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政治试题 / 个人品德 / 综合题
高中政治

2006—2010的五年,作为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无疑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五年;2011年,这是我国“十二五”的开局之年。
材料一 增强调控、加强监管
“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上一年增长情况如图所示:(单位:%)

注:2010年10月15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作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从“国强”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
材料二 确保供应、稳定物价
物价“涨”声一片,已成为劫持公众幸福感的一大“主犯”。继“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之后,食用油、白糖、棉花等农产品价格也应声走高,经历了一波惊心动魄的涨价。2010年9月2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要求各地严格贯彻国务院要求,切实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增加对大中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生食堂的补贴,以稳定物价,提升公众的幸福指数。
材料三 发展教育、彰显公平
2010年7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规定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规划了未来10年中国教育发展的宏伟蓝图。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材料四 收入分配、彰显公平
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老子的“损有余而不足”、到太平天国的“无处不均匀”和康有为的《大同书》,至建国后的人民公社、“大锅饭”,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平均”的文化基因。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阶级社会,极端贫困的人们企盼平均分享财富,企盼有尊严的生活,这种思想对摧毁和瓦解封建所有制具有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今天对我们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仍有启示和警示意义。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讨论未来五年的政策蓝图,建议制定“十二五”规划,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1)针对图表中传递的经济信息,有人认为,“民富”必须“国强”。但也有人认为,“国强”不一定“民富”。对此,结合财政的有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图表中传递的经济信息,谈谈国家如何分配才能实现“民富”。
(2)结合材料,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分析国务院是如何提升公众的幸福指数的?
(3)运用哲学的相关知识,谈谈国家为什么要重视教育改革、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4)材料四“不患寡而患不均”、“损有余而不足”、“无处不均匀”等反映了传统文化中什么文化形式?结合材料说明应该怎样对待这种传统文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及消费同比增长情况

材料二: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向深化改革要动力,让全社会创造潜力充分释放,让公平正义得以彰显,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材料三 某高中生小李围绕“三农”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向村委会建议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向人大代表反映“三农”资金使用的违规情况;就农民工就业问题通过发帖形式在县政务微博上留言……
(1)简要分析材料一所蕴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谈谈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意义。
(3)结合材料三,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小李积极“建言献策”方式的理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1、图2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材料二:当前,油价高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凸显,汽车消费者日趋理性,提倡环保消费和前瞻消费。这种新的消费观念催生出低油耗、低排放、一车多能的时尚新车型,并逐步引领汽车消费的新趋势。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知识,分析消费新趋势对汽车行业的影响。
材料三:在发达国家,企业内工人工资一般会占企业运营成本的50%左右,而在中国则不到10%。在发达国家,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在55%以上,在中国则不到42%,并呈逐年下降趋势;资本回报的比重却节节上扬。
(3)结合材料三,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成为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但在社会管理领域中仍存在着收入分配不公,教育、医疗资源配置不均、社会保障不够完善等问题。因此,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解决社会管理领域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增强紧迫感,加强实践探索和工作落实,不断努力,开拓创新,深化认识,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村料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管理的法律、体制、能力建设;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加强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与社会组织协同、公众积极参与的互联、互补的社会管理格局,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的知识,分析当前应如何促进公平,激发社会活力?
(2)归纳材料一中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问题所提要求的认识论道理。(:9分)
(3)结合材料二说明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如何实现党的领导、政府负责和公众参与的互联、互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收入分配问题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也影响到经济升级和社会转型。收入分配问题是社会经济关系及其变动财富分享方面的反映。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达到惠及更多百姓的目的,需要从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全过程和深层次来把握,需要用勇气和智慧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如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营业税改为增值税;调整财政收支结构,把财政资金更多地投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加大“三农”投资力度;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的全民共享机制,实施一系列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领域的“顶层设计”。
结合材料,运用财政、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有关知识说明分配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2010年某省居民人均收入状况比较表

