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2014年7月13日,原创文化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二届登陆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黄金档。第二季节目升级了考题难度,增加了大量古人常用而现代人较少使用的冷僻字。很多人认为,这样的节目应该限于常用易错字的矫正。
但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导演关正文看来,片面强调常用易错字,对相对冷僻的字词简单地加以排斥,反映了当下母语价值观存在的缺失。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将向这种母语价值观发起挑战。关正文说,今年决赛考题的难度再次升级,节目的口号也变成了“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关正文说:“现在大家都讲核心价值观,这个价值观不是今天才有的,它的重要来源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承,它的内容记载在历代经典古籍之中。不认识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我们就无法亲近经典,就谈不上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建树。”
(1)结合材料说明树立“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这一母语价值观体现的唯物史观。
(2)结合材料分析“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的文化价值。
(3)结合材料,就如何树立“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这一母语价值观提两点建议。不超过15个字。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中华文明和友好,赢得了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千百年来,不同的文化在古丝绸之路上交相辉映、相互激荡,积淀形成了世人共知和推崇的和平、开放、包容、互信、互利的丝绸之路精神,而且不断注入时代内涵。
材料二:为了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党中央深入研究当前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分别于2013年9月和10月提出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这对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促进世界和平发展,都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2015年2月1日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了2015年及今后一段时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事项和重点工作。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分析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积极意义。
(2)结合材料二,从认识论角度说明党中央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前提是什么?并从唯物史观角度谈谈我国应如何推进“一带一路”战略。
2015年中国外交的“一个重点”是全面推进“一带一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国际合作对象在资源禀赋、产业技术和贸易结构上的特点。地方政府和企业要发挥比较优势,找准突破口。“一带一路”总体规划很快会公布,“一带一路”建设要有国际视野和品牌意识,有“思路”才有“丝路”。
(1)结合材料一,说明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过程中应贯彻的唯物论思想。
材料二:丝绸之路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进程中,我们要促使”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夯实我国同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
(2)运用文化作用和文化传承的知识,分析材料二相关要求的文化生活依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来自星星的你》一经上映,就迎合广大观众的口味,在韩国掀起收视狂潮,收视率首播年冠,位居韩国2013年迷你剧第一位,并在整个亚洲地区大受好评。随着大众传媒和文化市场的发展,使得《来自星星的你》热播刺激了文化消费,从而带动韩国经济的发展。最近,韩国SBS电视台为了满足观众的文化需求,又推出《急诊男女》等多部优秀作品
材料二:201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促进有能力在城镇合法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全面实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逐步推进居住证持有人享有与居住地居民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关政策,解决好辖区内农业转移人口在本地城镇的落户问题。
材料三:2014年3月,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以“茶酒文化”为话题阐释了中国的文明观:文明是多彩的,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文明是平等的,茶和酒都是休闲和交际文化的精粹,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文明是共生共荣的,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得以保留,才会让“文明的共存和发展”变得更有前景。
材料四:Y市将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行居住证制度,稳步实施户籍制度改革,把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统筹衔接办法,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使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居民共建共享城市现代文明。
(1)运用“社会再生产”的有关知识,说明韩剧背后的经济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知识,分析如何推动户籍制度改革。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多样性和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的文明观所体现的道理。
(4)运用“联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四的认识。
