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政治试题 / 真理的相对性 绝对性及相互关系 / 综合题
高中政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当前最大的危险在于腐败”,犹如暮鼓晨钟、当头棒喝,应当引起人们对当前腐败问题严重性和极端危害性的高度警觉。而消除腐败的土壤还在于改革制度和体制。2010年被称作“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年”。从新版党员领导干部廉政准则,到限制“裸官”出境新规,再到近日印发的 《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国政府密集出招,多措并举划定反腐路线图。2011年政府在“制度反腐”这一基调下继续展开廉政风暴。
材料二 世界各国的反腐实践一再证明,最有效的反腐措施就是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因此,反腐创新的重点要在创新体制机制上下功夫。树立新的理念思路,探索新的方式方法,世界各国既有的成功经验也值得中国在未来反腐道路上加以借鉴。
结合上述材料,从认识论的角度,请你分析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2年6月29日,经过13天的太空飞行,搭乘“神舟九号”飞船的景海鹏、刘旺和刘洋3名航天员安全着陆,标志着此次“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圆满完成。阅读材料,回笞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截人航天工程是当今世界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神舟”飞天,是中国航空生产力的一次美妙构想。业内人士称,“航天科技1美元的投入将换来7至12美元的回报。航天科技又被称为‘技术金矿’,它对技术的拉动和对经济增长的带动,远远高于我们的想象。”
(1)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大力发展载人航天事业的重要意义。
材料二 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从飞船设计、火箭改进、轨道控制、空间应用到测控通信、航天员训练、发射场和着陆场等方案论证设计,都瞄准世界先进技术,确保工程一起步就有强劲的后发优势,关键技术就能与世界先进水平并驾齐驱,局部还有所超越。面对一系列全新领域和尖端课题,科技人员始终不懈探索、敢于超越,攻克了一项又一项关键技术难题,获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生产性关键技术,展示了新时期中国航天人的卓越创新能力。
(2)在载人航天事业发展中,我国的航天工作者是怎样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战略,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重申文化强国战略和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材料二:当前,受经济利益、多元思想、多元文化的影响,社会出现了一些道德危机和道德焦虑。提出建设文化强国战略不仅事关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关系到民族精神、道德品质的重大提升。但是,社会道德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轨迹,文化强国、文化发展的举措应顺应、遵循其自然过程,不可操之过急。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2)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的观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中国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光荣而艰巨,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懈的为之共同努力,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取得的瞩目成就,同样也是大家实实在在干出来的结果,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1)强调“实干兴邦”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什么观点?
(2)从实践与理论关系的角度看,为什么“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2013年9月27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了最新的第五次评估报告。报告指出,过去50年全球气候变暖超过90%的可能性与人类使用的燃料产生的温室气体增加有关。在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部分国家、地区、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毫无约束地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使地球表面温度上升了1.4~5.8度,导致自然灾害更加频繁,物种灭绝速度加快,人类自下而上生存环境堪忧。
材料二 气候变化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需各国通力合作,携手应对。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宣布将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计划。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为进一步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大力加强舆论上的宣传和引导,培养企业经营者与广大消费者的节能环保意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结合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的方案、策略等。
2013年新年伊始,我国中东部地区及四川盆地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空气污染给大半个中国来了一个“下马威”,同学们也深切感受到它的不利影响。某校高三(2)班以“关心环境污染,共建美丽家园”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其中。
【原因探析】
2013年“两会”期间,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呼吁国家加快修订大气污染等方面的法律,加大治理环境的力度。但也有代表指出,目前治理环境污染还存在许多困难和压力,做好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1)请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上述困难和压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各抒己见】
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国人的传统习俗,对于很多人来说,过年少了爆竹声,年味就淡了许多。然而,燃放爆竹对环境的影响也很明显。广州决定从今年起停办已连续举办18年的春节焰火晚会;郑州取消今年元宵节焰火晚会,并倡议市民尽量不燃放烟花爆竹。春节要不要禁放爆竹,在网友中引起了热议,也产生了一些分歧。
正方:燃放爆竹既污染又浪费,要禁。
反方:不燃放爆竹没有年味,不要禁。
(2)请你站在其中的一方立场上,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论证该观点。
【出谋划策】
近年来,江苏盐城高擎“生态立市”的旗帜,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以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为重点,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局面。生态立市战略被列入“十二五”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3)请为盐城生态立市战略提出符合市情的一条措施,阐述其理由,并指出其哲学依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依托本市历史文化积淀,融入时代特色,提炼出了“崇德尚礼、和谐包容,闻鸡起舞、开放创新”城市精神,得到了市民的广泛认可。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十大文化振兴工程”的决策,彰显城市人文特色。充分利用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等载体,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市民置身于这浓浓的文化氛围之中,了解到了本地的名胜古迹,体味到既古老又现代的文明,感受到了独具特色的城市精神,提高了市民的素质,进而激发了广大市民热爱城市,建设家乡的热情。
该市被授予“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后,市文明办负责同志表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创建工作“只有逗号、没有句号,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该市将以这次表彰为契机,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动提高城市的整体文明水平。
(1)用把握思维奥妙的知识分析该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做法的认识?
