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中国正进入一个“流动时代”
材料一:人口流动的不断加快、人口素质的不断提升,对我国政治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国城镇化率、人口文盲率和每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变化情况:
(1)结合上图信息,分析城乡每位全国人大代表人口数的调整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材料二: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渴望与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强烈期盼改善工资待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等状况。从社会管理 的视角看,引导人口有序迁移,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是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亟待解决的课题。
(2)用经济生活中促进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如何应对流动人口期盼?并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需要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财税体制改革,发挥财政对国家治理的作用。
材料一:受国际市场影响,从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国内成品油价格已出现十二连跌。与此同时,自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依据国务院制定的《消费税暂行条例》,连续三次上调产品油消费税,实现了提税与降价同步。连续提高成品油消费税对消费产生了影响,但是最终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材料二:2013年3月,32为全国人大代表联合提交了《关于终止授权国务院制定税收暂行规定或者条例的议案》。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
2014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立法法》修正案草案,首次在立法中明确了税收法定原则。根据税收法定原则,明确税种、纳税人、征税对象、计税依据、税率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规定。该修正案草案将提请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提高成品油消费税为什么能够通过影响消费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确立税收法定原则的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中,“法”是最突出的关键字:一年来,共审议20件法律草案,修改法律10件,制定法律2件,作出8个法律解释;一年来,共听取审议“一府两院”13个工作报告,检查4部法律实施情况,开展3次专题询问、3项专题调研;一年来,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及时对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普选,开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设立知识产权法院、设立国家宪法日和烈士纪念日等重要问题作出决定。
材料二: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从目前看,各种所有制类型企业机会不均等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垄断型企业强势地位还没有被打破;政府权力对于市场的过度干预,行政机关行政首长依据自身好恶进行决策的现象非常突出,导致一些地方政府的经济决策没有持续性;企业“合法经营成本高,违法经营成本低”;企业职工权益不时受到伤害,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法治体系的完善,法治会使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更加透明、公平和可预测,将是中国企业的长期利好。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会使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企业受益。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推进法治建设是如何让企业从中受益的。
围绕“十三五规划”的出台,不同部门有着不同的职责,提出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
材料一:中共十八大报告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大纲,中共中央就关于制定该规划的建议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本次还格外注重听取和吸收民意,国家发改委首次开通了“建言‘十三五’”微信公众号,发布规划编制的动态,并邀请公众参与规划编制,建言献策;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 “十三五”规划的建议,进行总体谋篇布局,根据此建议,国务院组织编写“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文本;2016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通过“十三五”规划纲要,随后正式公布。
(1)结合材料,分析“十三五规划”的出台蕴含的政治生活道理。
材料二:到2020年“十三五”规划实现之时,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会更加完善,市场化程度会更高。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还要制定和实施“十三五”规划?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中国2015年经济增速目标为7%左右,这个目标充分考虑了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的需要。
材料一:进入新常态,恰逢“三期叠加”,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中国经济能否有效控制种种风险,顺利爬坡过坎?旧有增长模式形成的风险因素,在新常态下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可能进一步显性化。消费不足,就业压力,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资源承栽压力日益沉重,收入差距扩大这些风险隐患彼此交织,相互传导,处置不
当可能带来连锁反应。
材料二:风险虽不足惧,也不能掉以轻心。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举行了2014年第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针对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增速放缓和存在的 深层次问题,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议政建言,建议党中央、国务院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不断积累新的调控经验,向体制改革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助力,向民生改善要潜力。以目前确定的战略和所拥有的政策储备,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有招数、有底气。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如何解决新常态下的新风险。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党、政府、人民政协如何应对“新常态”下的新风险。
我国迎来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减弱,互联网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为此,2013年底以来,国务院连续推出系列支持创业创新的政策措施,启动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鼓励高校毕业生开办网店。2014年3月以来,我国平均每天诞生1万多家企业,大批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创客”,不断催生出新的产业形态,颠覆着传统的制造和消费模式,乃至产业布局和投融资方式。2014年,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超过1600家,在孵企业8万余家,就业人数175万;全国创业投资机构1000余家,资本总量超过3500亿元;全国近30万项技术成果通过技术市场转移转化。2015年,“众创”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发布《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并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快构建众创空间,推动大众创新创业。
