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的发现表明,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像一个工厂,会生产和输出许多物质,这些物质被包裹在囊泡内运输到细胞周围和细胞外。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特别适用于解释一些疾病发生的原理,并研发药物以用于治疗。这说明( )
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
B.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
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
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但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必须因势利导,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使之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这表明( )
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③物质世界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相互决定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李克强用“骑自行车”来比喻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稳”不意味着不动,“不动就会像骑自行车,会摔下来,所以我们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这说明
A.只有保持性质的稳定才有利于事物的发展 |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不可分割的 |
C.任何事物的联系都具有条件性和多样性 |
D.质变为量变开辟新的道路,要促成质变 |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人可以改造规律,造福人类 |
B.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
C.尊重客观规律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
D.规律是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
中国东晋僧人僧肇说:“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哉?”这一观点
A.会导致相对主义 |
B.看到了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
C.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
D.看到了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
下列诗句蕴含的寓意与下图漫画相同的是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B.不见高山,不显平川 |
C.砍柴不照纹,累死砍柴人 |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2015年12月17日,中国西北荒漠中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枚名为“悟空”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被送入太空,这是人类在探索宇宙核心秘密的进程中迈出的又一重要步伐。“暗物质”被比作“笼罩在21世纪物理学天空中的乌云”,它由万有引力定律证实存在,却从未被直接观测到。科学家估算,宇宙中包含5%的普通物质,它们组成了包括地球在内的星系、恒星、行星等发光和反光物质,其余95%是看不见的暗物质和暗能量。从哲学角度看,暗物质的研究、发现,可以表明
①世界的物质性依赖于科学发展所提供的证据和证明
②宇宙探测的目的在于验证科学家们提出的假说
③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④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人们对物质的认识,就是认识物质运动的形式,认识了物质运动的形式,也就认识了事物本身。”这是因为
A.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
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
C.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
D.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
当前,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现象是一种“客观实在”,实实在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下面对“客观实在”理解正确的是
A.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
B.是人类社会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
C.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
D.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 |
G市连续多日干旱,2015年6月16日19时—17日08时,受冷空气影响,G市出现降雨天气过程。为此,市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决定开展首次人工增雨作业。作业后,全市普遍出现小雨天气过程,其中个别地区达中雨量级。这一过程和结果表明
①人类利用自然规律离不开一定的客观条件
②人类充分认识规律就能利用规律为己服务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客观事物的状态
④意识活动的创造性保证了改造世界的成功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漫画《偏靶》(作者朱慧卿)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尊重客观实际,深入调查研究
②重视群众需要,不断改革创新
③提高认识水平,修正发展真理
④立足社会实践,坚持正确立场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如果小猫看到的老鼠只存在于小猫的眼睛中,如果老鼠是小猫视神经的感觉。那么,小猫为什么用它的爪子去抓老鼠而不去抓它的眼睛呢?”从费尔巴哈这一诙谐的哲理批判中,可以得到的启示是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感觉到的才是存在的
②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③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④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并不是感觉的产物
A.②③ | B.③④ | C.①④ | D.①② |
为全面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国务院决定率先在浙江和上海进行试点,待取得经验后再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国家这样做是基于
A.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B.只有在试点基础上获得的认识才是真理 |
C.实践的目的在于获取真理性认识 |
D.认识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规律 |
开源节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智慧。正是这种智慧,使我们能够趋利避害,未雨绸缪,努力让地球上的各种资源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这种智慧的哲学依据是
A.人类能使客观规律主观化 |
B.人类能认识和改造规律 |
C.人类能使自然规律社会化 |
D.人类对规律的客观性和可知性的把握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