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材料一:2010年7月2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颁布,引发各界的关注和议论。其中“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施素质教育”成为社会对教育改革的期盼之一。以下是师生们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让我们一上进心参与探究。
[问题反思]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至今,积30余年来的发展和改革,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但是,不能回避的是,今天的中国教育同样存在着许许多多让人痛心疾首的问题,例如机械的应试教育、繁重的课业负担等等。
材料二:[观点辨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规定:各级政府要把减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
材料三:[学法研究]
自陕西省“五严”规定以来,学生的课余时间比以前多了很多。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学生仍然习惯于被动接受,习惯于坐而论道,习惯于安于现状。面对学习方法的变革,无所适从者有之,放任自流者有之,不得其门而入者有之……
(1)结合材料一,请探讨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对经济、文化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2)结合材料二,有人认为,只要政府下定决心,减负一定能实现。请从政治生活角度,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3)结合材料三,请你为本校的自主学习状况调查表设计四个问卷调查题,并依据你所了解的学校和个人实际,就如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哲学思考。(哲学思考至少涉及三个角度)
自主学习状况调查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型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加快农民的市民化进程,不仅要让农民进城“进得来、留得下、有尊严”,而且要推动农民实现“职业上从农业到非农业、地域上从农村到城镇、身份上从农民到市民”的转换。
材料二:城镇化建设必须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升产业层次,扩大城镇规模,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重点;打造特色城镇化发展体系,增强辐射吸引力,要坚持特色,因地制宜,打造具有地域特色、风貌各异、产业互补的城镇体系。
(1)运用矛盾分析法,结合材料一,就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市民化提出几条合理建议。
(2)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以他人为中心”,“强调体验”,“开放、透明、分享”和“承担责任”是互联网思维的基本要素。
关于互联网思维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赞同者认为:
互联网思维将改变所有商业模式互联网思维意味着社会组织方式、企业组织方式、商业模式等都会发生本性的改变,最终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反对者认为:
互联网思维颠覆论应当适可而止。许多互联网公司只看到被颠覆的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却忘记了业界还
IBM、华为、格力等坚持做百年基业的企业。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互联网思维的价值。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人们对互联网思维价值的认识差异。(10分)
(3)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对传统企业运用互联网思维实现发展提两条方法论建议。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某校高二(9)班学生围绕“扎实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这一课题,开展探究学习,他们深入该县某村,收集到以下数据:
村民人均年收入 |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
农村社会事业 |
||
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 |
懂技术的农民占农民比重 |
参加各类社会保险比重 |
患病就医率 |
|
2000元 |
6年 |
10% |
5% |
60% |
(1)就如何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这一主题,请你从哲学角度提出一个研究性课题,并简要写出选题的哲学依据。
(2)该班同学就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设想这一话题采访了该村村民委员会主任,村主任谈到:村委会决定用一年的时间强制村民搬入中心村,按统一标准建设别墅式小洋楼,修建村庄大道,率先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对村长的设想进行评价。
科技是发展的关键,文化是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必须首先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农业科技创新要做到“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着眼于长远,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突出位置;“立地”,就是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坚持产业需求导向,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力争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
(1)结合材料,说明农业科技创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材料二:阅读,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民众获取知识、传承文化最重要、最直接的渠道。近年,微博阅读、手机阅读成为时尚。那种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毫无疑问,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地铁、公交车上随处可见的“低头族”就是最好的证明。对于这种新兴的阅读方式,公众看法不一,甲认为,垃圾信息泛滥成灾,传统文化逐渐消失;乙认为,这表明文化正在倒退;丙则认为,信息丰富多元,碎片化阅读有利于文化和知识的传播。面对碎片化阅读的发展趋势,推动全民阅读要研究如何使阅读内容更加适应碎片化时代,以碎片化的方式为读者提供有价值有营养的内容。可行的举措是研究机构进行相关研究,使优秀阅读内容如何更有效地转化为适合碎片阅读的模式,为读者提供参考。为推动阅读,我国已将全民阅读立法列入国家立法工作计划,但这仍未改变我国公共阅读资源的稀缺、公共文化服务所提供的阅读与公众自身常常关系不大等现状。因此,全民阅读活动要真正有成效,不能仅仅限于一般的号召,要结合每个城市的特点、区分不同的人群,做到有针对性,还要持之以恒。
(2)根据材料,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
(3)依据材料,请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提出两条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互联网+”迅速成了一种潮流和符号。
材料一:互联网+传统广告=百度,互联网+传统集市=淘宝,互联网+传统银行=支付宝,互联网+传统医疗=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将互联网与工业、商业、金融、医疗等各种行业全面融合,这种融合不是1+1=2,而是1+1>2。互联网渗透到就医各环节,通过重构就医方式、购药方式、医患生态等,提高服务效率,降低医疗费用,使患者享受安全、便利、优质的诊疗服务,达到1+1>2的效果。
材料二:互联网医疗已成为各大互联网巨头“兵家必争之地”,争食互联网医疗“蛋糕”。随着互联网行业巨头的强势介入,互联网医疗行业必将重新洗牌。
材料三:为顺应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趋势,国家必须修订和完善医疗方面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开放医疗政策。要使优秀的医生能通过互联网方式帮助更多的患者,通过有效的配置医疗资源缓解如今医疗供需矛盾的现状。还要逐渐放宽民营医院的准入领域和范围,鼓励社会办医以促进办医多元化。要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夯实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有利于互联网医疗探索发展新的商业模式。
(1)概括图1、图2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二为医疗企业应对“互联网+”带来的挑战提出三点合理建议?
