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我国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
注: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一般为60%左右,印度、巴西和俄罗斯大约为40%,多数发展中国家则低于40%。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材料三 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针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现状指出,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收入分配改革着眼点为促进社会公平,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引起广大网友的热议,有网友认为“政府切实履行了职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理应是政府的事情”。
(1)分析材料一反映的信息。
(2)结合材料一反映的问题,运用经济生活说明如何实现材料二中提出的“收入倍增”目标。
(3)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三中网友的观点进行评析。
材料一:2010年中国GDP总量达58786亿,超过日本的54742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4年中国GDP总量达到90386.6亿元,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2013年人均GDP为6629美元,位居世界86名,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增加,近几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逐年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实际增长率都超过了城镇居民,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之比总体上有所缩小,但差距仍较大。
材料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其实质就是要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又快又好发展”。随着实践的推进,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又快又好”调整为“又好又快”,强调的是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十七大正式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又一次飞跃。十八大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知识说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义,并根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关知识提出我国实现经济社会更好发展的相应对策。
(2)结合材料二,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分析说明我们党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为什么能够一次又一次地实现飞跃。
改革、深化改革、推动改革、深入推进改革……《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二字出现了77次,表达了政府深化改革的决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12013年A市GDP增长情况
图2 2013年A市财政收支情况
表1 2013年3月A市新一届市政府就任以后出台的改革举措
|
改革举措(部分) |
1 |
5月,出台措施放宽小微企业融资标准,降低民营企业进入部分垄断行业的门槛。 |
2 |
8月1日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在全市范围内推开。 |
3 |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取消了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的注册登记限制。 |
4 |
截至10月1日,市政府已取消和调整298项行政审批项目,并决定,凡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政府都要退出。 |
(1)描述图1、图2的经济现象,并说明图1、图2和表1之间内在的经济联系。
材料二 收入是民生之源,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当前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要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激发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我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理由。
材料三 A市市长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会上强调:近几年,我市在改革进程中走了不少弯路,但瑕不掩瑜,老百姓对我们的工作基本上还是认可的;当前,我市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我们必须坚定信念,在探索中“排雷”和清除“荆棘”;我市情况复杂,一些重大改革项目可先选择一些地区和领域开展试点,以点带面,逐步铺开;全面深化改革,千头万绪,要化繁为简,积极寻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全市六个县市的情况不同,具体的改革措施也要因地制宜。
(3)结合材料三,说明上述讲话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实质和核心的相关知识的。
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事业已经大步迈进了关键的2015年。
材料一: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拦路虎”,惟有坚持不懈依靠改革,才能推动科学发展。为此,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把改革开放扎实推向纵深,进一步提出系列改革措施:取消一切非行政许可审批,建立规范行政审批的管理制度;大幅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继续推进科教文化、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领域改革,努力交出一份为发展加力、让人民受益的改革答卷。
材料二:不折不扣推进改革要有攻坚克难的意志和智慧。从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四中全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再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将“四个全面”作为新时期治国理政的总体方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坚定改革的决心和自信,展示了鲜明的领导力和厚重的历史担当。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坚持不懈依靠改革,推动科学发展的理论依据。并分析说明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改革举措体现的政策取向。
(2)结合材料二,说明中国共产党如何承载落实“四个全面”治国理政方略的历史担当。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胜利召开。大会所描绘的“美丽中国”鼓舞人心,举世瞩目;各方落实精神更是脚踏实地,实干兴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美丽中国,呼唤分配公平】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
注:近十年来,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4%,而在发达国家,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大多在50%以上。
(1)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理由。(12分)
【美丽中国,要求社会各界参与】
十八大报告多次提及社会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表现,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国务院同意并发布了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等部委制定的 《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今年两会期间,网民们纷纷在网上就分配制度改革建言献策;政协委员们也表示“当前,到了下大决心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的时候了”。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各方面应如何发挥自身作用来促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美丽中国,期待城乡协调发展】
(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简要分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上图中所反映的问题有何影响?
