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是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之一,也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我国广大农村探索的好家风好家训展示活动,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寻找最关乡村教师、医生、村官等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创作富有乡土气息、讴歌农村时代变迁的优秀文艺作品,提供了大量健康有益、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促进了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也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国家不断拓展重大文化惠民项目服务“三农”.加强互联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创造了充分的条件。
2015年1月15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首次提到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融合发展。这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结合材料,说明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意义。
(2)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可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据此有人认为:“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识,有利于搞好物质文明建设。”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物质和意识的有关知识说明理由。
(3)如果学校组织同学撰写如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文章,请结合材料,拟定撰写文章的两点提纲。要求提纲符合文章主题,有概括性,观点正确。
材料一:2014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形势闪耀新亮点,经济运行呈现新特征。种种信号和变化,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正迈入新的阶段,出现了趋势性、不可逆的新常态。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才能站上新的历史方位、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根据辩证唯物论的有关方法论要求,结合材料说明我们应怎样对待经济新常态。
材料二:2014年12月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明确,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体现的道理。
“新常态”拨动国人心弦,叩开百姓幸福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
材料一: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符合经济发展内在逻辑的变化过程。在经济新常态下,山东省通过改变政府纯净考核这个指挥棒,使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更趋科学化、合理化、可持续化。山东调整干部考核体系,将以往最受重视的GDP增长指标在考核中的位置下降到第12位,不但出台了对七大行业过剩产能处置的计划,还实施了22个制造业行业的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科学的考核政策,让山东经济发展更趋科学化。预计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分别比2013年增加了1.5个和1.2个百分点,金融服务业、旅游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都实现了新突破。
(1)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山东省把握经济新常态改变政府纯净考核的做法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材料二:有观点认为:所谓文化“新常态”,“新”主要体现在创新上,文化发展既要传承传统文化,也要符合时代要求,与时俱进,“常”则代表在多元文化中必须坚持中国自己的主流价值,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潮流和文化成果,“态”代表着文化的创造和发展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
(2)请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该观点的合理性
(3)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文化创造和发展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从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西方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企业而对我国的出口企业实行了壁垒及限制,加上自身的原因。许多企业订单减少、产品价格下降。面对“严冬”,大量企业首先选择缩减生产,降低成本,“熬”过冬天,等待“春天”的来临。更有一部分企业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选择“冬泳”,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换代,增加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的研发,努力开拓市场,实现逆势成长。
材料二: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率先复苏。一些企业精心规划,合理地选择并购行业,在海外并购中占得先机,增强了其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但由于中外企业文化,经营管理模式的不同及对并购对象发展前景缺乏思考等因素,海外并购也存在着一定风险。
(1)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材料一提供的的信息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启示。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分析我国企业应怎样更好地实现海外并购的健康发展。
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新常态带来经济运行新特征、新规律、新要求,主动适应新常态,我们要历史、辩证地看待这些阶段性特征和趋势性变化,顺势而为。主动适应新常态,就要坚持发展,因势利导。我们要用好新机遇,培育新增长点,在新常态下一心一意谋发展。主动适应新常态,就要主动作为,乘势而上。新常态下的发展必须是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是以就业充分、效率提高、结构优化为支撑的发展。
