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政治试题 / 生态文明建设 / 综合题
高中政治

当前,我国各地掀起了建设智慧城市的热潮。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智慧城市是运用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借助物联网、传感网,在家居、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的新模式和新的城市形态。随着智慧城市建设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到“十二五”末整个产业链投资规模有望达到2万亿元。
材料二:有专家指出,建设智慧城市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广泛聚合社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在资金、技术、产业方面共同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注重发挥信息资源的价值潜能,提高城市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鼓励城市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鼓励社会力量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1)结合材料一,从“生产决定消费”的角度,分析发展智慧城市的积极影响。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应如何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3)请你为创建"智慧城市"写两条宣传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加强创新社会管理,改进政府服务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以简政放权稳增长。市场主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源泉,要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减少对生产经营活动、一般投资项目和资质资格等的许可、审批。同时又强调改革不仅要取消和下放权力,还要创新和改善政府管理,管住管好该管的事,放和管两者齐头并进。
材料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指将原来由政府直接提供的为社会公共服务的事项,交给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或市场机构来完成。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指出,各级政府要拟定购买服务目录,严格资金管理,把有限的资金用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严禁转包行为,逐步形成“政府统一领导,财政部门牵头,民政、工商管理以及行业主管部门协同,职能部门履职,监督部门保障”的工作机制。
(1)请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一谈谈政府应该做到“放和管两者齐头并进”的合理性。
(2)据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推进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的道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新常态下,旅游业是稳增长的重要引擎,是惠民生的重要抓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更加凸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旅游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指标,是小康生活的基本需求。当前,我国旅游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2015年预计我国国内旅游人数约36亿人次,增长10%,人均出游率已经接近3次;全年完成旅游直接投资6800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民间资本占57%成为旅游投资的主力,打破了国有、集体资本一统天下的格局;全年新增5A级旅游景区9家,目前全国5A级旅游景区总数达184家。
材料二: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许多人提倡先行先试,先行先试,就是可以先走一步,搞试点,搞试验。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错误的认识,但是错误的认识也是美好的探索,我们可以在总结这些之后形成正确的,从而把改革发展向更高的层次推进。
(1)结合材料一,概括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我国发展旅游业是如何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
(2)根据材料二,运用哲学知识分析:为什么“错误的认识也是美好的探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新一轮工业革命竞技中,已经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中国,必须加快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发展目标。
材料一: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
2014年12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决定:授权国务院在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内(其中广州南沙万顷沙保税港加工制造业区块10平方公里),暂时停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等法律规定的有关行政审批,改为备案管理。
2015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李心向两会提交《关于大力发展我国制造业的建议》。
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材料二: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制造业基地,我国2013年制造业研发强度和高技术制造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分别为0.88%和1.75%,而美国已达4%和16.9%。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70%,制造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的70%,我国此两项数据都不到50%。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的政治知识,说明我国应该如何实现制造强国战略。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的经济知识,分析我国振兴制造业的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鼓励大众消费,是立足形势发展、着眼国计民生提出的重大战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市部分经济指标统计与对比:

