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国各地学校都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旨在树立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引导学生参与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生活,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宁波市一中学的校园文化节拉开帷幕。文化节活动是同学们精神凝聚、智慧整合、能力展示和素质提升的过程。此外,学校每年还举办体育节、艺术节、英语周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为校园增添了文化气息,也营造了团结、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说明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依据。
(2)作为中学生,谈谈你的做法。
拦街福是温州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节日,距今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近年来,温州市政府对传统拦街福进行了重新审视和去粗存精的工作,将其成功打造成旅游节的重头戏。上述事实表明
A.传统文化具有顺应变动性 | B.传统文化在继承后得到发展 |
C.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 D.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
近年来我国广大农村以“文化墙”为载体,将国家政策、村规民约等内容与本地特色文化相结合,让一面面墙壁变成美丽而又会“说话”的“文化墙”。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
A.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 B.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 |
C.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 D.是一个强制接受的过程 |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某市特别注重通过法治文化建设推进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该市积极培育和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引领法治文化建设。既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元素,又大胆吸收国外有益的法治文化,丰富法治文化的内涵。选择百姓关注、影响力大、富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事件,设计并推出各种形式的法治文化活动,提高市民参与度。充分发挥报纸、电视等的独特优势,并积极建设法治文化宣传主阵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说明该市的举措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从全民阅读两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今年两会首提“书香社会”的概念,再到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中畅谈读书体会,并“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这不仅是彰显时代文明,提升民族素质的内在要求,更是使我们每个人成为中国梦参与者和书写者的“梦之队”一员的现实需要。
材料一:自古以来,中国就不乏 “凿壁借光”“囊萤映雪”之类的读书故事和“开卷有益”的社会共识。但曾几何时,国人这种爱读书的文化传统似乎已风光不再。一组调查数据或可佐证当下的读书危机:中国每年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2.37本,韩国11本,俄罗斯超过20本,日本32本,以色列最多达62本。谈及“阅读危机”的成因和推动全民阅读时社会上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人怪罪快节奏的生活让人没有大把时间去读更多的书;有人说是信息科技惹的祸,它诱发了一目十行、浅尝辄止的浏览式、跳跃性和碎片化的“浅阅读”陋习;有人认为全民阅读氛围难以形成,阅读危机积重难返,阅读的软硬件差,人们爱读书的习惯不可能再培养起来。
材料二: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说,他年轻时就非常喜欢读书。当知青的时候,可以走30里地,去向另一个知青借一本《浮士德》,看完之后,再走30里地送回去。俄罗斯作家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普希金的《叶普盖尼▪奥涅金》,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法国作家雨果的《悲惨世界》都是他喜欢的作品。他还强调,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谈谈对“不同声音”的看法。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有关知识,说明习近平如此喜欢读书的原因。
(3)请你就推动“全民阅读”设计两项活动并说明理由。
在回答记者关于“全民阅读”的问题时,李克强说:“就我个人的经历来说,用闲暇时间来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拥有财富,可以说终身受益。我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材料中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
A.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熏陶的过程 |
B.全民阅读将对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社会发展产生直接的物质性影响 |
C.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D.阅读能力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与标志 |
时代呼唤“绝对忠诚”。湖南卫视新闻团队从今年4月起,以“绝对忠诚”为题,陆续推出一批当代科学家的感人事迹,展示他们坚守信念、忠于祖国、乐于奉献、勇攀高峰的可贵精神。节目播出后,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共鸣,被媒体誉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新闻宣传精品力作”。有网友留言:一个个鲜明的军工科学家,用“绝对忠诚”置顶了时代正气歌,那种直达心灵的冲击与快感让人们久久不能平静……
为做好《绝对忠诚》系列报道,创作团队与主人公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零距离采访”和“隐藏式拍摄”,记录了大量鲜为人知的细节和催人泪下的故事,并通过镜头拍摄和音乐、画面的精心选择,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该栏目还第一时间将节目视频在各大主流网站同步推出,吸引了广大网民积极参与,有效扩大了传播效果。
