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的经济发展新形态。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中指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材料二:2014年11月,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这是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互联网大会。即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为主题,让网络空间法治化治理成为世界共识,也成为摆在各国面前的一道紧课题。日前,中央网信办等部门举办首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开展“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主题活动,目的也是在全社会强化网络安全风险意识,共同维护国家网络安全和网民合法权益。
(1)依据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政府应如何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更好地实施?
(2)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国家机关应如何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化治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政部国家减灾办于2015年4月9日发布了2015年一季度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一季度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523.1万人次受灾,31人死亡。在西部地区地震频发。一季度,我国大陆地区地震活动较为活跃,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6次,均发生在西部地区。其中,3月1日云南沧源县5.5级地震和3月30日贵州剑河县5.5级地震损失较重,两次地震震中均位于西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民房抗震能力差,灾区群众自救能力弱,灾贫叠加导致灾害影响加重。1月10日新疆阿图什市5.0级地震、1月14日四川乐山市金口河区5.0级地震、2月4日西藏改则县5.2级地震和2月22日新疆沙湾县5.0级地震均给当地造成一定损失,引发社会关注。
材料二: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开拓创新和寻求突破的过程,是从沿海地区向西部内陆不断推进的过程,“一带一路”建设将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创造前提条件,在区域合作新格局中寻找未来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为此,2015年3月国务院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面对西部频发的自然灾害,我国应如何科学应对、积极防御,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道路?
(2)有人说,“一带一路”战略实际上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请用政治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二予以评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财政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作用,财政预算的编制和管理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材料一:2014年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
为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精神,按照新修订的预算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地方各级政府为预算法的落实进行了积极探索。
材料二:2013年我国GDP增速为7.7%,2014年为7.4%。2015年我国GDP增长目标调低为7%。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做了加力增效的部署,其中,2015年财政预算拟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财政赤字率指财政赤字与GDP之比。国际上财政赤字率安全警戒线为3%。)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政府应该如何强化预算管理。
(2)结合材料二好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增加财政赤字的合理性,并说明应该如何用好财政资金。
综合探究题:参与问题的探究与分析,并将你的观点与建议写在答题卡上(本部分1题,12分)
材料一:现阶段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状况示意图
材料二:如果把社会财富比作一块蛋糕,我们不仅要把蛋糕做大,而且要把蛋糕分好,要让每一个人都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我们一定努力实现这个目标。
(1)图1、图2共同反映了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什么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有何意义?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自2012年以来,“机器换人”已成为浙江省推进工业转型、经济提升的战略举措。
材料一:表、2009~2011年浙江用工缺口和人均工资成本
年份 项目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用工缺口(万人) |
307.2 |
478.8 |
701.1 |
人均工资成本(元/年) |
27480 |
30650 |
35731 |
图:2012~2014年浙江经济发展相关情况
注:2011年和2014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幅分别为3.8%、6.7%。
材料二:为了推进“机器换人”战略,2014年浙江S市确定十家企业作为试点,提供700万元的财政补助,尝到了甜头的企业形成了强大的示范带动效应。同时该市启动了宣传推广“机器换人”活动,通过大数据引擎及时汇总并发布全省实施“机器换人”企业的相关数据。2015年春节后,该市绝大多数企业主动咨询“机器换人”的相关政策及服务,实现了“要我换”到“我要换”的转变。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国家财政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关知识,阐述实施“机器换人”战略的道理。
“十二五”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第三产业有了较快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大产业比例日趋协调。
表:2010-2013年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变化情况
|
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 |
财政安排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支出(亿元) |
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平均支出(元/人) |
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
2010 |
11052 |
— |
546 |
6.1 |
2011 |
13457 |
129.55 |
633 |
6.2 |
2012 |
16000 |
155.21 |
1239 |
6.4 |
2013 |
21000 |
169.63 |
2830 |
6.6 |
注:公共文化服务是指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包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和服务内容,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内容。
图:2010-2013年我国三大产业增加值比重
材料:为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中国正在努力转变政府职能,探索推广政府购买服务的新模式。改变过去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支持文化事业单位提供基本文化公共服务,导致产品少、质量差的状况,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文化企业购买,政府角色转变为文化产品的规范者和监管者。文化企业通过市场竞争招标的方式,提供电影、培训、戏曲、科技图书等文化产品,激发文化企业活力,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文化产品,提高了文化生产力。加强立法,建立权威、系统的基本公共服务法规体系,拟定购买服务目录,严格资金管理,把有限的资金用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严禁转包行为,逐步形成政府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履职和监督的工作保障机制。
(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再生产”和“财政的作用”中的相关知识,阐述扩大居民文化消费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看待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
(3)应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的知识,分析政府转变职能,引入市场机制购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必要性和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注:基础研究是指认识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的研究活动,20世纪初爱因斯坦等所做的“基础研究”推动了20世纪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加强基础研究是提高我国原始性创新能力、积累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是跻身世界科技强国的必要条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动力和源泉。
材料一:中国梦,创新梦。为鼓励科技创新,国家加快实施消费型增值税,将企业购置的设备已征税款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支持创办各种性质的中小企业,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活力;进一步完善国家知识产权制度,建立健全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分配制度和社会信用制度;鼓励经营性科普文化产业发展,放宽民间和海外资金发展科普产业的准入限制,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制定优惠政策,形成科普事业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材料二:推动科技创新重在教育,教育话题是历年两会热门话题之一,它关乎国计民生,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近些年,国家对教育公平看得重、抓得紧,解决了一批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但客观看,事关教育公平的诸多难题仍有待进一步求解。
