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同志指出:“世界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静是动没有,静是不动也没有。”这告诉我们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 |
B.世界上的事物具有相对静止性 |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这是因为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 ②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③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A.从自然界中抽象出来的共同本质 |
B.从社会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
C.从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中抽象出来的共同本质 |
D.从意识中抽象出来的共同本质 |
2012年6月17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科学家在实验中再次观察到了速度稍高于光速的中微子。这意味着将有可能颠覆支撑现代物理学的爱因斯坦相对论,并给人类的宇宙观带来新的冲击。这说明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②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马克思说:“劳动终结时取得的结果,已经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存在于劳动者的观念中了。”这体现了实践具有
A.主观能动性 | B.直接现实性 | C.客观物质性 | D.社会历史性 |
2013年6月11日17点38分,神舟十号飞船准时点火成功升空。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名航天员组成神十飞行乘组进入太空,再次访问天宫一号,执行各项科学实验任务。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A.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
B.人类意识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
C.一旦掌握了规律就可以做到客观与主观相统一 |
D.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 |
漫画《自信》告诉我们
A.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我们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条件 |
B.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 |
C.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我们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
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 |
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法美两国科学家,因为他们“抓住了粒子”。一直以来,量子物理学家们认为单个粒子很难与周围环境分离,一旦分离随即失去量子特性,这使得很多奇特现象无法被观测到,只存在于研究人员的“思维试验”中。两位诺奖得主在实验方法上的基础性突破,使单量子操作和单量子测量成为可能,由此可以推断
①人类的科学实验活动是推进量子物理学发展的动力
②严密的论证和精心的准备将确保量子物理学的发展
③实验方法的不断突破将取代科学家的“思维试验”
④没有创新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就没有量子物理学的发展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根据世情、国情的变化,我国文化部门在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的前提下,积极应对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的挑战,不断调整策略,推进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这体现了
A.整体与部分相结合 | B.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
C.运动与静止相统一 | D.理想与现实相结合 |
下边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要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②必须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③应实事求是,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④要勇于突破和改变现状
A.②④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③ |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材料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A.对每一种既成形式的理解应坚持暂时性和永恒性相结合 |
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 |
C.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
D.创造条件做好量的积累,就能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
气象专家指出,人工增雨(雪)作业需要一定的云和降水条件,受目前科技水平的限制,还做不到晴空条件下的“人工造雨(雪)”。这表明
①客观规律始终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②客观条件制约着实践活动的结果
③实践活动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 ④实践是在人的意识指导下有目的的活动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的王夫之认为:“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王夫之观点的合理之处在于:
①认识到静止也是运动的一种形式 ②看到了运动和静止统一
③认为任何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 ④揭示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1902年奥地利科学家发明了廉价、清洁、方便和耐用的塑料袋,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被誉为科技界的“白色革命”。在2002年塑料袋“百岁诞辰”之时,它因对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破坏而被环保组织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现今,“远离塑料袋"、“禁用塑料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从“白色革命”到“白色污染”,塑料袋的命运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认识与实践始终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
②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总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认识指导实践所产生的结果总是不可预期的
④认识对实践指导作用的实现总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