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政治试题 / 法治政府的内涵 / 综合题
高中政治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城镇化是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既要加强城镇的交通、供水、文化娱乐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也要发挥城镇聚集人才、聚集科技、聚集产业等功能,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防止城市“摊大饼”式外延扩张。
材料三  当前,我国城镇化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充当了城镇化“主角”,强制征地、农民“被上楼”现象时有发生;进城农民在就业、养老等诸多领域无法享受市民待遇……2013年1月15日,李克强考察调研时指出,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
(l)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三,运用政府职能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在城镇化进程中的角色应如何定位。(1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年浙江省S县响应省政府“保护和建设历史文化村落”的要求,启动“修老屋,传文化”活动,为此采取四大举措:①安排专项专项资金用于全面普查古村落资源,编制富含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村落的相关书籍;②加强重点古建筑,古树名木的保护,责任到人:③“堵”“疏”结合,保持古村落原汁原味,“堵”是加强危旧古建筑的保护性抢救,禁止损毁,“疏”是充分整合项目、资金,满足古村落居民对改善住房的需求:④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古村落保护利用,在不破坏古村落面貌的前提下,发展生态民宿等休闲养生项目,打造乡村艺术创意园和旅游观光村落。
(1)结合材料,从“文化与社会”的角度阐述S县推进古村落保护举措的合理性。
(2)S县在“堵”“疏”结合,保持古村落原汁原味过程中是如何实现其“政府的责在”的?(10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来,我国掀起新一轮区域开发开放热潮。山东省提出要着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山东省是海洋大省,是全国海洋科技力量的“富集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东部改革开放,推动我国参与全球一体化进程,在新一轮国际海洋竞争中抢占先机。
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山东省政府着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网络是人们交流、信息共享的重要媒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问政平台已经成为网络议政、民智汇聚的重要阵地。2013年,H省欢府有关部门重点创新构建徽博、论坛与问政平台的健接通道,及时汇集大型综合性门户网站的各类涉及民生的信息,将“网络问政平台”打造成一个传递民声、了解民情、福泽民生的信息平台,使“网络问政”全面提速。
材料二 近年来,互联网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生产生活的作用越来越大。然而一些网站和运营商为了获得利益,肆意传播不健康信息,引起了人民群众的不满和社会典论的强烈遮责。为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全国“扫黄打非”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扫黄打非”专项行动,要求工商部门加强监管,公安部门要坚决打击为淫秽色情网站提供服务的运营商,对触犯刑律的个人和企业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贵任。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打造“网络问政平台”的意义。
(2)请你运用“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
(3)有人认为,网络传播不健康的信息,应该予以取缔。请你运用“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知识对此观点谈谈你的认识。(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 3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注:当前发达国家、高收入国家城市化的比重在80%以上。
材料二 2012 年 12 月中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材料三 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民面对的不仅仅是身份的转变,更重要的是知何拆除各类政策“屏障”,使其享受到住房、医疗、社保、教育等方面的市民化待遇。如果不能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将会产生影响中国未来的健康发展,也会影响小康社会的顺利建成。
(1)简要说明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请你结合材料二,运用资源配置的有关知识,为我国新型城镇化提两点合理化建议。( 4 分)
(2)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分析说明新型城镇化道路为什么要融入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12 分)
(3)试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说明国家在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如何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12 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6月2 6日,“神舟十号”顺利返回,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天地往返”任务圆满完成,意味着中国已经拥有了一个可以实际应用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
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是广大航天工作者以党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扬“两弹一星”和载入航天精神不断攻坚克难的结果,每次成功发射是研制人员对数万计的环节进行“零缺陷”质量管理的结果。
目前我国已选择2000多项航天技术运用于小到百姓餐桌大到国民经济各部门,每年产生1200多亿元的效益。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的航天精神,将激发更多中华儿女的正能量,使中国梦早日成真。
(1)意识的作用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2)结合材料,依据所学《政治生活》,阐述“神十”发射成功的政治意义。
(3)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如何实现中国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4分)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并列的高度,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之一。
材料一 山东省八五以来对环境领域投资情况和环境污染与GDP增长关系图

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揭示了环境污染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目前,我国正处于A点,离拐点还有一定距离。
