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小字典,大文化”—— 历时7年的《新华字典》第11版修订完成。
|
部分新修订内容 |
|
1 |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专家根据语言使用的频次、社会的接受程度,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淘汰了“煤油”、“合作社”等词语;收录了800多个“秀”, “拜拜(baibai二声)”等新词;直接增加了与国计民生相关的 “民生” “房奴” 等词汇,充分彰显 “文化民生”理念。 |
|
2 |
修订者听取和顺应民意,增收了1500多个繁体字和500多个异体字,方便读者查阅;为解决农村贫困地区工具书匮乏问题,在设计出版“双色本”、“单色本”的基础上,推出了价格更加便宜的“平装本”,惠及边远贫困地区学生,体现一种民本情怀。 |
材料二:第11版《新华字典》于2011年7月4日首次实现全球同步上市。《新华字典》与共和国同行进,近60年来发行了4亿多册,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普及立下了汗马之功,对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修订第11版《新华字典》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调查显示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20年来几乎没变,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图书消费的萎缩势必影响国民阅读习惯的培养,影响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毕竟,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充分肯定我国文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提出了推动社会 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新要求,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1)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我们应该如何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贴窗花,写春联,辞旧迎新;年夜饭,压岁钱,阖家团圆;发微信,拜大年,走亲访友;花各异,韵相同,岁岁年年。中国式过年魅力无穷,在于它
A.涌动着人们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 |
B.引领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潮流 |
C.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 |
D.展现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 |
2012年11月24日,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在成功起降歼-15舰载机时,起飞指挥员帅气、干净、有力的“起飞手势”引起了中国网友的浓厚兴趣,这个被称为“航母Style”手势随即通过网络成为网民模仿的对象。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文化的影响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功能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③ | D.②④ |
“无论您的五官会跳舞还是脖子会唱歌,只要您肯秀出绝活,就有机会登上《我要上春晚》的舞台。只要您身怀才艺,富有创意,拥有梦想,您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这则“开门办春晚”的广告内容,从文化生活看,强调了
A.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 B.要加强对文化的管理和引导 |
C.文化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 D.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
2012年11月24日,“2012年北京市区县(局)、产(行)业文联优秀文艺节目展演”颁奖晚会举行。参加本次展演的作品都是来自基层、来自群众、来自生活,展演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基层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积极性,涌现了一批文艺精品。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民群众对文化的基本需求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
B.必须提高中国文学作品的竞争力以主导世界市场 |
C.发展和创作文化作品,必须贴近群众的生活和实际 |
D.只有获奖的文化作品才能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
下图是2013年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会徽。其以“中国力量继往开来”为创意构想,将国人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及昂扬向上、积极创新、继往开来的品格完美呈现,代表着当代中国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这一会徽的设计理念说明
A.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
B.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 |
C.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
D.文化创新要植根于本民族文化的土壤 |
2012年7月,全国首届微艺术季在武汉落下帷幕。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7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在“微艺术”这一概念下创作了200余幅作品。“微艺术”也是第一次以正式独立的形态被大家所关注。据此回答:
下列对“微艺术”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具有发展性,不受时代的影响
②具有创新性,是作者在实践基础上的创新
③具有客观性,不受作者主观因素的制约
④具有继承性,需要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目前,“微艺术”浪潮席卷了整个网络,也延伸到很多人的生活中。微摄影大赛、微电影大赛……电影、摄影、绘画这些“高高在上”的艺术门类在“微”世界里,变得那么和蔼可亲。这体现了
①大众传媒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②文化发展要面向广大人民,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
③受群众喜爱的“微艺术”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④“微艺术”的出现,意味着传统的文艺形式的衰落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物质载体在一个和谐的社会,全体人民不仅“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而且“学有所教”。之所以高度重视教育,是因为
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A.①②④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拥有几千年的历史,如果我们不开发,不使其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随着我国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加快,就会被别的的国家开发利用,反过来向我国出口。 前几年,美国根据“花木兰”的故事制作的动画片在全国热播就说明了这一点。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积极引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 |
B.充分合理开发我国文化资源,提升民族文化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
C.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 |
D.拒绝外来文化,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
中国文化和欧洲文化相比,有两点不同。第一,就时间绵延上讲,中国是由一个人自始至终老在作长距离的跑;而欧洲是由多人接力跑(希腊人传递给罗马,再由罗马人传给北方蛮族,现在是在拉丁条顿民族)。第二,就空间来说,欧洲文化,起自希腊、雅典,由这个文化中心,向四周发散;中国文化乃是整个的,它一发生就满布中华大地,充实四围。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传播中发展
③中西文化都是薪火相传,源远流长 ④需要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中国的电视、互联网、手机用户和网民数量已经是全球第一,广告收入增长迅猛,媒体是增长最快的消费品。未来的三到五年,是中国新媒体迅猛发展时期。大众传媒已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这主要因为
A.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都是真实可靠的 |
B.大众传媒具有方式灵活、反馈及时的特点 |
C.大众传媒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现象 |
D.大众传媒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能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
阿拉伯人有长衫、印度有纱丽、日本有和服、越南有奥黛。中山装曾作为中国人一度推崇的常式礼服,离我们的生活虽然有点遥远,但其文化的密码却在现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得以保存下来,比如人权思想、革命精神和民族复兴精神,它同时也承载着一种文化、一种礼仪、一份民族自尊和自豪感。这说明
①文化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文化具有传承性和民族性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④ | D.③④ |
云南省丽江的纳西古乐源于汉族的洞经音乐和皇经音乐,相传为宋乐。整个乐曲分为“神州”和“华通”两个大调,并根据不同内容分为“清河老人”、“小白梅”、“水龙吟”等五十多个小调。由于这套乐曲长期在纳西族地区广泛演奏,在流传中逐步融合了纳西族的格调。由此可见,纳西古乐
①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丽江地理环境决定的
②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丽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纳西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