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关系”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甲认为:“是亦彼也,彼亦是也。”乙认为:“天法地,地法人,人法道,道法自然。”丙认为:“人是架钟表,心脏是发条,神经是游丝,骨骼是齿轮,人的思维过程只不过是对命题、观念进行加减。”丁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以上观点分别属于( )
A.相对主义 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 辩证法 |
B.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 辩证法 唯心主义 |
C.相对主义 辩证法 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 |
D.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辩证法 |
“存在即被感知”和“理生万物、理主动静”这两类哲学观点因对意识的不同理解而分属不同的基本形态。要正确区分这两种形态,必须理解
A.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区别 |
B.思维与存在的区别 |
C.物质与意识的区别 |
D.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区别 |
民政部、国家减灾办发布的2012年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统计结果显示,2014年我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2.9亿人次受灾,1 338人死亡,192人失踪,1 109.6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面对自然灾害带来的严重损失,人们议论纷纷:第一种人认为,一切都是天意,天命不可违;第二种人认为,天灾已成定局,过一天算一天吧;第三种人认为,天灾不可避免,但事在人为,我们应该把损失降到最低。
(1)试判断上述三种人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派别,其基本观点各是什么?
(2)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一首小诗《见与不见》:“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下列与这句诗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A.古今异俗,新故异备 | B.我在故我思 |
C.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 D.心外无物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物是观念的集合”,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材料二: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
(1)材料一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
(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
近年来,极少部分党员干部言行不一,不信马列信鬼神、不问苍生问鬼神。2013年8月25日,《人民日报》载文批评一些干部丧失信仰,看相算命求神拜佛。国家行政学院 “中国县处级公务员科学素养调查”课题组对900多名县处级公务员调查时发现,半数以上的县处级公务员相信“相面”“周公解梦”“星座预测”和“求签”等。部分官员中,对迷信活动的相信程度甚至高于一般公众。党政干部迷信风水危害极大,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败坏党风政风,腐蚀社会风气,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刹一刹官员中的封建迷信之风刻不容缓。
运用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的相关知识分析部分党员干部迷信思想的错误实质并提出解决办法
以下属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有
①世道变则观念变 ②历史是沿着伟人划出的轨迹谱写的
③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④英雄造时势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③④ |
下列与“灌足急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蕴涵的哲理相同的是( )
A.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
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D.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
在古代中国,一些人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木;天性刚,地性柔。上述观点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
A.缺乏科学依据,否定意识能反映物质 |
B.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历史观上是唯心的 |
C.缺少辩证法思想,没有看到物质世界是发展的 |
D.把具体的物质形态当作世界本原,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行”原指“五材”,即水、火、木、金、土。早期的“五行”说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多样性及世界本原的认识。西周末年,史伯提出了“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的观点。
材料二 霍尔巴赫是18世纪的一位著名哲学家。他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都是不变的,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不同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原子的结合和分离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造成的。
材料三 恩格斯说:“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当我们把各种有形的存在着的事物概括在物质这一概念下的时候,我们就是把它的质的差异撇开了。因此,物质本身和各种特定的、实在的物质不同,它不是感性的存在着的东西。”
(1)上述三种观点共同体现了什么样的哲学世界观?
(2)对以上三种观点作出简要评价。
某校高三(2)班组织学生针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正确性进行大讨论:甲组认为,唯物主义都是科学的,都是我们应该提倡的;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非科学的,我们应彻底否定。乙组认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各有得失,应辩证地认识。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什么?
(2)对两组同学的观点你是如何认识的?
“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与“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所蕴含的哲理( )
A.前者是朴素唯物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
B.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后者是客观唯心主义 |
C.前者揭示辩证发展观,后者揭示辩证联系观 |
D.两者共同揭示了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
庄子认为“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气”。这是
A.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