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的亮点之一是提出“五位一体”的理念,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说,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一理念为中国前进指明了发展方向。
材料二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同自然界是紧密相连的,自然界环境的好坏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重大的影响。实践证明:"黄"化:荒漠化-----生产资源枯竭——贫困化是一种循环,"绿"化:环境美化——生态资源富足----——小康化也是一种循环。
阅读材料,结合《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说明材料一中所蕴涵的唯物论哲学道理。
(2)用联系观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两种不同循环。
(3)从唯物论角度分析上述两则材料,对我们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何哲学启示?
如图所示,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简述人们遵循这一程序进行管理是如何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的。
(12分)A地现有100万亩竹林,该地采用政策扶持、科技支撑、生态修复等手段,注重生态保护,开展科学的竹林经营。
穿·竹——用高科技手段,采用一系列复杂工艺提炼竹纤维,经过纺丝制成棉状的新型纺织纤维,抗紫外线能力是棉类服装的400多倍。
喝·竹——从竹叶中提取的天然抗氧化剂竹叶黄酮是食品行业和保健品行业的一大“宝”。
游·竹——大竹海年迎游客500万,旅游收入每年都以40%以上的速度快速递增。
A地生产的竹产品涉及板材、竹纤维、工艺产品、医药食品等七大系列3 000余个品种。一支成品竹的原始价值15元,经过深加工,能产生60多元的附加值。竹产业总值达到108亿元,GDP(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率达到30%,竹产业为本地居民年平均增收6000余元。
A地是怎样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做好“一根翠竹”功课的?
2011年8月1日,在距离我国大陆约10000公里的东太平洋,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带着从5180米的海底采集的生物标本,顺利浮出海面。自7月21日开始,这艘长8.2米、宽3.0米、高3.4米,空重不超过22吨的潜水器,在这片海域共进行了5次下潜,顺利完成了本次5000米级海试任务。
有人认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深潜成功,表明人能够摆脱规律的制约。请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谈谈对此观点的认识。
进入21世纪,南京市经济快速发展,但空气污染也日趋严重,“蓝天不蓝”。十月本该是南京最美好的季节,可近日“秋高气不爽”,雾霾已连续几日萦绕金陵城。某校高二(1)班同学以“健康呼吸,从治理雾霾开始”为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其中。
【政策影响】
据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与南京市气象台联合发布的空气质量日报,2013年10月29日空气质量重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PM2.5。PM2.5日均浓度为117微克/立方米,超标0.56倍。针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为减少灰霾天气,改善南京空气质量,市委、市政府印发了《深化蓝天计划控制大气污染实施方案》,决定加大力度实施“绿色南京工程”。
(1)结合材料,请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南京市政府的做法。
【理清思路】
高二(1)班同学围绕“雾霾出现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展开讨论,形成了以下下观点:
观点一:雾霾天气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问题,南京在治理中既要要借鉴其他城市和发达国家的做法,还需通盘考虑,综合治理,需要政府、企业、媒体、公众全方位的参与,形成治理的强大合力。
观点二:雾霾天气的出现,既有自然因素的原因,也有生产方式粗放的原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出现雾霾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南京在治理时不能急于求成,关键是找准病根,对症下药。
(2)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观点,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加以论证。
【重在参与】
有人认为,污染都是别人造成的,与我无关。其实,环境的恶化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关系。没有大家配合,再怎么治理都没有用。头顶着昏暗的天空,越来越多的人在思考:如何走出这令人窒息的污染围城?
