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古语古训与其哲理相一致的是( )
A.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矛盾具有普遍性 |
B.“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整体处于主导地位 |
C.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
D.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
2012年是达尔文诞辰203周年,他发表的《物种起源》至今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他的基本观点也不断被科学的发展所证实,例如
①生物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
②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
③人类的起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说
④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③④ |
图既可以看成各种植物的叶子,也可以看成一个时尚轿车。这表明( )
A.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是有遵循的客观规律 |
B.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
C.人们的认识结果往往由认识的主体决定的 |
D.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 |
漫画《腾不出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③在复杂的事物中要善于抓主要矛盾 ④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唐朝诗人李商隐诗:“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这首诗体现的哲理主要是
A.事物运动有自身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B.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
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
D.想作长绳系太阳,用麻姑买沧海是根本办不到的 |
“揠苗助长”的典故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办事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B.办事情必须遵循观规律 |
C.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
D.要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司马光这句诗不仅道尽千古兴亡,也形象地说明了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 B.生产力是社会运动的载体 |
C.城市是社会运动的载体 | D.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
人们按照元素有规则的变化进行推论,发现了一些“空位”上的元素,这表明( )
A.有的规律也是可以创造的 |
B.有些规律也是可以改变的 |
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
D.自然规律是主观对客观的映象 |
目前人们已经知道,太阳约在50亿年前形成,地球的诞生距今也有46亿年之久,由此可见,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居住的天国,所有天体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可见( )
A.生物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
B.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
C.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
D.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
世界旅游胜地敦煌由于生态环境恶化,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党河、疏勒河下游断流,湿地萎缩,树林锐减,沙化面积平均每年增加近2万亩。“沙进人退”趋势如得不到遏制,敦煌有可能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楼兰古国,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月牙泉也将不复存在。上述材料说明( )
①规律是客观存在的
②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④规律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2010年,我国极端灾害天气突发多发,西南地区发生历史罕见特大旱灾;西北、西南等地发生多起山洪泥石流灾害。到目前为止,人类还不能准确预测自然灾害,更不能有效控制自然灾害。这说明
A.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不变的 |
B.规律有好坏之分,有些规律会给人们带来灾害 |
C.人的主观能动性制约着规律 |
D.人们对规律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
有人认为,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京剧、西班牙的斗牛之类的民族文化是真正存在的文化,所谓世界文化不过是一种思维抽象的产物,事实上并不存在。这种错误观点
①把共性等同于主观的产物 ②把普遍当作特殊的总和
③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④把个别的存在当作唯一的存在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主管罗尔夫·豪雅表示,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的粒子,而这种粒子很可能就是寻找多年的“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 “上帝粒子”将是人类认识宇宙的一面最直接的镜子:因为如果作为质量之源的它确实存在,物理学家就可能因此推测出宇宙大爆炸时的情景以及占宇宙质量96%的暗物质(包括暗能量)的情况。这一科学发现( )
①对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是一个极大的冲击和否定
②将进一步证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是正确的
③有可能推动哲学向前发展
④表明客观唯心主义对自然科学研究有推动作用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下列诗句中,与“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
A.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B.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
C.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衰皆自然 |
D.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