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是人民的全面小康。全面小康的成果,理应由人民共享。
材料一:“十二五”期间,S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该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实现城乡新增就业每年都实现“双过百万”。以筹办中国艺术节为契机,连续两年投入300亿元,建起省市县镇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并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激活当地文化消费。通过精准扶贫使3035个省级重点贫困村实现整体脱贫。从“十一五”以来连续十年提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收入达到2400元左右。
材料二: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转型升级的阵痛,下行压力较大,动力亟待增强。同时,在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关系共享发展成果的社会领域,存在较多薄弱环节,面临较大挑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S省是如何发挥财政的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知识,分析“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的理由。
2014年,进入“十二五”时期的第四个年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火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保障力度,增加对“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中小企业、居民消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动重点领域改革。
请结合材料,简述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材料一:2014年5月份,全国财政收入13670亿元,比去年同月增加921亿元,增长7.2%。尽管前5个月财政收入增长情况好于去年同期,但受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继续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等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增幅仍有回落压力。
材料二:
(1)结合材料一,分析造成财政收入增幅仍有回落压力的因素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分析全国财政在上述领域支出是如何实现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作用的。
材料三:中国互联网发展令人鼓舞,但面临严重的网络安全威胁,每年的经济损失达数百亿美元。2013年11月5日,第四届全球网络空间合作峰会上,中国提出以下主张:主权国家是维护网络空间秩序的主体,尊重网络空间国家主权,是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的重要前提。维护网络安全,既符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中国坚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扩大与各国的合作,为维护网络空间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3)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以上主张的政治生活依据。
目前,安徽各地正在推进农民文化乐园建设,这引起某班兴趣小组的探究,请加入进来完成下列研究。
材料一:在文化乐园建设中,安徽坚持公有资源与非公有资源有效整合,推进建设形式标准化;加大财力保障,推进资金投入标准化。此外,构建长效机制,推进运行管理标准化。省里制定统一形象标识牌,编写《操作手册》;明确试点村“两委”有1人分管,每个农民文化乐园配备1名专职、2名兼职管理人员;建立群众需求征集、服务评价反馈等机制,真正带动一片区域、活跃一方文化、幸福一批群众。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安徽省是如何推进农民文化乐园建设的?
材料二:在文化建设经费使用、文化项目建设、特色文化活动开展等过程中要让农民参与决策,了解其文化需求,提升其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使文化形式和内容与村庄实际及村民生活密切关联,不断培育村庄文化特色,把农民文化乐园建设成为广大农民乐在其中、奋发进取、和谐幸福的文化殿堂和精神家园。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安徽各地在建设农民文化乐园的决策中,政府和公民是如何良性互动的?
材料三:农民文化乐园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平台,安徽将农民文化乐园定位为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平台、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新时期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推进功能定位标准化。
(3)结合材料三,请从文化的作用的角度,简要说明安徽省推进农民文化乐园建设的文化生活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注:基础研究是指认识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的研究活动,20世纪初爱因斯坦等所做的“基础研究”推动了20世纪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加强基础研究是提高我国原始性创新能力、积累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是跻身世界科技强国的必要条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动力和泉。
材料一:中国梦,创新梦。为鼓励科技创新,国家加快实施消费型增值税,将企业购置的设备已征税款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支持创办各种性质的中小企业,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活力;进一步完善国家知识产权制度,建立健全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分配制度和社会信用制度;鼓励经营性科普文化产业发展,放宽民间和海外资金发展科普产业的准入限制,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制定优惠政策,形成科普事业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材料二:推动科技创新重在教育,教育话题是历年两会热门话题之一,它关乎国计民生,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近些年,国家对教育公平看得重、抓得紧,解决了一批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但客观看,事关教育公平的诸多难题仍有待进一步求解。
(1)上图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国家是怎样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国家推进教育公平的依据。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2014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
材料二:旧常态下的中国经济,虽然经济总量取得了持续增长的瞩目成就,但储蓄投资、国民收入分配中的结构性失衡日益加剧,对房地产业的过度依赖抑制了创新型产业的增长,货币供给机制的美元化和高信贷、货币投放的通胀之路本身对经济的系统性稳定造成了伤害。可以说,经济旧常态自身就有着向新常态过渡的内在要求。