(3)作为一位中学生,面对南京雾霾天气,你能做些什么?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并说明哲学依据。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广东省各区域主要指标
区域 |
国内生产总值(GDP) |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
||
总额(亿元) |
增长率(%) |
总额(亿元) |
增长率(%) |
|
珠三角 |
47897.25 |
8.1 |
4128.94 |
12.4 |
东翼 |
4112.04 |
10.2 |
226.06 |
17.8 |
西翼 |
4698.38 |
10.1 |
213.33 |
17.8 |
山区 |
3819.19 |
8.7 |
279.02 |
13.3 |
注:粤东西北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为20.9%,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资料来自《2012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材料二 2013年7月29日,广东省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提出在推动粤东西北地区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绿色发展过程中,要坚持“社会不能乱、环境不能坏”两条底线,走出一条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材料三 《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从调研到出台历时半年多。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基础上,反复斟酌讨论,并吸收和继承了历届省委、省政府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和政策,提出了许多新思路、新举措。根据实际明确了粤东西北地区12市各自的具体发展任务和发展目标,使文件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1)材料一反映出广东区域经济发展有哪些可喜的变化?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粤东西北应如何坚守“两条底线”。
(3)运用矛盾观说明粤东西北12市的具体发展任务和目标不同的原因,并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三。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的骄傲。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宝贵遗产,值得加以挖掘整理,使之转化为当代的资源。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于2013年10月在山东举办。2012年11月29日,艺术节山东省筹委会正式启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宣传口号、宣传画征集活动。要求体现好“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的宗旨,体现时代特征和艺术特点,体现深厚的齐鲁文化底蕴和山东人民热情好客的精神风貌。艺术节期间将举行丰富的文艺活动、众多的艺术院团将搭建起省内外以及国内外文化艺术交流展示的平台,为全国观众带一场精彩纷呈、多姿多彩的艺术飨宴。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本届艺术节给我们的文化创新有什么样的启示?
材料一 2013年上半年,我国经济(GDP)增长7.6%,相比经济增速总体保持稳定;物价涨幅(CPI)2.4%,通胀压力较小,物价基本稳定;城镇新增就业725万,失业率与去年持平等。同时,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发展加快,能源消耗强度下降增幅加大等,实现了稳中求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材料二 2013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实现下半年经济稳中有为,就要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要“放”得更到位,真正发挥市场机制对结构调整的倒逼作用,凡是市场和企业能决定的都要交给市场和企业;要“管”得更有效,主动做好该做的事,在营造公平开放便利的市场环境上多下功夫,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上多想办法,在加强薄弱环节建设上多用气力等,不当被动的“守夜人”。
(1)2013年上半年我国的经济形势如何体现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9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论的知识说明我国经济发展如何做到“稳中有为”。(1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遨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强调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从哲学基本派别角度看,材料中分别出现了哪些哲学观点?简要分析其基本主张。(10分)
(2)根据材料,请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人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八提出了“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提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三位一体”建设,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四位一体”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再到今天的“五位一体”。从两手抓到“五位一体”,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对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完善。
请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党的理论需要不断发展的正确性。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西医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甚至会导致昏厥、休克和死亡,实现“刀下无痛”,一直是医学界的梦想之一。一代又一代的医生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地减轻病人外科手术的痛苦,但效果都很有限,不过这并没有降低人们探索的热情。经过了无数次的失败,直到化学止痛剂一氧化二氮和乙醚的发现、成功使用和推广,这一医学难题才得以解决。麻醉药的运用,为数以万计的手术患者带了福音,医学才真正进入无痛手术时代。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10分)
某高中学生利用节假日深入农村进行社会调研。期间,他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向农民认真了解农村基层政权及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虚心求教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在此基础上,他撰写了5万多字的《农村调研报告》,其中反映的农村真实情况以及提出的合理建议,为当地社会主义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请综合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结合材料,分析该学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调查研究完成《调研报告》所体现的求真务实作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央先后出台了多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这多个一号文件适应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记载了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成为农村改革前进的灯塔,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解放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结合材料,谈谈多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2013年9月18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公开发布。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创新监管服务模式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推进实施“一线放开”。允许企业凭进口舱单将货物直接入区,再凭进境货物备案清单向主管海关办理申报手续,探索简化进出境备案清单,简化国际中转、集拼和分拨等业务进出境手续;实行“进境检疫,适当放宽进出口检验”模式,创新监管技术和方法。
第二,坚决实施“二线安全高效管住”。通过进出境清单比对、账册管理、卡口实货核注、风险分析等加强监管,促进二线监管模式与一线监管模式相衔接,推行“方便进出,严密防范质量安全风险”的检验检疫监管模式。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推进实施“一线放开”和坚决实施“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的做法蕴含着怎样的经济学知识?(6分)
(2)请结合材料,分析材料中体现了哪些唯物论的知识?(6分)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