结合材料从哲学角度分析,我国主动适应新常态是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回家过年,已经成为所有华夏儿女心中一个永远无法磨灭的文化情结。一年一度如同潮汐一样的候鸟式大迁徙不断轮回。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每年的春节回家,是亿万中国人流淌在血液中的文化情结。无论雨雪冰冻灾害,无论海陆空运力是否有限,也无论爆炸性增长的人流让旅途拥挤不堪,似乎什么也阻不断中国人春节回家团圆的路。回家是拥挤的,回家之路是辛苦的,可归程的游子不会把回家当作一种辛苦,他们的心里是充实而温暖的,家的呼唤和对家的期待,足以驱散任何一种艰难和劳累。知名媒体人杨澜指出:什么也阻止不了中国人回家过年的脚步,是漂泊的心灵寻找接纳与慰藉的旅程,恰似全民的一次心理治疗。
更多节日都正在慢慢移植进我们的生活。植根于基督教传统的圣诞节点亮了中国城市街头的树形装饰。信息化、全球化,都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着节日的形态。不过,春节仍然牵动着亿万中国人心中最柔软的情愫。这个节日,凝结着亲情和乡情,寄托着慰藉和希望,是高度流动、飞速变化的时代最深的乡愁。从纸张的发明让桃符换成对联,到电灯出现后灯笼只剩下躯壳,春节又何尝拒绝过变化?变和不变之间,这个节日总在与时代一道前行。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什么也阻止不了中国人回家过年的脚步”的理由。
(2)“年在人们心理并没有淡化,淡化的只是瓦解中传统的方式与形态。”选取一个最恰当的唯物论道理,结合材料,运用该道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Z市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并借鉴外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根据本地实际提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举措:一是整合演艺娱乐业,扩大政府文化资助和文化采购,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演艺娱乐市场;二是提升文化旅游休闲业,以“人龙舞”等富有特色民俗艺术为载体,推动旅游文艺活动发展;三是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推动出版发行等已转制文化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局面,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推进经济社会与文化协调发展。
(1)材料中“Z市提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举措”体现了意识活动的什么特点?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有关知识,分析说明Z市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应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近年来,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握并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对象国资源,充分考虑其文化传统、消费习惯、审美标准,推出了越来越多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精品。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是如何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
材料一:2014年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统计数据如下: GDP达到636463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第一产业58332亿元(增幅4.1%),第二产业271392亿元(增幅7.3%),第三产业306739亿元(增幅8.1%);三大需求(投资、消费、外需)结构中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51.2%(增幅3%)。高技术产业比上年增长12.3%。城镇常住人口74916万人,比上年增加1805万人;城市居民收入增长6.8%,农村居民增长9.2%。单位GDP的能耗下降4.8%。
(1)根据材料,分析我国是如何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成绩的。
材料二:新常态下经济的最大特点是速度“下台阶”、效益“上台阶”,增长动力实现转换,经济结构实现再平衡。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符合经济发展内在逻辑的变化过程。上述成绩的取得,正是党和国家把握新常态,贯彻科学发展观,“不唯GDP”,把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和民生改善等作为经济发展方向并付诸实施的结果。
(2)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党和国家确定经济发展方向取得成效所体现的哲学道理。(12分)
材料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肯定形势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同时,也提到了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较大的问题。特别指出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现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
(3)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谈谈加强科技创新及其推广应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农民网商是当前引人注目的经济现象,越来越多的农民利用互联网营销,编织未来的美好生活。
小李是某村村民小组长,入冬以来,他看到村民不再硒太阳、搓麻将,而是一起讨论开网店挣钱的事;这得益于小李为本村的所有农户在农民增收网上建立了网店。自网店开通以来,仅玉米农户们已向外销售 11万斤。
为了更好地带领村民致富,小李调查研究发现,电商虽然具有降低成本、高效整合农村资源等优势,但农产品电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不足,保鲜技术、储存能力、配送力量等存在差距;“触网”农民多是“自学成才”,少有“科班出身”,缺乏专业电子商务知识和经营管理技能;部分“触网,农民不同程度地存在诚信问题,有些农产品标注“有机”,实际没做到,有些所谓的“土鸡蛋”,其实并不“土”。
小李就农民网商的发展召开了一次座谈会,请教了有关专家。专家建议:涉电农商,有着很大的发展机遇,但农产品电商运营各个环节要求都比较高,做好这件事,必须根据当地的特色,尊重经济规律,找准了“点”再去做,不能一哄而上。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相关知识,分析专家所提建议的合理性。
(2)小李在该村如何发展农民网商的座谈会上提出“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撑船的准备”。请结合实现人生价值的有关知识,对该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随着北京地铁建设规模的扩大和客流量的激增,人满为患、运营亏损等一系列问题也日益突出,使“2元人一坐”的超级廉价地下公交时代不得不画上历史句号。2014年10月28日,北京公交价格调整听证会通过了以“普遍上调、适当加大投入、调整公交补贴方向”为主导思想的地铁票价上调方案。对此,受访市民普遍表示能够理解,但又疑虑重重,难以接受。