(2)分析材料一所体现的辩证法的联系观。
(3)有人认为,“互联网+”思想完全摆脱了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必将极大改变当今的社会与人们的生活。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给予评析。
(4)结合材料三并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回答,国家应该如何促进互联网医疗产业的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11月,APEC会议在北京召开。为保障APEC会议七千空气质量,中国环保部会同京津冀等地方政府采取一系列“史上最严”的相关措施,实行联防联控。比如,会议期间北京放假调休6天,北京、河北、天津等8个以上城市采取汽车单双号限行政,机关单位公车封存70%;北京全市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工地(抢险抢修工程除外)全部停工;河北省2000多家企业临时停产、1900多家企业限产、1700多处工地停工;2014年11月6日起,实话说坐高一级空气污染应急减排措施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至山东,要求尽可能采取限、停措施。
材料二:只有保持经济发展新常态,雾霾天气发生的几率才会减少。伴随着“雾霾”一词的流行的词语当数“新长态”。盘点2014年社会经济领域的新动向,“新常态”是最热门的关键词。“新常态”是在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作出的新概括。从动力层面看,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中国环保部会同京津冀等地方政府采取多项严厉措施,实行联防联控,突出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观点?
(2)分析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经济生活依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国家财力薄弱,中国共产党执政所采取的一切方针政策都围绕实现“国强”而努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综合实力已位居全球第二,国家日益向着强盛富裕的方向前进,但民生的改善和经济实力的增长不协调,经济建设和民生改善失衡,整个社会未能普遍均等地享受到经济改革的成果,收入分配不公、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说明,我国实现从“国强”到“民富”的条件基本成熟,也标志着我党将实现从“国强”到“民富”执政理念的转变。
(1)从联系的普遍性角度看,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国强与民富的关系。
(2)运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说明“国强”与“民富”之间的关系。
某校高一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中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中获得了以下信息:
在对“学习的自我认识”情况的调查中发现,有23.6%的同学对学习缺乏应有的精神状态,对“为什么要搞好学习”缺乏一定的正确认识,表现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以及恒心与毅力,导致学业成绩不理想。
在对“学习方法”问题的调查统计表明,对影响高中新课程学习效率的因素中,认为“缺乏有效学习方法”的同学 占27.8%,认为急需学法指导。
请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从“意识的作用”的角度谈谈“树立正确学习观”的重要性
(2)唐代韩愈读书用的是“提要钩玄”法,宋代苏东坡用的是“八面受敌”法。请借鉴先贤的学习方法,结合你所学有关“联系观”的道理,给高一的学弟和学妹在学习方法上提几点建议。
材料一:福建某乡镇农民长期种植水稻等传统农作物,由于人多地少,年均可支配收入与城镇居民存在较大差距。党的十八大后,当地加快土地流转步伐,通过组建股份合作社与农民签订合同,将农民的承包地集中起来,统一规划,进行规模化、专业化粮食生产和景观苗木种植,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材料二:中共福建省委在广泛吸收民主党派等党内外人士有关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土地流转建议的基础上,多次就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出通知。在近几年福建省人大会议上,代表们就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的维护提出的许多建设性的提案,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福建省政府还制定促进土地流转的相关制度,要求充分发挥村委会的作用,实施土地流转要由村民会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决定。
(1)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政治制度是如何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
(2)土地流转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据此有人认为,搞好土地流转就能取得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成功。请运用联系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予以评析。
2014年,中国遭遇十面“霾”伏,“PM2.5”构成了中国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当前,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空气中的PM2.5主要自于工业污染、燃煤和汽车排放,再加上春节鞭炮燃放,空气质量严重下降。对此,2013年9月10日,国务院出台和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大气10条”,采取严厉措施治理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具体目标为经过五年努力,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力争再用五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大气污染防治任务繁重艰巨,要坚定信心、综合治理,突出重点、逐步推进,重在落实、务求实效。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企业要按照本行动计划要求,紧密结合实际,狠抓贯彻落实,确保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如期实现。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应如何治理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央视春晚小品《扶不扶》中的经典台词“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引发了人们的共鸣。老人摔倒在路上,你扶不扶?在这一问题成为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背后,折射出当今社会上一些人价值迷失和道德失范。为实现道德崛起,某地通过多种形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中小学校举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等活动,通过电视台播放道德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其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非只是通过道德模范人物的善举体现出来,它更多地体现在我们每一位普通人的平凡小事之中。
(1)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就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由于生意不好,养猴人决定对供猴子食用的栗子实行限量供应,每天每只猴子只分发七个栗子。于是开会宣布并规定朝“三”暮“四”(即早上吃三颗,晚上吃四颗),猴子对此表示激烈的反对。养猴人把顺序调整为朝“四”暮“三”,猴子们愉快地接受了。从现代管理学角度看,分配资源时总量恒定不变,分配方式不同会产生不同效果。朝“四”满足了猴子一天活动的需求,暮“三”晚上休息也足够了。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早上得到的“四”眼前的现实的,晚上得到的“三”是12 小时之后的,具有不确定性和风险。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三”和“四”安排顺序的调整主要体现的哲学道理?(此题只能回答你认为最符合的一个哲学道理,若多写,只按第一个采分。)
某地区党委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积极建设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有效性得到加强。如下图(简图):
结合材料,说明必须把建设廉洁政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的哲学依据。
广州港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也是今天现代化海运的国际大港。中国丝绸的输出,早在公元前,便已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两条主线路。历史上,中国航海家郑和携带大量丝绸、瓷器和铁器等物品,率船队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外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空前交流与发展,对世界的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当前,顺应时势,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为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提供难得机遇,必将有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1)结合材料,运用联系客观性原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2)有人认为“海上丝绸之路是体现人类实践特点的重要活动”,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谈谈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