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政治试题 / 国家结构形式的选择 / 简答题
高中政治

阅读图表,回答问题。
2010年部分中央财政支出预算表(单位:亿元)

注:2010年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之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结合实际生活,运用财政的相关知识,根据预算表提供的信息,分析说明财政在我国经济运行中所发挥的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认为,在我国,财政收入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因此财政收入越多越好。结合教材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认识。(8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把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到实处,某市财政局在2008年的工作中,紧紧围绕发展与和谐这一主题,在财政预算支出方面,重点向“三农”以及教育、科技、公共卫生等社会事业倾斜,着力解决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贫困家庭取暖等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结合材料,按照具体的用途指出财政支出的类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2009年前三季度全国经济发展状况

材料二:200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0年继续实施积极地财政政策,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的财政资源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增加公共建设支出,更有力地支持农村地区、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要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保持经济平衡较快发展。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简要说明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2)材料二如何体现财政的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0年中央财政的几项重要支出分别为:教育支出2159.9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582.25亿元;医疗卫生支出1389.18亿元;能源、交通支出2852.3亿元;农业水利支出1823.6亿元;经济建设支出5283.5亿元,同时采取减税政策。通过这些措施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某些行业、地区资源严重不足现象得到改善。
问题:结合材料说明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本题12分)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国家民政部就联合财政部分两次向地震灾区下拨自然灾害生活补助应急资金合计5亿元。其中,一部分中央财政用于支持重灾区做好应急抢险以及公路等损毁设施修复;一部分属于卫生应急防疫补助经费,用于支持开展救灾防疫工作;另一部分属于教育抗震救灾专项资金,用于灾区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校抗灾自救、师生应急临时安置、重置必需的教学用具学习用品等方面的支出。
请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财政作用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中央扩内需.促增长目标的提出,农村这一巨大的消费市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2009年某市城乡消费对比

 
城市居民
农村居民
人均生活支出
11551.30元
3455.75元
社会消费
零售总额
469.52亿元
(占88.77%)
59.37亿元
(占11.23%)

      注:某市农村居民占人口总数53%
(1)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经济问题?
(2)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说明财政在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方面的作用。

来源:2011届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政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中央财政支出预算74880亿元,主要用于农林水支出6487.47亿元,交通运输支出4345.69亿元,节能环保支出2109.09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152.96亿元,教育支出4133.55亿元,科学技术支出2673.9亿元,住房保障支出2528.69亿元,这些支出分别占到8.6%、5.8%、2.8%、9.6%、5.5%、3.6%、3.4%。
根据材料,分析说明我国2014年财政预算支出的经济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目前,中央财政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拨付粮食直补资金151亿元,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071亿元,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央要求各级政府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国家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的比重。通过强化各项支农惠农财税政策,包括严格执行增加投入政策、加大支农补贴力度、支持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促进现当代农业建设等,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财政的作用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

指标
第三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一季度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累计值(元)
23512.1
15699
8571.8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累计增长(%)
8.4
8.1
8.3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累计值(元)
8297.15
5553.8
3279.12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累计增长(%)
9.5
9.5
10

材料二:某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出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工程;优先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等,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夯实农业基础,促进农民增收。
材料三:2014年,进入“十二五”时期的第四个年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保障力度,增加对“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中小企业、居民消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动重点领域改革。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知识,说明某省政府应如何解决材料一反映的问题。
(3)结合材料,说明财政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现“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十二五”规划的最大亮点,践行包容性增长成为“十二五”规划的“主旋律”。2014年“两会”上财政部在报告中指出,2014年国家财政预算收入125630亿元,财政收入的较快增长使各项重点支出得到较好的保障。125630亿元财政收入让国民为之骄傲的同时,民众也希望带来更多实惠。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财政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如何让125630亿元财政收入给民众带来更多实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养老服务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以房养老”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完善养老服务业投融资政策的一项举措。其基本内容是将房屋产权抵押给金融机构,定期获取养老金或接受老年公寓服务,最后房屋产权归金融机构。
“以房养老”是个人自愿的补充养老保障措施之一,是建立在自愿成交的市场行业基础之上的个体行为,不可能代替“基本养老”。养老服务是重大民生问题,政府是保障基本养老的主导力量,基本养老是政府必须提供的公共产品,是政府给民众的承诺和责任。“以房养老”在英法等发达国家非常流行,主要与高遗产税有关。目前在我国推行必然会遇到不少阻力和重重困难,如传统“养老观念”的束缚、金融机构因风险大而不愿涉足、相关制度法律不健全等。因此需要各方共同配合和协调,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措施,需经多次试点等到成熟后再推广实施。
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你对“基本养老是政府必须提供的公共产品”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7月15日,财政部公布了上半年我国财政收支情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6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6%。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分析,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偏低,其主要原因与进口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滑、工业增长放缓有关,也与国家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加快出口退税进度有关。
材料二:数据显示,1 6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72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8%,其中,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等惠民生支出保持比较高的增速,节能环保、交通运输包含了很多投资性支出,对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显著。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分析财政在经济社会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的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各级政府要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把钱用在刀刃上。坚持把支持“三农”作为预算安排和财政工作的重点,大力支持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建设,加大对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增加对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的投入。
结合材料,说明国家财政在2014年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调整财政指出结构,加大对棚户区改造、中西部地区铁路,城市网管改造等在建项目的支持力度。继续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快构建社会保障网。
简要分析上述材料国家财政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国家结构形式的选择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