(1)上图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国家是怎样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国家推进教育公平的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鼓励科技创新,国家加快实施消费型增值税,将企业购置的设备已征税款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支持创办各种性质的中小企业,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活力;进一步完善国家知识产权制度,建立健全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分配制度和社会信用制度;鼓励经营性科普文化产业发展,放宽民间和海外资金发展科普产业的准入限制,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制定优惠政策,形成科普事业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材料二:推动科技创新重在教育,教育话题是历年两会热门话题之一,它关乎国计民生,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近些年,国家对教育公平看得重、抓得紧,解决了一批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但客观看,事关教育公平的诸多难题仍有待进一步求解。
(1)据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国家是怎样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
(2)据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国家推进教育公平的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阶段性特征,进入“新常态”。
材料一:2010-2014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
项目 时间 |
GDP增速(%) |
第三产业增值 占GDP比重(%) |
消费对GDP贡献率(%) |
科技进步 贡献率(%) |
2010年 |
10.3 |
43.24 |
50.9 |
50.9 |
2011年 |
9.3 |
43.0 |
51.6 |
51.00 |
2012年 |
7.7 |
44.7 |
51.8 |
52.20 |
2013年 |
7.7 |
46.1 |
50 |
51.70 |
2014年 |
7.4 |
46.8 |
54.4 |
52.30 |
注:①2003—20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10.7%左右,属于高速增长
②GDP年均增长8%左右为中高速。
材料二:新常态下,挑战增多,J省政府积极应对挑战,着力打造经济“升级版”,配套打出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按市场机制配置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削减256项省级行政审批事项,深化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省级财政发放生态补偿资金13567万元;鼓励科技创新,推进全省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加强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体……
材料三: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了自己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政治面貌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当前,由习近平倡导和构建的习式政治新常态,使中国的政治格局和政治气象呈现鲜明的特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我国经济新常态的特点。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J省为适应新常态是如何打造经济“升级版”的。
(2)结合材料三,从我国政治制度的角度,说明如何构建我国政治新常态。
材料一:镜头:“老爸的谎言”空荡荡的屋子里,电话响起,年老的父亲告诉女儿自己很忙,一切都好。可转过身却是老人孤寂地外出,独自照顾生病的老伴。广告在结尾反问观众:“老爸的谎言,你听得出来吗?”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背井离乡进城务工,留下了一个个独孤守望着家园的孤独身影,农村出现了土地裸荒,人口老龄化,留守儿童心理、教育出现偏差等问题,这对农村基层的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新要求。
材料二:2013年9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以政府为主导,发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医养结合等多种养老服务模式。一是办好公办保障性养老机构。二是完善农村养老服务托底的措施。三是完善公共财政补贴支持政策。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
(1)分析国务院重视发展养老事业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为发展我国养老事业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伴随城市改造建设的不断推进,许多城市走上了快速“翻新”的发展道路。城市“翻新”的过程中,政府要努力做好拆迁户的安置工作,通过实施国有土地房屋拆迁货币化安置,努力保证群众利益的最大化。在拆迁腾出的土地上,政府要通过财政支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布局优化,创建“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资源集约”的新格局。
(1)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2)结合材料,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政府财政在城市“翻新”中的作用。
自2012年以来,“机器换人”已成为浙江省推进工业转型、经济提升的战略举措。
材料一:
表:2009~2011年浙江用工缺口和人均工资成本
项目 年份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用工缺口(万人) |
307.2 |
478.8 |
701.1 |
人均工资成本(元/年) |
27480 |
30650 |
35731 |
图:2012~2014年浙江经济发展相关情况
注:2011年和2014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幅分别为3.8%、6.7%。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为了推进“机器换人”战略,2014年浙江S市确定十家企业作为试点,提供700万元的财政补助,尝到了甜头的企业形成了强大的示范带动效应。同时该市启动了宣传推广“机器换人”活动,通过大数据引擎及时汇总并发布全省实施“机器换人”企业的相关数据。2015年春节后,该市绝大多数企业主动咨询“机器换人”的相关政策及服务,实现了“要我换”到“我要换”的转变。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国家财政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关知识,阐述实施“机器换人”战略的道理。
(3)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相关企业“要我换”到“我要换”的转变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
尽管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但环境污染的“拐点”不会自然到来,需各方齐心协力,共同治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许多国家工业化过程与环境污染程度的变化
材料二:在经历2013年春季雾霾天气之后,人们发现形成雾霾天气的因素有:能源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民众环保意识淡薄等。同时,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仍不完善,推动环境污染的“拐点”尽快到来,应该加强环境法治建设。
(1)描述材料一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各方应如何齐心协力,共同治理雾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6月21 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举办“中国新型城镇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以及中国新型城镇化高峰论坛”。与会者一致认为,新型城镇化的未来,是人的城镇化、市民化。推动城镇化的稳步发展,稳定就业是关键。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创造就业机会。企业承担着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的社会责任。
材料二:2014年7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正确看待经济增长速度,我国发展必须保持一定速度,不然很多问题难以解决;加快推进改革,坚持把改革放在重中之重位置;要发挥好财政金融资源效力,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要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完善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不断释放消费潜力。
材料三:习近平指出,历史将证明,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不是动荡,是进步不是倒退。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简要分析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我国企业为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应如何作为?
(2)联系材料二,分析中央政治局会议所提要求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8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理解习近平所说“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它带给世界的是机遇,是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即“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是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材料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西部9个省区市和东部5个省。为了实施这一构想,国家将加大对上述区域内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以改善民生,促进区域、城乡均衡发展,推动区域内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材料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秉承开放包容的丝路精神,不限国别范围,不搞封闭排外机制,不以控制他国经济命脉、改变他国政治制度为目的,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均可参与。通过“一带一路”,世界见识到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胸襟。
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一带一路”提出的经济背景。
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国家财政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知识,阐释建设“一带一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的多样性和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相关知识,谈谈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上应该持有的合理态度。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