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政治试题 / 联系的多样性 条件性 / 综合题
高中政治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我国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行一系列促进文化发展的政策: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公共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加强对国家重大文化遗产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中我国促进文化发展的政策所体现的道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5 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 年3 月22 日,古老的阿姆斯特丹王宫,荷兰国王“白领结”盛装宴会,欧洲王室最高规格礼遇。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特色鲜明的中式服装,独特的中华文化风采,却又融合西方元素。习主席的出访无疑也带来中荷双方的文化交流。在这个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日益加深的时代,文化软实力作用突出,所以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也就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材料二 广东文化产业调查分析指出:当前,广东文化产业虽然已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但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文化产业在区域发展上不平衡。为此,要搞好文化产业区域布局,发展各地优势文化产业项目,区别对待、分类指导;要进一步推进文化产业创新综合性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要明确发展重点,精心打造文化产业品牌,实现文化市场发展的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
(l)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阐述应如何正确认识我国与外国之间的文化交流。(9 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分析该调查结论和措施的正确性。(16 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廉”一直被中华民族列入基本道德,是礼、义、廉、耻这“四维”之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支撑。现实生活中“廉”与“不廉”的现象始终并存。就如何更好地弘扬“廉”文化,记者采访了相关学者。
学者甲:推动“廉”氛围的形成,重在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多宣传解释何谓“廉”,培养起基本观念。同时,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对“廉”的解释和宣传要注入现代生活的内容。尤其要做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衔接工作,媒体应多发掘生活中优秀人物的典型事迹,形成强大的道德感召力。
学者乙:反腐倡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工作,一直伴随着治国理政的脚步前行。反腐倡廉工作应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法律法规,将反腐倡廉纳入法治化轨道;强化监督落实。
(1)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结合学者甲的观点,谈谈如何更好地弘扬“廉”文化。
(2)结合学者乙的观点,运用“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的有关知识,就如何建设廉洁政府谈谈你的看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聚焦文化强国建设
材料一    2008-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在GDP占比

年 份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增加值(亿元)
7630
8594
11052
15516
18071
在GDP占比(%)
2.43
2.52
2.75
3.28
3.48

 
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占GDP比重平均在10%左右,美国达25%。一般来说,只有当某一产业占GDP比重超过5%时,这一产业才称得上是支柱产业;全球100个最有价值的文化品牌,美国有68个,欧盟有25个,日本有6个,中国没有;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尚未建立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文化产业法规建设滞后,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着体制不顺、管理不畅等问题。
(1)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解决材料中反映出的问题。
材料二 近日,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在中国内地掀起了一股新的追韩潮,这成了今年两会的话题。对此,一位全国人大代表说,“韩剧很大一部分的主题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教人从善。这些讲传统道德的故事,让人看着愉悦轻松”;中纪委书记王岐山说道,韩剧的内核和灵魂就是中国的儒文化,要相信自己,相信5000年不断的中华文化;也有政协委员在接受采访时称:“韩剧热潮,已经不仅是韩剧的问题了,这让我们的文化自尊受到伤害,文化自尊的伤害是由于文化自信的缺失。”
(2)某次辩论赛的辩题是“韩剧在中国的风靡,无损于我们的文化自尊”。假设你是参赛的正方辩手,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阐述你方的主要观点。从哲学生活联系观的角度,分析如何对待韩剧在我国风靡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针对当下的“韩流”热,人民网进行了一个调查:“韩剧热潮伤害文化自尊”,您怎么看?下图是其调查情况: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论证得票最多选项观点的合理性。
(2)成功的电视剧题材多样,形式、内容异彩纷呈,但通常都能够通过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真善美的追求而引起人们广泛共鸣。请你谈谈这种文化现象蕴含的哲学道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
(1)根据下表左列信息,将下列需要填写的内容,依次写在答题卡上。

我国促进文化发展的政策
体现的文化生活知识(各写一点即可)
①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公共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

②加强对国家重大文化遗产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③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国家竞争力和影响力