新常态,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命题,其中夯实硬底线与强化软投资,应成为两个重要的维度。所谓夯实硬底线,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社会保障底线,二是粮食安全底线。着手完善囊括广大农村地区、农民兄弟在内的全面社会保障体系、公共医疗服务体系、义务教育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夯实粮食安全底线,就要在战略上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将粮食生产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所谓软投资,即推进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应该着手推进资源领域的产权改革,加快垄断行业改革,破除制约民间投资和企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引导民间资本广泛进入更多领域。同时,对现行的财税体制进行调整,为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城市保障性住房的改革奠定制度基础。
材料三: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新常态,需要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中共中央提出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全国人大对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进行执法检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我国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措施促进科技创新与发展,全面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对科研资金进行了系统整合,避免资金使用的碎片化;针对科技计划进行顶层设计、强化分类资助。放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科技创新能力正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1)描述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应如何克服经济“旧常态”的弊病,适应并推动经济“新常态”健康发展。
(2)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一:
注:2013年我国进口额同比增长7.3%,出口额同比增长7.9%。
材料二:对比2013年全球贸易前三甲的中、美、德后发现,美德两国主要出口商品为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和化工产品三大类,纺织品及原料、家具、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比1%左右。我国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分别达到57.3%和29.9%,但外资企业生产的比例分别高达61.2%和73.0%。机电产品的51.1%和高新技术产品的65.3%是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
材料三:2014年12月9日至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厉行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扩大营改增试点行业。要保持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无论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还是其他各项政策,都要同全面深化改革紧密结合,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办法来改善宏观调控,寓改革于调控之中。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图8中的数据概括说明我国外贸情况。根据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党和政府应该如何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充足的财政收入是发挥财政作用的前提,但财政收入与企业、个人收入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处理不好三者关系,可能会导致三方皆输的局面.
材料二:2015年1月6日,国家审计署提出意见,要求地方审计机关进一步突出审计重点,加大审计力度,大力推进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监督全履盖,更加有效地发挥审计的保障和监督作用.
(1)结合材料一,运用财政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如何避免“三方皆输”。
(2)结合材料二,运用“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与监督”的知识,分析审计机关加强审计工作的理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新年伊始,为了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M市召开了由经济类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等组成的座谈会。汇集各方意见后,该市决定采取以下措施:扩大绿色节能和低碳产品应用,推进“互联网+”向更多行业拓展,形成新增长点;增加财政支出,对小微企业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推动机械、纺织、轻工、汽车等领域加速折旧,加大对传统产业技改投资的支持力度。根据统计部门的统计数据,上半年,该市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了预期目标。
(1)运用政治生活中“政府”相关知识,分析该市举行座谈会征求意见的理由。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该市是如何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了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素有“经济宪法”之称的《预算法》,在经过四次审议之后,于2014年8月31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完成了20年来首次大修。修改后的《预算法》更加详细地规范了预算编制和调整,对未按规定编制、调整预算等行为,引入“追究行政责任”的惩戒规定。修改后的预算法明确规定,经人民大表大会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律程序,不得调整。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
材料二:修改后的《预算法》就发行地方政府债券问题作出修改,对地方政府举借债务的规模、债务偿还、资金使用等进行明确规定。根据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预算中必须的建设投资的部分资金,可以在国务院确定的限额内,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举借债务的方式筹措。法律还规定,举借的债务应当有偿还计划和稳定偿还资金来源,并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
(1)根据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预算法对规范政府收支行为的重大意义。
(2)发行地方债券,能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筹集资金。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地方政府举借债务是如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一直把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国家发展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出台政策措施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