材料二:基于旅游资源丰富、人口老龄化的现实,着眼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该市决定将养老消费、旅游休闲消费、绿色消费、教育文化消费这四大与民生最为密切相关的领域列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材料三: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并阐述了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的五个基本原则。其中有‘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这一原则。只有依靠人民的力量,法治国家才能最终实现。让人民群众真正参加到法治建设中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美好幸福生活,必须依靠法制,让人民参与和监督,“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让法治真正成为政府的行政方式、全民的生活方式。
(1)根据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促进我国居民消费的措施。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做法的经济意义。
(3)有人认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推动作用。请运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加以评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经济要适应新常态这一重要表述发表以后,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2013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4年上半年这一比例升至46.6%;同时,消费需求逐渐成为需求主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投资。
材料二:“新常态”定义了当下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新常态主要有四个特征:中高速,经济增速换挡回落、从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7% - 8%的中高速增长;优结构,经济结构发生全面、深刻的变化,不断优化升级;新动力,中目经济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多挑战,面临新的挑战,如:产能过剩、要素价格上升、创新能力不足、贫富差距拉大、环境污染严重等。
材料三:《人民日报》头版连发5篇评论员文章,从“新”、“严”、“实”、“廉”、“清”五方面概括党内生活“新常态”的特点。文章写道,制度更加严格、行动更加务实、作风更加廉洁、干部更敢担当,正逐步成为党内生活的新常态。文章指出,严肃党内生活,绝非权宜之计,而是治本之策,如何改作风?文章提出6方面要求:落实一个“严”字,狠抓一个“实”字,突出一个“廉”字,崇尚一个“清”字,倡导一个“敢”字,牢记一个“党”字。
(1)解读材料一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应如何适应“新常态”?
(3)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营造党内生活“新常态”的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是商品知识性,高增值性和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型高端服务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7-2014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占GDP的比重变化图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
材料二:为加快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发展,S市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发展的措施: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健全鼓励创新、创意和设计激励机制;加大人才政策扶持力度,实施文化创意和设计人才扶持计划;壮大市场主体,推动优势企业加强产业联系,打造跨界融合的产业集团;培育市场需求,推动转变消费观念,扩大文化消费规模等。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S市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发展的合理性。
材料三:近来来,我国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飞速发展,但又存在以下问题: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的行政审批程序复杂,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确,市场准入门槛高;文化创意和设计的相关法律发展滞后,知识产权,创意权属保护体系不够完善,侵权现象严重;文化创意和设计产业得到国家资本扶持条件苛刻,企业融资困难;小微文化创意和设计企业缺乏品牌推广和媒体宣传资源,制约文化创意和设计产业的发展。
(3)依据材料三,运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知识,说明我国应怎样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的健康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关于“空城”、“鬼城”的报道经常出现在各大媒体,不少地方采取“摊大饼”的方式推进城市化,把各种产业都堆在大城市里面,搞“造城运动”。结果不论城市建设还是城市运营都效率低下,使城市化和工业化受到了成本过高的阻碍。
C市在新区建设过程中坚持调结构。转方式的基调,通过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效避免了“空城”现象:一以市场化改革激活城镇化红利,突出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公平共享,着力推进人的城镇化,使全体居民共享城镇化发展成果;二突出节约集约,严格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着力优化城镇布局和形态,提高质量和效益;三突出绿色发展,积极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城市;四突出城乡统筹,更加注重“四化”同步,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五突出改革创新,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实践,正确处理政府引导和市场引导的关系,营造有利于城镇化发展的制度环境……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该市推进城镇化是如何通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来避免“空城”现象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9—2013年我国GDP及其增长情况图(图17)

注:2013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0.0%, 43.9%, 46.1%。
材料二:2013年我国出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政策措施。取消和下放对比行政审批项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推进铁路工程建设、金融、能源等领域对民间资本开放;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等等。
材料三: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法制体系尚待完善;地方保护主义、违法实行优惠政策、垄断经营等情况依然存在;市场主体违反法律不讲诚信、制假售假、不正当竞争等现象尚未根除……只有彻底解决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建立良好市场秩序,才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一。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多管齐下,其中法治建设无疑是关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治中国建设将为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推动力。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4 分)
(2)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材料二中深化改革的措施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3)根据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三,我国应怎样推动良好市场秩序的形成。(8 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城镇化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是我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图:1978~2011年浙江省城镇化率(单位:%)

注:城镇化率=城镇人口/总人口(按常住人口计算)。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是51.27%,发达国家城镇化率一般是80%。
表:1978~2011年浙江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费性支出情况(单位:元)

年份
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
均纯收入
城镇居民人
均消费性支出
农村居民人
均消费性支出
1978
332
165
301
157
1985
904
549
795
474
1995
6 221
2 966
5 263
2 378
2005
16 294
6 660
12 254
5 215
2011
30 971
13 071
20 437
9 644

