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第四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评选表彰年,中央文明委要求把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为此,要落实好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树立远大志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引导未成年人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广泛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积极营造未成年人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等四项任务,努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新实效。
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在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落实“四项任务”的依据。
材料一:上海某校开展了以“通过世博看祖国”为主题的谈天说地活动,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
材料二:上海世博会开园以来,每天都有大批游客到世博园参观,游客们可以尽情领略世博风情,不仅能欣赏各式各样的建筑,还可以感受到各国丰富多彩的文化。游客们大开眼界,精神愉悦。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的?
“门前的小河里有鱼,山上的林子里有鸟,青瓦白墙的祖屋冒着炊烟,邻家大伯的笑脸透着和善……”这是文人笔下对故乡的思念和儿时美好的回忆。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回不去的故乡”成为很多人的共同“乡愁”。山东省某地充分借鉴首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的成功经验,把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并派专人深挖历史古韵,延续古风民俗,保持住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乡村风貌。同时,依托已有的旧祠堂、古书院、大会堂建设村级文化综合阵地,打造农民精神家园,在身有所栖的同时心有所寄,做到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该地是怎样做到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
(2)城镇化建设必须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这一要求的重要意义。
新时期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郭明义:童年时期父亲曾经对他说过“为父亲争口气”,这句话伴随着郭明义走过了40多年,成为认真工作、努力学习最原始的动力。组装电动轮汽车期间,美国犹格里德公司技术服务部中国区总管,被郭明义的敬业精神打动,两次劝说他到美国公司工作,并承诺给他的报酬至少比鞍钢高六七倍。郭明义连声拒绝,他说:“我上党校、夜校、进修,都是企业掏的学费,鞍钢培养了我,我要回报鞍钢。”
请用材料中郭明义的经历和事迹,阐述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而今年受欧债危机就业困难的影响,除了极少数省份的高考报名人数比去年稍有增长之外,中国大多数省份的高考人数出现了减少状况,个别省份的下降幅度甚至超过了10%,新的“读书无用论”在一些农村和校园里蔓延。
(1)请你从“文化生活”角度,对漫画中的“读书成本高,不如早些打工挣钱”的观点进行评析。
材料二:在谈到农村当前发展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时,小明的爷爷反映:现在的村民物质生活富裕多了,但业余生活仍然很单调,连找个读书的地方都难,而赌博、迷信活动有所抬头,社会风气有待进一步净化。
(2)为解决上述问题,请你从不同角度,提出三条建议并说明其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
(3)面对即将到来的高中最后一个假期,在紧张学习之余,就如何从百忙中抽出时间读点好书,请你列一个简单的读书计划。
2014年4月23日是第19个世界读书日。为进一步推进全民阅读活动,营造书香中国的良好氛围,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决定在世界读书日期间,在全国各类书店组织优秀出版物展示展销及优惠售书活动。重点展示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国梦宣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宣部等部门向青少年推荐的100种优秀图书,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近年来向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等重点出版物。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有关知识,谈谈上述做法的依据。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和中央政治局其他常委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回顾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走过的历史进程,号召全党同志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复兴之路》基本陈列通过1200多件(套)珍贵文物、870多张历史照片,回顾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
请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举办《复兴之路》基本陈列的意义。
2014年是第四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评选表彰年,中央文明委要求把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为此,要落实好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树立远大志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引导未成年人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广泛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积极营造未成年人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等四项任务,努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新实效。
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在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落实“四项任务”的依据。
为进一步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和营造朝气蓬勃的校园文化氛围,我校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文体活动、社团活动,通过橱窗、画廊、显示屏、黑板报等形式宣传文明礼仪、师生精神风貌,弘扬学校文化。同时,还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让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和谐的环境之中。
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我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烈女传》载“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之家原在一处坟墓附近,年幼的孟子常嬉戏于坟墓之间。其母感到此地不利于孟子的成长,便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此时,孟子又常常模仿商人玩耍游戏。于是孟母毅然再次搬家,迁居一家书院旁边。从此,孟子整日模仿儒生的学习和礼仪动作。孟母感到此处是最为理想的住地,因而定居该处。后来,孟子在书院教育、孟母教育、自己苦学与环境的影响下,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尊为“亚圣”。
请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孟母三迁”的理论依据。
温大城市学院有个“袜子王”,便是该院国贸专业的22岁学生张海涛。张海涛是诸暨人,家里经营规模不小的袜厂。大二的时候,他运用所学营销知识,注册网店通过网络销售来叫卖袜子,生意十分红火,但因其经常请长假回乡打理,耽误学业不说,学校方面也十分不满。创业?学业?张海涛陷入迷茫……对此,很多人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甲:对于大学生而言,学校不仅传授知识,培养综合素质,还能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否则,为什么有那么多事业成功人士重返校园“充电”呢?还是学业重要。
乙:学业的最终目的不就是为了就业吗?现在就业形势这么严峻,好不容易他的网店这么红火,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诸看法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
(1)根据表左列信息,将下列需要填写的内容,依次写在答题卡上。
我国促进文化发展的政策 |
体现的文化生活知识(各写一点即可) |
①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公共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公共 文化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 |
① |
②加强对国家重大文化遗产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
② |
③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
③ |
材料二 扫墓、踏青、折柳、洙浴、吟咪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
2011年初,随着“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和《角度篇》在一些国家 的热播,“中国形象”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 话题——文化是国家形象的灵魂
文化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发挥这重要作用,如蕴含着团圆、和谐理念的中国春节,日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孔子学院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提升了国家形象,增强了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
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友善,顾名思义,就是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得友好而善良。友善既是个人的美德,也是重要的公民道德规范,关系到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关系到整个社会是否和谐。我国传统文化一直强调“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友善在中国传统伦理准则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人际关系开始变得有些紧张、冷漠,老人摔倒不敢扶等现象令人忧虑,也让人不禁要问:我们的友善去哪儿了?
(1)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来看,倡导友善对我们青年学生成长有何影响?
(2)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说明我们应怎样努力成为一个友善的人。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