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6月底7月初,有关部门连续举办了“牢记‘两个务心’永葆政治本色——西柏坡精神巡回展”和“延安精神永放光芒”两个大型展览,弘扬西柏坡精神和延安精神。这一活动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
B.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
C.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
D.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认识是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 |
荒漠化治理是世界性难题。有专家根据部分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出,对于人力治理效果不佳的地区,可以采用“人退”的方法,创造条件让自然界自我修复,实现“沙退”的目的。这种治理荒漠化的新思路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和认识客观规律为前提
②适当放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体现了对客观规律的尊重
③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着不可解决的矛盾
④人的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 )
①世界是物质的 ②物质是运动的 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 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
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
下图中的画师借助于哈哈镜观察创作对象,把现实中的"瘦子"画成了胖子"。
图中画师完成的作品 ()
A. | 忠实再现原型又不拘泥于原型 |
B. | 完全是该画师丰富想象力的产物 |
C. | 摆脱原型的制约,实现了主体的创作意图 |
D. | 实现了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事实的统一 |
为满足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蔬菜种类与营养的不同需求,中国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菜,根据北京地区及周边省市的海拔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
农艺师打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遵循的哲学依据是 ()
A. |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
B. | 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
C. | 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 |
D. | 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 |
过去,由于片面追求GDP,导致了某河的严重污染;近年来,A市政府转变观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下大力气治理河水污染,消失多年的鱼儿又回来了。从哲学的角度看,这种发展观的转变告诉我们 ( )
A.不同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不同的作用 |
B.认识是变化发展的 |
C.科学发展观是处理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指导思想 |
D.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
相关海洋专家指出,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来遏制污染,那么10年后,渤海将变成“死”海;既使现在开始不向渤海排放一滴污水,仅靠其与外界水体交换来恢复清洁,也需要至少200年。上述材料说明 ( )
A.我们再也不能向渤海排放一滴污水了 |
B.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来遏制污染,渤海将不再存在 |
C.我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
D.我们必须放慢经济的发展速度,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
一位画家以“安静”为题,画了一张画,一个飞流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小鸟在睡觉,这位画家画出了安静的真义,因为他懂得
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2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是统一的
4矛盾是对立统一的
A123B124C134D234
右边漫画《抓到经济增长“牛鼻子”》蕴涵的哲理是
A.重视规律的客观性就能解决问题 |
B.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基本前提 |
C.创新能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
D.整体与局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
为保证成功举办第十一届全运会,山东省气象部门做好了人工消雨的准备。这里的人工消雨体现了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 B.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
C.物质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
右侧漫画主要讽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
A.夸大其词,不坚持从实际出发 |
B.强调客观,不重视主观的努力 |
C.急于求成,不注重量的积累 |
D.否认实践,不坚持实践第一 |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国务院做出自2007年8月15日起,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由20%调整为5%的决定。从哲学角度,这一材料说明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 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
C.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和主主动创造性 |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
对“造境”而言,无论如何虚构,“其材料必取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也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这一观点
A.否认了事物之间质的区别 | B.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
C.承认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 D.承认了意识先于物质的存在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