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政治试题 / 科技的作用和影响 / 综合题
高中政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高雅艺术进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它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走进高雅艺术,学生对欣赏高雅艺术的积极性大为提高,校园文化氛围得到改善,对提高大学生审美情趣、陶冶艺术情操、传承先进文化,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的道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海洋文化具有海纳百川、重商崇利、敢于冒险和善于创新的积极特性。浙江舟山群岛新区通过实施市民文明素质工程、海洋文化研究工程等,打造海洋文化名城,创造自己的海洋丈化品牌和海洋文化发展模式,努力把海洋文化产业打造成新区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海洋文化对推动舟山群岛新区发展的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免费文化大餐,塑造国民品格。
从2003年起,杭州市图书馆就开始实行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包括乞丐和拾荒者。图书馆对这些特殊读者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这一举措推行以来,引起一些读者的不满。对此,馆长楮树青的回答是: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
2011年3月2日,中国美术馆正式向社会免费开放。馆长范迪安说,免费开放对于原本就爱看展览的观众或许只是“花钱”与“不要钱”的区别,但对于普通民众,或许就是“从未”与“从此”的区别。
文化应如阳光,平等地照耀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在公共文化服务面前,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职业、不分地位……这是崇高的目标,也是基本的要求。如今这一理念随着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的免费开放而深入人心。  
请你运用“文化的特点和影响”的知识,分析国家推进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措施的合理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   8分)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根据表左列信息,将下列需要填写的内容,依次写在答题卡上。

我国促进文化发展的政策
体现的文化生活知识(  各写一点即可)
①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公共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
 
②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2分)2014年央视春晚,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爆红,它深深触动着亿万观众的心,在对亲情的表述和对时光的感叹中传递着正能量,也折射出对“空巢家庭”和“精神赡养”等当下社会热门话题的思考。“时间都去哪儿了”迅速成为一句流行语,也引发了全民的感叹潮。在2014两会上,它同样叩问着人大代表们,对代表们而言,“时间都去哪儿了”是对责任和担当的切切拷问。发声在会上,功夫在平时,只有深入了解,掌握最真实的情况,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表达意见,代表履职尽责的时间多一点,民众的切身利益就会增一分,代表的辛苦指数高一些,人民的幸福指数就会升一点。
(1)结合材料,请运用“文化与生活”和“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知识,分析说明这首歌曲爆红的原因。(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关知识,分析人大代表的时间应该“去哪儿?”(1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6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甲午马年新春伊始,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引发公众关注与热议。
材料一 家风又指门风,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诗礼传家为中国最基本家风。在当代中国,家风就是中国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积淀、传承和弘扬,是中国社会核心价值的体现。
家风构成了人们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伦理。对于不少人来说,家风甚至影响和决定了他的一生。现代社会被分割为小的家庭单元,弘扬好的传统家风可潜移默化传达社会规范,社会风气自然会得到改善。
材料二 针对央视家风的调查,网友表达了自己的现点和看法。
网友甲:家风就是勤勤恳恳做事,本本分分做人。家风不在嘴上,家风在行动上。
网友乙:家风是一个小家庭或者大家庭所尊循或崇尚的风气和品质。家风既有家的特性,又有“社风”的共性。
网友丙:弘扬家风,人格爱国第一,人无品格,行之不远。
网友丁:“家风正,则国正”。从家风开始,推动党风政风、社风民风改善。
(1)结合材料一,请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传承和弘扬优良家风的意义。 (8 分)并从思想道德建设角度为公民传承和弘扬家风提出两条建议。(4 分)
(2)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谈谈对网友观点的认识。(14 分)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2013年12月23,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个“倡导”,勾绘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在全社会激发起强烈的共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是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
材料二  2014年2月,南宁女孩石芳丽撞伤老人韩建后勇于承担责任,得到老人的谅解,老人的儿子还帮她重新找了一份工作,这一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当媒体问起这事时,两人是这样回答的:
石芳丽:“我想过要赔多少钱,想过怎么样照顾老人,也想过辞职后怎么找工作,就是没想过撂下老人偷偷跑了。”
韩健:“这姑娘一家人都挺厚道,家里也的确困难,我有医保,就不用她赔了。儿子能给她张罗一份新工作,我也挺开心。”
(1)石芳丽和韩建两人的行为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哪些基本要求?