材料二:听证会上,部分听证代表表示,突然将实行了7年得“2元通”票价大幅上调,容易突破公众的心理底线,引发不满情绪。面对市民的疑虑和不满,地铁票价不应该“一涨了之”,政府必须有效履行“加大公交投入”的承诺,有效调整公交补贴的方向,有效改善地面公交系统为地铁分流。并建议政府尽快制定常态化公式,综合考虑运营成本、CPI、居民收入水平等因素的变化、建立地铁票价动态调整机制。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价值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北京市政府上调地铁票价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分析北京市政府如何正确进行决策,才能消除地铁票价上调后市民的疑虑。
(3)结合上述材料,从唯物论的角度,指出建立地铁票价动态调整机制符合的方法论原则。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搞好“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和沿线国家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材料一:古代中国许多物质文化和发明创造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后,对促进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近代西方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等知识,也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这两条通道所展现的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心态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我们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丝绸之路”这一具有广泛亲和力和深刻感召力的文化符号,积极发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
材料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几十个国家、数十亿人口,这些国家在历史上创造出了形态不同、风格各异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文化联系的日益密切,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建设“一带一路”,是我们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如何对待文化交流。
(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常态”不是一个静态目标,而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目标。它意味着在降低速度的同时,必须推动市场化改革,特别是要把市场的力量充分激活起来。这就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大力推动简政放权、放开市场准入、打破垄断等改革。
(1)运用政府职能的相关知识,简述如何把市场的力量充分激活起来?
材料二:旧常态,是指长期形成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状态。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旧常态的不适应性越来越累积,旧常态就会出现矛盾和混乱,这就进入了非常态。非常态既有旧常态的成分,又有新常态的因素,是新旧常态的转换期。新常态是对旧常态和非常态的超越,是经济迈向一个新的长期稳定发展的状态。
(2)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知识,简析如何把握“旧常态”、“非常态”、“新常态”之间的联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千年古城扬州,贯穿城区东西向的交通主干道只有文昌路一条,随着城市发展,原有的道路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群众出行的需要。2014年9月19日,历时三年建设的扬州瘦西湖隧道正式通车,这对于完善城市交通网络,缓解城市交通瓶颈的制约,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瘦西湖隧道穿越国家5A级风景名胜瘦西湖,景区内唐城、宋城等历史文物众多,搞大开挖行不通,工程设计者依据扬州古城池演变的历史和考古规律,采取“单管双层”的盾构方法,把掘井打到地下10米以下,从而兼顾了节约成本、集约资源、保护文物三方诉求。
隧道所在地层为硬质黏土层,针对此类地质的施工在世界上尚属首次,无成功经验可借鉴。为此,施工方成立科研团队攻关,通过对盾构机冲刷系统、泥水分离系统的改造,终于解决全黏土层盾构泥水处理这一世界级技术难题。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瘦西湖隧道建设工程所蕴含的唯物论道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和表述,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总体布局”概念的首次出现是在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精神文明建设问题的决议。其后从十三大到十六大,实际上都把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作为“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十七大加上社会建设,总体布局从“三位一体”拓展为 “四位一体”。十八大又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进去,总体布局进而发展为“五位一体”,并被概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的“五位一体”。从“三位一体”再到今天的“五位一体”,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对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完善。
材料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对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决定》明确指出: 领导干部要结合实际形势作出符合法律规定与社会效果的科学决策。领导干部必须增强法律意识,切实提高依法办事本领,领导干部在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工作中,必须扑下身子、躬身实践,注重实效、科学推进。
材料三: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大多发生在基层。一方面,有的基层政府犯上了“权力依赖诊”,习惯于靠行政干预、用权力“摆平”;另一方面,有的基层群众“信访不信法”,一些纠纷已经依法判决,但部分当事人认为判决于己不利便通过上访给政府领导施加压力,试图影响甚至改变法院的判决。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依据材料一,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党的“总体布局”理论需要不断发展的正确性。
(2)结合材料二,《决定》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哪些方法论原则。
(3)依据材料三,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基层群众应坚持怎样的价值取向。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