。
材料一:恩格斯早就指出:“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不顾自然条件,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盲目追求高速度。可用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换来高速度时,却发现蓝天、绿地、净水、清新空气都变成了稀缺品。这样的发展又有什么意义?
(1)警惕和反对“没有意义的发展”体现了哪些唯物论道理?
材料二:基于目前的严峻形势,我国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今后将抓紧制定出台《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思路和要求,推动环境治理工作有效进行,力争改善大气、水、土壤的环境质量。
(2)材料二是如何体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
材料三:2014年8月27日《人民日报》指出: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尊重自然,呵护自然,人与自然相协调,这样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发展;各地情况不同,在发展速度上需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要用铁规、铁腕来强化污染治理,全民积极行动起来,用零容忍的态度攻克污染防治问题,才能守住碧海蓝天,保卫人类唯一的家园。
(3)结合材料三,分析说明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应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意识的内容和本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