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政治试题 / 个人品德 / 综合题
高中政治

(2014届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4月第一次模拟考试政治试卷)
材料一 我国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

注: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一般为60%左右,印度、巴西和俄罗斯大约为40%,多数发展中国家则低于40%。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材料三 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针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现状指出,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收入分配改革着眼点为促进社会公平,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引起广大网友的热议,有网友认为“政府切实履行了职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理应是政府的事情”。
(1)分析材料一反映的信息。
(2)结合材料一反映的问题,运用经济生活说明如何实现材料二中提出的“收入倍增”目标。
(3)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三中网友的观点进行评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改革开放之初,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举措。但近些年来,城乡居民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收入差距形成过程中的资源分配不公和社会保障水平低下等,造成部分群众产生强烈的不公平感。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头半年,城镇居民收入就跑输了GDP。
材料二: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首年,也将是收入分配改革有突破性进展的一年。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二五”期间,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2011年的工作安排中提出要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局面。
(1)联系材料,说明我国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经济意义。
(2)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怎样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3)联系实际,运用有关实践的知识,谈谈你对我国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有资本收益,俗称“国企红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自2007年以来,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历经多次调整逐步提高。提高国企红利上缴比例,对国有企业来说,是压力也是动力。上缴比例提升,加大国有企业运营压力,但同时也会倒逼企业通过深化改革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进一步提高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国家将根据央企改革的进程和企业效益的状况,有差别、分步骤地逐步提高国企红利上缴公共财政的比例,并通过公共财政的统一安排,更多地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结合材料,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进一步提高国企红利上缴公共财政比例的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09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5919元,这就意味着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应达到38000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应达到12000元。
(1)为实现人均收入倍增目标,你认为在经济上应采取哪些重要措施?(至少写出五条)
(2)党在十八大上提出人均收入倍增目标,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方面的道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革开放以来,小张同学的家庭生活水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读下表:

年份
人均纯收入(元)
人均消费支出(元)
恩格尔系数(%)
1979年
390
260
62
1995年
4878
3210
51
2009年
7366
4105
38

  (1)上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近几年来,有些中学生以穿名牌为时尚或以追求标新立异为荣,针对这种情况,小张所在的班级专门召开了“聚焦中学生消费现象”的主题班会。假如你是该班同学,请运用经济生活常识,谈谈你对这一消费现象的看法。(11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但分配失衡的问题也日益凸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际上通常把基尼系数作为判断贫富差距的指标,根据世界银行的教据,从2000年开始,我国基尼系数就越过0.4 的警戒线,并逐年上升。收入差距扩大已经成为严重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提高普通群众收入水平,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已经成为广大百姓的殷切期盼。
材料二:改革不是空中楼阁,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到“共同富裕”,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几十年来,中国改革发展的历程,正是在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中不断深化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l)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就我国如何缩小收入差距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2)结合材料二,分析中国共产党重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回应人民期待的政治生活依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我国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

注: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一般为60%左右,印度、巴西和俄罗斯大约为40%,多数发展中国家则低于40%。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材料三 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针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现状指出,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收入分配改革着眼点为促进社会公平,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引起广大网友的热议,有网友认为“政府切实履行了职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理应是政府的事情”。
(1)分析材料一反映的信息。
(2)结合材料一反映的问题,运用经济生活说明如何实现材料二中提出的“收入倍增”目标。
(3)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三中网友的观点进行评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江苏省GDP、财政收入和民生支出增长情况

注:民生事业主要包括教育、医药卫生、保障性安居工程、社会保障等。
材料二:2014年江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万,增幅9.9%,高于江苏省GDP增速8.8%。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38元,比上年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598元,比上年增长11.4%。
(1)材料一中体现了“国家财政”的哪些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收入分配公平的知识,谈谈如何“让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新一轮收入分配改革“路线图”。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路线图”