材料一:西藏经济发展虽然有区位、资源等优势,但也存在基础薄弱、人才匮乏,经济外向程度低,发展起步晚,自我“造血能力”不足等制约因素。因此,要实现西藏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中央和全国的支持。西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西藏地区交通设施的投入,使西藏地区交通状况用几十年跨越了几千年的历史。目前,中央及地方财政用于西藏自治区民生支出占该区预算总支出的70%以上。交通基础设施的极大改善和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的飞速发展,使西藏生产条件、居民生存条件和生活环境发生了根本改变。
有专家指出,未来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还必须学会“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继续依靠中央关心和全国的支持,另一方面要推进改革,切实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材料二:在西藏,多民族群众聚居在一起的社区非常普遍,生动地诠释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每到藏历新年、春节、古尔邦节等重要节日,住在一个大院里的居民不分民族,都要聚在一起吃“民族团结饭”,跳“民族团结舞”。尽管生活习俗不同、语言不同,但多年来,大家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1)结合材料一,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财政在促进西藏跨越式发展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并说明西藏应如何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2)分析材料二所反映现象的政治意义。
材料一: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这五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升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产业向高端化迈进步伐明显加快,并成为全球网络经济最活跃地区之一;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展开,环境治理力度明显加大,主要污染物排放明显减少,以大气、水、土壤为重点的污染综合治理持续推进;富民政策方面,贯彻“立国之道,惟在富民”,就业保持稳定,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5%,快于GDP增速;以开放促改革拓展发展新空间,“一带一路”战略和国际产能合作逐步走向深入,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
(1)根据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实现科学发展取得上述成就体现的经济学意义
材料二:2015年10月8日,贵州省遵义市投资人卢科强来到当地政务中心市管局工商窗口递交了公司设立资料。仅10分钟后,他就拿到了全省首张载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这样的闪电办事速度正是受益于“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推进“三证合一”,实现“一照一码”,是进一步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体现,有利于给企业松绑,为创业提供便利,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国务院规定,以后所有行政审批事项都要简化程序,明确时限,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2)结合材料二,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说明如何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促进经济发展?
材料一:江苏省GDP、财政收入和民生支出增长情况
注:民生事业主要包括教育、医药卫生、保障性安居工程、社会保障等。
材料二:2014年江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万,增幅9.9%,高于江苏省GDP增速8.8%。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38元,比上年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598元,比上年增长11.4%。
(1)材料一中体现了“国家财政”的哪些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收入分配公平的知识,谈谈如何“让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材料一:推动山东经济发展,要求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为此,2014年山东省新增四项民生工程:面对就业困难群体多、就业形势复杂局面,新增实施就业促进工程;考虑山区库区的特点,新增山区库区农村住房财政拨付保险试点项目;为减轻重大疾病患者经济负担,新增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农田水利建设事关“三农”发展,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改造提升工程新增纳入民生工程。
材料二:S省委领导班子通过街区走访、召开民主座谈会、网络民意调查等途径,集思广益,问计于民,坚持科学发展观,形成了“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建议,提交省人大讨论并表决通过,为全省的城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山东省四项民生工程如何能够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2)结合材料二,说明S省委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是如何发挥领导作用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 某市城市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率变化表
年份 |
城镇居民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
农村居民实际人均纯收入增长率(%) |
城镇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 |
农村居民实际增长率(%) |
2009 |
12.4 |
9.6 |
15.8 |
5.8 |
2011 |
8.6 |
8.2 |
13.2 |
5.2 |
2013 |
10.1 |
8.7 |
13.7 |
5.4 |
注:2013年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1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365元。
材料二:人民网“寄语十八大”,道出百姓心声
网友1:我非常关注房价,如何才能让房价降下来,我们好买的起。网友2: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希望能够重视。网友3:多关注下岗供人,多关注低收入群体,控制高收入垄断行业,促进社会公平和谐。网友4:加大对农村保障制度的实施力度。网友好青年:希望十八大的召开,能解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等一系列民生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
(1)运用收入影响消费的知识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消费的有关知识,你认为国家应如何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增强百姓的消费信心?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