【美丽中国,重在文化不断加强】
为了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2013年北京市在文化建设方面,将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开展乡镇、社区、街道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向社会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信息化服务; 免费开放全市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和文化站等。
(4)请你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中各项措施的依据。
我国居民收入存在以下几方面差距:居民收入的差距逐渐呈现扩大的趋势;城镇居民收入年增速为8%~9%,农村居民收入年增速为4%~5%;某些垄断性行业人均年工资超过6万元,而全国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大都在2万元以下;财富多的人(占城市居民的10%)拥有的财富占全部城市财富的45%,而财富少的人(占城市居民的10%)拥有的财富仅占全部城市财富的1.4%。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28分)“创造幸福中国,实现中国梦想”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下面是某地同学查找的三组材料和提出的问题,请你参与活动。
【收入倍増人民幸福】在2012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活动中,南通市荥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南通亨在增强人民幸福方面,把提高人民收入作为出发点,通过就业培训做实“富民”工程;通过鼓励青年创业做实“创业”工程;通过大力发展教育做实 “智民”工程。南通的做法与我们新一届政暑提出的收入“倍增计划”不谋而合。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怎样才能实现居民收入“倍增计划”? (10分)
【中国梦想人民期盼】“中国梦”妁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 社会和谐。其中蕴含着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蕴含着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 “幸福特征”;蕴含着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蕴含着促进人全面发展 的“价值特征”。
(2)依据材料二,结合《生活与哲学》的知识,简要分析如何用“系统优化方法”来指导实现中国梦?(8分)
【积聚能量放飞梦想】在媒体发达的今天,我们爱上了“吐槽”,“牢骚”成了家常便饭。 而“正能量”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正能量”.越多,社会才会充满希望,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正能量的注入。
(3)依据材料三,结合你所学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思考并回答政府应如何积极创造 “宏观正能量”?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 各项工作不仅要适应新常态,而且要不断坚持推进依法治国方略,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保驾护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中央“—号文件”强调,要着力“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表1:2007年--2014年中国与发达国家农业状况比较
|
中国 |
发达国家 |
|
年份 |
2007年 |
2014年 |
2014年 |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人) |
4140.36 |
9882 |
12000 |
农业科技贡献率(%) |
48 |
56 |
70--80 |
农业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初中以上比重%) |
67.9 |
81.1 |
90以上 |
农业劳动生产率(元/人) |
15549.22 |
18313 |
40000 |
材料二:甲地认真贯彻中央“—号文件”,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推行如下举措: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延伸产业链;坚持紧扣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加强对生物育种、智能农业等领域的科技攻关;引导农民探索家庭农场等新方式,平均规模达到200亩,使得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制定专门就业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创业;加大财政农业投入集中建设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和节水灌溉骨干渠网;加大引进国外关键技术、管理经验等力度,培育了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粮商和农业企业。
(1)指出材料一显示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甲地是如何适应新常态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材料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完善的法治保驾护航。中国的法治建设不是简单地制定规则,而是如何让法治成为中国市场经济的最基本的基因和最高信仰。
(2)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备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有关各方的积极参与。根据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有关各方应如何积极参与,完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2)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完善的法治保驾护航。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完善的法治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收入与分配关系国计民生。坚持共享发展,成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理念,受到广泛关注。
材料一:2015年10月19日上午,国新办就2015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4877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67元,同比名义增长9.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7%,比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12元,同比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97元,同比名义增长9.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
材料二:古代的中国一向以世界中心国家自居,故自称为中国。而今天,时代赋予中国发展兴盛的历史机遇。建国以来,我们以五年一个计划周期向着国富民强的目标大踏步迈进。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5年11月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用新理念统领“十三五”规划编制,部署推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确定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决定精简优化企业投资和高速公路审批、推动就业等惠民生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居民收入增长状况及其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的合理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这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系统性、普惠性政策。《意见》明确,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改革推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放宽政策、放开市场、放活主体,形成有利于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让千千万万创业者活跃起来,汇聚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能。
