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政治试题 / 创新的社会作用
高中政治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材料一:O2O即Online To Offline,泛指通过互联网提供商家的销售信息,将线下商务的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聚集有效的购买群体,并在线支付相应的费用,再凭各种形式的凭据,去线下现实世界的供应商那里完成消费。

图1
(1)结合材料一及图1,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分析O2O应用对商家和消费者带来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科技发展丰富着公民的政治生活,使人人拥有无线麦克风,随时随地“参政议政”。
(2)运用“公民的政治参与"的相关知识,结合我们日常的政治生活,完成下表。

材料三: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是根植于我们民族精神的固有气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鼓励人民群众不断创新,使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
(3)依据材料三,运用《生活与哲学》中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使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广东省与全国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发展状况

项目
营业收入
利润
总额(亿元)
同比增长率(%)
总额(亿元)
同比增长率(%)
全国
464749.2
10.1
24050.5
5.9
广东
12786.7
18.3
1068.18
24.73

注:利润同比增幅较大的行业为交通行业、电子行业、汽车行业、房地产行业等;利润同比降幅较大的行业为有色行业、煤炭行业、机械行业等。
材料二:2014年广东启动新一轮国企改革。新一轮国企改革,通过简政放权,增强国企发展活力;切实增强国企市场主体地位,做到按市场规律运行、按优胜劣汰结果予以评价;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引进其他所有制经济的资金、品牌、技术、产权及监管方式,探索相互参股等形式做大做强;通过员工参股、增量奖股、岗位分红等方式改革分配制度,构建企业、员工利益共同体。
材料三:2013年广东人均GDP达9590美元,处在从中上等收入迈向高收入国家(地区)的关键时期,但从总体上看,广东省大部分产业尚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产业竞争力不强。而具有低污染、高效率、可持续显著特征的现代产业则是广东经济力量中的“脊梁”。因此,要率先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一方面要着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价值链的高端发展;另一方面在推动发展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好生态环境,走跨越式绿色发展之路。
(1)概括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广东启动新一轮国企改革的积极意义。
(2)材料三对广东省当前产业现状的分析体现了矛盾分析法的什么观点。运用辩证否定观知识,分析广东应该如何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被誉为“人类在太空中的眼睛”,谁拥有了这双“眼睛”,就能更准确地看清这个世界以及确定自己的位置,甚至获得不可估量的经济利益。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是继美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系统运用了和GPS一样的空间定位原理,由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端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研制团队是一支“让人敬畏”的创造奇迹的队伍,成员来自清华、国防科大、北航等著名高校,他们传承宝贵的航天精神,创新管理模式,团结合作,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强大的科研能力和善于“奇思妙想”的品质,通过无数次的反复试验,攻坚克难,先后突破了宇航产品组批生产、多星多轨组网运行等12项关键技术和40多项专业技术,创造性地开发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独有的位置报告、指令传输等功能,在远洋航行中有超越GPS的重要应用价值。
目前我国的卫星导航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2012年其产值不足1000亿元。根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预测,到2015 年,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产值将超过2250亿元,而至2020年将超过4000亿元。
(1)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开发和运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战略意义。
(2)A公司是一家以通信及相关设备制造为主业的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参与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实现其产品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A公司应作哪些方面的市场调研?
(3)根据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谈谈青年学生怎样才能具备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化自信,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之后的自信,也是尊重文明多样性基础上的自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借鉴而形成的文明。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向西域传播了中华文化,也引进了葡萄、芝麻等西域文化成果。唐代中国通使交好的国家多达70多个,促进了中华文化远播世界,也促进了各国文化和物产传入中国。明代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了中国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话。明末清初,欧洲的天文学、医学等知识纷纷传入中国,开阔了中国人的知识视野。之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更是频繁展开,这其中有冲突、矛盾、疑惑、拒绝,但更多的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
材料二: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超越时空、超越国度、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1)根据材料一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分析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
(2)分析材料二,让“文物、遗产、文字”活起来,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体现了创新意识的哪些观点?
(3)文明礼仪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某校“开展倡导文明礼仪、弘扬中华文明”活动。请你为此活动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世界科技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人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嫦娥”工程是我国在发展人造卫星和载人航天之后,空间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它对引领中国科技和文化不断创新、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培养人们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
材料二: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是根植于我们民族精神的固有气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鼓励人民群众不断创新,使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简要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2)依据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中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使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京津冀产业版图正在悄然重构——北京,不再摊大饼,正腾笼换鸟,构筑“高精尖”产业体系,努力打造“文化中心”;天津,协同上下功夫,错位上做文章,发力做实“北方经济中心”:河北,纵使伤筋动骨也要脱胎换骨,打响压减过剩产能攻坚战,渴盼借力京津绿色崛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前京津冀地区经济特点比较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京津冀三地如何实现协同发展。
(2)北京打造“文化中心”。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根据示例,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完成下表