材料二 “美丽山东”首次写进2013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落实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措施,高度重视大气污染治理,加大自然保护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力度,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和乡村文化建设。依法严厉查处破坏生态、污染环境行为。从而让齐鲁大地更加美丽,生态山东造福人民。
材料三 建设生态山东、美丽山东,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努力建设美丽山东,实现经济文化的永续发展。
(1)材料一(含注)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3分)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二分析怎样才能让“齐鲁大地更加美丽,生态山东造福人民。”(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建设“美丽山东”政府应承担的责任。(8分)
(3)结合材料三,回答建设生态山东、美丽山东,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唯物论道理。(7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0年,上海人陆士瑕在幻想小说《新中国》里记载了一个神奇的梦,梦中主人公随时光穿梭,看到“万国博览会”在上海浦东举行,为方便市民参观,上海滩建成了浦东大铁桥和越江隧道,还造了地铁,工厂中的机器有鬼斧神工之妙,租界的治外法权已经收回,汉语成了世界通用的流行语言……最后梦中人一跤跌醒,却言道:cc休说是梦,到那时,真有这景象也未可知。”
1920年,孙中山先生完成《建国方略》一书,书中提出了修建三峡水利、建设高原铁路系统等宏伟设想。构想了工厂遍地、机器轰鸣、高楼大厦矗立城乡、火车轮船繁忙往返的现代化景象,描绘了“万众一心,急起直追,以我五千年文明优秀之民族,应世界之潮流·而建设以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乐之国家”的愿景。
材料二 2012年1 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现在。我翻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逐步实现这个目标。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2年11月20日)
(1)用意识能动性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
(2)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为什么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3)为早日实现“中国梦”,更好履行文化职能,请给政府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光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太阳光射到破材料上可以产生电流并直接发电,这种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产业链条被称之为“光伏产业”。根据欧盟联合研究中心的预测,到2030年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世界总电力供应中将达到10%以上,到204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20%以上。
中国光伏产业起步较晚,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国家“光明工程”、“送电到乡”、“送电到村”等工程的带动下,在强大的信贷、财政孙贴等政策措施的有力拉动下,中国光伏发电产业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近几年,我国光伏产品以低廉的价格迅速占领世界市场,并稳居世界头把交椅。
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并不能掩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国内在建或拟建的光伏产业园大概有100家,全国600个城市中,约一半的城市计划发展光伏产业;中国光伏产品,如太阳能电池,90%以上的原材料依赖进口,90%以上的产品出口国外;2012年美国商务部要求海关对部分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双反”关税,欧盟也展开了对中国的主要光伏产品的反倾销调查……
(1)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谈一谈对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的认识
(2)有专家指出,政府应当在光伏产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该观点的合理性,并具体阐释政府在光伏产业发展中的作为。
从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再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初步探索、逐步深化和趋于完善的过程。
(3)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角度,简析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识过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 3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工资性收入主要是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收入;家庭经营收入是指农村住户以家庭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生产筹划和管理而获得的收入;财产性收入是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带来的收入。
材料二  Z市政府根据国家有关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的规定,出台了该市土地流转的实施细则,要求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杜绝强制流转等违法行为.保阵农民的收益权利;把土地流转与促进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结合起来。实现了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
材料三  A 村村委会多次组织村民召开村民会议.协商解决土地流转中存在的居住模式、土地流转方式、收益方式、社区公共事务等问题。经过各方努力,通过村委会协调流转的农户有307户,流转面积占流转总数的91.96 % ,使村民的收益有了保障。
(1)揭示材料一中图和表蕴含的经济信息。
(2) 结合材料二,运用分配制度和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等流转?(12分)
运用民主管理和政府职能的有关知识说明村委会和政府在土地流转中所扮演的角色。(1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9年12月21日,社科院发布2010年《社会蓝皮书》指出,2010年群体性事件仍然保持着多发的态势。尽管事态早已平定,但瓮安事件、湖北石首等群体性事件依然使人不寒而栗。群体性事件是因为一些地方在加速发展和转型的过程当中,积累了很多历史上的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造成的民怨太深。
材料二  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审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草案。根据现行相关法律,每96万农村人口选举1名全国人大代表,每24万城市人口选举1名全国人大代表。2009年10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了《选举法修正案(草案)》,明确规定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常识,从公民与国家的关系角度谈谈如何处理好此类事件?