(2)在当今这个“扶不扶”都需要思考的社会,石芳丽和韩建的行为传递了和谐向上的正能量。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怎样把这种正能量在全社会发扬光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些时期,全国网络公益广告制作中心推出的“讲文明 树新风”“中国范儿”公益广告系列作品陆续亮相我国127个城市的街头,以及报纸、电视、电台以及网络等媒体。
这个被称为“梦系列”的作品,以中国精神、中国形象、中国文化、中国表达为宗旨,通过天津泥人张彩塑、山西剪纸、广东农民画等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以平民视角、百姓口吻,多方位、多角度反映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风貌,生动地诠释了“中国梦”,亲切感人。
据了解,“梦系列”作品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与公益广告题材相结合的创作典范,是公益广告在表现手段上的一大创新,形成了一批独具中国特色的公益广告精品。
(1)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我国进行“中国梦”系列公益广告的创作和宣传活动的认识。
(2)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上述材料内容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
(3)请你对中学生有效参加“讲文明 树新风”活动提出两个方法论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学语文教材修订中,“去鲁迅化”、“拒绝鲁迅”声音再起:据悉,一向在此方面行动最为谨慎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也在2013年9月将初中语文教材(供2014年秋季使用)中仅有的一篇鲁迅作品《风筝》删除。对此,社会各界或赞成,或反对,议论纷纭。
赞成者认为:
鲁迅的文章晦涩难懂,不符合现代白话文标准和人们的阅读习惯。
鲁迅的文章所体现的那种“一个也不宽恕”、“缺少春天的明媚、夏天的火热、秋天的哀怨,有的只是冬天的严酷”,“缺少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等等与当今社会讲包容求和谐主旋律总格调不一致,与时代脱节,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背离,不适于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新型公民。
… …
反对者认为:
鲁迅的作品和语言都是一流的,鲁迅的全面退出,也寓示着当代社会思想混乱仍需漫长时间的沉淀才能形成新的价值。
当今中国,社会问题依然很多,国人的道德水准仍然不高,被先生痛批过的国民劣根性大有发展壮大的声势,孔乙已、阿Q、华老栓及众多看客,仍生活在当今社会生活舞台,先生对体现在这些人身上的国民劣根性的批判远没有过时。
… …
(1)对中学语文教材修订中的“去鲁迅化”,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请表明态度,并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理由。
(2)当前,中学语文教材的修订已经结束,但关于中学语文教材修订的争论还会延续下去。请运用“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关于中学语文教材修订的争论还会延续下去”的认识。
(3)有专家指出,争论必将使人们对修订中学语文教材的思路更趋清晰科学。试分析专家这一观点所体现的思想方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针对石家庄市春节期间是否应该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燕赵晚报》组织了一次社会讨论
材料一 支持春节禁炮的人认为:“放炮虽然是千年流传下来的习俗,但它是农耕社会的产物。当时地广人稀,人们居住以平房为主,冬季的农田空旷,因此不会造成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今天,我们的城市人口密集、高楼林立,燃放烟花爆竹必然会污染环境。”
“放炮影响人们的正常休息,还可能导致伤人、火灾的发生。”
“燃放电子炮、社区演节目,贴对联、挂灯笼也挺有年味。
……
反对春节禁炮的人认为: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燃放鞭炮是千年以来的传统,应该允许放炮,否则就没有过年的气氛了。”
“空气污染不是禁几天炮就能好转的。”
“有人担心安全问题,这应该增强安全意识,不能因噎废食。”
……
材料二 2014年1月15日发布的《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春节期间销售和有限制燃放烟花爆竹的公告》规定,2014年春节石豪庄市区允许放炮4天,分别为除夕、初一、初五、十五,每天允许燃放的时间均为7时至24时。
(1)对于春节禁炮,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请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2)针对上述分歧,请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3)根据材料,请指出石家庄市政府上述规定体现的两种矛盾分析方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微信是某公司推出的一款快速发送文字和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微信研发项目最初并不被看好,多数人认为微信所有做的事情手机QQ都可以做,没有发展空间。后来,“语音功能”加入,微信出现转机;“附近的人”和“摇一摇”加入,使微信功能走向了陌生人之间的交友,用户的激增;“朋友圈”的出现,则把微信推向社交化平台,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今天的微信,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
微信,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但也有人担忧地说,当人们越来越沉迷于使用网络通讯工具来交流时,人们将会日益丧失与人面对面交流的能力,“如果有一天,人人都低头摆弄手机,用通信工具交流,而不开口和身边的人交谈,那么每个人都将活成一座孤岛,而这个社会也就冷漠了。”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认识论的角度,预测微信未来发展趋势。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有人会对微信流行表示担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建党93年、执政65年来,多次修改党的群众路线在党章中的表述,及时把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成果体现在党章内。

1945年,七大
第一次在党章中系统阐述群众路线问题
添加了“为人民群众服务,巩固党与群众关系,理解并及时反映人民群众需要,向人民群众解释党的政策”。
1956年,八大
第一次出现了“群众路线”的提法
在原“为人民服务”的基础上,增添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1982年,十二大
 
首次在党章中加写“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1992年,十四大
