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政治试题 / 真理的相对性 绝对性及相互关系
高中政治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是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C.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D.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立足于科学理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杜威认为,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和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相比,只有高下程度的差异,没有本质的区别。杜威的观点

A.否定了实践的客观性 B.否定了实践的能动性
C.否定了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D.否定了实践是人类特有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古人之关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王安石这段话表明

A.认识事物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
D.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关键是

A.参加社会实践
B.占有丰富的感性认识
C.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D.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梅雪争春不肯降,诗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下列说法与这首诗所体现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A.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C.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D.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这两则寓言故事说明了(   )
①规律具有不可抗拒性  
②人们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③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④规律在任何条件下都会发生不同的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资源再利用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2009年1月1日《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迫切地需要人们提高对资源再利用的认识。有专家指出:“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废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以上认识的根据是
①物的资源或废物的性质取决于人们对物的态度
②废物向资源的转换需要一定的技术性
③废物和资源之间具有本质上的抽象同一性
④废物或资源的性质是由其所处不同实践关系决定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来源:2010届浙江学军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政治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0年2月3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在中央党校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回答23~24题。
胡锦涛指出,中央举办这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认真总结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经验,深入研究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完善推动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路和举措。以上论述中蕴涵的哲理有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辩证的否定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③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④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胡锦涛指出: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取得的成绩是初步的,当前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运行中的新老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国际经济环境更加复杂。我们要继续努力,巩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下列成语与上述材料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A.防微杜渐 B.居安思危 C.否极泰来 D.物极必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安石曾用“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题咏秋菊。苏东坡则认为秋菊不可能像黄花那样落英满地,以“秋菊不比黄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诗句加以嘲讽。后来,苏东坡在黄州果真见到了秋菊落英,方知自己错了。这个故事说明

A.真理是绝对的
B.真理是客观的
C.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D.真理属于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4月14日晨,两年前汶川地震带给我们的震惊尚未消散,伤痛尚未愈合,又一场强震袭击了青海玉树这个海拔4400多米、美丽神秘的高原。请根据材料回答21—25题。
玉树地震后,国内外许多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来到玉树,对这个天然“试验场”进行反复研究,加深了对地震的认识,使人类防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A.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比第二次更重要
B.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需要不断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C.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认识、发展认识
D.科学家只有亲临一线才能去除假象揭示真象

天灾不可避免,但经验能转化为财富。我们充分吸取了汶川救援的经验,在短短的两天时间内,就构建了一个由军队、中央各部委、十多个省和直辖市、舆论媒体以及全国人民组成的、中央领导现场指挥的立体的、庞大的救灾体系。从认识论上看,这体现了

A.经验主义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B.客观因素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C.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D.要创造条件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在玉树地震中,香港义工黄福荣在成功救助几名师生后,在余震中不幸罹难。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称黄福荣为“香港的光辉榜样”。有着大爱的阿福已经离开了人世,阿福的事迹与精神,应该在人世间得到传颂。上述材料体现了

A.价值观对人生和社会具有导向作用
B.集体主义价值观正确地解决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C.集体主义价值观与市场经济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D.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大灾有大爱。玉树大地震发生后,社会各界群众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自发展开了一场场爱心行动,灾区处处洋溢着人间真情。这说明
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②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③集体主义价值观是人们共同的价值选择         
④“人性自私论”是错误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灾难的民族,灾难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团结。大灾无情人有爱,无数人为支援灾区而宁愿牺牲个人利益。为减少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从集体方面讲就要
①充分尊重、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
②社会、集体应该为个人利益的实现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 
③强调个人利益服从国家、集体利益
④在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的前提下,允许个人做出不同的具体的价值选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9年12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国三大三角洲之一的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回答12~14题。
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优势突出,地理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系统独具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良好条件,因此,国务院通过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这体现了
①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 
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④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这不仅关系到环渤海地区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区域协调发展全局,也关系到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黄河三角洲发展高效生态经济,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体现了

A.事物联系是普遍的、多样的、无条件的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C.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决定整体功能状态及其变化
D.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国务院要求:《规划》实施要以母亲大河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为主线,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率先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打造环渤海地区具有高效生态经济特色高地,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这体现了
①要认识生态发展规律,创造新的经济规律    
②要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③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④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9年12月7~1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会议主要任务就是确定全球第二承诺期(2012年到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的安排。回答27~28题。
2009年11月26日,新华社播发了中国政府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的目标: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行动。这是我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我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的巨大努力。材料蕴涵的生活与哲学道理是
①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推动作用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能正确地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参加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一致认为:人类不是气候的主宰者,而是依存者。人与气候的关系是互动的,因此也应该是友好的。这一观点说明

A.人类在实践中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B.人类随着认识能力的不断增强,解决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C.人与气候之间联系是客观的、具体的、无条件的
D.在人类善待大自然同时,大自然也应该善待人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人类探索宇宙的工具越来越先进,对月球的了解越来越多。我国业已启动的探月工程,将实现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想,进一步掀开神话中“嫦娥”的神秘面纱。这表明                 (   )
①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③人的认识能力在一定历史时期是无限的  
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目前“嫦娥一号”卫星已经实现了我国探月一期工程的目标——绕月飞行,接下来我国探月工程的二期工程就是要实现太空探测器在月球表面的软着陆。“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及对未来的展望说明                 (   )

A.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C.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D.客观规律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水的流动规律在不同的条件下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或者“洪水无情”,或者“细水润田”。我国兴建三峡工程对于防洪、发电、航运、灌溉等所起的作用极为有利的。这说明(     )

A.人们发挥自觉能动性,就可以改变水流动的规律,变害为利
B.人们可以认识和改变规律
C.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条件和规律,就可以限制水流的破坏作用
D.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利用规律创造有利条件,为人类服务
来源: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练习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真理的相对性 绝对性及相互关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