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战略就是通过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简单地说就是“互联网+XX传统行业=互联网XX行业”。
信息一:为适应“互联网+”的经济新生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企业结合。众多企业将发挥互联网优化和集成要素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渗透于经营之中。“互联网+”为大众创业、创新提供新环境,深刻改变着百姓的生活。
(1)结合信息一,评析“互联网+”战略将给我国经济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
信息二:网络科技的发展,丰富了公民的政治生活,使人人拥有无线“麦克风”,随时随地“参政议政”。各级政府重视社情民意,不断改进工作,促进了我国民主政治的新发展。
(2)结合信息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公民与政府应如何促进我国民主政治的新发展。
信息三:网络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实现民族的复兴,就要鼓励人们不断创新,使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
(3)结合信息三,运用《哲学与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使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型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加快农民的市民化进程,不仅要让农民进城“进得来、留得下、有尊严”,而且要推动农民实现“职业上从农业到非农业、地域上从农村到城镇、身份上从农民到市民”的转换。
材料二:城镇化建设必须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升产业层次,扩大城镇规模,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重点;打造特色城镇化发展体系,增强辐射吸引力,要坚持特色,因地制宜,打造具有地域特色、风貌各异、产业互补的城镇体系。
(1)运用矛盾分析法,结合材料一,就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市民化提出几条合理建议。
(2)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某校高二学生围绕感知低碳经济,感悟低碳文化,参与低碳生活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通过上网查阅、实地调查等获得了以下信息。
材料一:我国正处于工业社会发展前期,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更为突出,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长期沿用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模式,资源的掠夺性开发造成了巨大浪费,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势在必行。2009年8月12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有关工作。会议要求,下一阶段我国将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紧密结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部署,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展低碳经济试点示范,推动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材料二:在转方式、调结构,经济转型的背景之下,江苏省如何发展低碳经济?江苏省政协委员为发展低碳经济献计献策。他们纷纷表示,发展低碳经济,要转变理念,树立环境优先的观念。周惠敏委员强调,要增强节能减排意识,摒除“不差我一个”的观念,低碳经济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而是要从现在做起。宗成中委员和宗金明委员指出要通过技术创新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徐群委员特别强调,发展低碳经济不完全等于发展新能源,有时候会出现节能不减排、低碳高污染的情况。例如,太阳能是低碳的,但太阳能电池板所产生的高污染也是不容置疑的,我们不能为了简单的低碳而低碳。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政协委员们观点的正确性。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