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政治试题 / 个人品德
高中政治

材料一:随着中国经济不断的发展,2014年全国已有9个地区根据经济发展情况,率先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4月1日起,北京、上海和天津将分别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上海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82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17元,均系全国最高。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中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材料二:收入分配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一头连着人们的“钱袋子”“好日子”,一头连着国家的发展大局与和谐稳定。但我国目前收入差距依然较大。比如,劳动收入偏低,地区差距大,行业差距大。同时,分配不合理的现象也比较突出,一些垄断行业收入畸高,“天价工资”频频出现,一些领域“灰色收入”“隐形收入”甚至非法收入大量存在,一些单位“同工不同酬”等等。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请你为缩小收入差距提出合理化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表:“十一五”期间我国GDP、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

注:2008年底美国爆发了金融危机,威胁全球经济发展。
材料一: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实现由“强国”向“富民”转变。
(1)简述上述图表所反映的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中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知识,阐述如何实现由“强国”向“富民”转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发展必须由中低端水平迈向中高端水平。为此要加快改造传统引擎,打造新引擎:一方面,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另一方面,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我国有13亿人口、9亿劳动力资源,人民勤劳而智慧,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必将汇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一定能够顶住经济下行压力,让中国经济始终充满勃勃生机。政府要勇于自我革命,给市场和杜会留足空间,为公平竞争搭好舞台。个人和企业要勇于创业创新,全社会要厚植创业创新文化,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
(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济意义。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经济学知识,说明政府应该如何通过清障搭台去激发市场活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材料一  在胡锦涛同志所作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的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1)运用斯密的有关经济理论,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材料二  十八大指出:到2020年,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注:十一五期间,我国GDP、财政收入、城镇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2%、21.3%、9.72%、8.86%。
(2)描述图表显示的经济信息。并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如何才能实现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
材料三  温总理语录:
——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如果说把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看作是政府的责任,那么,分好财富这个“蛋糕”,就是政府的良知。
(3)结合温总理语录,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说明在构建公平收入分配制度中,政府应该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公共责任承担者和公共利益维护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心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材料一:     图:2008—2012年中国与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单位:%)

注:2010年中国GDP总量达58786亿,超过日本的54742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11年,世界人均GDP为10035美元,高于我国2012年6100美元的水平。
表 2008年—20112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及比例情况

年 份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例
收入(元)
实际增长率
收入(元)
实际增长率
2008
15781
8.4%
4761
8.0%
3.31:1
2009
17175
9.8%
5153
8.5%
3.33:1
2010
19109
7.8%
5919
10.9%
3.23:1
2011
21810
8.4%
6977
11.4%
3.13:1
2012
24565
9.6%
7917
10.7
3.10:1

材料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其实质就是要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又快又好发展”。随着实践的推进,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又快又好”调整为“又好又快”,强调的是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十七大正式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又一次飞跃。十八大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1)结合材料一中图和表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知识说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义,并根据“又好又快科学发展”有关知识提出我国实现经济社会更好发展的相应对策。
(3)结合材料二,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分析说明我们党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为什么能够一次又一次地实现飞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十八大报告提到“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报告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据此回答: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2)我国应怎样更好地实现社会分配公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2012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方案,2013年2月,国务院批转了《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2014年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关实施细则将出台,“提低、扩中、控高”被公认为是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基本思路,其目标是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材料二:2013年9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主要内容是明确提出要以政府为主导,发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医养结合等多种养老服务模式。一是办好公办保障性养老机构。二是完善农村养老服务托底的措施。三是完善公共财政补贴支持政策。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2)结合材料二,运用公民的政治参与和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的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破解养老困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92~2013年G省经济发展若干指标

项    目
1992年
2008年
2013年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2447
36796
62163
非公有制经济对GDP贡献率(%)
17.9
57
69
财产性收入占居民收入比重(%)
0.6
1.8
2.9
市场化程度(%)
26.0
77
79.8

  注:按市场发展阶段划分,市场化程度在15%—30%为弱市场经济,30%-65%的叫转轨期市场经济,65%—80%叫相对成熟市场经济。目前,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市场化程度一般在85%以上。
(1)请简要概述材料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制度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备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有关各方的积极参与。根据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有关各方应如何积极参与,完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2)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完善的法治保驾护航。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完善的法治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收入与分配关系国计民生。坚持共享发展,成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理念,受到广泛关注。
材料一:2015年10月19日上午,国新办就2015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4877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67元,同比名义增长9.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7%,比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12元,同比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97元,同比名义增长9.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
材料二:古代的中国一向以世界中心国家自居,故自称为中国。而今天,时代赋予中国发展兴盛的历史机遇。建国以来,我们以五年一个计划周期向着国富民强的目标大踏步迈进。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5年11月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用新理念统领“十三五”规划编制,部署推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确定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决定精简优化企业投资和高速公路审批、推动就业等惠民生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居民收入增长状况及其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的合理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这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系统性、普惠性政策。《意见》明确,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改革推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放宽政策、放开市场、放活主体,形成有利于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让千千万万创业者活跃起来,汇聚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能。
(1)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国家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2)运用市场经济的知识,说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什么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20巧年的社会热词。2015年1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深圳柴火创客空间,体验各位年轻“创客”的创意产品,称赞他们充分时接市场需求,创客创意无限。总理说:“你们的奇思妙想和丰富成果,充分展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这种活力和创造,将会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不熄引擎。”2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支持发展“众创空间”的政策措施,为创业创新搭建新平台。4月,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
(1)结合材料并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阐述政府为创业创新搭建新平台这一行为的理论依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也是贯穿三十年改革开放,一条主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 解决中国城镇化现存问题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

