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在这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提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三位一体”建设,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四位一体”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再到今天的“五位一体”,一次拓展就是一种探索接力;一次拓展就是一次认识飞跃,从两手抓到“五位一体”,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对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完善。
请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内容论述党的理论需要不断发展的正确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神舟七号”航天员实现了太空行走、“神舟十号”完成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都是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以科学求实的工作作风,攻坚克难、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努力的成果。这是我国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也再次证明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因此,有人说,飞船变轨、航天员出仓等都是人类对自然的改造,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人类还可以改变或创造规律。
(1)试说明“以科学求实的工作作风,攻坚克难、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的哲学依据。
(2)人类对自然的改造,是不是可以改变或创造规律?为什么?
党的十八大报告决定,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紧紧围绕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并进一步强调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绝不是简单的喊口号,党员干部要真正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查问题,找不足,寻良药,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1)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论的什么道理?
(2)请从认识论的角度阐明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的理论依据(4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由于35年前的真理问题大讨论,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从而使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运用实践和认识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对于我们青年学生有何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进入21世纪,南京市经济快速发展,但空气污染也日趋严重,“蓝天不蓝”。其主要原因有:机动车大量增多,尾气排放量加大;城市建设工程众多,工地扬尘严重;企业生产扩大,燃煤废气排放加剧,等等。针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自2002年,南京市政府作出决策,启动“绿色南京工程”。7年来,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大力推进机动车尾气净化处理,严格新轻型机动车准入制度,实施绿色公交;加强工地环境管理,实行封闭施工,控制地面扬尘;严格控制燃煤废气排放,推广燃煤锅炉燃烧自动控制技术,提高燃烧效率等。南京市的空气质量得到不断改善。
结合材料,从唯物论角度分析南京市空气质量不断改善的原因。
材料一 气候变化问题最初是作为环境问题而由科学家讨论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文章较早也大多出现在科学类杂志上。20世纪70年代有人开始将环境、气候变化、外交和安全等问题联系起来,80年代气候变化问题逐渐引起了大众关注。2013年年初,北京等地的严重雾霾天气使得环境保护更成为国人关注的热点。
材料二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发展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的社会发展总布局。号召建设“美丽中国”,在全社会倡导绿色生活,使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家庭都成为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自觉节俭消 费,崇尚绿色生活,为低碳减排贡献力量。
(1)结合材料一,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2)结合材料中对“气候变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运用认识论的观点说明认识是怎样发展的。
(3)结合材料,请拟两条“低碳生活”的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 35 年的改革,推动着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深深融合。
材料一 2013 年,简政放权成为深化改革“马前卒”,转变政府职能释放发展内生动力。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推进司法体制创新改革进程,从财税制度试点改革,到金融领域制度创新,从涉及国计民生的多个领域放宽市场准入,到开放引领上海自贸区阔步起航,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向地方放权。今年以来,中央政府取消和下放300多项行政审批等事项,政府正从“全能”变为“有限”,从“管制型”变为“服务型”。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府的有关知识,说明找国如何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深深融合。
材料二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为此,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2)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深化改革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合理性。
材料 从1999年到2011年,“神舟”系列的8艘飞船在人类太空中留下了8个扎实的脚印:
宇宙探索过程 |
发 射 目 的 |
“神舟一号” |
样品:考核运载火箭性能和可靠性,验证飞船关键技术和系统设计的正确性 |
“神舟二号” |
成型:在飞船上进行微重力环境下进行各项实验 |
“神舟三号” |
载人:搭载模拟人 |
“神舟四号” |
低温:验证低温对发射的影响,解决前三次发射中发现的有毒气体超标、大空辐射问题 |
“神舟五号” |
圆梦:载人飞行,对前四次飞行获得的数据进行验证 |
“神舟六号” |
筋斗:进行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 |
“神舟七号” |
出舱:进行出舱活动实验,掌握出舱技术 |
“神舟八号” |
天吻:进行交会对接实验 |
(1)请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简要分析我国宇宙探索历程。
(2)结合材料,说说我国宇宙探索历程体现了哪些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道理。
材料一:近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我国首次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天宫一号的发射成功,使我国航天向载人空间站时代迈进,开启航天新时代;神舟十号共载三名宇航员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分别进行无人和有人的交会对接。