注:2010年,该省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228.8亿元,比上年增长18.2%。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效率与公平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针对效率与公平的矛盾,不同时期党和国家领导采用不同政策:
十五大报告提出:“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十六大报告进一步回答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过高收入。”
十七大报告则提出: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在理论上是一个创新,在现实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有重要的意义。
十七届五中全会: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简述这一现象对经济后续发展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用矛盾分析方法说明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针对当时的国情我们党提出“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个策略的实施,打破了绝对平均主义和“大锅饭”体制,为国家积累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已突破3000美元。在这一关键阶段,为防止出现贫富悬殊、社会矛盾加剧等问题,201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强调要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两个“同步”的实现,特使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实现社会公平。
材料二 温家宝总理指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的形成过程,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是统一全党认识、形成社会共识的过程。国务院将据此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请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颁布实施。
(1)运用经济学分配的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实现“两个同步”?
(2)用政治学的知识,分析国务院“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要根据《建议》编制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的原因。
(3)个人收入分配的调整不仅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我国收入分配调整的依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
材料二:“史上最严”新环保法已于2015年1月1日实施,从多个角度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环境保护、治理力度。环境保护已成为社会利益冲突的重要触发点,中国需要在保护环境和经济增长、居民就业与环境质量等这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更好地落实政府和排污单位的责任。对于公众来说,每一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既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也是制造者。因此,建设生态文明,也需要每个公民心中树立绿色出行、节能节水等理念,珍惜环境资源,规范自身行为,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针对我国的基尼系数,有人认为只要大力发展经济,就能解决基尼系数问题。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主板此观点。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公民应怎样担当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革开放以来,脱离“温饱”困境,日益“富起来”的中国人更加关注公平。生活中的“工薪阶层目前成为我国个人所得税的主要纳税主体。一些不合理、不合法的灰色收入游离于个人所得税之外;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小,覆盖水平低,社会保障基金大多投向城市,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小,转移支付模式单一,难以承担均衡地区间财力的重任”等现象广受人民群众的诟病,也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概括材料中反映的经济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材料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既是结构重新构造的过程,也是增长动力重塑的过程。我国拥有城镇化的广阔空间、“四化”融合的巨大动力、消费升级的庞大市场,需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让这些潜力源源不断地迸发出来,为新常态下形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格局奠定坚实基础。
(1)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下列三大举措能够扩大消费需求的理由。
举措一: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家政、物业、医疗保健等服务业,积极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兴消费业态。
理由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措二: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理由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措三: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理由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科技创新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引导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建设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成立科技服务中心,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取消和下放科技类行政审批项目,简化程序,提高服务效率,;向社会力量购买科技服务,扩大科技服务覆盖面。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财政是如何支持科技创新以适应经济新常态的。
材料三:这是某市图书馆一个专题讲座的预告:面对五花八门的消费宣传,如“免费健康体验”、“专家养生讲座”、“生产基地旅游”、“产品推介聚餐”,我们能否保持原有的淡定?面对商场超市里琳琅满目的食品,作为普通百姓的我们又该如何挑选?我们将为您逐案剖析,帮您提升甄别能力,练就您的火眼金睛,识破和规避食品类消费陷阱,并通过姓的视角去阐述如何科学选购食品。欢迎广大市民旁听我市图书馆举办“舌尖上的安全”——理性消费科学选购系列讲座。
(3)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分析为什么广大市民在消费活动中会有不同的消费选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到百分之三十,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5月6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及《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关于提高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精神,财政部发布通知,从2014年起,适当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最高达25%,而此前上缴比例为5~15%不等。根据财政部7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 058.43亿元,支出978.19亿元。其中,调入公共财政预算用于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65亿元,远少于用于央企本身的资金。
材料二:“十二五”规划在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中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有着本质差别,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我国的收入分配开始从“国富”转型到“民富”。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解决民生问题有了物质基础,此时将“民富”放在重要位置,执政理念又向前迈了一个大步。有学者评论,“民富”目标的提出,意味着国家将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提升到更重要的战略高度,从长远看,这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缩小贫富、区域差距,提高国家发展质量的战略转变。
(1)运用有关分配的知识,谈谈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的合理性。
(2)运用发展的观点,谈谈你对从“国富”到“民富”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向深化改革要动力,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2008年----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社会保障支出情况(亿元)

2008---2013年我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情况(元)

注: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到2013年我国居民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65%下降到45%左右;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始终在4.5%—5.5%之间。
(1)材料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依据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指出如何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公平”有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呼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8—2012年我国基尼系数变化表

年份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基尼系数
0.491
0.490
0.481
0.477
0.474

注: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重要指标,其值在0-1之间。该系数越大,则收入分配越不平均;该系数越小,则收入分配越接近平均。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在0.2-0.3之间收入比较平均,0.3-0.4之间表示收入差距相对合理,0.4以上表示收入差距偏大。
材料说明什么现象和问题?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如何解决表格中反映的问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几年来,收入分配已成为焦点问题。而人民关注的视线,往往集中于高管高薪、垄断高薪、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等现象。据中国社科院人口经济研究所专家测算,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对GDP贡献率达21%,但农民工群体收入占GDP的比重只有6%左右。针对这种现象,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某之父是国有企业工程师,每月都有工资收入;王某之母在一家外商独资企业工作,工资收入较高;王某本人是私营企业的小老板,每月除取得部分月投资利润收入外,还炒股赚了不少钱;王某的妻子开了个小店,纳税后也有不少收入;王某的妹妹在一家私营企业当技术顾问,也有一份丰厚的报酬。
上述收入,各属于哪种分配方式获得的收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个人品德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