(2)请你就该市深入开展城市文化建设从求索真理的历程的角度提出三条方法论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2分)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中央“十八大”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并放在了更加突出地位。胡锦涛说,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1)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说明,党的十八大为什么要把生态文明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公民如何自觉参与到“共建生态文明”的实践活动中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道家提出“道法自然”,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要崇尚自然、效法天地,强调人必须顺应自然,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的境界。
运用唯物论有关知识,评析中国古代道家的生态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城镇化”一词一度成为近两年伴随中国经济发展热度最高的名词之一,十八大三中全会进一步了提出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战略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①城镇化率是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2012年A省城镇化率为49%,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为80%。②图2中A表示第一产业,B表示第二产业,C表示第三产业。
表1  A省农民家庭收入的构成(%)

年份
种植、畜牧、渔业、林业等行业的收入
制造、采掘、建筑等行业的收入
运输、旅游、饮食、商贸等行业的收入
其它收入
2008
52.7
30.2
15.5
1.6
2009
47.3
28.5
18.8
5.4
2010
41.6
27.7
23.2
8.5
2011
33.3
26.9
28.4
11.4
2012
30
25.1
32.8
12.1

(1)概括材料一中图表反映的经济现象,并简要说明图表之间的内在联系。
材料二 交通拥堵是城镇化过程中的通病。新加坡采用征收拥堵费的办法来缓解交通拥堵状况,效果良好。但这不仅仅是“拥堵费”的功劳,新加坡的公共交通发达,公务车数量很少,这些因素是征收拥堵费的有利条件。日前,北京市计划在重点拥堵路段或区域征收拥堵费以缓解交通拥堵状况。但大部分群众认为这一方案不合理。他们认为北京市的外来人口不断增加,公共交通不能满足市民需求;征收拥堵费对富裕阶层和公务车几乎没有影响;征收拥堵费是治标不治本,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道路设施和交通管理跟不上才是拥堵的真正原因。
(2)多数人认为北京市征收拥堵费的治堵方案不合理。请依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用“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证明这一观点。
材料三 古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被誉为经典的民间文化生态“博物馆”、乡村历史文化“活化石”。然而,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大批古村落濒临消亡。从古今中外的经验教训来看,古村落保护最重要的就是要形成政府主导、专家论证、民间参与的局面,既要尊重专家学者的文化价值认定,也要尊重和维护村民自治的权利,在政府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民间力量和资本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的参与和投入。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尊重学者的文化价值认定与维护村民的自治权利的合理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4月12日,是人类载人航天活动51周年纪念日。我国的载人航天还处于发展阶段,载人航天飞行获得的圆满成功,是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工作,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的结果。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证明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
结合材料,谈谈我国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体现了哪些唯物论和认识论道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在现场,习近平总书记定义了“中国梦”: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何为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为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一种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成就“中国梦”,既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也是中国人民开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伟大历程。
材料二:进入21世纪,中共中央提出 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三部曲:第一部曲,用20年时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二部曲,再花30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部曲,在整个21世纪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党中央提出的“中国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请探寻“水”中的哲理。
水多——洪涝灾害频繁。2012年,我国437条河流发生了超警以上洪水,因灾死亡3222人,直接经济损失3745亿元。
水少——人多水少,是必须面对的基本国情。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且时空分布不均。
水脏——我国地表水污染依然较重。黄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一些地区“有河皆污,有水皆脏”。
定水策——严守“三条红线(用水总量、用水效率、限制纳污)”,推动发展方式转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
兴水利——珠江调水,引江济太,江水北调,一个个调水工程使江河成网,水系连通,为城乡发展提供着不竭动力。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探索世界的本质”和“把握思维的奥妙”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们如何才能取得治水事业的成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正处于工业社会发展前期,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更为突出,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长期沿用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模式,资源的掠夺性开发造成了巨大浪费,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势在必行。2011年12月20日,环境保护部与各省(区、市)和部分央企签署“十二五”减排目标责任书,目标责任书要求各省级政府确保总量削减目标和重点减排项目按期完成。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年春天,为了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某市委组织专家分赴各地进行实地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深化了对转方式调结构的认识。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某市委开展调研工作的合理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真理的相对性 绝对性及相互关系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