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政治试题 / 联系的多样性 条件性 / 综合题
高中政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文化长廊贯穿南北,链接古今。运河沿岸的古墩、古庙、古塔、古桥、老街、老店、老厂、老窑以及街市的繁华景象、市民的生活习俗,犹如《清明上河图》的长幅画卷展示在人们面前 … … 京杭大运河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名胜博物馆”、“民俗陈列室”。京杭大运河将整体申报世界遗产,审报预计2014年完成。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京杭大运河要整体申报世界遗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民族素有向善崇德、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党的十八大报告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公民个人层面做了最新概括,它涵盖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行为各个环节,贯穿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方面。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的精华,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
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但是,“老人摔倒扶不扶”却成为当前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这一问题折射出当今社会一部分人的价值迷失和道德失范。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加强社会主义棱心价值观的教育势在必行。
(1)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为什么说“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
(2)面对“老人摔倒扶不扶”这一问题,请你从价值观角度谈谈怎样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3)联系实际,请你就学校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两点合理化建议,并分别说明其文化生活依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 26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法兰西民族是以浪漫风情著称于世的民族。绘画、雕塑、音乐、建筑、香水、时装、葡萄酒,“自由、平等、博爱”以及敢于创新的精神,无一不是它丰富而充满魅力的文化组成部分。法国成为一个拥有灿烂艺术和旅游资源的文明古国,而且也是一个拥有强大科技创新实力的现代化国家。
美国建国二百多年,其文化强调尊重个人的价值观,把依靠自己作为哲学信条;具有冒险创新精神,勇于向传统和权威挑战,因而科技发明创新,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追求自由、平等精神,逐步形成一个崇尚自由的社会;鼓励通过个人奋斗,取得成功。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具有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使各民族文化和睦相处,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作为中华文化力量集中体现的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1)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不同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各有其特点和作用,请结合材料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加以分析。
(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怎样做到各民族文化“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12分)
(3)说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所体现的辩证思想方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成果显著。截至2012年底,全国3076个公共图书馆、3301个文化馆、4057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了无障碍、零门槛进入,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 文化的发展,提高了人们 的文化素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1)分析材料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
材料二2013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文化教育与媒体支出540.54亿元,增长9.3%。逐步解决文化事业费支出比重过低的问题,使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相协调。这些财政支出将优先用于支持涉及农村和基层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保障博物馆、纪念馆等公益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加大国家重点文物和大遗址保护力度,加强新闻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2)从文化生活角度,论述财政支持上述文化建设项目的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化因传播而精彩。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一些国家;郑和七下西洋,与亚非多国通商,将中国的造船航海技术推向国外;李安导演的电影,将旗袍、马褂、灯笼这些中国元素和3D技术相结合,把中国文化的儒雅、飘逸带给世界;在多国建立的孔子学院,通过现代中文教育等形式,使当地民众逐渐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所有这些超越时空、跨越国界的累积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1)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阐述上述材料体现的道理。
(2)材料中,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时间都去哪儿了?2014年央视春晚,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在让人们感动于父母之爱的同时,也激起人们对青春的反思和对生活的追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以朴实细腻的歌词、深情舒缓的旋律,配以网友30年与父母的合影作为背景,深深触动着亿万观众的心,在对亲情的表述和对时光的感叹中传递着正能量,也折射出对“空巢家庭”和老人“精神赡养”等社会热门话题的思考。有评论认为,是央视春晚的舞台成就了这首歌曲,更是亿万公众的共鸣使歌曲爆红。
(1)你认为该歌曲走红的原因是什么?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进行简要分析。
材料二 “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