材料一 2013年10月21日,北京市公布考试改革方案,“降低中高考英语分值、提高语文分值”等成为方案的亮点。其中,语文学科将突出语文作为母语学科的基础性重要地位,注重语文试题同其他课程、同生活实践的联系,注重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考查,2016年起语文卷总分值由120分增至150分。2016年英语高考分值降至100分,中考英语分值也将降低……。
材料二 对待考试改革众说纷纭,有人坚决赞成;有人坚决反对;也有人认为:“只要是政府的决定,我们都坚决支持”。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你是否赞成“降低中高考英语分值、提高语文分值”的做法,并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2)结合材料二,从辩证法角度分析“只要是政府的决定,我们都坚决支持”观点的思维缺陷。
(3)请你就“对待考试改革”提出几条方法论建议。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众多新词里特别闪亮的一个,在“美丽中国”的愿景下,文化建设更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艺术素养,把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寄予每个自觉的个体,真正带来文化的多元和丰富生态,让中华文化的魅力绽放“美丽中国 ”。
材料二 围绕着“美丽广东”这个主题,2014年广东省把城镇化作为扩内需的最大拉动力,正确处理城镇化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统筹规划城镇布局,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快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实施百镇建设示范行动,走符合发展规律、具有广东特色的城镇化之路。
(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评析“只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一定能够建设美丽中国”。
(2)请用“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解读广东省城镇化做法中体现的哲理
(3)某校积极响应建设“美丽广东”的号召要打造“美丽校园”,就“美丽校园人人共享,美丽校园人人有责” 展开讨论。如果你是该校同学,请从《文化生活》角度列出你交流发言的提纲。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09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5919元,这就意味着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应达到38000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应达到12000元。
材料二 以孝道伦理为核心内容的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在历史上曾发挥过塑造封建社会理想人格、维护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移孝为忠、崇尚老年本位、维护封建统治等一些非理性、非人性的因素。当前,要构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新孝道,应该是以“爱”为核心,以平等、民主、互爱为主要特征,以孝敬父母、关爱子女和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为主要内容。
(1)根据材料一,为实现人均收入倍增目标,你认为在经济上应采取哪些重要措施?(至少写出五条)
(2)党在十八大上提出人均收入倍增目标,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方面的道理?
(3)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传统孝文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我国内地在大学生出国留学热度不减的同时,又兴起了中小学生出国留学热,留学生队伍越来越低龄化。
毋庸置疑,国外有着宽松、灵活、务实的基础教育,但无论多么先进的教育体系也无法取代家庭的教育和亲情。过早送孩子出国学习,对其身心的健康发展会有影响;更为严重的是,受外国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这些低龄出国留学的孩子们将来学成后,报国的意识和对祖国的感情可能淡薄,而对留学生的感情反而日益加深。是否需要低龄出国留学,这本是要量体裁衣的一件事,一要量家庭的财力,二要量孩子的能力,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材料二 留学呈现低龄化趋势,这一现象给我们真正重要的思考,是如何加快教育改革。在我国,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基础教育都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考试制度和教育质量问题。出国留学热也是对现行教育制度的挑战,在倒逼国内教育的改革。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评析低龄出国留学现象。
(2)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如何看待低龄出国留学现象。
(3)结合材料二,运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分析应该如何加快我国的教育改革?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和中国企业走出国门,东西方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和深入,增进了不同国家和民族人民的友谊,但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不同文化间的冲突。
材料二 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拥有得天独厚的天然地理环境,形成了滩羊肉独特的风味品质,其肉质细嫩、无膻味、味道鲜美,被称为宁夏“五宝”之一,盐池“三宝”之首,享誉世界,倍受消费者喜爱。
陈海靠做盐池滩羊生意赚了第一桶金。由于散养放牧的越来越多,畜载量大大超标,导致草场破坏严重。200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始全面实施封山禁牧。滩羊在圈养以后,人们开始饲喂青贮玉米和精料。比散养的时候长得快、肥,出栏时间大大提前。人们发现,盐池滩羊圈养一段时间以后,羊肉的味道发生了改变,不那么香了,而且膻味重了。陈海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养羊也是这个道理。原来散养的滩羊长期在草场环境里,是吃着百草长大的,这对于滩羊肉特有味道的形成至关重要。于是陈海让滩羊吃上了草场上的草,肉的味道有了一些改善,但是由于活动空间小,运动少,肉的品质和散养的还是有差距。为此,陈海给滩羊建了十几亩的运动场。滩羊吃上了原来的草,和原来一样活动,还喝上了原来的水(盐碱水,含矿物质特别多),盐池滩羊肉的味道有了进一步的转化。
经过几年的饲喂,盐池滩羊肉久违的味道终于又回来了,不仅鲜香浓郁,而且没有了膻气味。如今,陈海的生意比以前更红火了,销售量大幅度提高。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不同文化间的冲突?
