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政治试题 / 联系的多样性 条件性 / 探究题
高中政治

今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四川省政府财政厅拨财政专款给四川省博物馆、陈毅纪念馆等相关文化单位,保障博物馆、纪念馆等公益文化设施免费开放,以确保基层群众切身利益,以吸引更多市民走进博物馆了解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
从文化生活角度,论述财政支持上述文化设施的依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到百分之三十,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5月6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及《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关于提高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精神,财政部发布通知,从2014年起,适当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最高达25%,而此前上缴比例为5~15%不等。根据财政部7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 058.43亿元,支出978.19亿元。其中,调入公共财政预算用于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65亿元,远少于用于央企本身的资金。
材料二:“十二五”规划在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中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有着本质差别,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我国的收入分配开始从“国富”转型到“民富”。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解决民生问题有了物质基础,此时将“民富”放在重要位置,执政理念又向前迈了一个大步。有学者评论,“民富”目标的提出,意味着国家将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提升到更重要的战略高度,从长远看,这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缩小贫富、区域差距,提高国家发展质量的战略转变。
材料三:中国30年来的改革不仅改变了国家的面貌、人们的生活,甚至也改变了人们说话的方式。
第一个变化是有些词汇消失了,例如“粮票”、“布票”,它们在几十年前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样一些新词汇出现。例如“大腕”、“泡吧”、“淘宝”。
第二个变化是港台词汇进入大陆日常用语。因此“办公楼”变成“写字楼”,吃饭结账变成了“埋单”。此外英文字母进入中文,现在中国媒体已经很习惯使用“GDP”“CPI”等字眼来形容经济现象。
第三个变化是“数字革命”对语言沟通的影响,在当前信息和通信飞速发展的今天更是如此。
(1)运用有关分配的知识,谈谈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的合理性。(12分)
(2)运用发展的观点,谈谈你对从“国富”到“民富”的认识。(12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改革开放怎样改变了人们说话的方式。(1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锅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然而,近年来我国“舌尖上的浪费”非常严重,每年餐桌上浪费的食物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2013年初,为响应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号召,北京市一家民间公益组织发起了吃尽盘中餐的“光盘行动”;人民日报微博随即响应,并得到众多网络媒体的关注和转载,使之急速升温。这一活动唤醒了人们的节俭意识,反映了社会公众对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广泛认同。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光盘行动”引起社会共鸣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些年来,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孔子学院”、“汉语热”辐射力日益广泛。中国文化的精髓是“和谐”,正在被中外交流的实践所证实,也被世界众多国家所接受。有关专家指出,各国文化要在差别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
材料二:中医药已传播到世界上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与西医药同台竞技中,某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医药不科学、难验证,甚至因此持怀疑、抵制的态度。现代科学无法解释中医药,并不等于中医药不科学。几千年来华夏子孙繁衍生息,中医药屡立奇功。近年来,随着西医药局限性凸显,中医药的独特疗效引起世界瞩目。
材料三:在中外文化交流和对比中,国人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掀起一股“传统文化热”,这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传统文化对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借助电视、网络等现代手段,并作通俗化的解读,在传播和普及上有了更高的效率,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进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原理,分析各国文化要“在差别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
(2)结合材料二,说明材料体现了认识论哪些哲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传统文化热”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近年来,Z市政府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着力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克服懒政、怠政,惩处失职、渎职,依法行政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同时,Z市在全市中小学统一开设法治教育课,通过电视、网络播放丰富多彩的、以反映老百姓生产生活中的法律故事为题材的影视作品。这些旨在增强市民法治观念、树立法治精神的举措,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Z市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法治精神的举措对法治文化建设的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我国百年漫画史中,若论漫画艺术的影响力,恐怕没有哪一个时代能与抗战时期漫画的波澜壮阔、尖锐愤慨相比。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广大爱国漫画家以笔为枪,投入到这场“殊死的漫画大战”中。漫画随着炮火发展到全国,日本侵略者及其走狗成为漫画家们的绝好创作资源,他们饱蘸着辛酸、血泪和愤怒描画那些作品,铸就了抗战漫画这一段悲壮而又辉煌的历史。他们不顾自身安危,采用壁画、布上漫画、招贴等形式使漫画走近民众,推动了抗战救亡运动的发展。
