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政治试题 / 生态文明建设 / 综合题
高中政治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社会繁荣的源泉,小微企业被界定为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创新的重要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2014年全国小微企业相关数据统计表

注:小微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为推动小微企业的成长,我国制定了《国务院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财政部、国税总局采取新举措,在财税信贷等方面给予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国家依法保护创业者的合法收益。同时,小微企业要积极寻找应对生存困难的办法和措施。抓住机遇,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材料二:在2015年全国“两会”上,“创客”首次“闯入”《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众创空间,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调动起来”,要“着力促进创业就业。坚持就业优先,以创业带动就业。实施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支持到新兴产业创业。”
(1)据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怎样才能使我国的小微企业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社会繁荣的源泉。
(2)据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劳动者如何才能成为一名成功的“创客”、顺利实现创业就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今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他说:“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材料一:

注:①2014年我国GDP增长目标为7.5%左右。②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8527元,实际增长9.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44元,实际增长6.9%。
(1)根据材料一中的经济数据,概括出我国经济发展呈现的新常态。
材料二:针对新常态,201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努力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实现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平衡;放活市场,放宽政策,培育新增长点;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做好就业工作,要精准发力,确保完成就业目标;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更加重视社会大局稳定。
(2)分析材料二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提要求蕴含的《经济生活》依据。
材料三:当前的经济新常态的表现中,除了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调整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表现是创新驱动对经济增长的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为此,有学者指出,研究创新驱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已经是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3)从《经济学常识》的角度,阐述专家意见的合理性。
材料四: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再次畅言改革,秉持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示的改革理念,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但是,改革毕竟已进入深水区,“两难”甚至“多难”情况增多,难以“两全其美”的时候,要牢牢记住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建立防范体系,善于取舍,注重转化,步步为营,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
(4)试感悟习总书记底线思维方法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有利
于提升科技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和引领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注:①2007-2011年我国科技服务业年平均增速达到18.6%,同期我国GDP平均增速为10.5%。(2011年美国科技服务业占其服务业比重为9.58%。
材料二:科技服务业具有人才智力密集、科技含量高、产业附加值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等特点。相对于国民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发展趋势,我国科技服务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存在着市场化程度低、缺乏知名品牌、发展环境不完善、国际化程度低等问题。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是实现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的重要一环。
材料三: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了我国科技服务业产业规模到2020年达到8万亿元的发展目标,提出了我国科技服务业要重点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等重要任务,提出了加大财税支持、拓宽资金渠道等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三,从政治生活角度,简要说明政府促进科技服务业加快发展的依据。
(3)联系材料二、三,从经济生活角度简要说明如何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2013-2014年房地产主要指标增速变化情况

注:9月18日,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杭州、北京和上海等一线城市房价继续走跌。
材料二:业内人士对当下状况做了深入分析:近期楼市“崩盘”论、房价将“断崖式暴跌”等不对称信息让购房者观望情绪弥漫;而2013年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13.06亿平方米,创历史新高,库存“压力山大”;城镇人口与人均住房面积同比增速放缓,需求刚性占比未来趋小,开始趋于饱和,供求格局生变;政府收紧的信贷政策也影响了购房行为的实现;但此次楼市拐点触发因素并非调控政策收集所致,而是市场自发调节的结果。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概括我国2014年起房地产市场呈现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分析出现上述特点的原因。
(3)随着长达二十多年高速增长的“住宅业”告别“黄金时代”,今天的中国房地产企业又走到了“十字路口”。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房地产企业应如何应对材料一所反映的问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期,"创客空间"、"梦想小镇"、"创业咖啡馆"等创业创新平台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成为社会热词。
材料一:

补充说明:我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但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较大,技术对外依存度仍高于50%

材料二:2010-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和就业率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人数(万人)
631
660
680
699
727
就业率(%)
89.6
90.2
90.9
91.4
----

补充说明: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之一。
材料三:国务院今年4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必须积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该文件就进一步做好就业创业工作提出27条意见,并明确指出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在有关创业扶持和优惠政策方面对高校毕业生给予倾斜。
(1)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近期国民经济状况。
(2)结合材料,运用就业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阐述高校毕业生创业创新的意义。
(3)结合材料,运用政府的知识阐述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这一政治行为的理论依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解读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四川作为内陆省份,处于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是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通走廊,拥有通往欧洲的快铁大通道,国际航线数量居中国西部第一。四川电力设备、电子信息、服装纺织、农机农资、能源综合利用等产业基础较好、具有特色,但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存在富余产能。借"一带一路"建设之势,四川力争3年内对沿线国家的贸易从200亿美元扩至300亿美元,集中突破20个对外投资项目;在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领域打造一批新的千亿产业集群,着力培育信息服务、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新型服务贸易。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四川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有哪些机遇。
材料三:"一带一路"既是经贸之路,也是文化之路。某校高二(1)班同学围绕"四川省如何增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展开讨论,提出了建议(见表)。

