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材料二、有数据显示,2011年前8个月我国财政收入累计达到7.42万亿元,预计全年收入将突破10万亿元。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上马或建成,为我国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企业、个人创造了良好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这一切都依赖于国家庞大的财政支持。因此,国家财政收入越多,企业和个人的收益也越多。
(1)材料一中的表一、表二各反映什么经济现象?针对这种现象谈谈你的认识。(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谈谈财政收入与企业和个人的关系。(12分)
材料一 2010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会议听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年度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让广大群众更好地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
材料二 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1)简要回答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2)保障人民当家作主,需要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6~2010年中国制成品进出口货物分类表(单位:亿美元)
材料二:据统计,2009年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约为30%。但高科技产品主要还是依赖进口,如100%的光纤制造装备、80%以上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和石油化工装备,70%的轿车制造设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等依赖进口。
(1)根据材料一、二,描述我国制成品进出口现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
(2)针对从材料一、二中所有看出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思路。
材料一 1995—2008年我国经济及国民收入分配情况
注:①2010年我国GDP达397983亿元,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笫二位。
②分配率是指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是衡量国民收人初次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的分配率一般在54%—65%之间。
材料二 2010年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是“稳增长、调结构、促消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更加注重扩大内需,尤其是要把刺激居民消费需求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提出要增强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消费能力,要巩固扩大传统消费,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1)概括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
(2)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对材料一中存在的问题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进行分析
(3)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并结合材料一、二,谈谈应如何促进消费需求、提高消费水平?
(18分)“民富”是目前人们最关注的热词之一。某校高三(1)班学生以“强国之道,藏富于民”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提出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控制收入差距扩大。《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有着本质差别,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国强”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十二五规划》的亮点之一,将成为中国新一轮发展的新的动力和新的增长点。
乙同学:国家应该让老百姓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拥有更多的精神财富。只有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来”了,精神“富起来”了,才是真正的民富。
(1)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应如何实现“民富”目标。(6分)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说明从“国强”到“民富”的转变的正确性。(6分)
(3)请你从《文化生活》角度为老百姓精神“富起来”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14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十一五”时期,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民族地区GDP、财政收入增速每年高于全国平均增速,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公路、水路建设投入是“十五”时期的2.2倍,社会建设扎实推进,“两基”人口(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覆盖率达到98.5%,为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
材料二 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绚丽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文化。这些具有原生性、唯一性、神秘性、多样性、不可替代性和群众参与性的民族文化,使民族地区成为大型的生态博物馆,但由于受经济条件和观念的影响,民族地区原生态文化面临失传的困境。
(1)结合材料一,从政治生活角度探寻“十一五”以来民族地区实现快速发展的原因。(8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就拯救并实现民族地区原生态文化的再生提出可行性建议。(6分)
(35分) 目前,高中生或多或少有些零花钱,将来走上社会也必然要与钱打交道。同样是高中学生,由于消费观不同,对待金钱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某班举行了一次有关中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第一小组收集到以下材料:金钱能买到床铺,却买不到睡眠;金钱能买到补药,却买不到健康;金钱能买到食物,却买不到胃口;金钱能买到书籍,却买不到知识;金钱能买到钟表,却买不到时间。在人类社会中,有很多东西比金钱更重要,如高尚的人格、真诚的友谊、亲情等,都是金钱买不来的。
(1)如果就上述材料请你参加讨论,结合经济生活中相关货币理论知识,谈谈你对金钱的认识。(14分)
第二小组收集到本班王同学以下有关材料:
(2)根据材料,王同学可能存在什么样的消费心理?试简要分析(9分)
(3)如果就王同学的消费让你与他进行一次谈话,请写出你的谈话要点。(12分)
某乡农民拉了一车西瓜准备去县城卖,途中碰到一伙歹徒拦路抢劫,一车西瓜被劫走了。无奈中,刘某和他的儿子跑到派出所报案。听了案情,值班民警说:“现在已经下班了。再说,一车西瓜也不值多少钱,这事我们管不了。”然后扬长而去。
(1)面对派出所值班民警的行为,刘某应该怎么办?请从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渠道进行分析。
(2)如果刘某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而四处张贴派出所的大字报,这种方式对吗?公民应如何行使手中的监督权?
走出金融危机,创造新奇迹。2010年3月3日两会的召开吸引了广大人民群众和国内外机者的眼球。以下是某记者与北京一市民的对话:
记者:两会召开了,你关心两会吗?
市民:当然关心啊!在新的一年里,大家都想知道今年国家会做出什么举措,解决人民的就业问题、生活问题。
记者:对这些问题你肯定有自己的很多想法和希望。你会如何把自己的想法和希望向两会传达。
市民:……
(1)请你运用民主决策的有关知识帮这位市民回答记者最后的问题。
(2)两会期间,许多网民纷纷在网上出谋划策。网民们的积极献言,这对两会决策有何意义?