材料二:扫墓、踏青、这留、沐浴、吟诗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项目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但早在2001年,珠算就被教育部清出小学教材,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珠算几乎进入到了“没人用,没人会用"的尴尬境地。申遗成功,说明了世界对中国珠算的认可,我们不应该妄自菲薄或者以其使用价值如何来决定其命运,而是应该以传承甚至拯救的理念来善待珠算,这也是对历史和世界负责。
山西为珠算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明代山西学者王文素以《算学宝鉴》被尊为珠算理论的一代宗师,改革开放之后,山西省珠算协会先后创办了《中华珠算》、《珠算报》等报刊,拍摄了《珠算的故乡》、《千年珠声奏新篇》和《晋商算学大师王文素》等电视专题片。山西省珠算工作者撰写了《农村实用珠算》和《珠脑结合速算与智力开发》等大量专著与论文。
珠心算是现代珠算文化的重大创新发展。2011年lo月,上海珠算心算协会提出珠算心算与终身学习的主旨,把珠算心算推向了终身学习的高度。2013年在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举办的首个海外华文教师珠心算培训班上,来自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等8个国家的教师到中国学习了珠心算。
材料二 为更好地传承这一文化遗产,有专家提出珠算应重新进入课堂,而且认为这有助于开发大脑、提高学生的思维。这一提议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反对者认为:传承珠算文化可以通过民间各种形式,珠算的计算功能已过时,珠算进课堂会加重学生负担。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摆脱窘境、传承发展珠算这一文化遗产?
(2)依据材料二和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争论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央视马年春晚中,公益广告《筷子篇》用充满情感的镜头传递出筷子里蕴含的家的味道,《中国年篇》反映出随着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热衷于过中国年,世界各地的情感通过春节连在一起。两个广告都传递了中国情感,弘扬了中国文化,感动了国内外亿万观众。
材料二:《筷子篇》谱写家的味道。婴儿时,长辈用筷子蘸各种味道来教你辨别酸甜苦辣,是一种传承;孩提时,爸爸敲打你先下手夹菜的筷子,是一种明礼;长大后,你用筷子往妈妈的碗里夹上她爱吃的菜,是一种感恩;除夕夜,热气腾腾的饭桌上摆满了筷子,是一种团圆。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家的味道,它是一个味觉的习惯,也是一种情感的记忆,南北不一,味道各异,但对家人的爱,却是唯一。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筷子篇》、《中国年篇》的播出为什么能够感动国内外亿万观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将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材料二 推进城镇化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确定城镇化目标必须实事求是、切实可行,不能靠行政命令层层加码、级级考核,不要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推进城镇化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方向要明,步子要稳,措施要实。
材料三 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在政协会议的发言中提到,当前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较少兼顾民族传统住宅文化;民族传统服饰不再作为日常服饰,而成为庆典礼仪性服饰,独特的民俗民风正在逐渐消失。建议在城镇化过程中要把民族文化工作纳入民族地区城乡建设的实施过程中,城市中的建筑、园林、雕塑、环境等设计要更多地融入民族文化、地方文化元素,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被各民族共赏和共享。
(1)“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上述城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主要体现了什么哲学思想?
(2)运用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二分析应如何推进城镇化的发展?
(3)结合材料三,分析为什么在城镇化建设中要更多地融入民族文化、地方文化元素,使优秀文化被各民族人民共赏和共享?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为“一带一路”战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驼铃声声、舟楫相望。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联系东西方的“国道”,也是整个古代中外经济及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广东省作为古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中心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一方面有着无限机遇,比如与东盟人文相通,合作前景广阔,与沿线省份也有较强的产业互补性等。但另一方面,也面临复杂的竞争:一是相关各国对沿线各国的争夺将日益激烈,比如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日韩争相与东盟发展经贸关系,欧美国家与印度经济关系不断深化。二是沿线兄弟省份定位的趋同可能导致新的竞争。因此,如何从内外竞争中突围是广东成为21世纪海上丝路建设排头兵的关键。
(1)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对于当代文化交流的意义。
(2)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并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广东在21世纪海上丝路建设中“如何从内外竞争中突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请根据下列表中所列的信息,依次按要求完成表格。

我国存进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体现的文化生活知识
①2014年继续深入开展全国阅读活动。
 
②加强对国家重大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③提升文化产业创意创业水平,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
 
④密集出台了涵盖产业融合、文化金融、财税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等方面的文化产业相关政策。
 
⑤加快文化走出去,发展文化贸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3月,习近平出访欧洲,被称为为期11天的欧洲文化之旅。获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以“茶酒文化”为话题阐释了中国的文明观:文明是多彩的,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文明是平等的,茶和酒都是休闲和交际文化的精粹,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文明是共生共荣的,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得以保留,才会让“文明的共存和发展”变得更有前景。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和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的文明观所体现的道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由中央电视台制作播出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带来了超乎预期的社会关注度和收视效果,仅在戛纳电视节上就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购买了该片的播映权。有境外媒体评价该片是文化传播的范例。《舌尖上的中国》通过一个个普通人物的故事,精美的画面,朴实地讲述了中国大江南北的各色原生态美食,充满了浓郁的人文关怀、家国情怀和乡土情结。该片借鉴了欧美纪录片的拍摄手法,以故事推动影片进程,并设置悬念,成功跨越了语言、社会、侩值观等传播障碍。一伍日本女大学生观看该片后说:我现在才知道中国原来是很容易让人理解的国家。”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每年日本太地町渔民要捕杀数千头海豚。“蔚蓝色纯净的海水,瞬间漫出大片鲜红的血色,整个海湾都被红色所浸染,海豚们此起彼伏地跳跃、挣扎,发出惨死的哀号声……”这是美国纪录片《海豚湾》里的一幕,因为赤裸裸的真实影像,但凡看过影片的人,都会为这些动物遭受的灾难而流下同情的眼泪,同时也在深深反省人类自身的行为。《海豚湾》获奖后,太地町政府发布声明:“在日本国内和世界各地都存在着不同的饮食传统,这些传统有着漫长的历史。尊重和理解地方饮食文化非常重要。”
分析说明材料中所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近几年来,一些城市的报刊亭数量不断回落。“退路进店、还路于民”“影响市容、亟须整治”,一些城市的粗放式管理让报刊亭日显尴尬。在报刊亭买一份报纸、购一本杂志,是很多人的生活习惯。“留住报刊亭,留住城市文化之窗”,成了很多人的心声。
材料二:伴随着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各项活动的开展,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中国和法国,亚洲和欧洲,一起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建“新丝绸之路”。“新丝绸之路”标志着中欧两个文明的再度交汇,汇聚成“思想的丝绸之路”。“思想的丝绸之路”一旦碰撞出新的火花、放射出新的光芒,必将照亮整个世界。
(1)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留住报刊亭的价值。
(2)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分析中国在建设“思想的丝绸之路”中应作出怎样的努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联系的多样性 条件性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