(3)列出与表各建议相对应的《文化生活》依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同心逐梦的中国,正在以博大宽广的胸怀、心系天下的情怀,奏响"一带一路"交响曲,谱写自贸区战略新华章。
材料一: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热烈响应。2015年3月,福建被国家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2015年4月,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福建自贸区)正式建立,实施范围涵盖平潭、厦门和福州三个片区。

材料二: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自2013年以来,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大健全法制,国务院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协同实施,社会各界群策群力,福建自贸区筹建工作依法有序推进。目前,福建省围绕立足两岸、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战略要求,确立了自贸区重点实验项目186项,涉及体制创新、对台开放、投资管理、法制保障、市场监管等方面,自贸区建设全面铺开。
材料三:一部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史,既是中华民族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的历史,也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互动、共生共荣的历史。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开放合作、和谐包容、互利共赢之路。对此,同学们围绕"经济和文化何者先行"展开讨论。

观点
论据及论证过程
观点一:经济先行
经济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的反映,共建海上丝绸之路。离不开文化的交流合作,但更重要的是经济的发展。
观点二:文化先行
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文化上的相互理解尊重、交流合作,才能保证经济上的互利共赢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 经济生活)相关知识,概述"福建自贸区"和"海丝核心区"的建设,对福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产生的积极影响
(2)联系材料二,运用《 政治生活》 相关知识,简要分析福建自贸区建设应如何依法推进。
(3)材料三中的讨论运用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简要说明他们是如何运用这种方法的,以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观点上的分歧。
(4)参考材料一和材料三,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展望中华文化与沿线各民族文化交流合作的美好远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正式发布,宣告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城乡二元户籍结构正式推出历史舞台,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的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此举破除了城乡协调发展的户籍壁垒,有力的推动了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我国城乡一体化在新时期取得了显著地成就,新农村建设极大地改变了农村的面貌。但是城乡一体化建设依然存在诸多不足,如城乡收入差距有扩大之势、农村公共服务的财政支持力度有待加强、城乡社保体系有待衔接等
材料二:《意见》提出,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上的平等权利。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扩大向居住证持有人提供公共服务的范畴,居住证持有人应当履行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等国家和地方规定的公民义务。
材料三:1978年12月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波澜壮阔的农村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的改革在新的起点上步入了快车道。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保障人民权益;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2)结合材料二,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三是如何体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近年来,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我国文化产业不断发展,文化消费也有所增长。
图表一:2004---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变化情况

图表二:2000---2012年,全国城乡人均储蓄与人均文化消费变化情况
 
注:增幅大于100是正增长,小于100是负增长。
材料一:2011年,绝大部分中心城市的人均文化消费出现高增长,带动全国及绝大部分省域城镇文化消费高增长。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全国乡村文化消费总量增长3.68%,仅为城镇总量增幅的18.33%。
材料二:针对我国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文化产业供需协调增长。
2013年11月9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议,提出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4年3月5日,国务院将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建议制定《推动文化建设具体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审议、批准《推动文化建设具体规划纲要(草案)》。
(1)根据上述图表一和图表二信息和材料一概括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2)全国人大履行职权的程序和内容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请结合材料二分析是如何体现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及部分地区GDP增速

注: 2001-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年均增速为10.0%。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材料二: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材料三:雾霾的报道这两年常见新闻报端,但《穹顶之下》以其严实的结构,缜密的逻辑,扎实的数据,再运用网络技术合理穿插视频,一气呵成,感人肺腑,带给我们心灵无比震撼。面对“十面霾伏”并非没有办法,只要政府肯下决心,拿出严厉的治霾手段,一板一眼地落实到位,还是可以重现蓝天白云的,蓝天白云也可以实现新常态。
材料四:如何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增强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必将考验政府的行政能力和决策水平。政府要主动把握积极适应“新常态”,“法无授权不可为,政府的任何行为以及出台的政策规定,都必须取得法律授权,以保证权力在法律框架内运行;政府权力的运行还需要公民参与、社会协作,在这个过程中吐槽与情绪发泄在所难免,而这正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动力。
(1)请概括材料一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为我国经济在“新常态”下持续健康发展提建议。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政府应如何全面地履行其应有的职能实现蓝天白云的新常态。(12分)
(4)根据材料四,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政府应怎样提高决策水平。(8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当前,一个新的名词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新常态”。
材料一:“新常态”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变化。
(1)下表列出了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的一些“新常态”。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适应新常态。

材料二:伴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一系列改革方案密集出炉,全面深化改革也正在形成“新常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国足球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对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耒说,需要充分履行职责,推动这些改革方案落到实处。
(2)说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应如何履职,推动这些改革方案落到实处。
材料三:“新常态”下,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发展质量,既要敢于出招善于应招,又要勇于破藩篱、扫障碍,通过改革破除旧的体制机制,为发展注入新动力。
(3)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改革能为发展注入新动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从2012年开始放缓,从原来的两位数增长下降到个位数增长,由此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信息一:经济性特征
习近平同志在APEC会议上,指出了经济新常态的三个特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在经济新常态下请你为发展我国经济提出合理化建议。
信息二:政府新角色
政府要建立与社会、市场之间的新关系,做到不越位、不缺位;改变传统的审批模式,从重审批走向重监管,把重心放在事中和事后的监管上,并对监管及时跟踪了解、检查落实;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政府角色从管理者转向服务者,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提高社会保障的水平,建立防范风险和危机的安全阀;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完善纠错问责机制。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府”的知识谈谈我国政府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履行好职责?
信息三:发展新机遇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方式、动力结构和风险状况都会呈现不同于以往的特征,经济工作必须有、新思路、新方法;坚定不移的深化改革开放是适应新常态的根本出路,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过深水区,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地方、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从实践中寻找最佳方案;要把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作为坚守底线的基本着力点。
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抓住发展的新机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城市建设回归理性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分地区、分规模城镇化质量指数情况