材料二:浙江省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加大交通、水电、通信等设施的建设,促进工业和建筑业的发展。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农民工在中心镇自主创业;完善社会保障机制,重点搞好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设;努力培育现代服务业,拓展居民在餐饮娱乐、智能家电、婴童产品和观光旅游等方面的消费,促使农民由单一的农产品生产者转变为农产品、工业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学的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消费和科学发展观的有关知识。分析浙江省推进城镇化对扩大内需的积极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是我国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各项改革措施不断深化。
材料一:2015年的“两会”之后,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突出了户籍制度的深化改革。有专家指出,这一轮户籍制度改革和人口流动方向会给城市产业发展带来机会,可能成为下一轮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动力。主要表现为:居民消费需求释放所带来的服务业发展,特别是大型城市消费型服务业的发展有明显增加,对提高国内消费具有重要作用;巨大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需求,特别是道路、地铁、学校、医院等方面投资机会的增加,也会给中国下一阶段经济增长带来动力。
材料二:2015年2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审批“沉疴”着力规范和改进行政审批行为。一是推行“一口受理”,不让地方、企业和群众摸不清门、跑断了腿;二是实行“限时办理”,防止审批事项久拖不决;三是严格“规范办理”,严禁擅自抬高或降低审批门槛;四是坚持“透明办理”,杜绝暗箱操作;五是推进“网上办理”,用便捷、高效、透明的行政审批打造服务型政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户籍制度改革对我国下一轮经济企稳回升的经济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政府是如何坚持对人民负责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即“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西部9个省区市和东部5个省。为了实施这一构想,国家将加大对上述区域内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以改善民生,促进区域、城乡均衡发展,推动区域内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材料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秉承开放包容的丝路精神,不限国别范围,不搞封闭排外机制,不以控制他国经济命脉、改变他国政治制度为目的,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均可参与。通过“一带一路”,让世界见识到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胸襟。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中国家财政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知识,阐释建设“一带一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的多样性和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相关知识,谈谈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上应该持有的合理态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2014年浙江省在投资、消费、进出口方面的运行情况

年份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进出口总额
(美元)
2012年
17096
13546
3122.4
2013年
20194
15138
3358
2014年
23555
16905
3551

材料二:2014年是我国和浙江省通过深化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进入经济新常态后,不断出现新矛盾、新问题,从而倒逼我们坚持探索新路子、新政策的一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为提升经济质量和效益,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机制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投资结构向服务业和民生领域调整;加快城乡体制改革,统筹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行业结构向现代、高端方向调整。
材料三:2014年12月9—1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既有稳字当头的不变,也有着力点的变化)。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运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二浙江省委、省政府是如何提升经济质量和效益的。
(3)结合材料三,运用运动与静止的知识,分析2015年经济工作“不变”与“变”中所蕴含的哲学道理。(1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走过2014,迎来2015。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改革依然任重道远。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密不可分。当前雾霾频发等环境问题本质上是经济建设中的不当行为造成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要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也要统筹考虑经济体制改革,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向污染宣战,实施最严格的环境污染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逐步减少高能耗、高排放工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第三产业,优化能源结构——新常态下的发展,将不再只有枯燥的GDP数字,而是更加注重百姓的生命健康、生活品质与生存环境。
中央确定的经济生态领域8个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综合性改革方案,目前除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已经通过,其余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农村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等7个方案仍在等待出台。新一年,更需要一鼓作气,势如破竹地把改革难点攻克下来,落到实处。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将与人们自身的“心常态”相互融合,改革红利持续释放,为中国经济社会描绘一幅更加壮美的时代画卷。
(1)结合材料,从政治生活有关角度谈谈社会各界应如何为中国经济社会描绘一幅更加壮美的时代画卷?
(2)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怎样让改革红利继续释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依靠高能耗、高投资、高出口促进经济快速增长,但进入新常态下,传统增长引擎在减速,新经济引领作用明显,我国经济正告别旧传统,步入新轨道。
材料一: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已经出现,并正在发展壮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13年的46.9%,上升至2014年的48.2%,到今年一季度的51.6%;今年一季度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和装备制造业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5.0和1.3个百分点;一季度新登记注册企业数同比增长384%,注册资本(金)同比增长90.6%;新能源汽车、机器人都增长50%以上,快递业务量增长46.8%……
材料二:“一带一路”规划出炉、实施。2014年11月6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丝路基金。会议听取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央行关于规划、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的汇报。
2015年4月28日,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第四次谈判代表会议在北京闭幕。会议决定各方计划于2015年年中商定亚投行章程终稿并签署,之后经成员国批准生效,年底前正式成立亚投行。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概括当前新动力有哪些特点,并分析上述新动力出现和发展壮大的积极作用。
(2)结合材料二和政治生活所学知识,分析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出炉和实施“一路一带”规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生态文明建设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