(2)结合材料二,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我们怎样才能拥有一个无悔的青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几十年发展和探索,中国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2013年2月发布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3》显示,多数国外民众认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形象,乐于和中国人交往,但对中国政治普遍缺乏了解,对中国模式的认知缺乏共识,仍有不少民众对中国知之甚少,甚至误读、误解。随着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有效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成为对外工作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1)结合材料,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文化意义。
(2)如果你向国外民众介绍中国政治,请选择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指出其“中国特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央视播出后,引起广泛热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首期,随机选取了现场观众组成“成人体验田”进行测试。当“尥蹶子”、“貔貅”、 “攥拳头”、“桀纣”、“瓮中捉鳖”等词语出现时,“成人体验团”听写时错误频频。据不完全统计,即使“间歇”、“熨帖”、“黏稠”等较简单的词,“成人体验团”听写的正确率都不足50%。其中“熨帖”一词,只有l0%的正确率,而“癞蛤蟆”则难倒了70%的成年人。测试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当下中国人汉字书写方面的软肋。
上述现象引发了对“汉字危机”、“文化危机”的担忧。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自己的微博发起了一次运动,呼吁取消小学英语课,增加国学教育。另外,电脑时代提笔忘字现象增多,很多人都说这个节目是为了拯救汉字书写文化。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导演关正文却认为,提笔忘字这事儿有汉字后就出现了,我们古代有那么多的通佩字,也是因为大家经常写错,从有汉字起,就免不了写错。他认为,媒体在绑架所有的话题,也让“危机”成了2013年暑期的一个关键词。
(1)结合材料,说明开设《中国汉字昕写大会》节目的文化生活依据。
(2)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分析应如何看待材料中对“汉字危机”的不同观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十八大提出,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有人这样评价:科学发展观是党理论创新的结晶,彰显了党的理论自信,也展示了党的理论之美。
材料二 建设美丽中国必须留住美丽村庄。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我国农耕文明留下的重要遗产。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一些传统村落人文特色日渐消退,甚至正慢慢退出人们的视野。如何让传统村落诗意地栖居在美丽的中国大地成了人们的期盼。
(1)结合材料一,请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角度分析科学发展观展示的“理论之美”。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让传统村落诗意地栖居在美丽的中国大地”的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近年来,丽江、平遥等古城倍受游客青睐,旅游业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有的地区受其启发,也投入巨资,在现存历史遗迹基础上大拆大建,完全复建一座古城。
材料二 有专家认为,复建古城的初衷应是文物保护和利用,不能只把拉动经济增长作为目的。如果复建的古城表面上宏伟、漂亮,但破坏了现存文物及周围环境,失去了文化底蕴和内涵,游客是不喜欢去看的。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应如何看待复建古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上海世博会各参展国与国际组织在展馆设计和建筑上,创意独特,并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国馆居中升起、层叠而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表达了中华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尼泊尔馆则截取了其首都加德满都在两千余年历史中,作为建筑、艺术、文化中心的几个辉煌时刻,通过建筑形式的演变来展现城市的发展与扩张;非洲联合馆带您进入充满神秘色彩的新奇而陌生的非洲大陆……这些展馆又不约而同地凸显了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经济理念,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1)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上海世博会各展馆设计理念反映的道理。
(2)有同学欣赏了上海世博会各国展馆之后,得出一个结论:唯有中华文化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请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这一观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这幅漫画反映了“文化生活”的哪些观点?
(2)如何处理发展民族文化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化的交流作为一种“软实力”,具有其他交流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交流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大国普遍重视利用文化手段来展示本国文化,宣传自己的价值观,提升本国的影响力。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主动置身于国际文化交流之中,是责任,也是使命。
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是责任也是使命。作为当代青年,你认为怎样做才能不辱这一使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493.84亿元,同比增长18.7%,逐步解决文化事业经费支出比重过低问题,使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相协调。这些财政支出将优先用于支持涉及农村和基层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保障博物馆、纪念馆等公益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加大国家重点文物和大遗址保护力度,加强新闻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从文化生活角度,论述财政支持上述文化建设项目的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由中央电视台制作播出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带来了超乎预期的社会关注度和收视效果,仅在戛纳电视节上就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购买了该片的播映权。有境外媒体评价该片是文化传播的范例。《舌尖上的中国》通过一个个普通人物的故事,精美的画面,朴实地讲述了中国大江南北的各色原生态美食,充满了浓郁的人文关怀、家国情怀和乡土情结。该片借鉴了欧美纪录片的拍摄手法,以故事推动影片进程,并设置悬念,成功跨越了语言、社会、价值观等传播障碍。一位日本女大学生观看该片后说:“我现在才知道中国原来是很容易让人理解的国家。”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联系的多样性 条件性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