材料二 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文化一脉,渊源深厚,在产业结构、发展基础、资源禀赋等方面互补性很强,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空间巨大。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协同推进基础设施相连相通、产业发展互补互促、资源要素对接对流、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防联控。三地党委和政府要着力加强顶层设计,抓紧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真正实现“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
(3)请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的知识,就政府如何履行职能做好顶层设计提出合理建议。   
(4)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阐述京津冀三地发展为什么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家风又指门风,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诗礼传家为中国最基本家风。在当代中国,家风就是中国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积淀、传承和弘扬,是中国社会核心价值的体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重视良好家风建设。甲午马年新春伊始,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引发了社会与公众的关注。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传承良好家风的意义。
(2)传统家风是建设良好家风的重要资源。运用辩证的否定观,谈谈在家风建设中如何认识和对待这一资源。 
(3)一些家庭进行家风教育时,有时会出现长辈不厌其烦,晚辈不胜其烦的现象。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你认为怎样才能化解家风教育中的这种矛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广东省与全国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发展状况

项目
营业收入
利润
总额(亿元)
同比增长率(%)
总额(亿元)
同比增长率(%)
全国
464749.2
10.1
24050.5
5.9
广东
12786.7
18.3
1068.18
24.73

注:利润同比增幅较大的行业为交通行业、电子行业、汽车行业、房地产行业等;利润同比降幅较大的行业为有色行业、煤炭行业、机械行业等。
材料二:2014年广东启动新一轮国企改革。新一轮国企改革,通过简政放权,增强国企发展活力;切实增强国企市场主体地位,做到按市场规律运行、按优胜劣汰结果予以评价;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引进其他所有制经济的资金、品牌、技术、产权及监管方式,探索相互参股等形式做大做强;通过员工参股、增量奖股、岗位分红等方式改革分配制度,构建企业、员工利益共同体。
材料三:2013年广东人均GDP达9590美元,处在从中上等收入迈向高收入国家(地区)的关键时期,但从总体上看,广东省大部分产业尚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产业竞争力不强。而具有低污染、高效率、可持续显著特征的现代产业则是广东经济力量中的“脊梁”。因此,要率先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一方面要着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价值链的高端发展;另一方面在推动发展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好生态环境,走跨越式绿色发展之路。
(1)概括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广东启动新一轮国企改革的积极意义。
(3)材料三对广东省当前产业现状的分析体现了矛盾分析法的什么观点。运用辩证否定观知识,分析广东应该如何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地域文化通鉴·安徽卷》——安徽三大区域文化(涡淮文化、皖江文化、徽州文化)在饮食、民居、民风、民俗、方言、学术、戏曲和信仰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但又相互借鉴,融合与趋同。这幅“安徽文化地图”,有助于传承、弘扬安徽地域文化;也成为宣传安徽、推介安徽、闪耀安徽、发展安徽的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1)阅读材料一,分析材料主要反映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材料二:《科学发展·安徽篇》——生动描绘了以“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和气魄的安徽人书写“致力科学发展·建设美好安徽”的新篇章。安徽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把握发展机遇;始终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型发展的核心环节,加速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坚持将财力向民生、向基层、向困难群众倾斜,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致力科学发展·建设美好安徽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分析材料二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观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12月26日习近平同志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有一个梦想,这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我们要把党和人民90多年的实践及其经验,当做时刻不能忘、须臾不能丢的立身之本,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毫不动摇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
材料二:我们要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把我们党建设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党和人民在历史新时期把握现实、创造未来的出发阵地,没有它提供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没有它积累的思想成果、物质成果、制度成果,改革开放也难以顺利推进。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
材料三:实现中国梦离不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前列,但经济发展付出的代价较大,粗放的增长方式已经到了非转不可的时候。转方式是发展的必由之路。
(1)根据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为什么对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
(2)请分析材料二中所包含的唯物辩证法的道理。并写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所包含的内容。
(3)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从国内和国际的角度说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制定了“十二五”规划,强化了民生优先的导向,推出了“改善民生十大行动计划”。 比如,在就业方面,5年内城镇新增就业4 500万人,把城镇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在收入分配方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7%以上,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在社会保障方面,进一步扩大城乡养老、医疗保险覆盖面,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 600万套(户)。
(1)运用“收入影响消费水平”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中列举的三大“改善民生行动计划”是怎样影响居民消费的?
(2)根据所学“影响消费水平”的知识,谈谈应如何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共创人民美好幸福生活?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战略目标。1954年,从“摆脱落后和贫困”的实际出发,首次提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深入认识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继承和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针对我国现阶段所面临的大量剩余农业人口、效率不高的传统工业等实际,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这些内涵不同的目标彰显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特征。其后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深化改革方面已成共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宣言书、动员令,表达了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与信心。“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中国越发展,就越开放,中国开放的大门不可能关闭。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3)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一论断的依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6月22日,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历经13年“申遗”成功。哈尼梯田,是哈尼族在海拔2000多千米的山坡地上自然耕种的一种梯田文化,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自然景观和人文相结合,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是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的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是继丽江古城、“三江并流”、石林喀斯特地貌、澄江帽天山之后的云南省第五项“世界遗产”。 经过千百年的生产实践,这里形成了以山顶的森林、山间的河流、山腰的村寨和山下的梯田四素同构的独特景观。哈尼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具有令世人震撼的历史、科学、美学和实用价值。红河哈尼梯田,是申报地民族发展的历史见证,是活的文化生态系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属于中国的,而且是属于世界的,应该得到世界的珍惜和保护。
哈尼梯田申遗成功后,前来旅游的中外游客激增,年游客量达百万人次。 栉风沐雨千余载的“大地雕刻”,这一珍藏于群山深处的古老山地农耕文明的活化石,这片秘境仙境,可否经受滚滚人流和巨大利益考验,能躲过动机复杂的破坏性建设和游客纷至沓来的旅游压力吗?以前菲律宾就有梯田被列入世界遗产,然而因为没有重视保护而引起梯田垮塌,最后被联合国下发警告通知。如何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人认为:要积极开发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生活,开发是最好的保护。有人则认为: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因此要保护梯田文化,保持原生态。
(1)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哪些道理?
(2)你是赞成还是反对对文化遗产的开发?请用《生活与哲学》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3)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谈谈菲律宾的教训,对我们在处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问题有何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年6月11目“神舟十号”发射成功;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发射成功,这是我国航天事业的最新成果,是全体航天人拼搏精神的成果。中国航天人在载人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铸就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不仅推动了航天事业的发展,也为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增添了一笔宝贵财富。
(1)运用认识主体和客体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原因,以及探索宇宙的脚步将永不停息的原因。
(2)载人航天事业的胜利可以说是爱国主义的胜利。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爱国主义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展现的。
(3)假如你要学习载人航天精神,从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角度分析,你会坚持怎样的方法论原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2005年11月18日下午,博螯亚洲论坛2005国际文化产业会议在中山市隆重开幕。中山市委书记崔国潮在会上做了《发展文化产业.建设创意中山》的发言。他表示,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意中山,使创新成为中山人积极的生活态度,让创意变为财富。
材料二:有专家认为,岭南特色是广东发展文化产业的传统依托,但过于偏爱和依赖“粤味”,则难以跳出狭隘地域和“小传统”的限制,使广东的某些文化产业难以走出岭南。
⑴ 从哲学上说,为什么要“使创新成为中山人积极的生活态度”?
⑵ 如何理解“让创意变为财富”?
⑶ 运用所学哲理回答:广东文化产业如何实现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年至2013年中国与德国双边贸易额  单位:亿美元