2011年5月24日至25日,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中美双方围绕“确保持续发展、互利共赢的中美经济合作伙伴关系”这一主题,就“促进强劲的经济复苏和更加持续、平衡的经济增长”、“促进互利共赢的贸易和投资”、“金融市场稳定和改革”、“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4个议题展开了讨论,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中美双方认为,互利共赢、密不可分的中美经济关系不仅推动了两国经济的发展、增进了两国人民的福祉,也为世界经济的强劲、平衡和可持续增长产生了积极影响。
(1)结合材料,分析中美两国“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的政治生活依据。
(2)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世界经济的强劲、平衡和可持续增长”应作出怎样的努力?
材料一 《中国互联网年度综合报告2009-2011》数据显示,近几年中国互联网市值增速保持30%以上的年度增长率,预计至2011年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1375.04亿,网民数量将达到6亿。网络与我国社会的贴合越来越紧密,网络舆论监督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社会的监督,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和支持。
材料二 新华网、新浪网等联合组织的2011年“两会调查”结果显示,网民最为关注的是保障住房、收入分配、稳定物价、惩治腐败和就业公平。网络民意参政、议政的同时,另一个词跃入人们的眼帘,那就是“网络实名制”。“网络实名制”要求网民在互联网上公开表达意见需要登记真实姓名。虽然也有不少网民和舆论担忧,这样做会让网民们无法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意见。但这种争论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可以更好地做到“还政于民”,监督政府依法行政。
联系材料,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结合材料一,分析网络舆论监督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和支持?
(2)有人认为:网络舆论监督是公民的政治权利,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生活,网民什么话都可以说。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材料一 2001年日本前首相小泉坚持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引起东亚国家强烈愤慨和严厉谴责,中日关系跌至1972年复交以来的最低点。2006年9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改善对华关系。对中国进行了“破冰之旅”。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对日本的“融冰之旅”,12月日本新首相福田康夫对中国的“迎春之旅”.2008年5月胡锦涛主席对日本的“暖春之旅”,中日关系迎来了新的机遇期。
材料二 在2010年9月7日,随着日本军方在钓鱼岛扣押中国渔船,中日关系在2010年的秋天再度降至冰点以下。在钓鱼岛事件中,中国政府表现了不可妥协的态度,采取了一系列的外交和强硬的反制措施。
运用所学的政治生活知识回答:
(1)我国政府为什么在钓鱼岛问题上不可妥协?
(2)中日关系的曲折变化说明了什么?依据我国的外交政策,你认为应怎样处理当前复杂的中日关系?
材料一:土尔扈特人回归祖国的历史从一个侧面表明,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尊重各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珍惜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载入宪法。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又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长期坚持。
材料二:2011年1月16日,内蒙古自治区主席 巴特尔在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390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1655亿元,年均增长17.6%,超过“十一五”规划目标4.6个百分点,经济总量由全国后列进入中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070美元,位居全国前列。……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9137元增加到2010年的17698元,年均实际增长11.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989元增加到5530元,年均实际增长10%。”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为什么党和政府要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民族地区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材料一 2010年6月11日,某省十大民间文化守望者网站投票活动正式启动。此次该省首届十大民间文化守望者评选活动,旨在落实该省委、省政府关于实现该省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目标,积极主动地做好该省民间文化的保护工作,表彰、促进来自民间的保护、研究、开发力量,保护、提升对民间文化的“守望”热情。本次活动自3月份启动以来,通过各主流媒体的大力宣传,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参与,收到申报材料近百件。
材料二 古有俗语:“无徽不成镇,无徽不成商。”徽商是一支贾儒结合型的商帮,其“贾而好儒”的特点使其推崇“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的商德,这种以儒道经商的良好商业道德至今仍是现代商业所推崇的准则之一,但徽商也存在着“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及“农本位”“官本位”“有商无工”等弊病。
材料三 时代造就了新徽商。在沉寂了一百多年之后,新徽商在继承徽商“诚信、好儒、重义”的优良传统基础之上,一脉相承了吃苦耐劳、勇于开拓的“徽骆驼”精神,在新时代的经济领域里纵马驰骋,创造出了“奇瑞”“江淮”“希玛”“丰原”“洽洽”等民族品牌,又以崭新的姿态重新登上了中国商界的舞台。
(1)如果你作为主办方成员,请你阐述此次活动举办的意义。
(2)你认为该怎样做到对民间文化的保护。
(3)材料二反映了文化生活的哪些知识?
(4)结合材料二、三,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古代的徽商的商业观念?
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
|
试题篮
()