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看病难、看病贵”、“就业失业问题”和“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是我国最突出的三大社会问题。对此,政府应该
A.积极发展经济,鼓励效率优先 | B.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拉动经济增长![]() |
C.提高人民币汇率,增加社会财富 | D.调整经济政策,更加注重分配公平![]() |
温家宝总理指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各地要根据实际,合理确定低保对象范围和标准,中央财政对困难地区给予适当补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①是一种社会救济制度②是一种社会福利制度
③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④有利于农民充分就业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通过对若干国家经济史的统计,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分配呈现平均化的趋势,这说明
A.经济增长会自动导致收入分配的改善 | B.经济增长会自发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结合 |
C.市场经济使收入分配日益平均化 | D.经济发展是改善收入分配的基本途径 |
2009年9月12日温家宝总理在出席达沃斯经济年会使指出,今后一段时间仍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行这两种政策的共同目的是
A.控制投资增长,抑制过热消费 |
B.调整生产力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
C.解决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的矛盾 |
D.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
财政部强调,近期财政收入增幅有所回升相当程度上是因为成品油税费改革后转移性消费税增加较多以及一些一次性收入增加的影响,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的基础尚不牢固。这说明影响我国财政收入多少的主要因素有
①经济发展水平②消费水平③国家分配政策④社会保障水平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2009年7月2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将研究制定再次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方案,保证2010年1月1日能够启动、实施。改革包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新农保试点启动及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我国政府的这一做法
A.表明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
B.说明就业是民生之本,对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
C.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
D.是国家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体现 |
2008年12月30日,历时4年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汕头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全面进入业务运行。它由财政安排5800多万元建设,承担粤东地区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警。回答第26—27题。汕头天气雷达系统由财政安排5800多万元建设,这表明,为了履行对内对外职能
A.国家必须占有和消费一定的社会财富 | B.国家必须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
C.国家必须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 D.国家必须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
汕头天气雷达系统的建设,表明政府重视履行
A.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
B.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
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
D.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
国务院批复的2万亿铁路投资计划,将使铁路建设掀起新一轮高潮。它可以创造600万个就业岗位,并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切实实现拉动内需的目标。这表明
A.国家的宏观调控可以控制总需求和总供给大致平衡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和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
D.我国能够通过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的发展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年4月6日正式发布。回答30~31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遵循公益性的原则,“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这说明
①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不能让市场调节
②国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③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得到保障
④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党中央、国务院组织有关部门,在三年里开展了广泛而又深入的调查研究,多次征求各个阶层人士的意见,正式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这一做法体现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
B.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
C.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
2008年入冬以来,华北、黄淮、江淮、江汉等地降水偏少,中国出现了大范围的气象干旱。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湖北、陕西等地部分地区的气象干旱已达重度干旱或特旱。回答26~27题。针对旱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做出了全面部署,紧急拨付特大抗旱补助经费4元,提前发放农资综合补贴和粮食直补资金867亿元,有力地支持了灾区的抗灾救灾工作。这说明()
A.市场调节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
B.行政手段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
C.计划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 |
D.财政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
中国的自然灾害应急体系已基本建立,但目前应急体系确实存在一些缺陷。这反映的哲理是()
A.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论 | B.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 |
C.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 D.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
就业是民生之本。从经济上说,增加就业不但可以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而且还能促进经济良性循环。下图中正确表示这种循环过程的是()
2009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并实现良好开局的第三年,国民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尤其是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的比重明显增加,10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首次超过7%。居民家庭支出结构发生变化,轿车日益成为大众消费品。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比重增加,使
①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 ②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
③财政支农政策效果显著 ④农村经营体制得到完善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发行国债实现的。6600亿元长期国债的投入,使我国集中力量建起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如“三河三湖”流域水污染治理、“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这表明
①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的配置
②只有发行国债,才能兴建基础设施项目
③国债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④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2009年1至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0.8%;工业品出厂价格同
比下降5.1%,其中,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7.7%。在此情况下,政府
若要刺激经济增长,可采取的财政政策有
①加大政府的社会保障支出②加大国企上缴财政的利润比例
③扩大国债发行规模④扩大财政收支盈余
A 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