(1)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国家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2)运用市场经济的知识,说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什么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20巧年的社会热词。2015年1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深圳柴火创客空间,体验各位年轻“创客”的创意产品,称赞他们充分时接市场需求,创客创意无限。总理说:“你们的奇思妙想和丰富成果,充分展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这种活力和创造,将会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不熄引擎。”2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支持发展“众创空间”的政策措施,为创业创新搭建新平台。4月,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
(1)结合材料并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阐述政府为创业创新搭建新平台这一行为的理论依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也是贯穿三十年改革开放,一条主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 解决中国城镇化现存问题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
城镇化现存问题 |
解决措施 |
依据 |
案例一:老李想进城打工,但家里还有几亩地,不知如何处理。 |
① |
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村经营体系创新。 |
案例二:小王夫妇到某市打工十年了,因为社保关系在老家,在该市看病只能报销一小部分费用。 |
政府加大投入,完善社会保障,促进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 |
② |
案例三:近年来,多个城市面临雾霾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问题,生存环境堪忧。 |
③ |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 |
案例四:很多城镇建设比较粗放,过于注重引进工业项目,而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很多地方还是空白。 |
加快发展服务业等第三产业 |
④ |
材料三:S市因发展经济需要流转一整片土地,但少数村民不答应流转,为解决这一问题,该市委市政府依托“代表委员”平台,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村入户征集意见和协商,并通过召开民主协商座谈会(代表委员、村干部、农业大户、村民代表和市、镇有关负责人一起恳谈协商),设立热线电话,网络互动等途径,广泛听取和征集各界人士意见建议,创新式地探索了“互换并地、换地并整”的新的土地流转模式,在周边地区划出面积大小、土地肥沃程度等条件相当的土地与其置换,有效地解决了集中连片规模流转的现象,让老百姓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材料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着传统村落遭受破坏的严峻现实。龙岩市传统村落(含古民居、古建筑)星罗棋布,散居于闽西大地的崇山峻岭之间。龙岩市高度重视传统村落的保护,我市共有5个村落(连城县雾阁村、中南村、芷溪村,永定县洪坑村、连城培田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整体利用项目保护名单,实现传统村落的整体保护和可持续保护。
材料五;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对科学实现城镇化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涵从过去的“以物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这意味着城镇化建设需要以人作为关切点,重新界定人与自然、人与城市、人与社会的关系,强调人的权利,必将推动城镇化的可特续发展。
(1)概括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完成上表。
(2)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S市的做法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启示。
(3)结合材料四,运用文化的有关知识,说明保护中国传统村落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的重要意义。
(4)结合材料五,说明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涵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变所蕴含的认识论道理(12分)
“十二五”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期,即将面临一些转变。
材料一: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的转变:我国将从出口大国向进口大国转变,从组装等低端环节向研发和营销等高端迈进,从过度依赖出口到内需协调拉动经济发展,从世界投资中国到中国投资世界。
材料二:从做大“蛋糕”到分好“蛋糕”的转变:中国还没有真正富起来,中国将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做大“蛋糕”;与此同时,还得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分好“蛋糕”,使百姓有钱可花,有钱敢花。
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谈谈如何保证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两大转变如期实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德两国尽管都是以基督教为主体信仰的国家,近代都受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影响,但却是世仇宿敌。且不说高卢人与日耳曼人上千年的敌对,仅近现代法德之间便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交战。二战后法国担心德国东山再起,威胁自己,主张把德国建成像1871年以前那样松散的联邦,但遭到了美、苏的抵制。之后在美国的主导下德国进行了社会改革;法德也认识到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中期的冲突与对抗不利于欧洲的强大和各自经济的发展;五六十年代,西欧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为此,l958年法国总统戴高乐与西德总理阿登纳举行了第一次会谈,两个民族达成了谅解,言归于好,l963年两国还签定了合作条约。
——《世界近现代史资料汇编》
(1)有人认为,材料一法德之间关系的变化再次说明“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结合材料一,运用国际社会和我国对外政策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10分)
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西欧各国先后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为全体公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全方位社会保险、社会服务和社会福利。这种制度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国家的社会稳定,而且为其高质量的劳动力再生产创造了条件,使欧洲企业在世界高附加值产品市场上一直占据优势地位。但欧洲实践表明,社会保障水平过高也会产生诸多问题:一是巨额的保障支出加重了各国的债务负担;二是高福利支出导致高社保缴费水平、高劳力成本和高企业负担,在全球化压力下使欧洲国家长期竞争力日渐丧失;三是随着老龄化的日趋严重,使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堪重负,加大了危机的应对难度。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欧盟成员国已经普遍认识到,必须对原有的社保政策体系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形势。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西欧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及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启示。(10分)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