材料二:“蛟龙”号的诞生和启用实现了中国古人“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梦想。中国“蛟龙”再次刷新“中国深度”——下潜7062米,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标志着我国深海潜水器成为海洋科学考察的前沿与制高点之一,标志着中国海底载人科学研究和资源勘探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
(2)结合材料,说明中国人“上天入海”从未停下脚步的认识论依据。
材料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战略,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重申文化强国战略和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材料二:当前,受经济利益、多元思想、多元文化的影响,社会出现了一些道德危机和道德焦虑。提出建设文化强国战略不仅事关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关系到民族精神、道德品质的重大提升。但是,社会道德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轨迹,文化强国、文化发展的举措应顺应、遵循其自然过程,不可操之过急。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2)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的观点。
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依托本市历史文化积淀,融入时代特色,提炼出了“崇德尚礼、和谐包容,闻鸡起舞、开放创新”城市精神,得到了市民的广泛认可。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十大文化振兴工程”的决策,彰显城市人文特色。充分利用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等载体,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市民置身于这浓浓的文化氛围之中,了解到了本地的名胜古迹,体味到既古老又现代的文明,感受到了独具特色的城市精神,提高了市民的素质,进而激发了广大市民热爱城市,建设家乡的热情。
该市被授予“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后,市文明办负责同志表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创建工作“只有逗号、没有句号,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该市将以这次表彰为契机,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动提高城市的整体文明水平。
(1)用把握思维奥妙的知识分析该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做法的认识?
(2)请你就该市深入开展城市文化建设从求索真理的历程的角度提出三条方法论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
材料二 经验表明,当人均 GDP 达到 5000美元时,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环境保护。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资源形势,我国采取综合措施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污染减排工作:2007年环保支出科目被正式纳入国家财政预算;《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环保产业列为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为扩大内需,我国大规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对环保产业的投资进一步加大,“十二五规划”将我国环保产业的投资占GDP比重提高到历史性的1.5%。
材料三 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把河源市建成更加宜居宜业、更具魅力活力的生态之城,河源市正式出台《河源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和生态优先、环保至上、科学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以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目标科学合理,符合河源实际,对区域经济、环保、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揭示图一、图二蕴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二的信息,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加大对环保产业投资的理由。
(3)结合材料三,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内容分析河源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规划。(16分)
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针对我国经济社会运行中出现的物价上涨,行业、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把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结合材料,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理论依据。(1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才不只是建议。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走近你、读懂你、为了你、依靠你。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网络电视台江者深入基层,以贴近民生的视角,为您带来生产生活第一线最鲜活的报道。”这是央视网“走基层、听民生”栏目的开卷语,是对全国新闻战线组织无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积极响应。基层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第一线,那里有鲜活的实践,是新闻事业生长的沃土。大量来自基层一线的鲜活报道,给新闻媒体带来清新之风,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增强了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蕴含的哲学道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持续雾霾天气。浓雾缠绕、能见度非常低的天气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影响。从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出发,中国政府将加大污染治理力度。雾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探求它的成因和本质,梳理其内在机理,才能因势利导、有效解决。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已经成为中国的基本国情,成为发展的短板。破解环境难题,治理空气污染就是要打破这一瓶颈的制约。李克强总理表示,空气污染治理,我们必须有所作为。
材料二 对于治理雾霾,国外城市有不少可供借鉴的经验。如洛杉矶就成功地实现了消除烟雾,还公众蓝天。这座美国的“烟雾城”就花费了将近70年的时间才初见成效,共有十多个市职能部门参与其中,制定了五大步骤和二十二个环节。空气质量的改善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治理的阶段性成果很大程度上被发展带来的排放增量所抵消。洛杉矶的雾霾治理就多次受到来自利益集团和社会团体的重重阻力,在严格的立法、执法的推动和民众的广泛参与下,才最终取得了这场环保革命的胜利。
(1)结合材料一,运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如何在空气污染治理方面实现有所作为。
(2)材料二中洛杉矶治理雾霾的过程是怎样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