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和2014年广东省经济发展情况
图1:
材料二:《2015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将创新驱动发展摆在全省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总抓手和核心战略,坚定不移地推动创新立省、创新兴省,使创新驱动成为广东发展主动力,以创新驱动发展开创广东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
材料三:广东省某市主动适应文化建设新常态,积极探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新路,把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保护与合理利用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古建筑保护和开发利用为重点,全力“活化”乡村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优秀传统文化新品牌。
(1)概述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根据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才能推动创新立省、创新兴省,使创新驱动成为广东发展主动力?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中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阐述该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再次畅言改革。秉持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示的改革理念,新一届中央政府以壮士断腕的魄力和决心,深入推进了一系列触动利益的改革。200项行政审批事项半年内取消和下放,减少政府部门“寻租”机会;放宽行业对各类所有制企业的准入,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的发展……
如果说中国过去30多年的改革使每个人都能或多或少从改革中受益;那么现在和将来,改革的利益格局会有更大调整,更多是着眼于整个社会收益的增加。这一改革阶段的重要特点,就是“两难”甚至“多难”情况增多: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也要加快转方式、调结构;要提高劳动者收入,也要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要发展经济,也要保护环境……
面对这些如黑格尔所说的“合理性的冲撞”,谋求两难变两全的愿望固然好,但现实往往有价值的取舍、排序的先后,不能优中选优、难以“两全其美”的时候,尤其需要强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建立防范体系,善于取舍,注重转化,步步为营,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试感悟习总书记底线思维方法所蕴含的哲学智慧。
(2)分析说明未来改革的利益格局的经济意义。
(3)综合运用所学经济、政治、哲学知识,为政府破解“两难”“多难”困境支招?
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带一路”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两千多年前,我国出现了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古丝绸之路;随着古代航海业的不断发展,中外之间的海上贸易运输日益兴起,逐渐形成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与欧亚非各国之间商业贸易的通道,更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今天,在世界经济不均衡发展格局日益强化的情形下,“一带一路”建设要有利于继承和发扬我国与沿线国家世代友好的基本精神,建立互相包容的合作理念,促进文化相互交融。
材料二:当前中国实施的两大国家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都与四川有关。四川省将利用“左手丝路、右手长江”的枢纽优势,实现由内陆到开放前沿的大逆转,必须加快基建、高铁、航运、文化、旅游、贸易、金融等建设,加速对接“一带一路”,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
(1)从古代丝绸之路到今天“一带一路”的发展,体现了哪些文化生活道理?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四川省加速对接“一带一路”有何经济意义?
科技创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驱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下表为2008~2012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与经济发展情况。
年份 项目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R&D经费支出(亿元) |
4 616 |
5 802 |
7 063 |
8 687 |
10 240 |
国内生产总值(GDP)(亿元) |
314 045 |
340 903 |
401 513 |
473 104 |
519 322 |
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 |
1.47 |
1.70 |
1.76 |
1.84 |
1.97 |
注: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是目前国际通用的衡量科技活动规模、科技投入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该指标平均水平为3%。
材料2:近年来,为推进科技创新,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完善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1)材料1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2中所采取的推进科技创新措施的依据。
2014 年,中国经济、文化、政治发展步入新常态。某校高三学生对此进行探究,收集到以下信息。
信息一:经济新常态
生产结构中的农业和制造业比重明显下降,服务业取代工业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需求结构中的投资率明显下降,消费率明显上升,消费成为需求增长的主体;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增长动力结构中的人力、资源粗放投入明显下降,技术进步和创新成为决定成败的“胜负手”。
信息二:文化新常态
2014年江西在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方面不断探索,着眼于科技进步给文化发展带来的革命性变化,研究制定符合我省地域特点的公共文化发展专项规划,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激发文化创意产业的活力,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的有效对接,不断提升我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信息三:法治新常态
从反暴恐“新常态”,到司法环境保护“新常态”;从涉法涉诉信访“新常态”,到全民守法“新常态”……唯有法治,才是串连起 2014 年所有故事碎片的主线。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引领中国法治建设步入不同以往的“新常态”。涵养法治新常态必须具有规矩守法意识、公开监督意识和法律至上意识。
(1)结合信息一,简要指出经济新常态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变化。(8 分)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材料二中我省是怎样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
(3)结合信息三,从联系观的角度,说明材料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材料二:中国目前大多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差,部分城市雾霾天达130天,市区PM2.5数据不容乐观,2013年12月的第一周,一场罕见的大范围雾霾笼罩着中国,受其影响的有25个省份、100多座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出现雾霾天气,覆盖了中国将近一半的国土。面对当前的环境污染,政府、企业应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每个公民也要行动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蓝天,白云”。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理论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怎样才能让我们拥有“蓝天,白云”。
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正式颁布,有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制度、体系、产业和投资等领域的工作将随之全面启动。2014年是中国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开局年。
材料一:《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新型城镇化建设将会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同时也会成为撬动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也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制定实施《规划》,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材料二: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表示,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强调文化传承,彰显城市的特色和个性。要根据不同城市的自然历史文化的禀赋,体现差异性,倡导多样性,防止千城一面。要注重在旧城改造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注重在新城新区建设中注入传统文化元素,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特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建设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城市。