抗战漫画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充满民族自信,将抗战必胜和侵略者必败的信念表现得非常充分,抗战让漫画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改变,空洞的题材被抛弃,对外国技巧的模仿被改变,漫画家在战火中更加明白了漫画艺术的使命,从而成长为为民族而战的文化战士。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分析抗战实践与抗战漫画的关系。
(2)铭记历史方能开创未来。请你就如何持之以恒地开展抗战爱国教育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期,国家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着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维系着中华文明的根,每座蕴含传统文化的村落都是活着的文化遗产。但是,传统村落保护的形势仍然很严峻,特别是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传统村落保护面临着发展模式单一、保护资金短缺、因无序开发导致自然风貌和环境遭到破坏等诸多矛盾和问题;更有甚者,一处处传统村落正在消失,遭受淘汰。
材料二:北京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发展优势,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中,明确了北京“文化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明保护传统村落及其文化的理由。
(2)打造“文化中心”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完成下表。

优势
措施
理论依据
示例:拥有故宫等7项世界文化遗产和7000余处文物古迹
加强对文物古迹的保护、挖掘、传承和利用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拥有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等众多文化会展场地
利用会展场地平台,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拥有以798艺术区等为代表的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和全国最大的文化市场


北京高校林立,拥有200多家科研机构
培养文化创意人才队伍

(3)就保护传统村落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言简意赅、朗朗上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撒拉语是撒拉族的母语,是我国独有的两种突厥语族语言之一。作为世界突厥语的一个分支,至今保留有丰富的古代突厥语成分。撒拉族最有特色的历史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谚语等都是以撒拉语记载的。撒拉语与突厥语族各亲属语言相近,后来从汉语、藏语、蒙语中吸收了许多借词,也有部分阿拉伯语、波斯语等借词。撒拉语犹如一块活化石,深藏于青藏高原上。
现在,随着语言环境的变化,撒拉语也发生着悄悄变化。住在与藏族杂居地区的撒拉族,有的兼通藏语。住在伊宁的撒拉族,有一部分已分别转用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或汉语。在甘肃,撒拉族已基本上转用汉语。另外,对新出现的事物一律使用汉语来称谓。撒拉语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濒危语言。
2014年6月,在苏州举行的世界语言大会发布的《苏州共识》指出:“民族和土著民为使他们的语言世代相传所付出的努力,对一个公正和有益的世界亦很重要”。可见,保护撒拉语迫在眉睫。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作用的知识,说明保护语言多样性对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意义。
(2)有学者从当前撒拉语的演变得出结论:“撒拉语逐渐消失,可能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相关原理说明理由。
(3)如果把撒拉语的保护问题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请你制定一个研究方案,首先应抓住什么环节?在这个环节上你主要应做哪些工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4月11日,“2014中法文化之春”正式启动,4月11日至7月10日在中国的40余座城市举行。本次活动将通过图片展览.戏剧.马戏.音乐.电影以及新媒体艺术等各种艺术形式,呈现法国当代艺术创作的精华,加强中法文化交流。“中法文化之春”活动迄今已举办8届,是中国与法国之间的一项经常性的文化交流活动,旨在通过视觉艺术和舞台艺术等表现形式,全面推进中法文化的交流和互动。
(1)谈谈中法文化交流的意义。
(2)面对日益频繁的中外文化交流,作为有志青年学生,你准备怎么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3月22日,古老的阿姆斯特丹王宫,荷兰国王“白领结”盛装宴会,欧洲王室最高规格礼遇。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特色鲜明的中式服装,独特的中华文化风采,却又融合西方元素。习主席的出访无疑也带来中荷双方的文化交流。在这个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日益加深的时代,文化软实力作用突出,所以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也就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材料二:广东文化产业调查分析指出:当前,广东文化产业虽然已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但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文化产业在区域发展上不平衡。