(2)结合材料二,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说明陈海是如何“找回滩羊肉的味道的”?
(3)运用联系的观点谈谈上述材料给我们那些哲学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10月访问东南亚时,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海上丝绸之路”事实上早已存在。中国丝绸的输出,早在公元前,便已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两条主线路,比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更为悠久。
东海起航线:据历史记载,早在公元前1112年,周武王就派遣箕子到朝鲜传授田蚕织作技术。箕子从山东半岛的渤海湾海港出发,走水路抵达朝鲜,把中国的养蚕、缫丝、织绸技术通过黄海最先传到了朝鲜。公元前三世纪,江浙一带的吴地有兄弟二人,东渡黄海至日本,传授蚕织和缝制吴服的技艺。隋唐时期,日本使节和僧侣往来中国频繁,他们仿制彩色锦、绫、夹缬等,至今仍沿用中国唐代的名称。宋代有很多的中国丝绸被运往日本,元代政府设置市舶司向日本出口丝绸,明代日本从中国输入的生丝、绢、缎、金锦等不计其数。
南海起航线:早在汉武帝(公元前140-公元前87年)时,中国海船就携带大批丝绸、黄金,从雷州半岛起航途经今越南、泰国、马来半岛、缅甸等国,远航到印度去换取这些国家的特产。由于中国丝绸对世界各地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欧洲各国都派使节到中国通好,进行贸易交换,中国丝绸通过缅甸传到欧洲的大秦(罗马)。唐宋两代,伴随着北方少数民族的活跃以及我国造船、航海技术的长足发展,我国通往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及至非洲大陆航路的纷纷开通与延伸,海上丝绸之路替代了陆上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明代,中国航海家郑和携带大量丝绸、瓷器和铁器等赠品,率船队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外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空前交流与发展,对世界的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当前,顺应时势,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为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提供难得机遇,必将有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1)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作用。
(2)运用联系客观性原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3)有人认为“海上丝绸之路体现人类实践特点的重要活动”,请谈谈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全国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在中央电视台展开。关于规范学生汉字书写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但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论
第一种,不赞成。
网络时代,汉字的载体逐渐从纸质的载体转移到了电和磁的载体上。汉字书写难,拼音输入易学易记已经成为汉字输入的主流方法,不仅在计算机上使用,也在移动通信和手机上使用。大众传媒能够超越时空局限,文化沟通、传递、共享的功能日益强大。
老师上课的讲义、资料都是通过公邮共享,大多数地方填表也都要交电子版,和朋友们的交流更是少不了电脑。
第二种,赞成。
作为华人,汉字和汉语才是自己的灵魂的栖息地,是根。中国汉字对亚洲各国有很大影响。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在给汉字的书写、传播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提笔忘字”、“写字不规范”等问题,导致了母语情感的淡化。
汉字是中华文丈化的标志与载体,提倡正确“书写”,是因为书写是汉字的基本属性,是汉字传播的前提。
(1)针对规范汉字书写引发的争论,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理由。
(2)汉字书写载体的发展引起了汉字还要不要进行规范书写的争论,绝大多数人认为汉字规范书写是十分必要的。结合材料说明真理具有怎样的特点。
(3)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为学生汉字书写规范的推进提两条合理建议。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荡秋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材料一 2014年清明小长假全国各省区市旅游收入情况
注:2014年清明小长假全国各省区市旅游收入情况进行统计,在已经公布数字的9个省区市中,山东省以156.2亿元列旅游总收入排行榜第一名,同时也是接待游客总数最多的省份,达2217.6万人次。根据排行榜中的数据显示,有3个省份接待游客总数超过1000万人次,分别为山东省、安徽省、湖北省。
材料二 2014年04月09日清明小长假已经结束,春暖花开时节,适逢假期三天全国大部分地区以晴天为主,游客们出行的热度非常高。本次小长假期间,景区方面,适合短途踏青、赏花的路线最受欢迎,长线游、出境游相对平稳;人群方面,家庭、亲子游最多,紧接着为情侣和朋友结伴;预订方式上,PC端和无线客户端结合,其中无线客户端预订量占总数超过一半。