材料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的城镇化取得了显著成就,也积累了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现在城镇化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关口,必须走出一条新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之一表现为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把提高人的幸福指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城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1)结合材料一,说明国家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经济学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如何加强文化建设。
(3)材料三体现了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哪些观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地域文化通鉴·安徽卷》——安徽三大区域文化(涡淮文化、皖江文化、徽州文化)在饮食、民居、民风、民俗、方言、学术、戏曲和信仰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但又相互借鉴,融合与趋同。这幅“安徽文化地图”,有助于传承、弘扬安徽地域文化;也成为宣传安徽、推介安徽、闪耀安徽、发展安徽的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1)阅读材料一,分析材料主要反映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材料二:《科学发展·安徽篇》——生动描绘了以“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和气魄的安徽人书写“致力科学发展·建设美好安徽”的新篇章。安徽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把握发展机遇;始终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型发展的核心环节,加速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坚持将财力向民生、向基层、向困难群众倾斜,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致力科学发展,建设美好安徽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分析材料二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观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创业创新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材料一:我国高度重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去年以来李克强总理多次对大众创新创业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强力推进改革,让每个有创业愿望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释放民智民力,增进大众福祉。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他再次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表格:今年以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清单(部分)
1月7日 |
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规范和改进行政审批的措施,促进行政权力法治化,营造便利创业创新的营商环境,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 |
2月6日 |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改革政府投资管理方式和转变职能,便利投资创业、规范市场秩序。 |
2月25日 |
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减税降费措施,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创业创新。 |
3月11日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
材料二:中关村是中国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是科技创新的代名词。这里有联想、京东、小米、百度、清华控股等一批领军企业;有日益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包括27家创新型孵化器、110多家社会组织;有“勇于创新,不惧风险,志在领先”的精神和“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风气,无数有梦想的人聚集在中关村的旗帜下……这个号称“中国硅谷”的地方,通过改革释放出创新创业的活力。
(1)结合材料一,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济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中关村的发展建设对我国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启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2014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
材料二:旧常态下的中国经济,虽然经济总量取得了持续增长的瞩目成就,但储蓄投资、国民收入分配中的结构性失衡日益加剧,对房地产业的过度依赖抑制了创新型产业的增长,货币供给机制的美元化和高信贷、货币投放的通胀之路本身对经济的系统性稳定造成了伤害。可以说,经济旧常态自身就有着向新常态过渡的内在要求。
新常态,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命题,其中夯实硬底线与强化软投资,应成为两个重要的维度。所谓夯实硬底线,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社会保障底线,二是粮食安全底线。着手完善囊括广大农村地区、农民兄弟在内的全面社会保障体系、公共医疗服务体系、义务教育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夯实粮食安全底线,就要在战略上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将粮食生产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所谓软投资,即推进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应该着手推进资源领域的产权改革,加快垄断行业改革,破除制约民间投资和企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引导民间资本广泛进入更多领域。同时,对现行的财税体制进行调整,为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城市保障性住房的改革奠定制度基础。
材料三: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新常态,需要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中共中央提出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全国人大对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进行执法检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我国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措施促进科技创新与发展,全面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对科研资金进行了系统整合,避免资金使用的碎片化;针对科技计划进行顶层设计、强化分类资助。放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科技创新能力正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1)描述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应如何克服经济“旧常态”的弊病,适应并推动经济“新常态”健康发展。
(2)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合理化建议。
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拥有十几个跨境民族的云南省,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上迎来了新的机遇。
材料一:云南省著名商标“园角刺绣”经历了十多年的市场化历程。“园角刺绣”的老板李洪冰发现游客对当地民族刺绣手工艺品爱不释手,决定创办手工艺品生产加工厂。他聘请三个设计师进行图案设计,产品融合了民间传统刺绣、剪纸艺术、傣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工艺,以及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刺绣技术和图案造型等多种艺术,精致美观,独具特色,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目前,该公司已拥有34项国家专利、90多个系列产品,产品畅销西部省区和缅甸、越南等周边国家。“园角刺绣”发展到如今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带动了当地上万人致富。