第一次系统完整的反映在党章中
提出“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1)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一,阐释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坚持和发展群众路线的。
材料二 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因此,我们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必要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问题
材料一 江南福地常熟,孝爱文化源远流长。如今,常熟将古代孝文化与当代精神文明建设有机融合,涌现了全国道德模范常德盛、江苏省道德模范钱月宝、全国孝亲敬老之星薛馥华等一批道德标兵。百万新老常熟人延续、传承的孝道,历久弥坚。
材料二 在常熟,孝爱文化已不限于某一特定群体。通过开展全民参与的“学孝星·选孝星·当孝星”活动,一个个孝星典型被挖掘、选树和宣传。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传承孝爱文化为什么强调全民参与。
材料二 十八岁意味着青春和自立,意味着责任和使命。某中学高二年级同学以“我们是‘90后’”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认识自我】
对于“90后”的评价,大家莫衷一是:有人认为,“90后”是“温室长大的一代”、“迷惘的一代”、“垮掉的一代”,一代不如一代;有人认为,“90后”是“有爱心的一代”、“有担当的一代”、“可敬的一代”,一代牛过一代;还有人认为,对“90后’’的认识不能标签化……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未经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我们要正确审视自己。
【青春誓言】
在学校举行的成人仪式上,l8岁的同学们欢聚一堂,在老师、家长、知名校友和各级领导的祝福下,向青春致礼,立下神圣誓言:“我已长大成人,永远做祖国忠诚的儿女,从今天开始,我以诚心对他人,以孝心对父母,以热心对社会,以忠心对国家!提高修养,增长才干。天地为鉴,国旗为证,十八而志,青春万岁!”。铮铮誓言蕴含了我们青年学子对崇高理想的追求,更是我们 “90后”学子的行动指南!
(2)请联系实际,运用矛盾分析法谈谈应怎样正确认识自我。并结合上述材料,从哲学角度为塑造“90后”形象,拿出你的个人行动方案,至少写出两条行动措施,并分析其哲学依据。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要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据统计,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高达800万吨,价值2000亿元,这种“舌尖上的浪费”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时下,倡导将盘中餐吃光喝净的“光盘”运动正在兴起,
一些普通公众、餐饮业者、公益组织参与其中。拒绝“剩宴”提倡“光盘”成为更多人的共识。随着更多人加入,涓涓细流必能汇成珍视资源、反对浪费的潮流,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厉行节约的良好风气。
(3)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谈谈对“拒绝‘剩宴’提倡‘光盘’行动”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众多新词里特别闪亮的一个,在“美丽中国”的愿景下,文化建设更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艺术素养,把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寄予每个自觉的个体,真正带来文化的多元和丰富生态,让中华文化的魅力绽放“美丽中国 ”。
材料二 围绕着“美丽广东”这个主题,2014年广东省把城镇化作为扩内需的最大拉动力,正确处理城镇化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统筹规划城镇布局,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快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实施百镇建设示范行动,走符合发展规律、具有广东特色的城镇化之路。
(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评析“只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一定能够建设美丽中国”。 
(2)请用“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解读广东省城镇化做法中体现的哲理
(3)某校积极响应建设“美丽广东”的号召要打造“美丽校园”,就“美丽校园人人共享,美丽校园人人有责” 展开讨论。如果你是该校同学,请从《文化生活》角度列出你交流发言的提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珠算萌于商周,始于秦汉,目前发现的最早用来计算的圆珠便是西周时期的陶丸。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珠算在我国历史上长期发挥作用,曾创造了不少奇迹,比如在我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时,科学家们甚至借助珠算协助计算机准确得到了相关重要数据。
经过我国长达5年的不懈努力,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具有1800年历史的中国珠算项目被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珠算的计算功能逐渐被削弱,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珠算被取消。
对于珠算的没落,有人觉得可惜,建议让珠算回归小学课堂。理由是打算盘有利于锻炼学生手指的灵活度,智力潜能、思维敏感度和空间想象能力,促进大脑发育。有人则表示反对,认为珠算是一种过时的计算工具,从应用上来说,计算器比算盘更方便,学生很容易掌握。况且,重学珠算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学生未必乐于接受。
(1)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珠算回归小学课堂?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2)联系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从认识主体和客体的角度,分析说明人们对珠算回归课堂产生不同认识的原因。
(3)专家认为,无论珠算是否能回归学校课堂,都应该开展保护珠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这是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请联系实际生活,就保护珠算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两条具体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科技的作用和影响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