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政治试题 / 个人品德 / 综合题
高中政治

读图并运用经济生活回答:

(1)图1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
(2)分析说明图1、图2之间的相互联系。
(3)电脑普及率将呈何种发展趋势?从不同角度举出两条理由。(9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2010年我国东部某省居民人均收入状况比较表

  内容
项目
城乡
行业
地区
城镇
农村
垄断性行业
一般性行业
南部
中部
北部
数值(元)
21 574.7
6 906.93
54 605
18 703
7 623
5 836
3 606
增长(%)
12
10.7
12.7
10.5
8.9
11.7
12.7

 
注:2011年,该省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 228.8亿元,比上年增长18.2%。
材料二:2009年以来,该省采取一系列措施力促社会公平: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医疗、 保险、落实沿海开发国家战略,促进该省北部和中部地区加快发展;2010年2月1日起,又以超过12%的增幅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等等。
(1)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该省居民收入分配状况。
(2)联系材料,请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怎样才能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0年9月16日,胡锦涛主席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提出,实现包容性增长,应该朝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坚持发展经济,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增加社会财富,不断为全体人民逐步过上富裕生活创造物质基础。
请你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为我国实现包容性增长目标提几条建议。(10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1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回答下列问题。  以下是《规划纲要》制定过程:
(1)《规划纲要》制定过程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什么特点?(4分
(2)《规划》提出要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正由“国富”向“民富”转变。实现“民富”的目标,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切好“蛋糕”。
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实现“民富”的目标?
(3)我国经过几十年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国富”为实现“民富”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民富是国富的具体体现,可以促进国富。但是如果过于强调“国富”,国家收入积累过多过快,就会影响到居民收入增速和比重,进而影响人民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影响国家的生产以及财富的积累。
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分析 “国富”与“民富”之间是什么关系?(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生活在春秋时期的孔子有一段话很著名:“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可见,中国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传统。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但分配失衡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由此更引发诸多社会问题。我们真的进入了一个“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时代!
(1)结合材料,联系《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点,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材料二  有关我国分配情况的一组数据: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从1992年的68.3%下降至2007年的57.5%
劳动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从1997年的53.4%下降到2007年的39.73%
城乡居民收入比
从1978年的2.36:1扩大到2009年的3.33:1
东西部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以浙黔为例)
2009年浙江为24611元、贵州为12862元
东西部农村居民收入人均纯收入
2009年浙江为10007元、贵州为3000余元

 
注:从不同收入群体看,我国高收入阶层财富增长较快,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而另一方面,我国绝对贫困人口超过4000万人,低收入群体还有2.7亿人。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就解决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次贷危机后,下一场危机将是农产品危机。”这是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标题。它也真切地反映了全球对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价格的忧虑。在我国,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耕地面积有缩小趋势。同时,受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2010年以来我国粮食价格及其农副产品价格也不断攀升。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我国的粮食价格为什么会不断攀升。
(2)粮价的上涨对我国粮食生产带来怎样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材料二 “十二五”规划建议,第一次明确追求“民富国强”,而不是以往的“国富民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解决民生问题有了物质基础,此时将“民富”放在重要位置,由“国富优先”向“民富优先”的转变,使发展成果惠及所有社会成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描述我国“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态势。
(2)结合上述材料,联系《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注重“富民”的经济意义。
(3)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富民”的途径与措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某国有大型企业职工张某每月工资5000元,奖金1000元,投入10000元作为企业的股份,每年可得股息2400元。同时,张某以技术入股,每年可得红利12000元,张某每月出租房屋可得租金600元。
材料二:我国居民收入存在着差距。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超过0.45(0.4为国际公认的贫富差距的警戒线);拥有数十万到数百万员工的大行业人均年工资超过6万元(如材料一所说的张某),而全国事业、企业等都在2万元以下;财富多的人(占城市居民的10%)占有全部城市财富的45%,财富少的人(占城市居民的10%)占有全部城市财富的1.4%。
(1)张某每月的按劳分配收入、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各是多少?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要分析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市2005-2010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

注:一般说来恩格尔系数高于60%就认为是贫困,60%-50%之间是勉强度日,我们叫温饱,50%-40%就认为是小康,40%-20%就认为是富裕。
(1)图表(含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和问题?
(2)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今年夏天我国部分地区持续高温超过38度,重庆、绍兴、杭州、南京等城市频发高温作业中暑致死事件。仅绍兴近30名中暑死亡人员中,就有一半多是由于高温作业引起的,而其中大部分又是工作和居住环境较差的外地民工。
材料二:有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我国关于高温作业的制度不是一片空白,加快高温作业保障制度建设势在必行。除了制度空当,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劳动纠纷中,因为高温作业死亡的投诉非常少,即使出了这种问题也不寻求合法途径,私了现象非常严重,企业主几万块钱就可以打发了事。
(1)结合上述材料,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
(2)劳动者怎样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哈尔滨“十一五”时期城乡生活消费支出柱形图。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内在要求。一方面是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要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材料三:2008年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商品出口量减少,“出口转内销”已成为外贸企业的重要销售策略。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材料三,从生产与消费关系的角度谈谈“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经济学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某市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率变化表

注:2009年该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 21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 36元。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三农”工作,增加农民收入;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1)运用收入影响消费的知识,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
(2)材料二中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的措施有什么经济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材料二、有数据显示,2011年前8个月我国财政收入累计达到7.42万亿元,预计全年收入将突破10万亿元。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上马或建成,为我国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企业、个人创造了良好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这一切都依赖于国家庞大的财政支持。因此,国家财政收入越多,企业和个人的收益也越多。
(1)材料一中的表一、表二各反映什么经济现象?针对这种现象谈谈你的认识。(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谈谈财政收入与企业和个人的关系。(1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分)“民富”是目前人们最关注的热词之一。某校高三(1)班学生以“强国之道,藏富于民”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提出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控制收入差距扩大。《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有着本质差别,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国强”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十二五规划》的亮点之一,将成为中国新一轮发展的新的动力和新的增长点。
乙同学:国家应该让老百姓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拥有更多的精神财富。只有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来”了,精神“富起来”了,才是真正的民富。
(1)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应如何实现“民富”目标。(6分)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说明从“国强”到“民富”的转变的正确性。(6分)
(3)请你从《文化生活》角度为老百姓精神“富起来”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



图三:

 

注:幸福感的拥有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和生存状况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主观确认。      
——摘自CCTV《2010年中国人幸福感调查报告》
材料二:在今年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幸福”成为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十二五”规划中的高频词。北京提出“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广东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建设幸福广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庆宣示要成为“居民幸福感最强的地区之一”。杭州最具幸福感城市,为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大多数公共文化场所已陆续免费开放。这意味着将有更多公众走进文化艺术殿堂,感受文化魅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走进这些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场所,在美术馆,欣赏中外书画大师的作品,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在科技展览馆,体验现代科技的神奇……同学们在历史与现实中穿越,享受精神愉悦,接受文化熏陶。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依据材料一二,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三条提高人民幸福感的途径并分析说明理由。
(3)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说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开放的文化价值。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个人品德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