材料二:云南充分发挥地缘、人缘、文缘、商缘优势,扩大与东南亚南亚国家文化交流,同时辐射欧美地区,统筹推进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文化走出去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精心策划、成功举办“感知中国·美丽云南”日内瓦系列宣传展示活动、第十三届亚洲艺术节、“感知中国·缅句。行”系列活动,与老挝合作举办“中国·老挝”大型春节联欢晚会,精心打造具有云南特色、中国气派、国际水准的系列对外文化交流品牌,增进了与有关国家的文化交流和友谊。在对外文化传播方面,在国外主流媒体打造一系列《美丽云南》新闻专刊,用对象国语言办好泰文《湄公河》、缅文《吉祥》、老
挝文《占芭》、柬文《高棉》杂志等系列外宣刊物,推动广播节目和电视频道在周边国家落地,依托节庆活动、报纸和书社等载体开展文化传播,取得了良好效果。
材料三:2015年,中国外交以“一带一路”为重点,做好“和平”与“发展”两篇大文章,中国外交越来越具备大国自信。首先,“一带一路”的理念是共同发展,目标是合作共赢。在推进“一带一路”过程中,中国坚持奉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平等协商,充分尊重各国的自主选择,注重照顾各方舒适度,注重保持透明和开放,注重与各国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注重与现有地区合作机制相辅相成。其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不断丰富。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些理念支撑中国和平发展,也将与世界各国一道走出合作共赢的新路。
第三,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综合国力在亚洲重返第一大国的地位,要求中国更加切实地维护在海外不断累积的巨大利益,也要承担起更大的国际责任,在解决国际和国内冲突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愿意分享发展机遇”、“欢迎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吸引世界各国的关注。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园角刺绣”的成功对发展民族特色文化产业有何启示?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云南文化走出去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外交的“大国自信”源于何处,并为我国外交进一步展示“大国自信”提出一条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近年来GDP和城镇化率状况图。
注: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发达国家城镇化率一般达到80%。目前,我国城镇化率按户籍人口计算仅35%左右。
材料二:城镇在聚集人才、聚集科技、聚集产业等方面有独特的功能。研究表明,城镇化每提高l%,可以替代出口10万亿元。未来10年,我国每年新增城镇人口将达到2000多万人,每年需要商品房至少是6亿平方米以上,再加上配套的商业、交通、医院、学校等,这是中国经济转型内需拉动经济成长的一个根本动力。
材料三:城镇化的发展在推进的同时,也对我国传统农村生活方式产生着巨大冲击。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回不去的故乡”成为很多人的共同“乡愁”。某地充分借鉴首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的成功经验,大力宣传农村生态文明意识,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并派专人深挖历史古韵。延续古风民俗,保持住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乡村风貌。同时,依托已有的旧祠堂、古书院、大会堂建设村级文化综合阵地,打造农民精神家园,在身有所栖的同时心有所寄,做到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材料四:袁隆平扎根农业第一线,他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使中国整个水稻的产量提高了20%,增产的粮食每年可以解决7000万人的吃饭问题;李振声带领的团队在当地农民的配合下培育出了优质小麦新品种,在我国北方大面积推广种植,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小麦产量;著名杂交玉米专家李登海,创造了7个中国夏玉米高产纪录,他的种子在全国推广10多亿亩,增产1000多亿千克,增效1000多亿元!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三,运用唯物论的观点解析该地的做法。
(3)结合材料四,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角度,谈谈这些科学家的成就对你的人生启示。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让国人更加关注海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目前,我国海产品每年产出蛋白质约410万吨,占全国肉蛋产出蛋白质的36%;海洋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探明储量分别为246亿吨和16万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国总量的23%和30%;作为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我国对外贸易的90%的运输量是通过海上贸易运输的。下表为2011年——2013年我国海洋经济的数据:
内容 年份 |
海洋经济生产总值(万亿元)及占GDP的比重 |
海洋经济一、二、三大产业增加值(万亿元)及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 |
涉海就业人数 |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
2011年 |
4.567 |
9.7% |
0.2327 |
5.1% |
2.1835 |
47.9% |
2.1408 |
47% |
3420万 |
2012年 |
5.0087 |
9.6% |
0.2683 |
5.3% |
2.2982 |
45.9% |
2.4422 |
48.8% |
3469万 |
2013年 |
5.4313 |
9.5% |
0.2918 |
5.4 |
2.4908 |
45.8% |
2.6487 |
48.8% |
3513万 |
材料二:制约我国海洋开发的因素很多:海洋资源管理的立法缺乏系统性;海洋资源管理尚未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近岸开发过度,近海大部分经济鱼类形不成鱼汛;50%以上的滩涂湿地丧失,污染严重。
(1)材料一中的表格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意义。
(2)海洋强国人人有责。请运用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与方式的有关知识,说明在上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公民应承担起的责任。
2014年,党和国家总揽全局、科学统筹,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某校高三年级政治学习小组以“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为题开展探究活动并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参与。
材料一新常态新亮点
注:2014年国民经济增长预期定在7.5%,万元GDP能耗目标下降3.9%以上.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党和国家为实现新常态下的发展是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材料二:新常态新阶段
科学认识新常态。经济进入新常态,是客观经济规律作用的体现。辩证看待新常态,新常态面临多种挑战,更蕴含多种机遇,机遇大于挑战.积极适应新常态,一是冷静理性,顺势而为,二是开拓创新,尽力而为。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将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以改革开路,简政放权,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把该给的政策给足,激发企业和社会活力。
(2)分析材料二中蕴含的唯物辩证法方法论道理;并根据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述政府如何适应新常态新阶段?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一2011年以来我国GDP走势(单季同比)(%)
图二:
(1)图一与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二者有何内在联系?
材料二:2014年12月9日至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不懈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要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发展的新动力;要协调拓展内外需,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切实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经济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
(2)结合材料二,运用“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的知识,说明如何保持我国经济“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材料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也要与时俱进。要加强党领导经济工作制度化建设,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法治化水平,增强党领导经济工作专业化能力,强化舆论引导工作。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上述要求的依据。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