材料二:推动大众创新,要不断完善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和政策。全国人大成立60年来,在推进知识产权事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陆续制定和修订了商标法、专利法等相关法律;2014年4月至5月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专利法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11月1日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听取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检查专利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及审议意见情况的汇报;11月至12月,北京、广州、上海三地的市人大常委会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相继批准设立知识产权法院。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在推进知识产权事业方面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走过2014,迎来2015。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改革依然任重道远。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密不可分。当前雾霾频发等环境问题本质上是经济建设中的不当行为造成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要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也要统筹考虑经济体制改革,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向污染宣战,实施最严格的环境污染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逐步减少高能耗、高排放工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第三产业,优化能源结构——新常态下的发展,将不再只有枯燥的GDP数字,而是更加注重百姓的生命健康、生活品质与生存环境。
中央确定的经济生态领域8个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综合性改革方案,目前除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已经通过,其余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农村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等7个方案仍在等待出台。新一年,更需要一鼓作气,势如破竹地把改革难点攻克下来,落到实处。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将与人们自身的“心常态”相互融合,改革红利持续释放,为中国经济社会描绘一幅更加壮美的时代画卷。
结合材料,从政治生活有关角度谈谈社会各界应如何为中国经济社会描绘一幅更加壮美的时代画卷?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2014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
材料二:旧常态下的中国经济,虽然经济总量取得了持续增长的瞩目成就,但储蓄投资、国民收入分配中的结构性失衡日益加剧,对房地产业的过度依赖抑制了创新型产业的增长,货币供给机制的美元化和高信贷、货币投放的通胀之路本身对经济的系统性稳定造成了伤害。可以说,经济旧常态自身就有着向新常态过渡的内在要求。
新常态,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命题,其中夯实硬底线与强化软投资,应成为两个重要的维度。所谓夯实硬底线,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社会保障底线,二是粮食安全底线。着手完善囊括广大农村地区、农民兄弟在内的全面社会保障体系、公共医疗服务体系、义务教育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夯实粮食安全底线,就要在战略上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将粮食生产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所谓软投资,即推进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应该着手推进资源领域的产权改革,加快垄断行业改革,破除制约民间投资和企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引导民间资本广泛进入更多领域。同时,对现行的财税体制进行调整,为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城市保障性住房的改革奠定制度基础。
材料三: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新常态,需要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中共中央提出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全国人大对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进行执法检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我国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措施促进科技创新与发展,全面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对科研资金进行了系统整合,避免资金使用的碎片化;针对科技计划进行顶层设计、强化分类资助。放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科技创新能力正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1)描述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应如何克服经济“旧常态”的弊病,适应并推动经济“新常态”健康发展。
(2)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合理化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互联网+”迅速成了一种潮流和符号。
材料一:互联网+传统广告=百度,互联网+传统集市=淘宝,互联网+传统银行=支付宝,互联网+传统医疗=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将互联网与工业、商业、金融、医疗等各种行业全面融合,这种融合不是1+1=2,而是1+1>2。互联网渗透到就医各环节,通过重构就医方式、购药方式、医患生态等,提高服务效率,降低医疗费用,使患者享受安全、便利、优质的诊疗服务,达到1+1>2的效果。
材料二:互联网医疗已成为各大互联网巨头“兵家必争之地”,争食互联网医疗“蛋糕”。随着互联网行业巨头的强势介入,互联网医疗行业必将重新洗牌。
材料三:为顺应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趋势,国家必须修订和完善医疗方面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开放医疗政策。要使优秀的医生能通过互联网方式帮助更多的患者,通过有效的配置医疗资源缓解如今医疗供需矛盾的现状。还要逐渐放宽民营医院的准入领域和范围,鼓励社会办医以促进办医多元化。要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夯实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有利于互联网医疗探索发展新的商业模式。
(1)概括图1、图2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二为医疗企业应对“互联网+”带来的挑战提出三点合理建议?
(2)分析材料一所体现的辩证法的联系观。
(3)有人认为,“互联网+”思想完全摆脱了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必将极大改变当今的社会与人们的生活。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给予评析。
(4)结合材料三并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回答,国家应该如何促进互联网医疗产业的发展?
