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政治试题 /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高中政治

某村遭受特大水灾,面对灾情人们议论纷纷。
村民甲说:“这是天意呀,老天爷要对咱们惩罚,有啥法子呢?”
村民乙说:“天意倒不是天意,倒是今年的辛苦全白费了,荒年已成定局,我们只有自认倒霉啦!”
村民丙说:“灾害已经发生,这是事实,但人还是有办法的,夏季损失秋季补,农业损失副业补,要生产自救战胜灾害。”
(1)请指出上述三个村民说法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思想。
(2)简要评析他们对灾害的态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二 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哲学观点分别是什么?二者有什么共同点?
(2)材料二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很有影响,试列举它体现在哪些方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尚书·洪范》认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这是我们的祖先在治理水土等生产活动中萌发的唯物主义思想。
材料二:王守仁认为,“心是天地万物之主”,“心即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以为“良知”即天理,“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材料三:朱熹说“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哲学的什么派别?
(2)简要评述材料一反映的观点.
(3)比较材料二、材料三反映观点的异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与“灌足急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蕴涵的哲理相同的是(  )

A.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2010年初至今,中国各地连续遭遇较为严重的旱情,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滞后由此暴露无遗。有学者指出,中国许多水利设施都是上世纪50年代修建的,面对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十多亿人口的粮食需求以及越来越复杂的气候变化,水利建设面临许多压力和挑战。因此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集中阐述水利建设要旨并明确相应的政策保障。
这段材料包含了哲学的基本问题。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又会得出什么结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王守仁: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偏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二: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结合上述材料,用所学的知识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自属于什么样的世界观?
(2)仔细分析上述两种世界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王守仁: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偏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二: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先有此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还在这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二者有什么共同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所谓“关系”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甲认为:“是亦彼也,彼亦是也。”乙认为:“天法地,地法人,人法道,道法自然。”丙认为:“人是架钟表,心脏是发条,神经是游丝,骨骼是齿轮,人的思维过程只不过是对命题、观念进行加减。”丁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以上观点分别属于(  )

A.相对主义 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 辩证法
B.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 辩证法 唯心主义
C.相对主义 辩证法 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
D.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辩证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某中学以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为契机,开展多项活动: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习研究兴趣小组,采用走出去、请进来和自学、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精选了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时期的红色经典歌曲和红色经典文献,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唱“红歌”、读“红典”活动;以改革开放成就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社会调查活动。
(1)结合材料,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角度,说明该校开展的活动对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意义。
材料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针对当前市场经济中诚信缺失严峻的现实提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大力培养社会诚信意识。
(2)有人认为,落后混乱的市场经济决定了诚信意识的缺失,只要市场经济高度发达了,诚信意识自然会盛行起来。请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评析该观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17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伽森狄认为,宇宙由原子和虚空构成,原子是永恒运动的,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
材料二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坛经》
材料一“伽森狄”和材料二“惠能”的观点各自属于什么样的世界观?简要分析各自观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与下列两幅漫画所反映的哲学史上的“对子”相同的是

A.“气者,理之依也”与“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
B.“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被人的头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与“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也要上”
C.“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与“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D.“我思故我在”与“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物是观念的集合”,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材料二: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
(1)材料一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
(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存在即被感知”和“理生万物、理主动静”这两类哲学观点因对意识的不同理解而分属不同的基本形态。要正确区分这两种形态,必须理解

A.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区别
B.思维与存在的区别
C.物质与意识的区别
D.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区别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行”原指“五材”,即水、火、木、金、土。早期的“五行”说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多样性及世界本原的认识。西周末年,史伯提出了“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的观点。
材料二 霍尔巴赫是18世纪的一位著名哲学家。他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都是不变的,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不同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原子的结合和分离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造成的。
材料三 恩格斯说:“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当我们把各种有形的存在着的事物概括在物质这一概念下的时候,我们就是把它的质的差异撇开了。因此,物质本身和各种特定的、实在的物质不同,它不是感性的存在着的东西。”
(1)上述三种观点共同体现了什么样的哲学世界观?
(2)对以上三种观点作出简要评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蓝色经济,又称海洋经济。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必须以海洋产业为重点,坚持海陆统筹,把海洋和陆地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把海洋产业与临海产业、涉海产业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推进,统筹海域、海岸带、内陆腹地开发建设,实行海陆产业统筹规划、资源要素统筹配置、基础设施统筹建设、生态环境统筹整治,通过海洋经济的大发展,带动内陆用地的大开发,大开放。
材料二:2011年上半年,某市以8%的GDP增速位居全国31个省区市排名末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是“行有余力而不为”?在制定“十二五”规划中,该市提出要在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当好标杆和火炬手,走在全国最前列,把五年年均增速审慎确定为8%,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最低。面对“十二五”开局之年,该市的科学发展在“调”和“转”上加大力度。围绕群众关心、舆论关注的交通拥堵、楼市虚高、大气污染等三大问题,该市坚决实施控车市、调楼市和大型钢企业退市三大策略。虽然这三大措施直接影响了1.8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速,却大大便利了市民的出行,维护了楼市稳定,老百姓得到了“蓝天白云”。如果说“十二五”开局之年的调控是中央下发给各地的一张考卷的话,倒数第一恰恰是该市“行有余力而不为”的精心备考,是心甘情愿主动站位的结果。
(1)结合材料一,分析发展蓝色经济的意见所遵循的唯物辨证法的方法论原则。
(2)联系材料二,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该市在GDP增速排名中甘愿倒数第一的依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