城镇化现存问题
解决措施
依据
案例一:老李想进城打工,但家里还有几亩地,不知如何处理。

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村经营体系创新。
案例二:小王夫妇到某市打工十年了,因为社保关系在老家,在该市看病只能报销一小部分费用。
政府加大投入,完善社会保障,促进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

案例三:近年来,多个城市面临雾霾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问题,生存环境堪忧。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
案例四:很多城镇建设比较粗放,过于注重引进工业项目,而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很多地方还是空白。
加快发展服务业等第三产业

 
材料三:S市因发展经济需要流转一整片土地,但少数村民不答应流转,为解决这一问题,该市委市政府依托“代表委员”平台,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村入户征集意见和协商,并通过召开民主协商座谈会(代表委员、村干部、农业大户、村民代表和市、镇有关负责人一起恳谈协商),设立热线电话,网络互动等途径,广泛听取和征集各界人士意见建议,创新式地探索了“互换并地、换地并整”的新的土地流转模式,在周边地区划出面积大小、土地肥沃程度等条件相当的土地与其置换,有效地解决了集中连片规模流转的现象,让老百姓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材料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着传统村落遭受破坏的严峻现实。龙岩市传统村落(含古民居、古建筑)星罗棋布,散居于闽西大地的崇山峻岭之间。龙岩市高度重视传统村落的保护,我市共有5个村落(连城县雾阁村、中南村、芷溪村,永定县洪坑村、连城培田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整体利用项目保护名单,实现传统村落的整体保护和可持续保护。
材料五;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对科学实现城镇化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涵从过去的“以物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这意味着城镇化建设需要以人作为关切点,重新界定人与自然、人与城市、人与社会的关系,强调人的权利,必将推动城镇化的可特续发展。
(1)概括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完成上表。
(2)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S市的做法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启示。
(3)结合材料四,运用文化的有关知识,说明保护中国传统村落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的重要意义。
(4)结合材料五,说明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涵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变所蕴含的认识论道理(1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十二五”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期,即将面临一些转变。
材料一: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的转变:我国将从出口大国向进口大国转变,从组装等低端环节向研发和营销等高端迈进,从过度依赖出口到内需协调拉动经济发展,从世界投资中国到中国投资世界。
材料二:从做大“蛋糕”到分好“蛋糕”的转变:中国还没有真正富起来,中国将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做大“蛋糕”;与此同时,还得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分好“蛋糕”,使百姓有钱可花,有钱敢花。
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谈谈如何保证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两大转变如期实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德两国尽管都是以基督教为主体信仰的国家,近代都受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影响,但却是世仇宿敌。且不说高卢人与日耳曼人上千年的敌对,仅近现代法德之间便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交战。二战后法国担心德国东山再起,威胁自己,主张把德国建成像1871年以前那样松散的联邦,但遭到了美、苏的抵制。之后在美国的主导下德国进行了社会改革;法德也认识到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中期的冲突与对抗不利于欧洲的强大和各自经济的发展;五六十年代,西欧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为此,l958年法国总统戴高乐与西德总理阿登纳举行了第一次会谈,两个民族达成了谅解,言归于好,l963年两国还签定了合作条约。
——《世界近现代史资料汇编》
(1)有人认为,材料一法德之间关系的变化再次说明“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结合材料一,运用国际社会和我国对外政策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10分)
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西欧各国先后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为全体公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全方位社会保险、社会服务和社会福利。这种制度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国家的社会稳定,而且为其高质量的劳动力再生产创造了条件,使欧洲企业在世界高附加值产品市场上一直占据优势地位。但欧洲实践表明,社会保障水平过高也会产生诸多问题:一是巨额的保障支出加重了各国的债务负担;二是高福利支出导致高社保缴费水平、高劳力成本和高企业负担,在全球化压力下使欧洲国家长期竞争力日渐丧失;三是随着老龄化的日趋严重,使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堪重负,加大了危机的应对难度。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欧盟成员国已经普遍认识到,必须对原有的社保政策体系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形势。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西欧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及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启示。(10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个人品德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