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993 年 |
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 |
1997 年 |
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科技进步法的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
2003 年 |
100 名人大代表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关于修改科技进步法的议案 |
2004 年 |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修订科技进步法列入人大立法规划项目,并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建议 |
2006 年 |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收到 1 000 多件议案,其中33.1%的议案涉及科技进步法修改、科技成果转换、促进自主创新以及教育体制改革等 |
2007 年 |
修订后的科技进步法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获得通过 |
2010 年 |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进行执法检查 |
结合材料,说明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在推动我国科技进步中行使的职权及其作用。
“人民代表人民选。选好代表为人民。”一位选民在对正式代表候选人作了较深入、详细的了解和咨询后,慎重地投出理性的一票。一位当选的人大代表承诺,坚决不当挂名代表,要多做实事,为人民谋福祉。
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选民慎重投票的理由,以及当选人大代表如何兑现其承诺。
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一《决定》指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功能定位上,明确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政策待遇上,强调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
材料二《决定》提出,必须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过去的一年间,我国民主选举新一届国家机构,中国人大、政协制度不断完善,专题询问成为人大监督政府工作的常态化方式,全国政协召开了定期的双周协商座谈会;新的五年立法规划发布,立法工作更加科学化、民主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司法领域改革提速,建设法治中国步入实施阶段,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提出了“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三个全新的概念,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国家事务的手段进一步丰富。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党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决心愈加坚定,步伐愈加坚定自信。
(1)在学习《决定》的过程中,有人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应该均衡发展”。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怎样进一步贯彻落实《决定》的要求。
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该法于2009年6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说明材料所体现的政治学道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无论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结合《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中的相关知识,概述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在和各民主党派中央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中国梦”凝聚了中华亿万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成为出席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诸多代表热议的话题。“中国梦”的主要动力有三大来源:第一,追求经济腾飞,生活改善,物质进步,环境提升;第二,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公民成长,文化繁荣,教育进步,科技创新;第三,追求富国强兵,民族尊严,主权完整,国家统一,世界和平。在三大动力来源的基础之上,中国有远见、有胆识、有智慧的公民、团体及领导人,应该及时准确地找到整合协调这三大动力源的共同支点,形成发展进步的兼容合力。
结合材料,说明社会各界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的作用。
在和各民主党派中央充分协商的基础上,2010年10月,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随后,国务院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2011年3月,《草案》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向十一届全国政协四次会议征求意见;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便在全国实施。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回答
(1)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为何要由中国共产党来提出?
(2)各民主党派、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在我国做出重大决策过程中的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铺张浪费绝非小事,不仅因为它脱离我国基本国情、背离优良传统文化,还在于它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所以习书记作出批示,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自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从各级党政机关政府部门到普通百姓,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已深入人心。今年全国两会倡导节俭,就是一次节约的会、高效的会,与人民更贴近的会。为避免浪费现象,代表委员们使用了贴有标签的矿泉水,铅笔是废报纸制成的,高档菜难觅踪影,大众菜成了餐桌上的绝对主角。这一新风的特点就是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做起,把转作风真正落到实处。
假如你是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为落实勤俭节约应如何履职。(至少三点)
各民主党派中央充分协商的基础上,2010年10月,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随后,国务院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2011年3月,《草案》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向十届全国政协四次会议征求意见;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便在全国实施。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说明中共中央、各民主党派、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在我国做出重大决策过程中的作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二届二次会议于2014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审议和批准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要求各地方国家机构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同时,会议召开期间,人大代表纷纷利用微博等方式积极联系群众,了解老百姓最为关心民生问题,听取意见和建议。
材料中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了哪些职权?材料是如何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活动原则的?