回望2014年,改革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打破行业垄断壁垒,价格改革首当其冲,2014年我国陆续开放了电信业务、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等26项商品和服务价格,放松铁路运价管制。更加灵敏的价格机制,为吸引社会资本,打破垄断,特别是加快放开电力、电信等垄断性竞争性环节奠定基础。
材料二:2014年,我国发动改革攻坚战,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营改增”不断扩围,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电信业先后被纳入试点范围,对服务业定向减税,对“三农”、小微企业定向降准;出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新农保城居保并轨,全面推开大病保险,加强农产品流通等骨干网建设,推进消费品安全立法,严惩“黑心”食品、旅游“宰客”等不法行为。
材料三:2014年我国制度化法治化建设迈出新步伐,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食品安全法、行政诉讼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一一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接受审议;一起起冤假错案得以纠正,“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禁止刑讯逼供”等司法理念得到贯彻实施;政府等带头自我革命,加快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打破行业垄断壁垒为什么价格改革要首当其冲,并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说明材料二中国家所采取的举措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简要评论材料三中相关举措
2014年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治国方略和重大战略任务。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在我国如何才能完成十八届四中全会所提出的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任务?
阅读下列材科,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常态,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命题,其中夯实硬底线与强化软投资,应成为两个重要的维度。所谓夯实硬底线,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社会保障底线,二是粮食安全底线。着手完善囊括广大农村地区、农民兄弟在内的全面社会保障体系、公共医疗服务体系、义务教育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夯实粮食安全底线,就要在战略上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将粮食生产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所谓软投资,即推进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应该着手推进资源领域的产权改革,加快垄断行业改革,破除制约民间投资和企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引导民间资本广泛进入更多领域。同时,对现行的财税体制进行调整,为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城市保障性住房的改革奠定制度基础。
材料二: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新常态,需要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中共中央提出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全国人大对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进行执法检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我国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措施促进科技创新与发展,全面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
(1)联系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适应并推动经济“新常态”健康发展。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合理化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覆盖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过程。为实现科学立法,2015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修改后的《立法法》。建设法治中国,每个公民都不能袖手旁观。公民不仅是法治中国前行的受益者,更应该是参与者和推动者。
(1)简述材料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2)运用公民的政治参与知识分析公民应该怎样参与和推动法治中国的建设。
﹙3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就在“双十一”期间,正值遵义市红花岗区开展第九届村(居)“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某镇某村新当选的村委会主任起草了一份村民自治章程,以下是村民自治章程草案(节选):
xx镇xx村村民自治章程(草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证村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本章程是全体村民的行为准则,无论干部、党员、村民,人人平等,全体村民在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应当自觉遵守。
第二章村民委员会
第三条 村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委员组成,有本村有选举权的村民直接选举产生。
第四条 村委委员会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负责全村的行政工作,村民委员会要自觉维护党支部的威信,主动向党支部报告工作。
第五条 村民委员会服从xx镇人民政府的领导,按照镇政府的指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第六条 ……
材料二:2013年3月,G市全面启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为顺利推行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全覆盖,政府部门相关人员、市人大代表深入基层,广泛调研,倾听群众心声,为政府制定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方案收集和提供了大量建议和详实的数据。在此基础上,该市形成了政府主导、相关部门配合、经办机构管理、社区(村委会)具体经办的工作思路,同时社区(村委会)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适龄参保人员有针对性进行了养老保险政策的宣传动员。截止2014年2月,政府为60周岁以上人员养老金发放率达100%,适龄人员积极参保,参保缴费率达93%。
(1)结合材料一,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对《章程(草案)》中的上述条款进行评析。
(2)结合材料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说明G市是怎样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工作顺利开展的?
(3)有人认为:“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就是建立法治政府,排除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请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广东某市抓住机遇,先行先试,加快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工业立市、港口兴市、生态建市”发展战略,努力打造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奋力实现蓝色崛起。
材料二:广东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广东省行政许可监督管理条例》,条例是全国第一部规范行政许可监督管理工作的地方性法规。条例对行政许可的设定、实施、评价和监督管理进行规范,有效地监督和制约行政权力的行使。
(1)结合材料一,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指出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并阐述广东某市崛起之路。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知识,分析广东省人大上述举措的依据。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