(2)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政府为何要处理好此类事件?
(3)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政治学依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日常生活中,“美丽”和“中国”都是最普通不过的字眼,而将“美丽中国”首次写入十八大报告就赋予了其新的内涵,发人深思,引起广泛关注。某校高三同学以“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开展探究,请你参与其中。
[哲学解读自然之美]
工业化、城镇化在带来繁华的同时,也导致了草原退化、湿地萎缩、河流污染、生态脆弱……一边是开发仍在快速推进,一边要留下更多空间,矛盾如何解决?十八大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分析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的。
[发展推动和谐之美]
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的出现,既与产业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发展方式粗放等密切联系,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紧密相关。因此,必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2)阐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变生活方式以推进生态文明的经济意义。
(3)建设美丽中国,请从政治生活角度回答,要实现美好的中国梦,政府应如何“实干兴邦”?
[以歌表达情怀之美]
班会课上,同学唱起《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4)《我的中国心》唱出了美丽的爱国情怀,请分析歌词中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来,党中央罐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民生优先战略,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材料一

(l)图1、图2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并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政府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降低能耗提出几条合理建议。
材料二 “民生政策的制定就要运用“木桶理论”,解决老百姓最需要解决的难题,基层群众在哪里,“政策阳光”就要照到哪里”。遵循上速理念,2007年,安徽在全国率先实施“民生工程”,加快财政向“民生财政”、“公共财政”转型步伐。5年多来,安徽率先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全部免除,率先启动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初步构建覆盖城乡的医保和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启动城乡收入倍增规划……
(2)从政治生话角度分析安徽省政府宴施民生工程的原因?并指出制定和执行让人民满意的民生政策应该遵循哪些历史唯物主义原则?( 20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和政府一直把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件大事,为控制物价上涨政府采取了如下的措施:通过控制货币流动性,管好物价上涨的货币因素;通过发展生产,稳定物价;通过搞好流通,减少商品流通环节;管好市场,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不法行为,使整个市场有序地发展。
(1)结合材料分析政府实施以上措施的经济学依据。
(2)结合材料分析政府为稳定物价采取措施所体现的政治学依据,并从唯物论角度分析政府稳定物价采取措施应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浙江大地处处都有故事,故事需要记忆,讲好这些故事,这片土地便有了灵魂,也让人产生一种眷恋,一种力量。近年来,浙江省政府把创作文化精品作为繁荣文化工作的重点,正确引导,加强管理,鼓励企业开发文化精品。山水实景演出《印象西湖》和电视剧《向东是大海》就是浙江省发展文化产业的创新之作。《印象西湖》深入挖掘古老民间传说、神话,利用现代舞台技术,重现西湖人文历史的代表性元素;《向东是大海》把近代浙商的传奇故事搬上电视银幕,再现了浙江商帮的成长史和浙商精神的铸就史。这两个都是地域性、时代性很强的文化作品,但它们的思想性远远超过地域与时代的局限,弘扬了“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受到中外观众的一致好评。
(1)有人认为:“推进文化创新,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责任在政府。”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2)运用文化创新和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分析《印象西湖》、《向东是大海》的成功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法治政府的内涵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