注:城市规模按《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10年)城区人口分类。分地区数值为各地区城市指标的平均值。分规模数值为各种规模城市指标的平均值。
(1)根据表中信息,简要概括我国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材料二:近年来,关于“空城”、“鬼城”的报道经常出现在各大媒体,不少地方采取“摊大饼”的方式推进城市化,把各种产业都堆在大城市里面,搞“造城运动”。结果不论城市建设还是城市运营,都效率低下,使城市化和工业化受到了成本过高的阻碍。
C市在新区建设过程中坚持调结构、转方式的基调,通过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效避免了“空城”现象:一以市场化改革激活城镇化红利,突出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公平共享,着力推进人的城镇化,使全体居民共享城镇化发展成果;二突出节约集约,严格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着力优化城镇布局和形态,提高质量和效益;三突出绿色发展,积极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城市;四突出城乡统筹,更加注重“四化”同步,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五突出改革创新,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实践,正确处理政府引导和市场引导的关系,营造有利于城镇化发展的制度环境……。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该市推进城镇化是如何通过贯彻科学发展观来避免“空城”现象的。
材料三:城市地下管道综合走廊,又被称为“共同沟”,是指将设置在地面、地下或架空的各类公用类管线集中容纳于一体,并留有供检修人员行走通道的隧道结构。由于共同沟将各类管线均集中设置在一条隧道内,消除了通讯、电力等系统在城市上空布下的道道蛛网及地面上竖立的电线杆、高压塔等,避免了路面的反复开挖、降低了路面的维护保养费用、确保了道路交通功能的充分发挥。同时道路的附属设施集中设置于共同沟内,使得道路的地下空间得到综合利用,腾出了大量宝贵的城市地面空间,增强道路空间的有效利用,并且可以美化城市环境,创造良好的市民生活环境。
(3)结合材料三,运用辩证法联系观的知识,说明“共同沟”对我国城市地下管网建设的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常态”是时下的一个热词,从经济发展到政治生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个领域,已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热点。某校高三时事社团以“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活动并搜集到以下信息,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其中的问题。
【经济新常态】
表1:2004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率的变化
 
表2: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变化
 
(1)请你根据表l、表2概括我国“新常态”下的经济特点。
【APEC新亮点】
北京APFC会议也是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文化盛会。舌尖美食、民间工艺、场景设置等都传递着东方文化的悠长古韵和精深之美,既提升了文化软实力,也为经济合作添光溢彩。其中,各经济体领导人身穿“新中装”更是一大亮点和重头戏。“新中装”以“中”为根,款式、面料、纹样、工艺、色彩上都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深厚底蕴;以“礼”为魂,既寓意吉祥,又华而不炫,整体上气势恢宏,仪式感强,表达了中国人好客之道;以“新”为形,电脑提花机织、中西结合剪裁、寓意亚太经济体山水相依的纹样设计等都别具一格。
(2)北京APEC会议的文化展示体现了哪些《文化生活》的道理?
【发展新动力】

【法治新思维】

(3)结合以上信息,说明“以市场改革开路”与“树立法治新思维”是如何遵循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解决“三农”问题,绕不开土地。
材料一:近年来,随着务工收入的提高,散户粮食种植效益与务工收入差距拉大,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外地、向非农业部门转移,不少传统农区出现了粮田撂荒的局面。在此背景下,S市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走出土地“细碎化”经营的老路,各地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方式不断涌现,出现了土地股份合作、信用合作等多种新型土地流转形式。土地流转后,农民每年每亩可得900元一1200元的出让费。农民在解脱了土地的束缚后,可通过进城务工等方式再取得一份收入。但在一些地方土地流转后出现了“非农非粮化”经营的现象,一些本来种粮食的土地被流转为养殖业、花卉业、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甚至直接变为建设用地等,这对粮食安全很不利。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为确保粮食安全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二:S市政府因发展经济需要流转一整片土地,但少数村民不答应流转,为解决这一问题,该市委市政府依托“代表委员”平台,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村入户征集意见和协商,并通过召开民主协商座谈会(代表委员、村干部、农业大户、村民代表和市、镇有关负责人一起恳谈协商),设立热线电话,网络互动等途径,广泛听取和征集各界人士意见建议,创新式地探索了“互换并地、换地并整”的新的土地流转模式,在周边地区划出面积大小、土地肥沃程度等条件相当的土地与其置换,有效地解决了集中连片规模流转的现象,让老百姓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S市的做法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生态文明建设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