 年份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贸易额
1150
1378
1424
1690
1611
1616

注:中国是德国第三大投资项目来源国,德国是对华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德国在华投资领域主要为汽车、化工、发电设备、交通、钢铁、通信等,大部分为生产性项目,技术含量高,资金到位及时。
材料二 2014年3月,中国和德国签署了节能环保项目“打造中德金属生态城”的双边合作文件。揭阳原是中国的五金基地市,金属产业有7000多家企业,但这些企业分布零散,处于产业链底端,粗放式发展,污染得不到解决,发展空间受限。在市政府的组织下,民企抱团发展,用资本运作的方式投资建设金属生态城项目,开展与德国的合作,探索“政府指导、市场主导、协会组织、生态先行、产城融合、国际合作”的产业转型升级新模式。该项目把体制创新作为最大突破,突破传统园区建设管理模式。
材料三2014年5月7日,揭阳市领导在调研时强调,要全面加快中德金属生态城建设:一全面加快园区所有项目的建设,重点加快金属表面处理生态园区、德国落户企业、叶绿宝资源再生基地项目和五大中心建设;二全面推进园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相关配套;三做好园区的线路优化和植被保护;四进一步做好对德合作和招商引资工作;五继续大胆探索创新机制体制,把省委、省政府的政策具体化,把中德金属生态城打造成全国机制体制最灵活、与国际接轨的试验田等。
(1) 请说明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2) 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中德金属生态城是怎样进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的?
(3) 结合材料三,运用矛盾和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全面加快中德金属生态城建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创新的社会作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