结合材料,从文化作用的角度,说明文艺作品为什么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吸毒严重损害健康,危害社会,但在某些小圈子里却被认为是一种时尚,够酷够嗨。个别“偶像”演员也身陷其中,聚众吸毒,令众多粉丝失望不已,自己锒铛入狱追悔莫及。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与交往行为
②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能力非常重要
③对于文化环境的影响人是无能为力的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是办好大学最重要的精神资源和无形责产。”某大学建校90年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收获真知,推动校园文化发展。学生通过参加“社田文化节”、“青春微电影”等活动积极秉承以“博学、至学、勤学”为主要内涵的“五五四”精神,逐渐形成了“尚诚朴、勤学问、重团结、养正气”的优良学风。学校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学生积极申报参与创新性项目,科技创新成绩斐然,创新文化蔚然成风。多年来,志愿者帮扶活动常态化、多样化,学生深入农村开展义务家教、义诊、科普宣传等活动,极大提升了广大师生的文明素养和学校声誉,促进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学生实践活动对促进校园文化发展的作用。
(2)大学生深入农村开展义务家教、科普宣传活动,促进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有人据此认为“大学生是价值的创造者,帮扶对象是价值的享受者。”你是如何评价这一观点的?运用人生价值的知识说明理由。
(3)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请从其中任选两个功能,结合自己参与的活动说明该功能的教育意义。
好书给人们以美的享受、智的启迪、理的感悟、情的陶冶。2015年李克强总理再次提倡“全民阅读”“一起阅读”的文化依据是: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作用,与政治相互影响
②全民阅读是一项百年树人的基础工程
③文化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阅读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和社会的道德力量
A.①④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② |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党和国家之所以重视文艺工作,是因为优秀文艺作品( )
①往往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②对人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引领着一个时代的时尚流行
④是应对文化激荡的“主心骨”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一个好书店温暖一座城市,一片书香提升整个民族的素养。这是因为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促进社会的发展
②文化决定了民族能否自强屹立于世界
③优秀文化是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重要支撑
④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2015年,中国正步入依法治国的新阶段。某校高三(2)班学生对此展开自主探究,请你参与其中。
话题一:依法治国与法治精神
内容 |
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从而让广大群众真诚信仰法律、自觉遵守法律、坚定捍卫法律,依法维权,依法解决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各种违法行为作斗争,从而保证法律在全社会得到有效贯彻实施。 |
学生观点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氛围 |
(1)请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学生观点的合理性。
话题二:依法治国与市场经济
内容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要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清理有违公平的法律法规条款,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
专家点评 |
推进依法治国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驾护航 |
(2)结合话题二说明我国是如何推进依法治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驾护航的?
话题三:依法治国与反腐法治化
内容 |
法治反腐,任重而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针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的较严重的腐败问题,中国共产党将“法治反腐”作为行动标准。反腐败以治标开始,在过程中逐步形成制度性,规范性的做法,最终达到治本的效果。 |
权威声音 |
在“打虎拍蝇”的反腐高压态势下,各类腐败受到“零容忍”的严厉查处,充分表明了中央“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的决心。 |
(3)请运用实践观与发展观的知识分析话题三蕴含的哲学道理。
从《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到目前新上线的《妈妈咪呀》、《星兵报到》,韩国综艺正在润物细无声地占领和影响着中国综艺,其主要原因是
①多样的形式与内容,满足了中国观众的文化需求
②中国综艺节目原创能力低下
③中韩文化差异小,有相近的文化和思维方式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端午、中秋、清明、重阳等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每个节日都有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内涵。调查发现,许多青少年不但对传统节日热情不高,对其中蕴含的“说道”也知之甚少。如何通过传统节日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让青少年“爱过”“会过”传统节日,并过出“门道”和“内涵”,还是一个有待解决的大课题。
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为破解上述问题提出四点合理建议,并说明建议的理论依据。
建议一: 。
理论依据: 。
建议二: 。
理论依据: 。
建议三: 。
理论依据: 。
建议四: 。
理论依据: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