(1)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浙江省在经济发展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3)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文化与生活、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清明小长假带来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电视文化包括:电视物质文化,电视精神文化和电视制度文化。电视文化理论是电视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存在以来的实践积累、总结和提升。它具有权威性,同时它又面临着挑战,因为,日益多元化的现代社会文化不断地提出了更新的课题。
材料一: 热播韩剧
《来自星星的你》是韩国SBS电视台2013年12月末播出的水木特别企划剧,以1609年(光海1年)《朝鲜王朝实录》中记载的不明飞行物为基础加以作家不可思议的想象力,讲述不同星球的两人消除彼此之间的误解,克服危险追寻真爱的浪漫爱情喜剧。该剧一经上映,就迎合广大观众的口味,在韩国掀起收视狂潮,收视率首播年冠,位居韩国2013年迷你剧第一位,并在整个亚洲地区大受好评。随着大众传媒和文化市场的发展,使得《来自星星的你》热播刺激了文化消费,从而带动韩国经济的发展。最近,韩国SBS电视台为了满足观众的文化需求,又推出《急诊男女》等多部优秀作品
材料二:图:2005-2013中日电影票房规模及增速对比(单位:百万美元)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二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根据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生活”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有关知识,来分析该剧热播的原因。
(3)运用“生产与消费”的有关知识,说明韩剧背后的经济道理。
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注意保留原始村庄原始风貌,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当前,过于依靠行政命令强制推动城镇化建设,而不尊重市场规律,盲目扩张工业因区,“被城市化”、“造城运动”时有出现。从乡村变为乡镇,小桥流水不见了;从瓦房变成了楼房,邻居不见了。这样的城镇化抹杀了记忆,割裂了传统,背离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城镇化建设要注意保留原始村貌的道理
(2)结合材料,运用“政府权力行使的环节”的相关知识,说明应如何推动“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场面镇化建设?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6月22日,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历经13年“申遗”成功。哈尼梯田,是哈尼族在海拔2000多千米的山坡地上自然耕种的一种梯田文化,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自然景观和人文相结合,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是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的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是继丽江古城、“三江并流”、石林喀斯特地貌、澄江帽天山之后的云南省第五项“世界遗产”。 经过千百年的生产实践,这里形成了以山顶的森林、山间的河流、山腰的村寨和山下的梯田四素同构的独特景观。哈尼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具有令世人震撼的历史、科学、美学和实用价值。红河哈尼梯田,是申报地民族发展的历史见证,是活的文化生态系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属于中国的,而且是属于世界的,应该得到世界的珍惜和保护。
哈尼梯田申遗成功后,前来旅游的中外游客激增,年游客量达百万人次。 栉风沐雨千余载的“大地雕刻”,这一珍藏于群山深处的古老山地农耕文明的活化石,这片秘境仙境,可否经受滚滚人流和巨大利益考验,能躲过动机复杂的破坏性建设和游客纷至沓来的旅游压力吗?以前菲律宾就有梯田被列入世界遗产,然而因为没有重视保护而引起梯田垮塌,最后被联合国下发警告通知。如何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人认为:要积极开发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生活,开发是最好的保护。有人则认为: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因此要保护梯田文化,保持原生态。
(1)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哪些道理?
(2)你是赞成还是反对对文化遗产的开发?请用《生活与哲学》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3)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谈谈菲律宾的教训,对我们在处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问题有何启示?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