2011年12月5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上海法制建设”研讨会在上海隆重举行,沪上人大代表们,特别是法律界的专家、学者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上海民主法制建设所涉及的理论实践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总体上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法律实施的任务更加凸显。
请用所学政治常识谈谈做好法律实施工作的重要性。(9分)
让山川林木葱郁,让大地遍染绿色,让天空湛蓝清新,让河湖鱼翔浅底,让草原牧歌欢唱……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蓝图,也是实现永续发展的根本要求。2015年浙江省将继续加大生态环境整治力度,加快建设美丽浙江。
材料一:图、2009-2014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幅
注:2014年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6%左右,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等减排指标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表、2014年浙江省城市环境治理情况
项目 |
同比变化情况 |
全省城市污水排放量28.28亿立方米 |
比上年增长2.8% |
城市污水处理量为25.39亿立方米 |
比上年增长4.3% |
城市污水处理率89.8% |
比上年提高1.21个百分点 |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9.8% |
比上年提高0.51个百分点 |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77平方米 |
比上年增长3.4% |
材料二:杭州市在发展环保产业方面,充分发挥杭州市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相对密集的优势,形成集环保装备与产品生产、环保服务业以及环保高新技术孵化推广于一体的复合型环保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水处理成套装备、固体废弃物处置等环保装备生产。环保服务业方面,大力发展环境技术咨询、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等。力争培育产业特色鲜明、集聚效应明显、创新活力勃发的龙头骨干企业。
材料三: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更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严重影响人民生活。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长张鸿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诺,要掀起一场环境保护的执法,打造杭州的“西湖蓝”。 事实上,“西湖蓝”作为杭州市试图通过真金白银打造的新名片,针对的是整个环境的治理。杭州重现“西湖蓝”,是对百姓健康与生活品质的一种担当意识,是对改善中国乃至世界环境状况的一种责任意识。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市场配置资源”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分析杭州市发展环保产业措施的积极意义。
(3)面对雾霾,作为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代表如何为群众的健康扫清雾霾的影响。
材料:“人的城镇化”是当今新型城镇化的实质,整个进程强调“以人为本”。随着一座座现代化小区拔地而起,人们的居家环境发生了变化,我们身边的生活既充满幸福和快乐,也伴随着烦恼和忧愁。当我们遇到了下列事情时,又当何去何从?
设定主体 |
具体情境 |
假如我是普通公民 |
小王在城区的旧家,因涉及道路扩建,但在未有任何告知的情况下,被政府执法大队强行拆除 |
假如我是人大代表 |
本小区由于交通配套设施不合理,居民饱受出行之难,有人向人大代表反映 |
假如我是居委会主任 |
小区养狗日增,引发养狗人和不养狗人之间的矛盾,存在较大的治安隐患 |
假如我是户籍民警 |
新生儿父母到派出所登记户口未带齐相应证明 |
根据材料的设定主体和具体情境,运用《政治生活》的观点,分别说明可行的解决办法和依据。
2015年5月7日,李克强总理来到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和年青人边喝咖啡边聊创业,再掀国民创新热潮。
材料一:下列图表,反映出我国经济的现状:
注: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为国内生产总值与全部就业人员的比率。
材料二: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国务院在2015年推出一系列重要改革政策:大幅缩减政府定价种类和项目,具备竞争条件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原则上都要放开;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力争全面完成“营改增”;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铁路、教育、医疗等传统行业;特别是要注重走活分配机制创新这着棋 ;推动金融改革迈出新步伐,发展民营银行和普惠金融,促进生产要素更多向有前景的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集聚,让众多“创客”自由创业、能够成业,使千千万万小微企业成长壮大、活力迸发。
材料三:为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中共中央提出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全国人大对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进行执法检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我国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措施促进科技创新与发展,全面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对科研资金进行了系统整合,避免资金使用的碎片化;针对科技计划进行顶层设计、强化分类资助。放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科技创新能力正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1)揭示材料一所示的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阐明上述改革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2)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从党、政府、人大等角度,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合理化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我国,有人算过一笔账,高污染企业每吨废水的治理成本一般在1.2 -1.8元,偷排每日的净收益往往能达到几十万元,而环保部门依法最高罚款限额仅为10万元。这样,环保执法常常会陷入“排污——查处——罚款——继续排污——继续查处——继续罚款一一再继续排污”的怪圈。有的执法部门“以罚代法”,在有些领域甚至还存在法律空白。发展环保产业是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低,市场化程度不高,许多建设项目由政府补贴营运;产业政策亟待完善,标准体系不健全,在国际规则和人才的储备等方面尚未完全适应国际环保市场的发展需要。
材料二:1989年12月,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环境保护法》;1995年至2011年,全国人大代表共有2474人次提出修改环境保护法的议案78件,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修改环境保护法列入五年立法规划论证项目;
2011年,全国人大成立环境保护法修改小组,多次听取环保部等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意
见,并分赴各地进行调研和召集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进行研讨;
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两次在中国人大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共有10404人次提出14082条意见;
2014年4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的《环境保护法》;
2015年1月1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开始正式施行。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概括我国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全国人人常委会是怎样立法的。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