为此,要搞好文化产业区域布局,发展各地优势文化产业项目,区别对待、分类指导;要进一步推进文化产业创新综合性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要明确发展重点,精心打造文化产业品牌,实现文化市场发展的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阐述应如何正确认识我国与外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分析该调查结论和措施的正确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2014年6月,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中西人员交往、商业贸易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交流。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代,丝绸之路的合作精神正在发扬光大,我国倡导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的理念,着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我国发展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之间的教育合作、经济合作、民间交往,推进相关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互联互通,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得到了相关国家人民支持。民心相通为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5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开始了对美国为期四天的国事访问。纵观习近平主席任职以来的出访和演讲,有一个非常核心的东西——就是一直在传递中国的和平发展理念。
材料二: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中国人民历来崇尚“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理念,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重要价值观。中华民族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留下了不少对外文化交流的千古佳话。中国人民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对外待之以礼,实行睦近交远。我国的“贵和”思想,促进了人类和平事业的发展。
结合材料一、二,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说明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如何传承和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并且常常各自以自己的文化为优越,视其他文化为危险物。当它们在传播接触的时候,便产生了竞争、对抗甚至企图消灭对方的状况,此种冲突叫做文化冲突。
电影《刮痧》讲述了一个美籍华人在美生活中遇到的一个困扰。影片主人公的儿子感冒,恰逢爷爷来美探亲,于是爷爷使用了中国古老的治疗方法——刮痧给孙子治病。而这被美国人认为是不符合儿童保护法的,于是被福利院的人员将孩子强制抱走,并剥夺了其父母的抚养权。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一切优秀
文化成果,引进有利于我国文化发展的人才、技术、经营管理经验。同时,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在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应如何应对文化冲突。
(2)有人认为从文化冲突的事例中可以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文化心态,就有什么样的文化冲突。”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理由。
(3)请为我国文化安全宣传教育策划两项活动,并说明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央视马年春晚中,公益广告《筷子篇》用充满情感的镜头传递出筷子里蕴含的家的味道,《中国年篇》反映出随着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热衷于过中国年,世界各地的情感通过春节连在一起。两个广告都传递了中国情感,弘扬了中国文化,感动了国内外亿万观众。
材料二:《筷子篇》谱写家的味道。婴儿时,长辈用筷子蘸各种味道来教你辨别酸甜苦辣,是一种传承;孩提时,爸爸敲打你先下手夹菜的筷子,是一种明礼;长大后,你用筷子往妈妈的碗里夹上她爱吃的菜,是一种感恩;除夕夜,热气腾腾的饭桌上摆满了筷子,是一种团圆。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家的味道,它是一个味觉的习惯,也是一种情感的记忆,南北不一,味道各异,但对家人的爱,却是唯一。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筷子篇》、《中国年篇》的播出为什么能够感动国内外亿万观众。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分析《筷子篇》是如何谱写家的味道。
(3)结合材料,就弘扬中国文化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的“一路一带”构想正在从梦想变为现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日来,某些国家以“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质疑中国的“一路一带”构想。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尹卓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全球化时代的高度开放性,不仅在地域和国别上开放,也在合作领域与项目上开放,其本质是倡导建立一个共同合作平台,体现的是和平意图,把它同马歇尔计划相比,完全是历史上的无知;中国本着与邻为善、富邻、睦邻的原则,希望建设一个以经济利益为基础的共同利益平台;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和势力范围,不干涉地区国家内政,与其他既有地区机制和倡议并行不悖。
材料二:“一带一路”构想是建立在深厚的历史与人文的基础之上的。两千多年前,我国出现了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古丝绸之路;随着古代航海业的不断发展,中外之间的海上贸易运输日益兴起,逐渐形成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与欧亚非各国之间商业贸易的通道,更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今天,在世界经济不均衡发展格局日益强化的情形下,“一带一路”建设要有利于继承和发扬我国与沿线国家世代友好的基本精神,建立互相包容的合作理念,促进文化相互交融。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我国在面对其他国家质疑,推行该构想时应如何减少质疑增加认可。
(2)请结合材料二,指出丝绸之路向 “一带一路”发展过程中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联系的多样性 条件性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