材料二:“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进入“十二五”历史新起点,党和国家将“民富”目标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8.0%,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7.4%的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2%。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构建“橄榄形”分配结构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构建“橄榄型”分配结构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为了有效地应对金融危机,2013年政府工作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扩大内需、保增长;二是调结构、上水平;三是抓改革、增活力;四是重民生、保和谐。
材料二  为了扩内需、保增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幅度增加公共支出,实行结构性减税。中央银行多次降低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以盘活资金,刺激消费。政府加强食品医药安全检查,让老百姓放心消费。政府投资4万亿元加强基础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老百姓安心消费。政府采取措施扩大消费尤其是居民的生活消费,继续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材料三  政府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充分发挥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型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在吸纳就业中的作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拟投入420亿元资金用于促进就业,把高校毕业生放在突出位置。
(1)试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分析政府“扩内需、保增长”的合理性。(10分)
(2)请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说明促进就业的必要性。(8分)
(3)结合材料,分析政府在“扩内需、保增长”和促进就业方面是怎样履行国家职能的。(8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下图,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哪种人口财富状况更优越?为什么?
(2)我国应如何实现更优目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A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图
图1 1980-2010年A省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

图2  1980-2010年A省居民收入占GDP的百分

(1)图1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
(2)结合图2的信息说明如何解决图1反应的经济问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就是中等收入国家随着工人工资上涨既很难和低收入国家在出口方面竞争,也很难在高附加值产品方面和发达经济体竞争。一些国家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特征是,经济徘徊在人均GDP 1万美元以下,很难突破l万美元。根据2010—2014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DP增速、反腐败的严峻形势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成本增加等因素,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面临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
2014年“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同工商咨询理事会代表对话会。关于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习近平说,对中国而言,“中等收入陷阱”是肯定要过去的,关键是什么时候迈过去、迈过去以后如何更好向前发展。我们有信心在改革发展稳定之间,以及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之间找到平衡点,使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1)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2)运用我国政治制度的知识,分析我们有信心使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依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向深化改革要动力,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材料一2008年----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社会保障支出情况(亿元)
2008---2013年我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情况(元)

           年份
项目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00670
340903
401513
473104
519470
568845
财政收入 (亿元)
61330
68518
83101
103874
117253
129143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亿元)
2761
3401
4503
4715
5753
6550

 
注: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到2013年我国居民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65%下降到45%左右;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始终在4.5%—5.5%之间。
材料二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77次提到“改革”,其中包括: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在事业单位逐步推行绩效工资,让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感受到实惠;重点是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让每一个身处困境者都能得到社会关爱和温暖;完善住房保障机制,坚持分类指导,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材料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更要建设生态文明。为此,天津市决定实施“一号工程”,即“四清一绿”,主要包括清新空气行动、清水河道行动、清洁村庄行动、清洁社区行动和绿化美化行动。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依据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指出如何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结合材料二,分析政府上述的改革措施体现的哲学道理。
(3)结合材料三,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如何落实“一号工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期,据不完全统计,截止6月15日全国各地2014年平均工资数据陆续出炉引发网友热搜。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全国各地平均工资表:

注:北京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是目前全国唯一突破10万元大关的地区,这一水平是目前最低的河南省(42179元)的2.4倍。多数身份未超过国家平均标准。
材料二: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改革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对中新网记者分析,在收入差距较大的情况下,平均工资并不能反映差距的问题,中位数可能比平均工资更能反映实际情况。众多网友吐槽自己“拖后腿”,恰恰一定程度反映出当前收入差距大的情况。“这也凸显出需要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过高的不合理差距,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李实建议,要在经济增长上多下功夫,保证就业和工资合理稳定增长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把“提低、扩中、限高”落实好,精准发力,着力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
材料三: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1小时40分钟的时间里,李克强从教育到医疗卫生,从就业到社会保障,从扶贫到户籍制度改革,用了大量客观的数据,阐述2014年的进展和2015年的工作总体部署。“高大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关注民生细节,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广泛影响。就业,将有更多工作机会;带薪休假,不再是“镜花水月”。看病,个人负担将减轻。户籍制度,没户口也能享公共服务。搬新家,住房不再是奢望。创业不用为审批“跑断腿”。收入向基层工作人员倾斜,环境新提法,高频词“发展”说得最多!有望迎来更多蓝天!
(1)结合材料一,分析其体现的经济道理。
(2)阅读材料二,从“个人收入的分配”的角度简述如何把“提低、扩中、限高”落实好。
(3)围绕“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知识,分析材料三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个人品德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